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道 !
從宮廷出來時候君長寧還有些暈暈乎乎,他現(xiàn)還覺得不太真實,自己居然真成了狀元郎,說實話,他私下覺得里頭肯定帶著一些水分,只是不知道為什么自己走了狗屎運。再一看身邊冷自遠,兩人對視一下笑,君長寧拍了拍后者肩膀說道:“傳臚可不是這么好做,回家讓他們準備蜂蜜水給你潤嗓子。”
君長寧這話倒是有三分說笑七分認真,要說科舉里頭累一名學子,肯定就是二甲第一名傳臚,傳臚有唱名之意,進士大殿唱第日,又是由傳臚來唱名。其中第一甲進士及第,每名皆要連唱三次,第二甲第三甲唱一次,籠統(tǒng)下來可不是少數(shù)母,就算是冷自遠身體好中氣足,這次下來也覺得自己是把一輩子話都講完了。
不過一個狀元一個傳臚,到底是天大好事,就是君長寧也忍不住露出幾分屬于少年人雀躍欣喜來,等從宮廷中出來,周圍出爐進士個官員紛紛上前來套近乎,君長寧來者不拒,好意心領,但對誰也不特別熱乎,至于邀請他去參加各種宴會一律拒絕,直說要先回家告知消息。
君長寧心中明白這些人主意,只是剛出宮廷就明目張膽拉攏,簡直是把皇帝當了死人,就他剛才觀察,皇帝可不是一個軟柿子,只是不知道為什么現(xiàn)潛伏不動,反倒是讓這一群郡王爪牙肆無忌憚了。
那邊皇帝早就已經(jīng)收到了消息,不管是那些官員私自行動,還是那幾個郡王意思,出了大殿就開始拉攏人才行為,顯然已經(jīng)踩到了皇帝底線。皇帝一把將案上東西掃到地方,因為憤怒一雙眼睛都是火花,即使是李公公也不敢上前安撫,只能跪地叩罪。皇帝心中憤怒有誰知道,如果不是他后繼無人,哪里會被這些人遏制。
可惜他唯一留下來兒子是個病秧子,皇帝嘆了口氣,又想到養(yǎng)別人府中那個,又是嘆了口氣。那種軟綿綿性子,別說跟這些郡王斗,就是一般大臣也能揉捏了他,剛開始他是有那般打算,只是現(xiàn)卻不敢了,真要是把位置傳給他話,將來找個燕朝姓了誰還是未知數(shù)。
事情落到這樣程度,皇帝心中就是有再多后悔也是無濟于事。因為皇嗣問題朝廷已經(jīng)亂成一團,如果不是他還活著,這些家伙都能直接起兵造反!皇帝對那些手握重兵郡王恨慘了,一心想要一個能壓制這些人,甚至徹底解決這個難題接班人,但這樣人哪里是好找。
思緒兩個皇弟子嗣中轉過,皇帝閉了閉眼睛,冷聲問道:“朕御賜金科狀元是何反應?”
聽了這話李公公松了口氣,心中明白這位狀元郎要是選擇錯誤話,皇帝寧愿是毀了這個人,也不樂意讓給郡王爺們,心中暗嘆這位狀元郎也是可憐,幸好還是個明白事理:“狀元郎一心向著皇上,并沒有松口,跟幾位大人都是淡淡。”
皇帝聽了這話總算是松了口氣,想到正是因為朝廷之中有一股清流,只忠于自己,現(xiàn)政局才能穩(wěn)定下來,心中對君長寧倒是多了幾分喜歡,只是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到底是嘆了口氣說道:“只可惜這位狀元出現(xiàn)太晚,一時半會兒并不頂用,不然話都是可以給朕一分助力。”
李公公偷偷擦了擦頭上冷汗,知道皇帝怒氣已經(jīng)消散了大半,恭恭敬敬說道:“皇上何必著急,您春秋正盛,狀元郎現(xiàn)出現(xiàn),皇上調/教兩年自然就能用上。”
皇帝聽了這話卻沒有緩和臉色,他比李公公加清楚自己身體,真不知道能不能等到這些人成才。
君長寧帶著冷自遠回到家中,一路上齊家裂開嘴都沒能合起來過,這位要是個多嘴性子,這會兒準能滿天下大喊大叫了。等到了門前,老掌柜卻撐著老身板等著,瞧見兩人連聲說道:“恭喜狀元郎,恭喜傳臚爺,今天可真是雙喜臨門,剛才報喜人來了一撥又一波,倒是讓小老兒見了一次大場面。”
