風勢漸起,雨越下越大。
    空中電閃雷鳴,震耳欲聾的動靜一個接著一個,雨滴在營帳的頂部匯聚成流,銀絲般流淌而下。
    樹枝被風吹得喀嚓喀嚓作響,李自敬緊了緊腰間的雁翎刀,再度環視眾人。
    臺下的一百余名老本兵,都是隨營轉戰多年,同官兵、清軍都作戰過,每個人手上都有許多人命。
    等了這么一會兒,李自敬便是發現,這些人臉上不耐煩的神情愈發明顯。
    李自敬明白,若不是身后站著的劉芳亮,此刻這群人怕早就是對自己破口大罵,群起攻之了。
    想到這里,李自敬心中些許慶幸。
    區區一百來號老本都如此難管,要是直接做了這個前營制將軍,兩千多的老本還不將自己淹沒。
    不能總是依靠劉芳亮帶著左營的人給自己站臺,沒有嫡系,很難控制得住下屬。
    大順軍未能脫去流匪的作風,與清軍在后緊追不舍有些原因。
    無論攻破京師,還是兵敗山海關,這些都來的太過突然,大順軍還沒來得及進行轉變,就被打回了西北。
    李自敬本部的老本兵足額二百五十六人,到場不過一百余人,但都隨營轉戰多年,是流寇中窮兇極惡的老匪。
    把其中一個人扔在外邊,能輕松威懾住幾十個流民。
    這些老本兵素質都不低,比清軍綠營更強,訓練出來足以和正規滿洲八旗一拼。
    所欠缺的,就是鐵一般的紀律。
    這些人久不受管束慣了,連裹挾女人隨營這種陋習都流傳至今,需得盡快改變了。
    想起方才那女子死時的眼神,李自敬神情微微一凜。
    時間不多,想使這群舊日的流匪為自己所用,就需讓他們的身份徹底轉變過來。
    往日的匪寇習氣,要徹底杜絕掉!
    亂世用重典,李自敬現在深刻的理解了這五個字。
    “帶人犯?!?br/>
    那兩名在營中被李自敬威懾住的順軍士卒,一左一右將一名順軍老本兵押縛出來。
    見狀,周圍更是議論紛紛。
    大家都不明白,李自敬大晚上這是在搞什么,就算是劉芳亮在,也壓不住了。
    “小闖王,您這鬧的是哪一出?”
    “弟兄們白日與清虜作戰很是勞累,要是沒事,小的就先回去了!”
    看著怨聲載道的老本兵,劉芳亮眼神一凝,正欲喊話幫幫場子,卻聽李自敬的聲音傳來。
    “此后軍中以官職相稱,再喚小闖王者,斬!”
    喊出那話的老本兵頓時大吃一驚,臉色漲得通紅,憋了半天,也還是退了回去。
    “遵命?!?br/>
    “小...部、部總!”
    話到嘴邊,劉芳亮沒有再繼續說出口。
    李自敬環視眾人,欲以其人之道治其人之身。
    “我帶他來,是為嚴整軍紀?!?br/>
    “此后本部之中,再有搶掠百姓,裹挾百姓妻女隨軍者,斬?!?br/>
    說著,李自敬將手按在腰間雁翎刀上,輕聲詢問。
    “爾等有無異議?”
    有異議是肯定的,李自敬之所以這么問,就是在等他們順著自己的問題跳出來。
    古往今來,抓典型殺雞儆猴總是最有效的。
    大順軍野戰五營的老本兵基本都是西北出身,歷史上之所以在畿輔一帶擄掠甚重,回到西北卻軍紀見好,正有這個原因。
    在京師搶掠,誰也不認識他們,自然能搶的放心,殺人也不必擔心被熟人看見。
    可回到西北就不一樣了,講究的是一個光宗耀祖、榮返故里。
    甚至于很多大順軍骨子里的想法就是在京師附近搶點弄點,然后回老家置辦宅子田地,娶婆娘生孩子。
    根除他們的匪寇習性,需要一步一步來,但李自敬沒這個時間,必須直接下猛藥。
    多少年來的規矩,連李自成在京師都沒有廢止,眼下忽然被廢了,老本們自然是接受不了。
    百余人的老本兵們,入目所見,盡是忿忿不平。
    一名身著棉甲的老本兵,先是裝模作樣抱拳,隨后兇狠的眼神直射過來。
    “弟兄們跟隨陛下轉戰多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咱大順沒有定月餉銀,一向以拷掠助餉,部總不許搶,叫弟兄們如何過活?”
    他這話說完,余的老本兵們紛紛出言附和。
    “我等追隨陛下出生入死,為的就是功名富貴。”
    “陛下不給發,但許我等搶掠,如今部總不許搶掠,便是不給弟兄們的活路!”
    李自敬的神情漸漸凝重,在后世研究畢業論文時,他便已經意識到大順的主要問題之一,即沒有一個完善的賦稅餉銀體系。
    大順境內,大部分地區都是以以追贓助餉代替按田畝計征。
    準備畢業論文時,李自敬也根本找不到任何大順正式收取過賦稅的史料記載。
    也就是說,十有八九李自成是根本沒收過賦稅的。
    權貴富戶是有限的,地方州府的權貴富戶聽見大順軍來了,要么提前舉家遷徙,要么便將家產轉移到南方去了。
    以至于大順軍越往后越是難以得到糧餉的補充,沒有這兩樣作為基本,軍隊的秩序就難以維持。
    望梅止渴畫餅充饑可解一時之困,卻不能一直讓士卒替你賣命作戰,只能允許他們就地補充給養。
    就地補充給養,則要給各級軍官放權,允許士卒搶掠地方。
    搶紅眼了,搶習慣了,什么事情做不出來?
    如此一來,本是由于愛惜百姓而不收取賦稅的政策,最后造成的惡果又全都回到百姓頭上。
    相較正常收取賦稅,這種兵過如匪的影響更甚。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只能建立起一個完整的賦稅餉銀體系,來改變現有這種就地補充餉糧的奇葩狀況。
    以定月糧餉佐以嚴格的軍紀,加以管束,將這些大順老本轉變成正規軍不難。
    問題的關鍵是,李自成在去年襄陽建政的時候為了迎合民心,宣布大順占領區內三年免征。
    這個政策當時看來是好的,但一經下達,更促成如今大順軍沒有定月糧餉的境況。
    從占領區內征收糧餉,就打破了三年免征的承諾,若不征收糧餉,便沒有一個固定的糧餉來源。
    在入京后,李自成其實已經發現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有些改變的苗頭,開始拉攏縉紳和前明官員。
    并且在今年四月初八,下令停止大順境內的追贓助餉行動,將被押官僚縉紳無論完贓與否一律釋放。
    只不過,這個苗頭在北京才剛剛開始,就被清軍入關生生打斷進程。
    然后便是一路被追著跑回西北,占領區內風起云涌,爭相反叛,再沒時間去考慮什么賦稅餉銀體系。
    默許裹挾婦女隨軍,也是李自成無法滿足士卒糧餉,睜只眼閉只眼的無奈之舉。
    想要嚴整軍紀,這道坎是過不去的。
    李自成的措施是一回事,在李自敬看來,自己的隊伍就應該有正規軍的樣子。
    既然已經建立大順,就不應該再以流寇自視。
    找個穩定的基地建立起賦稅餉銀制度還是其次,最為主要的,是把班底先培養起來。
    有一支聽話的精兵,萬事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