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侄女正翻看唐瑜的老相冊,忽然指著一頁哇啦叫:“姑姑,這兩個小孩兒是我們家的?我怎么從來沒見過?”正在打果汁的唐瑜傾身過去看。那是兩張舊照片,照片中是兩個孩子,小男孩頭發剪得短短的,一張精致小臉不茍言笑,淺色襯衫外套了深色休閑小西裝,咖啡色長褲配了板鞋,十足一個時髦小紳士。小女孩穿著寬大的背帶褲,梳一個丸子頭,眼睛大大的,可愛得讓人想去揉一揉。照片背景是模糊的森林和一長排鳥居,兩個小孩兒并沒有直面鏡頭。
唐瑜正要開口,侄女已經道:“日本拍的嗎?”
又將照片取出來瞧拍攝日期:“哇,1998年,近二十年前的照片?”
的確快二十年了。
那不過是唐瑜在日本的酒店里遇到的兩個小孩兒,會把他們拍下來且還一直記得,因為唐瑜是個童書作家,這兩個小孩曾無意間做過她的素材。
唐瑜記得那小男孩叫聶亦,或者聶奕,或者聶意。中文多字一音太多,那名字大概就是那個發音。小女孩叫feifei。小男孩倒是問過小女孩:“有那么多字念fei, 你是哪個fei?”小女孩就眨巴著眼睛:“feifei的fei啊。”說完高興地兩只手放在身后側做出飛機起飛的樣子繞著小男孩轉。“飛得那么高!”
機緣巧合,要離開酒店的前兩天唐瑜認識了小女孩的母親,兩人聊起來,才知道名字是“非非”不是“飛飛”。小女孩也姓聶,叫聶非非,剛剛四歲。
回憶一拉開序幕,似乎就有些停不住。
唐瑜想起來,碰到那兩個小孩兒是在一個櫻花開遍的早春。那個季節天藍海碧、花紅柳綠,布谷鳥和鷺鷥從北到南跨越種族一路纏綿,放眼望去到處一片新鮮豐盈的春日氣息。唐瑜所住的酒店正好建在一座森林公園內,酒店后面的森林里有座神社,神社前布了十七重神明鳥居,每天早上她都會去鳥居前站會兒。
那天早晨,她在山石階上剛站了沒多久,就看到兩個小孩在霧色里一前一后而來。小男孩在第一座鳥居前停住了腳步,他身后不遠處的小女孩也就停住了腳步。正當唐瑜以為這是酒店哪位住客帶著兩個小孩兒出來做短途探險,在前的是哥哥在后的是妹妹,大人落在了更后面時,小男孩卻轉身向著小女孩開口了:“出酒店你就跟著我了,一路跟到了這里,你們家大人呢?”看上去七八歲的孩子,一只手插在褲袋里微微低著頭開口那么問話,神情幾乎要有點兒大人的樣子了。鳥居離酒店并不算近,路也不太好找,唐瑜這才注意到小男孩另一只手中卷著一份地圖。嗬,居然沒有大人跟著,這兩個小孩也不是兄妹。
迷霧籠罩的清晨,十七座鳥居,這樣的兩個孩子。
唐瑜覺得很新鮮。
站在神居前,讓唐瑜感覺很新鮮的兩個孩子中稍大的男孩聶亦,那時候正好七歲。七歲的聶亦非常不喜歡小孩兒,雖然按年齡算他自己也是個小孩兒。所以即便走出酒店時就發現了那小女孩跟著他,他也沒有主動搭理。
他是要去附近的鳥居,地圖上標注那里離酒店近兩公里遠,且多山路小道。男孩子天生喜歡冒險,他選了其中最難走的一條。但那小女孩看上去不過三四歲,既然是那么難走的路,她應該跟不了他多遠。
其實按照他的預想,穿過酒店前那片足球場地大的草坪,小女孩就會害怕,就會哭鬧著要回去。那簡直是一定的。還在幼年期的小孩兒一向是那樣,無知無畏,卻又格外脆弱討厭,特別是女孩子,一哭鬧起來就會沒完。就像他母親領回家撫養的那位她朋友的小女兒。
他皺著眉穿過草坪,小女孩也跟著他穿過草坪,稍微令他有點兒驚訝的是,她并沒有停下來哭鬧,及至他進入森林,那小孩兒尾隨他的腳步也沒有絲毫遲疑。這倒是讓他對她有點兒刮目相看起來,但內心卻依然認定她什么時候就會停下來吵鬧,他一直在算著時間。
