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子雖在平衙結(jié),但事情并未結(jié)束。此案因影響頗大,必是要經(jīng)過大理寺與刑部復(fù)核,直至上達(dá)圣前,由秦帝親自下判決書,如此才算正式結(jié)案。
當(dāng)然,之后的事不論平衙還是郭牧皆是參與不得,郭牧唯一能做的僅是在羅梁被扭送刑部關(guān)押前,讓他能好過一些。
郭牧的書房內(nèi),羅梁坐在椅子上喝茶,難得不瘋,整個人平靜極了,好似寧和鄉(xiāng)間坐著搖椅優(yōu)哉游哉的老翁。可惜他再無法變老,也無法到那寧和的鄉(xiāng)間去。
坐在他對面的郭牧不由得嘆息一聲。忽然,他想起一件事,縱然已知道答案,但還是問了一句。
“效秦(羅梁之字),你可曾害過無辜之人?”他所指乃是幫羅梁送金買通刑部的乞丐小虎。
羅梁闔著雙目,一臉愜意,語氣倒很是認(rèn)真:“羅某即使再不堪也不會對無辜之人下手,同樣不無辜的人羅某也絕不會放過。”
即是說小虎并非他所殺。郭牧是信的,依據(jù)就是羅梁并未對梅姨的女兒怎么樣,他僅是以梅姨的名義給了她女兒養(yǎng)父母一筆錢,讓他們搬去秦京周邊的小縣城居住,那筆錢足夠他們養(yǎng)活梅姨女兒長大成人。可見羅梁確實不會殃及無辜,而梅姨……說實話,郭牧覺得她恐是活不成。
不知是否察覺到郭牧所想,羅梁問了他一個問題。
“郭大人,你覺得那些助紂為虐之人可恕否?”
“……”郭牧仔細(xì)思之,半晌回答,“以牧之見,恕之與否不在執(zhí)法者,亦不在復(fù)仇者,而在于受害者。倘若受害者已亡,那么恕之與否就在于無情之法,我等所為不過求自己心安罷了。”
“哈哈。”羅梁輕笑,笑容干凈,他道,“郭大人之見甚是有趣,亦有理,復(fù)仇之人所作所為興許真不過是為了求一個心安理得。”
并未多加感慨,他又好奇一問:“郭大人可與大理寺卿相熟?”
此問令郭牧略感詫異,不過依然實話實說:“老實說不算熟,只是牧與大理寺卿許為同道,又或可互相利用,是以顯得有幾分交情。”
“你倒是夠?qū)嵳\。也罷,左右羅某僅治賢一人可委托。”
郭牧微訝,這還是羅梁第一次以表字稱呼于他,他一時未能反應(yīng)。待覺察羅梁目光飄來,他才忙言:“委托何事?”
但見羅梁抬目,目光似穿透這小小方寸之地,看向遠(yuǎn)方,聲音有些悠揚。
“勞煩幫我一問,倘若來日有一天,法能渡人,這世間是否可少一些……如羅某這般舍生赴死之人。”
默然一息,郭牧鄭重應(yīng)之:“好。”
拂煙樓無頭尸案結(jié)的甚是迅速,約莫是那日不論羅梁還是郭牧皆將臟水潑給刑部,向來欺軟怕硬的刑部不得不拒了安國公的請求,將平衙,或者說大理寺的初判直接呈上,否則一旦遭百姓唾棄,刑部怕是再也抗衡不得大理寺。
秦帝毫不遲疑,維持大理寺初判,把安國公得罪死。由此相黨得知秦帝八成已知曉金山所在,故而才會如此肆無忌憚地對付安國公。
安國公當(dāng)然有所察覺,他不得不倒戈相黨,哪怕知道相黨隨時會將他拋棄,暫且收留他不過是想從他這兒套出金山的情報。可他別無選擇,只得先找一個靠山頂著,然后先所有人一步找到并把控金山,唯有如此才能翻盤取勝。
朝堂因為金山而暗潮洶涌,民間同樣不消停。自打平衙公審后,民間就出現(xiàn)一種言論風(fēng)向,即“大理寺卿為國為民,卻因行善而獲罪下獄,朝廷實昏惡也”。
此風(fēng)自是受壓,然越壓越狂,最終吹到朝堂之上,吹歪了相黨人的胡子,他們不得不眼瞅著煮熟的鴨子撲騰飛走,敢怒不敢言。
無頭尸案結(jié)案后第三日,即七月五日,圣心大悅,當(dāng)即釋放大理寺卿,又宣告天下,大理寺卿官復(fù)原職,加爵一等。
原本周霖就已繼承周彬爵位為侯,如今則是成公,于爵位上與定國公、安國公,以及三公與丞相平級,獲封號“秦法公”。于司法一道更是立于高不可攀之地位,便是天子犯法,于理他也能依法懲治。與之相對,假如周霖自己犯法,將是罪無可恕,且不論何等罪行皆加至最高等,以此為制衡。
對此,百姓歡欣,又不知打何處聽來秦恒公主曾有一番救夫壯舉,無不羨贊“好一對神仙眷侶”。更是有人將大理寺卿轉(zhuǎn)惡為善歸為秦恒公主的功勞,得一片贊同,秦恒公主祥瑞之名可謂扎根于百姓心底。
因此大理寺卿與秦恒公主乘轎自出宮到歸府這一路,眾多百姓跟于轎后,竟比成親那日還要熱鬧。
而大理寺卿與秦恒公主則在下轎以后,齊齊向百姓深鞠一躬,叫百姓頗為受寵若驚,大理寺因此名聲轉(zhuǎn)好。
