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德國空軍處于帝國元首的直接領導之下,作為帝國空軍的作戰部長,羅根亦只能在職權允許的小小范圍內調整戰略上的部署,而他這次巧妙地利用了就近原則,將參加直布羅陀戰役的部分兵力主要是百余架俯沖轟炸機和中程轟炸機,直接從西班牙調派到了北非,使得德國空軍在北非的作戰實力獲得了將近一倍的增長!
火紅的太陽還掛在半空,溫潤的空氣中夾帶著海水的咸腥,一群群梅塞施密特109、斯圖卡以及雙發的容克-88轟炸機呼嘯著從沙漠上空掠過。惡劣的沙塵氣候使得它們的故障率遠遠多于在歐洲大陸和不列顛作戰,但它們的出現依然對此前幾個月來無所不往的英國皇家空軍北非航空隊構成了極其致命的威脅。擁有豐富作戰經驗的德國飛行員們,幾次交手就將大量使用“角斗士”和“颶風”的英國同行趕到了沙漠東側。
地面上,由第2、第5輕裝甲師組成的德國非洲軍也如滾滾洪流般向前推進。這輕裝甲師雖然不完全意味著“輕裝上陣”,但坦克只有裝甲師的一半,師屬炮兵團亦只裝備有中等口徑的火炮。德國非洲軍此前所取得的耀眼勝利,最大的功勞依然是這位“沙漠之狐”巧妙的戰術安排,而他果斷進攻之決心也令意大利和英國對手們為之汗顏!
和往常一樣,隆美爾坐著他的裝甲指揮車與部隊一同攻擊前進,羅根雖然也想回味一下身先士卒的雄壯與豪邁,卻被婉言勸服了堂堂空軍作戰部長若是在自己的戰區內出現意外,這麻煩可就不是三言兩語能夠擺平的!
結果當波瀾壯闊的沙漠戰爭畫卷逐步展開之時,羅根只好站在可以用高倍望遠鏡直接觀察到托布魯克要塞制高點的德軍前線指揮部里,靜靜地看著德國陸空軍盡情表演。
在德國空軍的航拍照片中,托布魯克外圍成群的堡壘就像是生長在沙漠中的奇異蘑菇,這個完備的防御體系最外圍是長達30英里的環形工事,層層鐵絲網中有百余個混凝土加固支撐點,其后是大縱深布雷區和鐵絲網,每隔不到500米就有一座永備工事。
當然,這些不完全是英軍兩個月內修筑起來的,其實在意大利占領時期,意軍就在港區外圍構筑了環形戰壕和鐵絲網,按照常規防御理論布設了炮兵陣地、反坦克陣地以及防空陣地。然而讓人苦笑不得的是,在裝備充足、人員精整的情況下,意軍在還不到24個小時的時間里就將這座要塞拱手讓出,甚至沒有破壞港口的淡水蒸餾設備和他們的“威尼斯宮”坐落在要塞的最高處的大型炮壘,那里一共配備了十二門大口徑重炮和儲備大量彈藥的三座軍火庫!
視線中,第三帝國的戰鷹正對數萬英軍官兵固守的托布魯克要塞發動猛烈的轟炸,而在這座設施完備的要塞背后,就是德國非洲軍前進路線上唯一的深水良港,托布魯克港!在西班牙加入軸心國陣營、德軍攻占直布羅陀之后,地中海的局勢更朝著有利于軸心國的方向發展,考慮到目前德意軍隊只能利用卡車從班加西運來淡水、油料等作戰物資,一旦攻占托布魯克,隆美爾的補給線將大大向埃及延伸!
“隆美爾將軍呢?不在?那你們這里的負責人是哪位?”
聽到這吵吵嚷嚷的聲音,羅根不由得好奇地回頭看去。一個身材不高、戴著意式頭盔的軍官正用德語大聲向留在這里的德國軍官們發問,這口氣,仿佛隆美爾欠了意大利領袖很多錢然后開溜似地!
“嘿,瞧瞧這是誰?”羅根笑盈盈地走過去,來者正是他在意大利為數不多的朋友兼同行,托尼尼。
“您啊哈,是羅根將軍!沒想到會在這里見到您,尊貴的德國空軍作戰部長閣下!”托尼尼甩開一旁的德國軍官快步走來,不過當羅根展開雙臂的時候,他卻先畢恭畢敬地敬了軍禮,這才友好地和老朋友擁抱了一下。
“昨天剛到!你這是”松手之后,羅根上下打量著這個正直的意大利傘兵軍官,小半年不見,除了面部肌膚顯得較為干燥、原本的意大利本土制服換成了適合北非的土黃色作戰服之外,他的軍銜也從原來的中校升了一級,變成了意大利陸軍上校,正團級指揮官。
“噢,對了!正事都忘了!”托尼尼拍拍腦袋,“你們這是在向托布魯克進攻呢?”
“嗯哼!”對于這明眼就能看出的事情,羅根無意隱瞞,而隆美爾之所以沒有帶上隨行的意大利部隊,完全是基于保密以及行動速度的考慮通常情況下,意大利軍隊從駐扎轉入進攻,一天時間也不定夠!