山間晨霧繚繞,偶爾傳來鳥叫,兩旁的山石和樹木被霧色浸出濕意,那濕意襯得樹的青蔥和山的黛黑都更加飽滿豐腴,也讓這個春日的清晨看上去更加新鮮起來。
他們已經一前一后走了二十分鐘,全程他都放慢了腳步,而且臨時選了一條比原計劃簡單好走一百倍的石板路。那就是小女孩能跟得上他的原因。
在剛進入森林的那條多岔路口,他無意間回頭看了一眼那小孩兒。那時候小女孩不知怎么回事摔倒了,他回頭時她正狼狽地從地上爬起來,發現他看她,有點兒不好意思地扯了扯從牛仔背帶褲里露出來的毛衣衣角,又有點兒不好意思地咧嘴對他笑了笑,膝蓋上還留著剛摔倒時沾上的泥巴。
聶亦看了一會兒掉過頭,鬼使神差地就選了和初衷完全相反的一條路。
中途他聽到她又摔倒了兩次。每一次他都拿出手機來打算給酒店前臺打電話,讓他們來個人把她帶回去了,但小女孩完全沒給他添麻煩,爬起來拍拍手又拍拍膝蓋,還不依不饒跟著他。
又是二十分鐘,總算到達目的地時,聶亦望了一眼矗在山階上的高大鳥居,終于忍不住回頭問她:“出酒店你就跟著我了,一路跟到了這里,你們家大人呢?”
那時他才算正經看清楚小女孩長什么樣。梳一個丸子頭,扎了條天藍色發帶,齊劉海擋住額頭和眉毛,只露出大大的眼睛,臉頰上有點嬰兒肥,瑩白里透出健康的紅潤,大概是走了太久的路覺得累,粉色的嘴唇微微張開喘著氣。
實在是很漂亮的一個小孩兒。
小女孩沒說話。
他皺了皺眉,想是不是她沒聽清楚他的問題,就走近幾步又問了一遍:“為什么跟著我?你們家大人呢?”
小女孩依然沒回答,倒是猶疑著也走近他幾步,然后下定決心似的突然加快步子,噌噌噌噌,到他跟前兩三步時驀然停下,扭扭捏捏從背后伸出右手:“漂亮哥哥,送你花呀。”胖嘟嘟的小手里握了支白色的馬蹄蓮,花束有她一半那么高。小女孩抬頭望著他,眼睛水潤,像是又有點兒不好意思。
聶亦當時是有點兒愣了:“……送我花?”
小女孩抿著嘴唇,踮起腳把花舉高用力塞進他手里,催促他:“拿著呀哥哥。”
馬蹄蓮并不是在這山間小道旁能隨意采摘到的花卉,這意味著這小家伙多半是從酒店里就拿到花,然后跟了他差不多四十分鐘,還不惜在路上摔了三跤。馬蹄蓮倒是意外地沒怎么被摔壞,只是花莖和花葉上沾了些泥。
他看了會兒手上的花,又低頭看了會兒她,然后他問她:“……你跟著我,就是為了送我這個?”
小女孩一臉仰著頭和他說話有點兒累的表情,伸出手招了招:“哥哥,你蹲下來說話。”
他就蹲下來配合她的高度。結果剛蹲下來小女孩就捧住了他的臉,還沒反應過來,就有東西撞上了他的嘴唇,吧唧一口還舔了舔。小女孩櫻花色的嘴唇離開他,兩只手也放開他時,他還在發愣,小家伙卻已經有點兒羞澀地垂眼要求他:“哥哥帶我玩。”
還沒等他回答,卻突然驚訝起來:“哎呀,哥哥怎么臉臟啦?”說著就要抬手,“非非給擦擦。”
聶亦無言地握住她的手腕,讓她的視線夠上她自己又是汗又是泥的小掌心:“說說看,為什么哥哥臉臟了?”
小女孩定定瞧著自己的掌心,小聲道:“哎呀。”
他道:“知道不該……”
小女孩無辜道:“原來非非摔跤了呀。”假模假樣地說了聲:“痛。”有點兒期待地看著他。“哥哥給親親。”
“……”
普通人里這樣的四歲小孩兒,思維還沒有開化,不講道理也沒有章法,當然更不能奢求他們的行動有邏輯。而這小女孩行動的無邏輯比他認識的所有四歲小孩兒都還要更勝一籌,簡直給他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讓他知道了一個小孩子腦子里到底能住多少匹行空的天馬。
聶亦站起來,一只手揣在褲袋里一只手拿著她剛送的馬蹄蓮,沉默了兩秒說:“我送你去找你爸媽。”
小女孩表情一下子緊張起來:“哥哥生氣啦?”
