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東家是不是認為晚輩貪財好物,貪圖蠅頭小利?”冒襄抿了口剛剛端上來的茶,溫潤的茶水入喉,通體舒泰,淡淡的問道。</br>
陸永安倒也不隱瞞心里所想,問道:“莫非冒公子還有其他緣故?”</br>
放下青花瓷杯,冒襄故作憂慮的嘆道:“實不相瞞,辟疆之所以這么做,完全是為了我大明的江山!”</br>
“哦?”</br>
“如今我大明邊患深重,內有流寇肆虐,猶如沉疴老人,搖搖欲墜,我敢保證,若不采取挽救之策,不出十年必有亡國之危。”冒襄面不改色的慷慨激昂道。</br>
陸永安臉上略顯驚訝,“冒公子這話未免聳人聽聞了吧?”</br>
“晚輩現在說,老東家自然會不信,不如再過三兩年看看!晚輩之所以寫出這兩本書,完全是希望揭露大明腐敗的根本所在,盡量的讓更多的人清醒的認識到,不要再沉迷于歌舞升平的假象!”冒襄‘痛心疾首’的道:“而我從書中獲得的銀子,我會全部用于買地,讓那些流離失所的百姓有個棲身之地。”</br>
見冒襄一片風光霽月,心懷天下民生疾苦的樣子,陸永安目泛異彩,感慨的道:“說得好,我原以為,冒公子只是個風流公子,有些文采,沒想到你想得如此之深,好!這樣,賣書所得,我給你兩成!若是你在買地方面遇到什么困難,盡管來找我,我陸永安沒有公子這樣的胸襟,卻也愿意為那些百姓做些事情。”</br>
冒襄大喜,連忙躬身道:“多謝陸老東家成全!”</br>
冒襄原先只不過是想從中取利,多賺些錢,在這個社會,錢多又爛不掉,不是壞事,不過剛才為了能讓陸永安相信自己,他機靈一動之下,便說要用那些錢來買地。</br>
陸永安命人準備筆墨紙硯,與冒襄簽訂了協議,雙方簽字畫押,冒襄把憑據收好,拱手道:“我那小書坊如今也沒什么大作用了,今后就交給陸老東家吧!”反正那小書坊跟陸家的淑芳齋也競爭不過,不如做人情送給他。以后要是真的買地了,自己也要抽掉老王頭幫忙,讓他待在小書坊,也不是事兒。</br>
冒襄回去后就把情況跟老王頭等人說了下,命劉賴子把書都送淑芳齋去,老王頭則暫時在小書坊干著,等小書坊交接過去了,再回去。至于劉賴子,他以前是小書坊,只能夠維持生計的,現在小書坊改成了淑芳齋,也算是大企業的員工了,心情自然好得很。</br>
下午陸永安便派人把那批書的錢送了過來,一千兩!這個陸老東家也是個信得過的人,冒襄為自己第一次做生意就遇到了他感到高興。</br>
崇禎十一年(1638年),來自揚州府泰州如皋縣的才子冒辟疆繼一月份著作《聊齋志異》深受歡迎后,二月中旬又寫了本《儒林外史》!此書橫空出世,令大部分專心致志考科舉的讀書人目瞪口呆,也讓倡導恢復古學,務為有用的復社中人大跌眼鏡!</br>
這《儒林外史》乃是清代吳敬梓所著,全書故事情節沒有主干,猶如串糖葫蘆般一個接著一個,但秉持公心,指摘時弊。機鋒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諧,婉而多諷,目標直指八股取士!是古典諷刺小說中的經典!這本書還有百十年才出世,如今提前出來,對整個文壇乃至朝政的震動可謂是八級地震!</br>
在出書后的三天內,人們都還在震驚當中,但這只是暴風雨前的寧靜,三天之后,那些一向以科考作為晉身途徑的士子反應過來后,展開了狂風暴雨般的反擊,大肆斥責冒襄無知!詆毀朝廷科舉制度,破壞士子形象,其罪可誅等等。鋪天蓋地的流言,充斥著整個大明文壇,十天后,消息傳到京師!</br>
在發這本書前,冒襄也想到了后果,現在大明朝廷已經腐爛到了骨髓,自己這一下痛擊也許能讓這個快要死去的朝廷有一些活力!但推倒的作用大于激勵!這些年,大明朝廷的日漸衰落是誰都能看到的,東林書院就是讀書人努力過的證明,但結果是東林書院沒了!歷史上所謂的東林黨也成為歷史煙塵,如今的復社只不過是余音!自己這一下,說不定能讓很多人從科舉中走出來,冷靜頭腦好好想想這個國家!</br>
但發生這樣強烈的風暴冒襄還是沒有想到!連復社張溥都認為自己太過筆調辛辣,不留一點余地。雖然最后沒有把他趕出復社,冒襄在復社里卻也是到處挨白眼。侯方域與方以智對冒襄這樣的行為,只能報以苦笑。而更多的人隨著腦袋思維功能的漸漸恢復,把冒襄看做怪物!這些年出了不少怪物,比如李贄,比如海瑞,倒也不奇怪。當然了,也有些人開始真正的審視這個國家了。</br>
冒襄并不在乎清名,脫離復社也好,這復社最后還是隨著張溥的死而消散,對于國于民沒什么作用!冒襄也從這次的出版刊印中得到了豐厚的利潤!在那一千兩之后,他在短短的十天內又獲得了三千兩白銀。這淑芳齋的銷售能力果然不是吹的。(未完待續)</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