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弟在。”
    李自敬微微蹙眉,旋即出列。
    一眾大順文武這才紛紛注目而來,各個都在上下打量這位在潼關力挽狂瀾的小闖王。
    很多人都是不明白,小闖王李自敬也隨營多年,一直毫無建樹,甚至幾乎沒參戰幾回。
    卻是為什么,忽然在潼關大放異彩?
    “往日自敬無功,朕也不愿強逼你參戰,畢竟人各有志,但是如今,到了我大順危急存亡之時......”
    李自成輕吐濁氣,凝眸與李自敬對視。
    隨后,環視大殿一眾文武,語氣驟然陰沉。
    “朕弟自敬在潼關一戰,以穴城攻法破襲多鐸大營的事,諸兄弟應該是都知道,朕就不多說了。”
    “朕只有一個疑問,我大順軍中,有多少人用過這個戰法?”
    語落,殿上一片議論。
    眾人互相對視,你一言我一語。
    “攻洛陽時,我部使用穴城攻法,破襲洛陽城周,大軍隨后,趁勢破城!”
    “攻...”
    聽眾人七嘴八舌的議論,李自成微微一笑,不知何意。
    “原來你們都知道。”
    “在潼關時,為什么不用?”
    “只有朕的三弟,堅持使用此戰法,最后破襲多鐸大營,不然潼關現在怕已經丟了!”
    李自成說著,大殿上的議論聲已經漸漸安靜。
    安靜片刻,李自成站起身,在階上來回踱步。
    “這就是朕想說的,現在我大順的問題。”
    “潼關和懷慶兩次戰役已經證明,那些辮子兵,一樣是肩膀上頂個腦袋,和我們一樣,都是人!”
    “諸位兄弟都是隨朕轉戰多年,你們的本領,朕知道,可從前對明軍時的勁頭,如今到哪里去了?”
    “我大順不應該就這么敗了,關中父老還等著我大順的喜訊!”
    “聽聽,你們聽聽這大殿外的動靜!”
    一眾大順文武面面相覷,各自豎起耳朵,只聽到殿外隱隱傳來西安城內的鑼鼓炮聲。
    這是城中百姓,在歡慶大順軍在潼關取得的勝利。
    一時間,都是面紅耳赤。
    劉宗敏站出來,有些哽咽。
    “陛下。”
    “這都是做兄弟的不好,一將無能,累死三軍!”
    “在山海關,弟兄們都沒想到吳三桂和清軍能走到一起,等反應過來,都已經晚了!”
    “連續戰敗,弟兄們人心浮動,我大順的心氣兒都被打沒了!”
    李自成立即下階,將伏跪在地的劉宗敏扶起來,凝眸看著他臉上的刀疤。
    “捷軒,朕知道,你盡力了。”
    李自成環視眾人,突然提高嗓音。
    “你們都盡力了!”
    “可是諸位弟兄,能就這么算了嗎?”
    李自成目光灼灼,強烈的恨意席卷了整個皇宮大殿。
    “那阿濟格,在米脂屠戮了我幾萬百姓!
    “如果讓他們進入關中,我關中父老豈有活路?”
    “我大順如今四面楚歌,腐朽的朝廷在反撲,惡虎一樣的清軍步步緊逼。”
    “那些官紳現在又要騎在百姓頭上,吃他們的肉,喝他們的血!”
    李自成負手登上御階,背對眾人,停頓半晌,語氣決絕而堅毅。
    “最近這段時間,有很多人在考慮撤往荊襄,甚至有人密謀降清,這些朕全都知道。”
    “但是現在,朕明明白白的告訴你們,我大順,要像一顆釘子,牢牢釘在關中!”
    “無論多爾袞調集了多少清軍,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朕要留在西安,朕絕不會再后退一步!”
    “傳朕的諭令,能傳到哪就傳到哪,告訴天下各地的大順將士,告訴他們,朕誓死一戰!”
    “此后凡我大順軍中,再敢言論后退者斬,密謀降清議和者,朕決不輕饒!”
    說到這,李自成凝眸注視眾人,語重心長。
    “諸位兄弟,該找回初心了!”
    自從兵敗山海關,大順軍的眾將領便是潰敗千里,對清軍敗多勝少,只想著一路逃跑,戰意全無。
    卻從沒想過,他們跑了,那些百姓又該怎么辦。
    李自成也是一樣,一路潰敗,被打懵了,以至于考慮事情全都作悲觀態度。
    但是今天,他決意要改變這一切。
    劉宗敏噗通一聲跪在殿上,泣不成聲。
    “我劉宗敏把命交在陛下手里,跟清軍死拼到底,此后再不退一步!”
    劉芳亮也站出來,轉身大聲疾呼。
    “諸位兄弟,讓多爾袞看看,我漢人還有血性!”
    “誓死追隨永昌皇帝,大順永昌萬年!”
    眾人紛紛伏跪,七嘴八舌的叫嚷。
    “兄弟們跟著陛下造明朝的反,腦袋別在褲腰帶上,早就當分家了!有什么好怕?”
    “對!打出我大順軍的威風!”
    “就算敗了,也要死在關中父老的前頭!”
    李自敬被叫出來,一直站在大殿正中。
    見眾人伏跪下去,李自敬猶豫片刻,也還是跟著跪了下去。
    作為后世來的人,李自敬只跪過爹娘,對于下跪這種事很排斥。
    現在要李自敬去跪一個剛認識兩個來月的“親哥”,心里還是有道坎過不去。
    一直以來,李自成給他的印象,就是一個連日唉聲嘆息,動不動就想跑路的逃跑將軍形象。
    忽然之間,聽到了這樣一番動員的話,李自敬現在的感受,只能用振聾發聵來形容。
    實在也是沒有想到,潼關一戰的成敗,居然對李自成的態度改變起到了如此至關重要的作用。
    就連對大順一向沒什么向心力的李自敬,聽見了這樣一番“救天下”的豪言壯語,也是覺得血液里有什么東西在沸騰滾動。
    殿上聲音逐漸平息,李自成抬起手,等待一眾大順文武起身,凝眸說道。
    “漢中之地,不容有失,磁候!”
    劉芳亮立即高喊。
    “臣在!”
    李自成緩緩走下御階,將手中馬鞭交到他的手上,眼中殺機頓現。
    “你領左營速救漢中,朕要你代表朕,去和大西談判。”
    “把朕的馬鞭交給張黃虎,逼他退兵媾和,與朕抗擊清軍,如果他不愿意,那就告訴他。”
    “朕只在一日,誓滅西軍!”
    劉芳亮聞言,神情一凜。
    “臣領命!”
    李自成頷首,隨后轉身。
    “自敬。”
    李自敬立即躬身。
    “臣弟在。”
    李自成走回階上,取下隨身短刀,鄭重交到李自敬手上,沉聲說道。
    “你領前營往荊襄,勘定禍亂,前營兵少,為重權行事,朕授你節制我大順東路諸軍之權。”
    “若有違逆,以此刃斬之。”
    “四府政務,悉從聽便。”
    這把刀短小鋒利,刀把為玄黑色,雕刻著精美的圖騰,刀刃通體銀白,極為華美。
    大殿上偶有光芒照射,刀身便會泛出寒光,流光熠熠。
    這幾乎相當于給了個尚方寶劍加東路總督的頭銜,在亂世中,擁有此種權勢,正是李自敬趨之若鶩的。
    沒有多做假惺惺的推辭,李自敬立即答應下來。
    “臣弟領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