他不是生氣,只是有點兒處理不了這么大年紀的小孩兒,還是個在邏輯上這么不拘一格的小孩兒。正要隨便安撫一下她,她卻已經委屈地眨著眼,自己跟自己點頭:“嗯,哥哥生氣了。”
原來這個年紀的小孩兒還固執,他糾正她:“我沒有生氣。”
小女孩卻堅定地搖頭:“哥哥就是生氣了,因為親了哥哥,哥哥生氣了!”
“……”早就應該放棄和她的腦回路較勁,他無奈,一邊掏出紙巾擦臉一邊道,“就算要生氣,我也該更生氣你把我的臉弄成這樣。”
小女孩像是在聽又像是沒有聽,兩秒后鼓著臉頰道:“不怪非非啊,送花都是要親親的,痛痛也是要親親的呢。”
這就是根本沒有在聽了……
顯然她還沉浸在“因為被偷親所以哥哥生氣了”這個假想里,并且認為自己為此而新想出來的理由很站得住腳,不惜費力組裝出一個長句來說服他:“哥哥不知道嗎,送花都要親親,摔痛痛了也要親親,禮貌來的!”
聶亦已經擦完了臉,聽到這新奇言論不禁又愣了一下:“禮貌?誰和你這樣講,告訴你這是禮貌的?”
她像是被問住了,撐著腦袋思考了半天,最后不情不愿地說:“是非非自己想的。”可能自己也覺得既然是她自己想的,就不是那么具有說服力了,猶豫地問他:“哥、哥哥不喜歡非非了?”癟著嘴就要來拉他,手伸到一半卻突然“咦”了一聲轉身就跑了。
聶亦那時候看她癟著嘴挺可憐,原本已經打算忍著不適牽一牽她的小臟手了,結果站在那兒半天沒回過神來。
等追著她繞過那座遍布青苔的石燈籠時,卻看到她靠在山邊洗手,一邊洗還一邊奶聲奶氣地唱“洗刷刷洗刷刷,洗刷刷洗刷刷”。那是一條從山上蜿蜒下來的小水流,她彎著腰洗得很認真,唱得也很認真。聶亦悄悄走到她后面,抄著手看了她好一會兒,試探著模仿她的思路開口問她:“突然跑過來,是看到這個覺得比較好玩兒?”
回頭看到他她像是吃了一驚,卻高高興興地站起來,冷不防拉住他的手,表情有點兒羞澀地和他講:“不是的,哥哥不喜歡非非,因為非非剛才是臟小孩兒。”
“所以?”
她眨了眨眼睛:“都洗干凈啦,現在哥哥要喜歡非非的呀。”
他已經完全放棄再預測她的下一句發言了,繼續問她:“所以?”倒是有點兒好奇她的沒有邏輯接下來又會給出他什么驚喜。
她很嚴肅地看著他,倒顯得自己像是挺有邏輯似的:“所以要帶非非玩,不丟下非非。”
出人意料地,這兩句話之間還的確有點兒條理,并且完全沒有偏離他們談話的大方向主題。聶亦考慮了一下:“我帶你去找別的小朋友陪你玩。”
自從把自己洗干凈之后小女孩簡直自信心爆棚,立刻抱住聶亦的腿,根本不擔心貿然在人家腿上動手會不會被人家打一頓,還用鼻音撒嬌:“要哥哥,不要別的小朋友。”
聶亦長這么大從來沒有被人這么抱著腿撒過嬌,他最熟悉的她這個年紀的小女孩就是母親領回家里的簡兮,但就算簡兮想要親近他,也只敢拉拉他的袖子。
小女孩仰著頭看他,眼睛水潤,臉頰鼓起來,重復道:“要哥哥,不要別的小朋友。”
按理說他應該是覺得厭煩的,可面前這小孩兒這么和他撒嬌,他一點兒也沒覺得討厭。他不知道她為什么會對他有這么大的興趣,但小女孩這么親近地靠著他,讓他覺得有點兒有趣。他問她:“你也不認識我,為什么非要我陪你玩兒不可?”
她就咯咯地笑起來,放開他的腿將臉埋進他的手臂。埋了一會兒,又微微抬頭睜開一只眼偷偷看他,卻不說話,她的額發有些被汗濕,眼睛像是閃著光。又輕輕說了一聲:“哥哥陪我玩兒。”
他看著她,明明從不會和這些他覺得時刻會變小惡魔的小孩兒打交道,那一瞬間卻不知從哪里生出善意,居然就點頭答應了她的死乞白賴:“好吧,陪你玩兒。”他說。但還是和她講了條件:“那看完這邊的鳥居我就帶你回去,玩兒一會兒就去找你爸爸媽媽。”
小女孩興高采烈地同意:“那要玩兒……”臉頰還是靠著他的手臂,眼睛卻在笑,一只手抬起來和他比動作,“要玩兒很多很多一會兒!”
