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渺渺!”
“沈貴非!”
“周渺渺!”
“沈貴非!”
“明明貴非娘娘比較漂亮的說……”
“樓上同性戀很惡心。”
“你才惡心的呢,你全家都惡心,都什么年代了還說這樣的話。”
“同性戀就是變態好嘛,你們自己變態別把別人也想成變態。”
“你才變態呢,明明你自己思想骯臟!”
“只有我一個人覺得貴非娘娘不能說是性別=男嗎,他好嬌俏,好可愛,尤其他捏銀針翹手指的時候,不知道為什么就覺得不是那種單純的娘娘腔的蘭花指,感覺翹得特別自然,你們注意看他的手指了嗎?指尖特別細,白嫩嫩的,還很修長,啊啊啊,看過貴非娘娘的手,我覺得我的短肥粗的手指該剁掉了啊啊!”
“沈貴非一看就是個gay,欠cao的貨色,這么惡心軟囊貨樣的東西都能出現在在電視上,國家也不知道管一管。”
“樓上一看就是猥瑣男,你才真惡心好嗎?張口就罵人,什么素質!貴非娘娘的氣場明明那么強大!”
“一娘炮還什么氣場強大,那貨能算男人嗎?難怪找了一個那么娘的人來演。”
本來還是正常的討論劇情,但是所謂的網絡文化,但就是有話題必掐架,然后在一群猥瑣男亂入劇情討論帖后,一群萌沈貴非萌的受不了的娘娘粉,還有前段時間追亂入的章柳粉絲“柳葉”,瞬時炸裂,和猥瑣男對罵起來。
然后就柳葉把章柳抖出來的身世爆出來,有“柳葉”用幾乎帶著有哭泣感腔調文字回帖:“看到章柳被淘汰的時候我都哭了,好擔心他以后要怎么辦,要怎么生存,可是看到沈貴非我好開心吧,不是因為這個角色受歡迎,而是因為我終于知道章柳去干什么了,恩,雖然喜歡章柳的歌,但是他拍戲我也喜歡,只要他過得好就好。”
當然,其間又有人亂入罵章柳的身世肯定是編的,選秀出來的所謂悲慘身世都是騙人的,又有人“柳葉”出來護航,貼了馬鈴薯網里里關于章柳比賽的片段,憤怒的反駁:“章柳的身世才不是編的,章柳根本就不想靠身世博同情,章柳淘汰后我就沒怎么看了,前幾天偶然掃了一眼看到那個什么下江市的冠軍在那里說什么家里離婚沒有父親很悲慘,我就想冷笑,一個離婚就在哭慘,章柳比他們慘多了,都不愿意拿自己的身世來博同情,我每次想到章柳站在那里說,我想堂堂正正的靠自己本事吃飯的樣子,我就想哭。”
因為牽扯到比賽下江市的冠軍,期間又有一些選手的粉絲亂入,然后這個帖子就成了一個大亂燉了。
…………
這樣的聊著聊著就掐,掐的火爆后就沉,然后新帖子又層出不窮的冒出來再接著掐的狀況在的貼吧里每日都在上演,當然在網絡時代,這就其實就是人氣和火爆值的一種體驗,而同一時間,收視率的持續霸榜也引發了電視劇圈子里的一些持續的討論,甚至有一些非圈子的人也摻合進來對此指點評針。
有電視劇圈子的影評人分析這個部劇火爆的各種原因,什么吳導制作嚴謹,演員用心,喜劇看著輕松引人發笑,加入了許多80后的共同記憶和笑點,暑假期間,學生主導收視,一種創新的方式,情景喜劇古裝的組合很新穎等等。
本來被圈子里的人看不起的情景喜劇這次被吳笙倒騰出來后如此火爆,一時間引起圈內熱議。
幾乎同一時間,又有一些圈外的專家、文化學者以一種高人一等的姿態開始寫文章對的火爆進行著批判,主題呢,大概就是一貫的論調——國人的劣根性,骨子里就喜歡這種低俗的東西,這種上不得臺面的惡搞劇能夠流行,反應了國人文化水平的低下等等。
…………
