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鷹搖通了城里的電話讓二團長李陽通知了吳道德一下,水泥廠都以建設完畢,問問他們什么時候有空來剪彩開工。當李陽把這條消息轉告了吳道德,吳道德再通知了幾個主要的大股東,這條消息再經過了N次的編版,讓整個縣城里都沸騰了起來,謠言的威力就像是原子彈爆炸一樣,人人都在談論著這件事,仿佛投資進去的人一夜之間都變成了百萬富翁一樣,這讓原本很多猶豫不決沒敢參與投資的人捶胸頓足仰天長嘆起來。
吳道德和趕到他那里的股東們一合計,不趕什么黃道吉日了,明天就開窯生產。早一天生產,多產出來的水泥都是錢。吳道德又趕忙跑到城里的司令部里搖個電話個張鷹約好了明天全體人員都去張家堡里進行開工儀式,不選什么狗屁黃道吉日了。張鷹聽到吳道德說的這些話后笑了起來,一個個的比自己還著急,明天就明天,張鷹反正是那天都有時間。
第二天一早吳道德就和這幫股東們就趕了過來,這幫人一來就把張鷹圍的團團轉,催問他什么時候開始生火燒窯,張鷹本來還想搞個簡短的發布會之類的,再看看這幫猴急的家伙們連這個都可以省掉了。
隨著象征性的往窯爐了投了一根火把,宣告了水泥廠正式開工投產了,經過了漫長的等待,第一窯水泥總算是被生產出來了,這一窯的水泥被張鷹用來修建了一條通向縣城的馬路以示紀念,這點讓所有的股東們一致同意了,好東西就得自己先試用一下嗎,以后沒事時順著這條水泥路跑到這里看看自己的工廠那也是很方便的了。
有了全體股東們的授權張鷹讓王老五的施工隊,用砂漿混凝土把通向縣城的老路澆筑了一邊,張鷹對這次的施工要求很低,在混凝土里加入鋼筋以提高抗碾壓性,澆上混凝土在把路面抹光了就行,沒那么多后世修路時的規矩。現在也沒超載的大貨車來這條路上碾軋,應該是可以很長時間內不用維修這條馬路了。
這條路很快的就休好了,通路那天全城的老百姓們順著這條路走了一圈,都交口稱贊張鷹這條路修的好,下雨下雪天走在這種路上可以徹底的擺脫了泥濘的困擾。蘇德芳去了金陵城里還沒回來,生產出來的水泥都積壓在倉庫里沒人去經銷。一不做二不休,張鷹再讓王老五把水泥路從城里再一直修到了海邊的碼頭上,再開條岔道和到張家堡的水泥路連接起來,算是在這里初步行成了一個公路網。
這個公路網規模很小,總里程加起來只有三四十公里的距離,但是這畢竟還是有劃時代的意義,全民國現在都沒有一條像樣的水泥馬路。現在還有沒那個軍閥們吃飽了撐的慌花錢給老百姓們修一條水泥馬路,有那些錢還不如多抓些壯丁買些槍支回來擴充一下自己的實力。再說他們都已經習慣了走黃土爛路,讓他們走這種水泥路說不定他們還能嫌硌腳。
隨著路都修好了,張鷹又開始擺弄王老五用水泥混凝土修給張家堡建堡墻了,這里以后部能在開放式管理了,萬一混進來幾個搞破壞的,那損失就慘重了。以后這里就是張鷹的生產基地了。張鷹準備在這里搞后世的人口管理制度,每家每戶都發居住證和身份證,外來的人口未經審查的一律不得居住在堡里,自己以后發展起來了,誰知道這里會混進來什么樣的牛鬼蛇神,還是未雨綢繆好些。
喬治基斯上次帶來的商人們把張鷹所需要的物資也開始運送過來了,這讓張鷹痛并快樂著,物資有了就不愁發展不起來,但是腰包里就漸漸的癟了下去,這樣可不行,該找點財源補充一下自己的腰包了。
張鷹隨后把磺胺藥物的分子式給化學組的杰科理看了一下,問他能不能搞出來,杰科理問張鷹這是什么,張鷹也坦白的告訴了他這是一種新型的消炎藥,對很多的細菌感染病癥有特效。張鷹還對此大勢吹噓了一番,聽的杰科理兩眼直冒星星,連忙表示盡最大的努力把這種藥物制造出來,由于有了詳細的分子式和其它的資料這件事對于杰科理來說沒什么太難的,化學的真諦就在于合成再合成,說白點和難聽點的就是雜交再雜交,一直雜交到自己滿意時為止。
杰科理說完這句話后就不再理會張鷹了,而是自顧自的組織人手準備試制這種藥物的一切準備工作了。很瘋狂的化學家,這是張鷹對杰科理的評價,張鷹準備把這種藥物自己生產出來先拿到市場上去銷售。