他四歲的時候絕不會這樣用詞,心想普通的四歲小孩兒原來還有這種笨蛋一樣的天真。要是聶因在他面前這樣說話他簡直就不想搭理他,但這時候居然會覺得這小女孩這樣說話有種別樣的可愛。他就淡然地點了點頭,重復了一遍那句傻話:“嗯,很多很多一會兒。”
四歲的小女孩還不忘和他確認:“是哥哥陪著玩兒。”
他拉著她的手向鳥居走去:“是,是我陪你。”
唐瑜從山階上下來時兩個小孩兒已經爬上十七重鳥居后最高的臺階。
陽光穿過迷霧充滿了整個森林,清澈中帶著一點兒被霧色渡過的迷離,那些參天大樹上的每一片樹葉都像是泛著銀光,山道旁的每一寸地衣也都清新明亮。
唐瑜想也沒想,從肩上取下相機就對著身后的鳥居拍了一張,拍第二張時,焦距則對準了站在臺階上的兩個小孩兒。
按下快門的剎那,男孩正雙手插在休閑褲褲兜里仰頭看什么,大概是古老鳥居上的刻字,小女孩則側著臉舉起右手和男孩說什么。畫面定格的一瞬間之后,唐瑜看到小女孩雙手攀著男孩的手臂撒嬌似的搖晃,男孩雖然仍舊面無表情地研究著頭頂的橫梁,右手卻伸出來握住了小女孩。小女孩笑著搖頭,小身子還扭來扭去,過了大概十秒,男孩像是嘆了口氣,終于低下頭來看著小女孩,小女孩眨著眼睛,男孩蹲下來將她的兩只手都握住,放在嘴邊呵了呵氣,又攏著它們揉了揉。小女孩也學著男孩的模樣,朝被男孩攏住的自己的一雙小手呵了口氣,又呵了口,再呵了一口。男孩的嘴角浮出一點兒笑意,說了句什么。相距遙遠,唐瑜聽不清他到底說了什么,但鏡頭中的畫面卻很溫馨寧靜,她就又按了一張。
那時候整座山就像是個童話,兩個小孩兒像是剛走進一個童話,又像是剛從一個童話里走出來。
窗臺上的風鈴叮叮咚咚響起來。
侄女仍舊欣賞著那兩張老照片,突然搖頭晃腦地嘆息:“小時候長這么好看,現在不定怎么殘了呢。哎,姑姑這照片能給我一張嗎?”
唐瑜將打好的果汁遞給她,不贊同地評論:“人類發明相機是為了記錄和回憶,不是為了對比。”又挑眉問她:“你要這照片做什么?”
侄女笑道:“胎教用呀。”
唐瑜給了她腦袋一下:“你才十九歲,結婚都嫌太早,胎什么教。”
侄女一邊嘟噥:“以后總有一天用得上嘛。”一邊將相冊還給她。
收回相冊時唐瑜再次看了一眼照片中的兩個小孩兒。已近二十年,現在這兩個孩子應該都長成了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她初次見到他們時,他們兩人也是初見彼此,那之后她再也沒有見到那兩個孩子。也許那樣充滿童真意趣的初遇后,他們便結下了青梅竹馬的友誼?也許那之后就分道揚鑣再也沒有見過彼此,可能這一生都不會再見到,也不會再將對方記起?人類從來健忘,小孩子更是這樣。
這個世界太大也太小,每一種擦肩而過的背后,都潛藏著無數可能。愛的可能、恨的可能、結合的可能、分離的可能,或是沒有可能的可能。
這兩個小孩兒現在怎么樣了呢?屬于他們的可能到底又是什么呢?唐瑜想。
當然想不出什么結果。
每一個人的人生里,到底有多少場或許隱藏著可能的與陌生人的偶遇,最后卻被時機毀掉,又被時光掩埋掉蹤跡?二十年前的這對小孩兒是不是也是這樣?
她笑了笑。
無論如何,他們在彼此人生里的那一天交集,總還是在她這里留下了一點兒印記,無論他們是不是已經忘記,無論忘記掉那樣的一天是不是一種遺憾和缺失,她總還替他們記得。
她的相片也還替他們記得,他們曾經在小時候相遇過這件事。</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