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往寒來,白駒過隙,展眼就到了歲末。
“今歲收成不錯,今年也能過個舒舒服服的年了。”屋外飄著稀稀拉拉的小雪花,屋內因炕燒得熱乎,倒是暖和得很,崔三娘咬斷縫好最后一針的線,笑著與林氏說著話:“你今年不給孩子們做新衣裳啊?”
墨家孩子多,平日里都是大的穿不下就給小的穿,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不過每年過年倒是都會給孩子們添一身細棉衣裳,年年都有新衣裳穿的墨家五個孩子不知艷羨了多少衛城村的孩子。
林氏將線穿過針眼,臉上的笑也是淡淡的:“我婆母那為人嫂子你又不是不知道,我跟墨祥手里哪里能有這個閑錢?”
墨祥不受宋氏待見,連帶著林氏跟兩個孩子平日里吃穿用度也都比不上大哥墨慶的幾個孩子,林氏雖然心中也有些不快,不過平日里也不曾在丈夫面前說過婆母的不是,這滿心滿眼的委屈也只能跟崔三娘這個堂嫂訴訴苦罷了。
聽她說及宋氏,崔三娘臉色微變了變,片刻后又恢復原狀:“父母在不分家,總是苦了你跟孩子們。”如今宋氏不過五十,想來這二堂弟一家還有得熬吧!
“算了,大過年的說這些喪氣話作甚!咱們還是加快些才是,這還有三五日可就過年了,到時候孩子們穿不上新衣裳不得跟嫂子鬧!”林氏深吸了口氣給自己提神,然后強擠出一臉笑容轉移了話題。
聽她這般說,崔三娘也就不再說什么,加快了手里的活計,一時正房那邊安靜無語,倒是西廂房那邊正是熱鬧的時候。
“青青,你要不要吃粘豆包?昨兒個才做好的,咱們烤著吃唄!”墨云柳從院子里存放粘豆包的缸里取了三個粘豆包噔噔噔地跑了進來,圓潤的小臉被凍得通紅,說一句話就冒一陣煙的樣子逗得墨青青跟墨云竹都捂著嘴“吃吃”地笑。
“我們是笑你一心就想著吃,什么都不知道了!”墨云竹拉著她進來,又從她手里拿過來兩個豆包,一個給了墨青青:“青青你也吃。”
“謝謝云竹姐!”墨青青接過有些冰還硬邦邦的豆包,有些黃瘦的臉上露出一抹甜甜的笑,她最喜歡來堂伯伯家里了,伯娘對她好,堂兄堂姐對她也好,有什么都樂意分她一份吃。
三姐妹一人捧著一個豆包,用小小的木棍子舉著在火邊烤了一會兒,豆包的香味隨著時間推移漸漸散發開來,烤好后,三人才又躡手躡腳地往西廂房回,然后倒在炕上“哈哈”地笑,一邊鬧一邊吃粘豆包,熱鬧得不行。
正房那頭正在做新衣裳的崔三娘與林氏聽到西廂房傳來的小姑娘的笑鬧聲,不由得也跟著笑了:“這群猴孩子!”
中午崔三娘又留了林氏母女在家吃飯:“家里才殺的年豬,前日送過去的怕是你們也吃不到多少,今兒嫂子這管夠!”
崔三娘是真喜歡林氏這個弟妹,性子好,不爭不搶不鬧的,但凡她有一絲爭強好勝的心,二叔家里日子都不能好過,雖然現在也好不到哪里去就是了。
“這怎么成?”林氏有些不好意思,她知道如今近年關豬肉賣得可貴,前日堂嫂家里殺年豬還給自家送了十斤豬肉過去,又叫了墨祥跟自己來吃了一頓,如今怎么好意思再蹭一頓?
“你自己不饞,總要為青青想想罷?孩子如今正是長身子的時候呢!”崔三娘倒是不容她拒絕,給按飯桌那了。
瞧著自家閨女兩眼發亮的樣子,林氏到底是沒再拒絕:“如此就多謝嫂子了。”
吃過飯后,林氏又幫崔三娘做了一個半時辰的衣裳才帶著玩了大半日還意猶未盡的墨青青頂著還在稀稀拉拉下著的小雪家去,才進院門就聽見正房傳來婆母的叫罵聲。
“殺千刀的敗家玩意兒,吃著我家的糧,日日就知道往別人家跑!還不如養條狗呢!狗還知道認主護主!”
雖然不是第一回被罵,可墨青青還是有些害怕地拉了拉林氏的衣袖:“娘...”