2005年前后,這個時間點是有很多事情都是很值得推敲研究的,在這時間點上,很多趨勢開始抬頭,很多事情開始發生。
比如,這部在很多人眼中完全突破過去刻板模式的古裝劇的火爆。
比如,馬鈴薯網正式上線,開始改變國內觀眾的收視習慣,為后面視頻網站的大行其道奠定基礎。
比如網絡開始崛起,開始挑戰傳統媒體控制的輿論戰場。
比如80后的年輕人開始主導收視的主體……等等
改變是一點點發生的,而這些在火爆的當下,就已經出現端倪。
那幾位批評低俗,國人喜歡這種劇集是劣根性使然的“專家”、“教授”、“文化學者”,其實很多幾乎連這部劇都沒看過,這其中有一兩位報紙約稿的教授,平時工作繁忙,跑項目走關系評職稱之類,都是很耗精神的,仗著自己知名大學教授的頭銜,有紙媒約稿,隨便寫寫文章,賺點兒額外的外快,何樂而不為。
報紙雜志約稿有時會提一些主題,比如現下火爆的就是這些紙媒會提的主題之一,作為知名大學的教授,去評論一部古裝情景喜劇,當然不能低俗的從影評人的角度來評論,當然要更有高度,更有深度,不然如何體現的出自己知名大學教授的深度呢?
然后很自然的,這幾位知名的教授、磚家……哦,不……是專家,就很慣性的延續了五四以來文人一貫的批評態度,接著的火熱,借題發揮,大談國民劣根性。
瞧,這才是知名大學教授的水準,多有深度啊,向著魯迅先生看齊呢。
不過,魯迅先生的雜文是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目睹的是真正的正在發生的社會現實,寫的是針對要害的真諷刺真批命。
而這些教授、專家,拿的是真稿費,賺的是鈔票。
在傳統的輿論戰場上,更加年長一些的媒體人,對于學者的尊敬和潛意識的高看,在這個時間點上還是存在的,但是對于更年輕一代的人,他們從小讀書上學一路奮斗到高中大學,以前那個年代,只要識字,初中生都能算知識分子了,而現在,讀到大學也只是一個通才教育下普通老百姓。
教育普及了,全社會的普遍知識水準升高了,那么即使是所謂的知名大學的教授,沒有真正能服人的專業,過人的兩把刷子,跑了再多的項目,拼了再多的職稱,也未見得能在這輿論已經不完全被傳統的體制內媒體把持的年代討得便宜。
所謂皇帝的新衣,卻是越是“孩童”越能輕易戳破。
而現在,的粉絲們,就正在做著戳破皇帝的新衣的“工作”,看到有人罵里面有一集的內容拿出來做反駁,那一集的大概劇情是:
在青玉堂快報已經被越來越多的江湖人知道并且購買的時候,一天,周渺渺給大家做了酒釀圓子,而作為一點兒酒不能沾、沾就必然醉的青玉堂負責雕版一刷的伙計唐板板,周渺渺特意吩咐他,要他做完工作再吃酒釀圓子,結果因為工作不認真被百曉籍哲罵了一頓的唐板板心中不忿,賭氣吃了,然后醉了,然后睡著了。
第二天醒來,發現活還沒干完的唐板板嚇了一跳,然后以他唐門玄孫出身精妙無比的機技藝迅速的完成了昨天拖欠的工作,在快報刊印之前完成了韓錢送來文字的排版印刷。
唐板板很是為自己的聰明能干驕傲得意,但是很不幸,因為他太過匆忙的搶進度,漏了一道工序——刊印前的最后一遍校對。
然后很不幸的,在上一集百曉籍哲和沈貴非抽絲撥繭查出來的一個案件——飄萍劍派掌門殺人真相案,被唐板板一不小心,排成了飄絮劍派掌門殺人案真相。
而更不幸的是,江湖中不僅僅又有一個飄萍劍派,還真的有一個飄絮劍派,最后,這個無辜的飄絮劍派背了黑鍋。