“整個民國對這種藥物的需求應該不小,銷售的錢款應該可以支撐自己多發展幾個師的人馬吧。”張鷹心里也沒底的嘀咕道。
隨著小型煉鋼設備的到貨,張鷹總算是擺脫了因為土制煉鋼爐的不合理設計,煉不出合格的鋼材而被魯道夫這個該死的漢斯嘲笑的局面。這下好了有了合格的鋼材,我現在看你還有什么借口來推三阻四的不給我生產我的M1了。
張鷹已經對這槍垂涎三尺已久了,每次看到士兵們用M1903式步槍和其他型號的步槍實彈射擊時就心酸了半天,用慣了自動武器的張鷹實在是看不上這些打一槍再拉一下槍栓的單發步槍,以前是條件不允許,現在終于能讓我的士兵們用上半自動步槍了。
張鷹興沖沖的拿著M1加蘭德步槍的設計圖和K43步槍的設計草圖找到了正忙的團團轉的魯道夫,魯道夫老遠就看到了自己的BOSS拿著一些紙張走了過來,知道自己的事又多了不少,不過當魯道夫看到張鷹拿來了上次已經看過的M1加蘭德,還有一份他沒看過的K43型半自動步槍的設計圖時,就極力的推薦張鷹生產K43型半自動步槍,按魯道夫的話說這是一把俱有德國血統的步槍,這槍看起來就比M1加蘭德順眼多了。
這也是實情M1加蘭德看起來就是個粗制爛造的貨,K43看起來精細多了,這兩種槍換彈夾都是十分的麻煩,一個是八發的固定彈板,一個是十發的彈夾,張鷹當然是希望步槍彈夾里裝上的子彈越多越好。最后張鷹決定兩種槍都生產上幾把用于測試,士兵們的反應是最后的評選準則。
魯道夫愉快的接過了BOSS親自設計的草圖,研究著兩種半自動步槍的結構,該如何去分配生產任務,正當魯道夫專心致志的研究時,張鷹在一旁很無聊的又畫了一張MP40型沖鋒槍的結構草圖,對于這些老古董槍械的擊發原理張鷹在上學時就開始研究了,特別是參軍后跟是利用學習的借口在軍隊的博物館里親眼見識到了這些風靡一時的武器,也好好的了解一下這些武器的內部構造。
MP40沖鋒槍,及其原型槍MP38沖鋒槍,是不同于傳統槍械制造觀念具有現代沖鋒槍特點的方便批量生產而設計的第一種沖鋒槍。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軍隊使用最廣泛、性能最優良的沖鋒槍。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大部分作戰,主要以陣地戰和碉堡作戰為主。攻擊的一方,首先以密集火炮最大程度的攻擊對方的堅固工事,戰壕和鐵絲網,大量殺傷敵人的有生力量,然后他們以密集沖鋒的形式接近沖入對方的陣地,在激烈而短促的近戰中消滅敵人,奪取陣地。
可是,隨著戰爭的展開,各國就感覺到了這種戰術的重大問題。由于軍事工事建造技術的發展,使得當時的戰壕的曲折復雜。即使在猛烈的炮火也不可能摧毀戰壕里面的所有人。同時重機槍的發明,使得防守一方即使人數很少,也可以給予沖鋒的進攻者大量的殺傷。
一戰爆發剛剛四個月,德法就分別傷亡了70萬和85萬人,而裝備差勁的俄國老毛子在一年內更是傷亡250萬人。因此,防守武器的水平遠遠強于進攻武器,這種殘酷的現實就要求進攻武器在技術上的必須突破。
具體來說,對于進攻一方來說,他們人數和地形上的劣勢,就要求他們有更猛烈的單兵武器。而當時的各國步槍,每分鐘射速不超過10發,大部分戰斗射速不過每分鐘5發,這樣的武器,根本無法有效攻破對方的陣地。
加上一戰時期配著刺刀的步槍幾乎有1.5米長,這么長的武器也無法在狹窄的戰壕中使用。于是,一種由單兵手持,可以在近距離威力巨大的武器隨之產生。這就是曾經被稱為“手提機關槍”的沖鋒槍。
MP40沖鋒槍的前身有MPl8/l、MP28/ll、MP34/l、MP35/l、和MP38,最后的改進型就是MP40了。MP40型沖鋒槍是張鷹現階段準備裝配的自動武器,對付一些沒什么自動武器的軍閥們還是綽綽有余的,和半自動步槍混合搭配起來,應該可以欺負下周邊地區的潛在敵人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