林氏抿了抿唇,眸光中閃過一絲悲哀與不堪,很快就恢復原狀了,拍了拍墨青青冰涼的小手,道:“你先回去,娘去正房看看有甚要幫的。”說罷自己徑直往正房去了。
墨青青呆呆地望著娘親有些難過跟說不清的悲涼的背影,兩眼發澀地回了西廂房,見到蹲在地上用樹枝學寫字的哥哥,眼淚就再也忍不住,“哇”地一聲就哭了起來。
***
墨家二房這邊家宅不定,墨家大方那邊卻是另一番景象。
墨云峰跟墨云空從臘月二十起就開始放年假了,如今每日就是拘著小云林在家讀書寫字,墨云竹跟墨云柳每日也跟著哥哥們學會兒字,更多時候則是跟在崔三娘身邊幫著縫縫補補。
至于墨大莊每日也是忙得很,每日都在外頭幫著東家西家殺年豬吃殺豬宴的,左右是人人都歡喜,人人都忙。
“這個棉襖是做給誰的呀?”墨云柳看著崔三娘手里已經縫好了七八分的棉襖,這料子倒是比旁的都好些,而且絮了好多棉花:“哥哥的都做好了,這件估摸著爹也穿不下呀!”
崔三娘將袖子又收了些,笑道:“這是個秦小公子的,咱們家得了人家那么些好處,總要報答人家些許不是?”
自打上回到清溪源頭的水潭打漁賣錢后,墨家后來又去那水潭打過三四回魚,每回都有不小收獲。再后來入秋時秦小公子有一回找到自家來,說在渡仙江往上有一處回灣,那的魚更多、更大。
墨大莊跟著去瞧過,確實如秦小公子所言,光靠著渡仙江那處回灣墨家就掙了足足二十兩銀子!加上之前在水潭那掙的,今年平白多將近三十兩的收入,這么大的機緣崔三娘跟墨大莊怎么能不記?
加上自家二十畝比往年都多了些收成的地的出息、后院養的六頭豬還有今年下了格外多的雙黃兒蛋的雞等等出息,墨家今年收入約摸能存下近五十兩銀子,就算明歲把云林也送去私塾開蒙,銀錢也是盡夠的了。
若是只靠自家,往年不過也只能存下十幾兩銀子,多虧了秦小公子自家才能存下這么多銀錢,崔三娘自然要好好報答他一番的。
夫婦倆細細商量過后,決定給秦小公子做一件好些的棉襖,這吃食甚的吃了就沒了,倒不如做件好的棉襖送給那孩子,想起上回自己到棲云寺上香,那孩子穿的還是薄薄一層的棉襖,孩子臉都凍得發白還不言語,崔三娘就心疼得不行,這般懂事的孩子,怎地就這般命苦?
想到這,崔三娘手里的動作就更快了:“明日咱們再去廟里燒香,順道把這棉襖給秦小公子送去。”
“他不回去過年嗎?”墨云柳也大概聽說了秦知允是大戶人家的公子,不過不知道為何卻要到這窮鄉僻壤來帶發修行。自打入冬河水結冰后,秦知允就不再下山撈魚吃,自己也就沒再見過他,如今聽娘這般說,便好奇有這么一問。
崔三娘手里的針頓了頓,搖了搖頭:“也不知那家人是怎地想的,這好好的孩子過年都不讓回去。”
*
第二日,小雪初晴,崔三娘挎著裝了香火蠟燭的籃子領著也挎了個籃子裝著棉襖的小女兒往棲云寺去了,才到山門就瞧見在掃雪的秦知允:“秦小公子!”
“施主。”秦知允見是崔三娘,淡然地念了句佛號,才瞧見跟在崔三娘身后的小丫頭,兩月未見,小丫頭好像又長高了些。
“這大冷天的,你怎還在外頭凍著,快,柳兒來!”崔三娘見那孩子連鼻頭都凍紅了,更加心疼了,趕緊叫墨云柳過來,從籃子里取出了新做好的棉襖:“這是嬸子給你做的新棉襖,好孩子,快快穿上吧!”
瞧著崔三娘與墨云柳都是滿臉的關切,已經許多年沒有嘗過人情關愛的秦知允只覺眼眶一熱,很快又收了回去:“多謝施主好意,我不能收。”
“你這孩子!這廟里清苦,你若是凍病了,你爹娘不擔心啊?”崔三娘見他不為所動的樣子,就直接拿過了他的掃把,抖開棉襖直接給他套上了:“嬸子家也沒甚好的,這棉襖雖然不是甚好料子,不過嬸子絮了好多棉花,穿上就暖和了。”
秦知允都想不起來上一回有人為自己做衣裳是何時了,穿上身的棉襖料子是舒適柔軟的細棉料子,里頭絮了厚厚的棉花足以抵御冬日的寒冷,也暖了少年冷了多年的骨血。
“大了些,不過你如今正是長身子的時候,倒也不怕。”崔三娘滿意地看著已經穿上長長的石青色棉襖的少年:“好孩子,兒行千里母擔憂,想來就算你娘不在你身邊,也必定是記掛著你的,總要照顧好自己才是。”
秦知允吸了吸凍得有些紅的鼻頭,甕聲甕氣地道了句謝,然后提著自己的掃把轉身進了棲云寺。
墨云柳瞧著少年已經紅得快滴血的耳垂,抿著嘴笑了,這是害臊了呀!
送完了棉襖,崔三娘又進廟里燒香拜神,才帶著女兒下山。
棲云寺山門外,一個身穿石青色棉襖的少年躲在石像后邊兒,目送著婦人與小丫頭離去,眼眶紅紅的,身上的棉襖暖烘烘的,好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