托尼尼上校眼神中流露出憤怒和不服氣的成分,“這就是肩并肩、心連心的盟友嗎?”
第一次前往意大利,羅根就已經意識到眼前這位傘兵軍官更像是德國軍人而非意大利軍官,他勇敢而不乏嚴謹,正直卻又恪守本職。在馬耳他作戰行動中,他親自率部突襲英軍固守的瓦萊塔,對于整個戰役起到了極為重要的影響此后獲得嘉獎和晉升,目前擔任意大利第1傘兵團指揮官,不久之前作為增援部隊開赴北非,以挽救意大利領袖岌岌可危的非洲夢想。
“隆美爾將軍只是出于行動上的考慮,絕無對意大利盟友的輕視!”羅根輕車熟路地解釋了一番,而他此時并不知道,直布羅陀的巨大勝利令狂傲自大并且一直努力將地中海變成自己內海的意大利領袖產生強烈的“羨慕、嫉妒、恨”,因而向他的部屬們傳達了一項密令:未免瓜分戰利品時落于不利局面,一定要在北非的反擊中搶回風頭!
“輕視與否,應當由行動決定!我希望隆美爾將軍能夠認真考慮一下!”托尼尼一板一眼地說。
羅根笑了,打趣地問道:“你們難道準備在托布魯克進行一次傘降進攻?”
“傘兵在地面就不能進攻了么?”托尼尼很不服氣地回敬說。
“上校,你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我認為傘兵這樣的精銳,不應該在攻堅戰中白白消耗掉!”罷了,羅根不無惋惜之意地說,“如果每一位意大利指揮官都擁有你這樣的戰斗精神,非洲戰事或許早就結束了!”
這話果然讓托尼尼鬧了個大紅臉,“我們來到北非,就是為了證明意大利軍隊的戰斗意志和戰斗決心!”
羅根拉住他,“我相信偉大的意大利軍隊擁有那樣的實力!不過今天就陪我在這里一同觀戰,如何?”
雖然很不愉快,但托尼尼終究沒有拒絕隨同德國非洲軍推進至此的意大利軍隊還有三個師,那些師長們沒有跳出來說話,他這樣一個傘兵團長又何必堅持到底?
視線前方,第一批40多架斯圖卡已經輪番朝托布魯克內圈的炮兵陣地和大型堡壘投下了炸彈,一根根黑灰色的煙柱成了平坦沙漠上的奇景。
沉悶的轟鳴聲中,從班加西飛來的22架ju-88以不足千米的高度快速掠過。從地面往上看,它們的氣勢遠比單純的數量大得多,四個一字型編隊就像是出給英軍高射炮手的算術題,片刻之后,英軍陣地上發射的高射炮彈就調整了方向,砰砰乓乓的爆炸聲中,德軍轟炸機的飛行路線前方突然出現了出面積相對集中的煙群。眼看著這些擁在德軍中擁有“萬能轟炸機”之稱的家伙就要一頭撞進英軍的空中防線,領頭那隊突然下降,敏捷的身姿與其龐大的身軀形成了鮮明的反差一架接著一架,這些雙發轟炸機以非常明顯的傾角進行快速俯沖,在避開敵方高射炮火爆炸集中區域的同時,以更低的高度獲得了更為理想的投彈精度,赫爾曼.戈林、恩斯特.烏德特、阿爾貝特.凱塞林等人一貫堅持的俯沖轟炸理論依然發揮著它在戰場上的特殊作用。
如此氛圍,戰略轟炸在德國空軍怎能不被看作是一個“異類思想”?
在英軍竭盡全力編制出的防空火力網中,ju-88快速穿梭,進而從彈艙中投下了成串的炸彈。雖然這種中程轟炸機的航程和載彈量并不足以發揮出削弱對手戰爭潛力之目的,但在戰術方面的作用卻是毋庸置疑的。它們每架攜帶20枚100公斤的炸彈,意味著這個機群短短幾分鐘之內就向托布魯克傾瀉了相當于一個重型炮兵團1/2基數的炮火量。
伴隨著德國非洲軍所屬炮兵的轟擊,英軍工事西、南兩側都籠罩在了爆炸的火光和硝煙當中,等到德國空軍第二批39架斯圖卡機蜂擁而至對防空火力已經受到嚴重削弱的英軍工事進行重點攻擊,隆美爾手下的兩個德國步兵團終于在十余輛三號坦克的支援下自東南方朝托布魯克外圍陣地挺進佯攻之下,隆美爾正親率他僅有的一個半裝甲團和兩個摩托化步兵團從戰線南側迂回。履帶和車輪揚起了滾滾沙塵,體型龐大的88毫米炮也在卡車的拖曳下隨同攻擊部隊前進,一旦遇到德軍的二、三號坦克無法對付的英軍“馬蒂爾達”,炮手們就會以最快的速度將它們調轉炮口實施攻擊,而三兩成群的斯圖卡偶爾也會從攻擊縱隊上空飛過,盡可能地為他們掃除前方的障礙!(未完待續,)</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