君長寧也是滿臉帶著笑容,并不掩飾自己高興,只伸手把人扶起來,有些無奈說道:“叔叔可是要折煞我了。說起來還是多虧了叔叔準備充分,不然話貢院里頭我們倆就得多吃許多苦。”
旁邊冷自遠對這位老人也多有尊敬感激,這會兒深深做了一個揖,難得露出笑容說道:“多謝老爺子了。”
老掌柜心中歡喜,他年輕時候遇過難,一輩子也沒有個子嗣,這會兒看著兩個大好少年,自然是心中滿意不已。
冷自遠覺得自己他家住太久,尤其是后面打賞什么,君家都幫他都做好了,雖然他確實是囊中羞澀,但總是有些不好意思。偏偏君長寧并不居功,要是說起來話反倒是生分了,只想著以后若是有事話,一定要鼎力相助才能報答這一份知遇之恩。
君長寧回到房中,倒是馬不停蹄開始寫信報喜,雖然現(xiàn)探花宴還沒過,游街也要等明天,但狀元名分已經(jīng)是實打實,他現(xiàn)寫了讓人傳回去,家里頭也能早點收到。君老爺跟張氏對自己期望,君長寧自然是明白,現(xiàn)他也算是光宗耀祖,自然要讓家里頭也高興高興。
寫忘了信老掌柜自然會安排人過去報喜,這會兒倒是笑著說道:“剛收到消息時候,小老兒想著是不是要先派人去寧邑,后頭想想,要是有少爺親筆信,家里頭才會高興,這才等到了現(xiàn)。”
君長寧自然又是感激了一番,雖然現(xiàn)科舉已經(jīng)結束,但之后還有三甲游街,探花宴之類事情,他們這群中了進士人是不能隨意離開京城,還要等皇帝分封職位,這才能決定以后事情,按照常理來說,前三甲都是要進入翰林院,也就是說要留京城,一時半會兒回不去寧邑。
話說三年一屆游街時候,京城都是熱鬧非凡,普通人民都要出來湊湊熱鬧,大膽姑娘還能扔一個花球什么過去,燕朝對女子限制頗多,但也就是這個時候,一般人不回去指責這些小姑娘們。當然,往年得這群人喜歡肯定是探花,自古以來探花都是以才貌出眾聞名,而這一次卻顯然反了過來。
狀元君長寧,榜眼孫璽,探花朱守芳,其中君長寧不說,穿著狀元袍,帶著大紅花那叫一個俊美無雙,他容貌就是皇帝也親口稱贊過,一下子就占據(jù)了人民眼球。而孫璽年紀也并不算大,也說得上是樣貌堂堂,只是君長寧身后出現(xiàn)就差了不止一籌。
而探花朱守芳就加慘烈了,孫璽好歹還是個翩翩讀書郎,他不過就是個樣貌端正罷了,前頭兩人襯托下頓時成了一坨狗屎,也不知道皇帝當初選人時候是不是惡趣味了一把,想著不能明著為難那些郡王,也要私底下惡心惡心他們,于是這一屆探花郎讓周圍人民印象深刻,還不是好印象。
孫璽倒是沉得住氣,照舊臉帶笑容風度翩翩,好歹也是大世家出來人,自然想得明白這次狀元名頭落到君長寧手中,不過是皇帝手段罷了。科舉只是一時,以后個人發(fā)展各憑本事,他有康郡王身后,難道還比不上君長寧一個商戶出來小子不成。
但朱守芳心態(tài)就沒有這么好了,他原本也就是出身小官吏家中,家里頭早就已經(jīng)敗落,如果不是勾搭上了賢郡王,他哪有可能進入政治核心。原本以為拿狀元不過是手到擒來,偏偏先殺出一個孫璽,再來一個君長寧,前者也就罷了,說起來還是康郡王外甥,但君長寧算個什么東西。
朱守芳跟孫璽不同,后者雖然是旁系,但好歹也是大世家里頭人,因為才華出色一向被冠以重任,而朱守芳一切都要靠著自己打拼,如果表現(xiàn)不好話,賢郡王眼中哪里會有他這一號人,重要是,當初說好親事,這會兒賢郡王居然也不再提起,可見是對他有些失望了。