這一集由此產生了一系列的故事,里面好包含了唐板板為了怕百曉籍哲罵自己扣工資,暗中借了青玉堂對面馮曉秋飾演的胭脂裁縫鋪的的老板娘錢,意圖賄賂飄絮劍派掌門把這事兒咽下去的插曲,沈貴非去閨蜜馮曉秋的店鋪里裁新衣順便買新緞子,得知唐板板行為后起疑,回去和周渺渺和韓錢詢問唐板板近況,周渺渺受了唐板板拜托不愿意背后打小報告,沒說實話,韓錢拿來唐板板的錢把新出刊的錯字的改了才塞給沈貴非,間接幫唐板板隱瞞真相。
最后飄萍劍派、被飄萍劍派殺害的受害者的家人、飄絮劍派的掌門一堆人堵在青玉堂門口械斗,百曉籍哲因為外出受報款兼與外地的一些商家談青玉堂的一些拓展性業務,沒在家,只留下了沈貴非看家,沈貴非又因為被周渺渺哄了下,韓錢出手幫唐板板掩蓋,沒及時察覺到問題所在,等最新一期的青玉堂快報刊印出來廣為散發后,他再想彌補也來不及了。
這件事情,到最后還是趕回來的百曉籍哲回來想辦法善后的,道歉,賠錢,重新刊印,期間各種曲折,此處不必細表。
的粉絲主要是拿其中百曉籍哲的幾句話來反駁那幾位教授此劇低俗的批命:
百曉籍哲在事后教育唐板板時說:“手握刀筆的人,常常是殺人不見血的,要記得你的一個疏漏致使錯誤的信息傳播出去,可能讓無辜的人承受名譽、精神、錢財,更有甚者是生命的損失,我要求你用心工作,威脅扣你薪水,這都是小事,最終你要明白你工作的意義是什么,要明白你自己的責任是什么。”
“做我們這一行的,我們所寫的每一個字,都要在有充分調查的前提下才能下筆,我們堅持的第一原則是真實,第二原則是真實,第三、第四原則還是真實。”這是百曉籍哲對于此次唐板板工作失誤的最終訓導。
其實有腦袋的人都不難看出,百曉籍哲說的這番話是隱喻著媒體人應當遵守的原則,的粉絲拿著這幾條去批駁那幾個教授,其中有粉絲考證出,百曉籍哲說的關于“真實”的那段話是化用國外某個著名新聞工作者說的新聞理論奠基性的名言。
“原來呼吁倡導謹慎考證事實,堅持說真話說實話的戲劇是低俗的,喜歡這樣價值觀的人是有劣根性的,那么提筆噴糞,寫的全是屁話就是高雅的了?呵呵,那我明白這幾位大教授眼里的高雅是什么了。”
“他們到底有沒有好好把這劇看一下啊,還是說就是憑感覺就這么踩人。”
“不踩人,不出來惡心人找一下存在感,哪里能顯示出他們的高深莫測呢。”
“明明那句話是引用自己外國的啊,外國的新聞人都奉為圭臬,為什么還能扯到國人的劣根性,低俗之類的,還是他們根本就沒看劇就胡說八大亂罵人啊。”
“大家不覺得諷刺嗎?被罵低俗惡劣的戲劇里人,恰恰在堅守著‘媒體人’的操守,而現實里這么罵他們的人,卻是如此的沒操守;劇里的人呼吁堅持有充分調查才動筆,堅持真實,現實里罵他們惡劣低俗的人,張嘴噴糞前都不知道去看看他們罵的是什么,批命的是什么,何等諷刺。”
當然所謂的網絡社會,永遠不會是全部一面倒的意見,期間自然也有罵其他的人亂入,也有罵這劇就是難看就是低俗就是惡搞就是不喜歡的人出沒,又指責網友對幾個教授的諷刺和咒罵是網絡暴民的暴行,沒禮貌、不尊老、不懂得尊重知識分子等等,但是就是像辯論不一定要辯出個輸贏一樣,吵架最后一定便掐架,但是大多數的旁觀者,確實越看這辯論或者說是吵架越明白。
至于明白什么,各位看官心里明白。166閱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