除了大理寺受益,郭牧的民望不出所料攀上新高峰,并且因?qū)彴讣熬却罄硭虑溆泄Γ潭淌當(dāng)?shù)日便又進(jìn)爵為子,成子爵法吏,風(fēng)頭絲毫不亞于大理寺卿。
與上述二者相對,刑部與安國公被百姓罵慘,聲名大跌,對安國公不利的流言四起,刑部亦受波及。
就在此時,刑部侍郎衛(wèi)儆拋卻自尊,領(lǐng)一幫刑部官吏挨家挨戶給百姓磕頭認(rèn)錯,承諾會整改刑部,往后一心為民,倒是讓刑部民望稍有回升。
安國公本想有樣學(xué)樣,可惜大理寺突然請上,欲在羅梁等人行刑結(jié)束后于大理寺立即三堂會審安國公,叫安國公沒心思糊弄百姓,不得不趕緊一邊準(zhǔn)備對付大審,一邊加急尋找金山。
轉(zhuǎn)眼間,定案提冤日已過。所謂提冤日,即是為避免冤假錯案,每一案結(jié)后皆有七日可申冤。只消有一人肯為兇犯申冤,有理有據(jù)即可讓定案重新待審,若無理取鬧則申冤者獲罪。
七月十日,羅梁與袁繽將于午時游街示眾,于午時三刻在菜市口斬首儆眾。
秦京已有多年無此曝刑,若非為了儆誡那些暗地里拐賣女子少童者,以及某些仗勢欺人的貪惡官吏,周霖一般不會選擇讓血腥污了百姓之目,助長殘暴之風(fēng)。
奈何有時不殺雞儆猴,猴永遠(yuǎn)不知底線何在,不知“收斂”二字如何寫,恐怕某些人仍想著等風(fēng)頭過去重建官閭……不知一會兒刑畢,他們可會心中藏懼?
此次監(jiān)斬官出身刑部,之所以讓刑部操刀,是因為大理寺好不容易在百姓心中留下些好印象,若很快就與殘暴狠戾聯(lián)系在一起,未免有種白忙一場之感。于是秦帝將監(jiān)斬一事交給刑部,正好讓刑部戴罪立功,刑部不得拒。
將至午時,周霖著一身便裝,獨自向菜市口走去,彼時已有烏泱泱的人群集聚,議論紛紛。
實不知百姓何故熱衷于看犯人被斬首,明明見證死亡算不得什么好事……
“唉,也就這時候覺得活著真好。”
忽有一聲感嘆落于耳邊,周霖凝思,倒莫名理解了一二分。
他并未往深處去,且收斂氣息,隱沒在人群的末尾,勉強(qiáng)能看見遠(yuǎn)處細(xì)小如豆粒的劊子手。
很快,囚車在刑部官差的看押下緩緩駛來,囚車上兩個戴著枷的犯人神色大相徑庭,一個平靜放松,一個驚恐絕望。驚恐者佝僂著身軀,全全是不敢抬頭,而平靜者昂首挺胸,竟平添幾分豪氣。
羅梁大大方方掃視四周,輕易捕捉一道身影。
他與他四目相對,無聲似有聲。羅梁想起周霖借郭牧之口道出的回答——“即便真有那一日,舍生之人怕也不會減少。不過,能對步入死地者伸出援手之人應(yīng)是會不少”。羅梁不禁輕輕一笑,以眼神詢問周霖:不去施以援手嗎?
對此,周霖閉目,無聲答之:不必,有些惡逃得過法,卻逃不過因果報應(yīng)。
“多謝。”
微風(fēng)中惟這二字飄飄蕩蕩。
與此同時,拂煙樓內(nèi)。
二十九個醉意熏熏的人在此尋歡作樂。梅姨招呼著姑娘們作陪,又叫雜役去拿來好酒款待眾人。
若是曾在四年前于拂煙樓做事者八成會有所察之,此間作樂二十九人便是當(dāng)初于大庭廣眾之下輪番奸辱羅淑者。他們有的依舊常常光顧拂煙樓,有的娶了妻之后有所收斂,已許久未至,但不論是常來還是不常來,今日皆被梅姨請到拂煙樓吃別席。
“梅姨,你說你好不容易在秦京扎穩(wěn)腳跟,何故要走呢?”一醉客問道。
不錯,今日是梅姨辭別,她將要離開秦京。
梅姨笑笑,笑中似有不舍,她說:“因為留不得了,人吶終究要為自己所作所為承擔(dān)后果,倘若自己不擔(dān)著就要累及親屬,親屬何錯?不過被牽連,不幸罷了。好在還有機(jī)會……”
“哈哈哈,梅姨也傷春悲秋了。要我說,什么錯不錯,擔(dān)不擔(dān)的,自己個兒高興就得了,管那些作甚,大伙兒說是不是啊?”
“就是就是!”迎來一片附和。
梅姨斂去笑意,嘆息低喃:“報應(yīng)啊……”
沒人聽見她的自語,又恰巧酒香飄至,便更無人在乎梅姨如何。就看這些披著人皮的東西爭搶那一壇美酒,仿佛是一群餓鬼撲搶那一碗糞食,人間至丑。
梅姨不再看,轉(zhuǎn)身上了樓去,未止,徑直爬上屋頂。立于屋頂遠(yuǎn)眺,好似能看到菜市口,黑壓壓一片,不知他是何心情?
她笑語:“三刻尚未至,梅姨在此遂君之愿,望君莫出爾反爾。玉兒,娘不在了,要照顧好自己,來日嫁個好人家,莫歸秦京。”
話音落,闔雙目。淚珠散,風(fēng)聲幽。
不知誰在低吟,仇乎?怨乎?左右今日一別,再無仇怨。來日一身純凈,不染風(fēng)塵。
“呼——”
一陣風(fēng)過,一地“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