君長寧背負著一道火辣辣視線,該笑時候照樣笑得春花燦爛,絢爛了一群人民狗眼,充分將身后兩位比下去,倒是不少官員都有些動心,暗暗想著有沒有可能將這位狀元郎變成自家人,嫡女嫌人家出生低話,還有庶女不是。再說了狀元郎不是誰人,要是招攬過來也是大功一件。
君長寧不知道自己成了熱饃饃,心中還想著自己要是進了翰林院話,肯定一時半會兒回不去寧邑,到時候那邊定下親事也會有些麻煩,不過想到張氏又是釋然,以母親對自己寵愛,估計會立刻趕到京城幫他打理家事,并不會讓他耽擱許多年。
君長寧打算好,那邊家書已經(jīng)馬加鞭送回去了寧邑,實際上從自家十郎進京趕考開始,君家就沒能安安穩(wěn)穩(wěn)過過一天,張氏整天提心吊膽,又是擔心兒子路上遇見了什么事情,又是操心科舉結果,后倒是有些責怪自己逼得太緊,十郎還未弱冠,誰家這樣孩子這般懂事愛讀書。
千盼萬盼總算是等來了家書,君老爺兩人拆信時候手都是哆嗦著,等看清了信中內容,張氏連聲念著阿彌陀佛,一聲打賞下去,都超過了當年她生下了家里頭求了十多年兒子風采,君老爺也是激動不已,他們君家三代積累下來,總算是出了一個正經(jīng)讀書人,還是個狀元郎,他現(xiàn)就是立刻死了,也能有臉面對列祖列宗了。
君家人口簡單,人際是可不少,尤其是九個女兒出嫁之后,單單就是聯(lián)姻對象就多了許多。張氏一連串讓人去送信,又是高興又是覺得張面子,又讓君老爺親自寫信給遠嫁大女兒,十郎考中了狀元,那林家小子自然要對玉宣好一些才是。
安排好了女兒,張氏才想到也該給顧大人家送信,雖然兩家沒有明說,彩禮也沒有開始,但已經(jīng)交換了庚帖,那就是已經(jīng)有了婚約。張氏心中雖然覺得那姑娘已經(jīng)有些配不上女兒,但到底不是嫌貧愛富人物,照舊是高高興興給那邊送了信,只說等十郎那邊事情定下來,兩個小兒事情也該定了。
顧家那邊接到消息也是一片高興,兩個顧太太都忍不住要對家里頭人喊賞了,只可惜還不是真姑爺,兩家定親事情只有大人知道,倒是不好大張旗鼓。大顧氏這會兒倒是覺得自家老爺眼光果然好,君長寧是個有出息,不像有些世家里頭人,那就是繡花枕頭一包草。
這個消息顧玉荷自然也知道了,別兩個娘親打趣著倒是羞紅了臉頰,想著那人游街打馬模樣心中是歡喜。只是心底又有些擔心起來,她自來都知道自己容貌不顯,人家只說一個端莊罷了,多人都是夸她婦功婦德好,也不知道十郎會不會被京城富貴迷花了眼睛。
顧氏哪里不知道自家女兒想些什么,她以前也是覺得君長寧長相太過于出色,未免容易招來桃花,這會兒倒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歡了,連帶著這一點壞處也成了好處。想想也是,那些愛好女色人哪里是都長得好看,偏有那種自己長得不怎么樣,家里頭姨娘卻一大堆,君長寧有出息,女兒嫁過去又是正妻,跟老爺還有一份師徒情誼,只要女兒懂事一些,一輩子肯定能過得比自己好。
見顧玉荷有些鉆牛角尖,顧氏打發(fā)了妹妹和庶子出去,笑著一把摟住她說道:“我女兒哦,你還擔心什么,長寧愿意出發(fā)前跟咱家定下來,自然是不打算京城里頭尋親,不然何必急那一時。我看他品行端正,斷然不可能做出不仁不義退婚之舉。再說你難道沒聽見,那邊君太太意思,等長寧官職定下來,就要上門來提親了。”
顧玉荷聽了果然安下心來,想著君家大哥是程先生弟子,自幼跟自己相熟,又是個體貼樂意照顧人性子,這么多年下來,她一顆芳心早就落了那人身上,想著自己有朝一日能夠鳳冠霞帔嫁給那人,心中又是說不出歡喜。
作者有話要說:猜猜看后續(xù)如何,哈哈哈,第一小虐將來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