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縣試和府試需要一位秀才和村里四位老人的保證書,而參加院試需要兩位秀才和村里六位老人的保證書,這個措施是為了保證這個應試的人人品沒有問題(但木蘭覺得這只對沒錢沒人品的人有用,對有錢沒人品的人絲毫作用不起)。
鳴鳳村有兩個秀才,一個是村里學堂的陳先生,一個是村長的四兒子劉思成,在三年前考中了秀才,現在在府城的書院里讀書。
李石帶著兩個弟弟買了些酒肉分別送去幾家,總算是將三張保證書拿到了。
之后三兄弟就安心在家讀書,可仍然需要負責雞和兔子的食物以及各種家務活。
木蘭從不覺得要考試就要什么都不干的讀書,想她當年要參加高考的時候不是一樣回家干活?
木蘭稱之為“勞逸結合”,而這個傳統在以后被李江和蘇文很好的傳給后代,就算是要參加科舉考試,也沒有將自己關在屋里不出來的道理,家里的活依然要負擔一些。
倒是李江不用應付顧客后可以全心的將心神放在了學習上。
到了二月,春雨琳琳時,李石和木蘭親自將李江和蘇文送去考試。
李江和蘇文從考場里出來,深吸了一口氣,見其他人有的走路都不穩,有的卻還生龍活虎,倆人對視一笑,深深地覺得木蘭勞逸結合的說法好,至少現在他們不用狼狽的走一步喘三口氣。
“你考得怎么樣?”蘇文問。
李江矜持的道:“有八成的把握吧。”
蘇文撇撇嘴,這人和姐夫一樣虛偽,他說有八成的把握,那就是九成會考上了。
“那你呢?感覺如何?”李江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