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李三福想跟著她來的,被她制止,她可不想李三福發現憑白變出的縫紉機。
白錦回村的時候,牛車上的縫紉機引來不少人的目光,紛紛猜測著她這是什么東西。
白錦便說是從河道上的走商那兒買的,能代替手工針線,能做衣裳。
村里人聽說有了這東西,就可以不用手工縫衣裳,那也太神奇了。
于是村里不少人都跑過來看熱鬧了。
牛車到了草棚外,李三福和王氏從屋里出來,看到村里來了這么多人,還有些意外。
白錦卻叫三福將東西搬下來,三福一時間也搞懵了,不知道這是什么玩意。
白錦回身給了牛車五文錢做路費,將人打發走了。
就在草棚子的院前,白錦也在仔細打量這臺縫紉機,不得不說這是老式的那種,不用電,全用腳踩,半手工吧。
不過她有了這縫紉機后,以后縫補任何東西所用的線都不必她再費心思買了,這是系統自帶的,就像種田有肥料一樣。
白錦見這么多人圍著,她按著系統給她強塞的知識,搬來了板凳,拿了一件破了洞的衣裳過來。
她先是對著破洞剪了一塊碎布,隨后試著將衣裳送到縫紉機的針孔子下,她雙腳放在底板上,輕輕一動雙腳,只見針孔密密的運作起來。
旁邊看著的村民都驚呆了,這是什么情況,還能自動縫補衣裳。
白錦也是驚奇,畢竟這種老物件,她前一世也沒有用過,也只有系統能拿得出來了。
一個破洞轉眼就縫好,拿下來一看,比手工縫制的不知道好多少倍。
村里人問那賣這東西的人在哪兒,他們也想買,白錦只好說坐船走了,也只有最后一臺了。
村里人沒了辦法,但他們很快發現一個事兒,有人試探的問道:“以后咱家的衣裳可否拿來這兒做,給些工錢。”
那自然可以,白錦同意了。
王氏在一旁聽著,臉上有些期待,她的雙手太過粗糙不能刺繡,但是她若學會用這東西,是不是就可以幫著孫媳婦了。
許是太過高興,不少村民不愿意走,于是留下來喝杯茶水。
白錦卻乘著此時將剛才一時高興而放在墻角的背籮子趕緊搬回屋里去,畢竟里頭的布料可不能出半點兒意外。
還有村民在看白錦縫的破洞,每一針都大小一樣,壓得很平,尤其特別的快,原來這世上還有這么好的東西呢。
等天黑了,村時人才依依不舍的散去。
王氏到這會兒問孫媳婦,怎么運氣這么好的,居然遇上賣這東西的走商。
白錦只是笑了笑,她還從背籮里又拿出一塊香皂來交給王氏保管。
王氏一看這么一大塊新鮮的香皂,那叫一個高興的,臉上笑開了花,寶貝得緊,捧著香皂就往屋里走去,得好好收著,剛說這香皂都用完了,以后就不方便了,沒想就買了回來。
李三福卻有些疑惑的問白錦,“瞧著這東西很精致,鐵匠鋪里也難以做出來,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白錦自是不敢將真相告訴他,只順著他的話故做生氣的說道:“你是覺得我騙你了,或許咱們陵城的鐵匠鋪不成,別的地方鐵匠鋪可以呢,也或許是哪位大師精功打造呢。”“那得花了多少銀兩,你刺繡的銀兩可不多。”
李三福有些擔憂的問。
白錦早已經找好說辭,說道:“那人急著趕路呢,別人都不識得這玩意兒,沒有人買,我就買下了,沒有花銷多少錢,不過繡樓里先支付了一些定錢,所以就買下了。”
李三福顯然信任白錦,這會兒倒也不再多問。
險之又險的過了關,她叫三福將縫紉機搬屋里頭去,她得先用家時的衣裳練練手,才敢對那些布料下手。
這件事兒在村里頭傳開了。
白錦原本在家里研究這縫紉機怎么用,沒想到村里有人將新布送了來,說是想看看她這東西做出來的衣裳是個什么模樣。
白錦正好練練,連工錢都不要就接下了。
王氏會做衣裳,給了尺碼,她先將布料裁剪好,白錦卻坐在縫紉機前開始縫上。
不得不說,即使是新手白錦,她一會兒就將一件衣裳給縫好了,用這機器倒是不難,難的是裁剪的手法,而這事兒難不倒王氏,所以兩人配合,那叫一個快的。
看著細密縫制而成的布裙,王氏都感嘆道:“比手工的做得平整的多,而且這也太快了,都不用費眼睛和手工。”
第二天白錦就讓對方將衣裳拿走,于是這個消息再次傳開,連著隔壁幾村的人都知道了,時不時有人過來看新鮮。
白錦感覺自己已經熟練了,準備開始做床幔。
這個卻有些難的,還得刺繡,同時還得萬分小心,按著對方給的尺寸,一點兒也不能差的。
為此白錦給王氏做了一副布手套帶上,是怕她粗糙的手傷了這床幔的面料。
草棚子里鬧出的動靜不小,李家院里都時不時朝這邊郁悶的瞥來一眼。
李嬌嘆道:“這個大嫂倒是有能耐,她一上街就能買到好東西,聽說做一套布裙出來,只要幾個時辰,哪像咱們一針一線自己用手做起來,得費兩三日呢。”
“現在村里人都跑她那兒做衣裳,這是都向著她去了。”
李嬌有些憤憤不平。
魯氏聽著卻是皺眉,要是大房沒有分家,這些東西她也能用得上,都說這東西神奇,她還沒有摸過呢。
不只李家院里頭不好受,隔壁院的吳家母女兩人也有些不舒服。
吳大強的妻子畢氏朝著隔壁的草棚看去一眼,說道:“倒是什么好事兒都被新媳婦給占了,她這繡活到底是有多值錢,這么貴重的東西都買得起。”
“這么會花錢,怎么不見他們修間房間出來,還住著這個大草棚子,像人家富戶家里的馬廄似的。”
吳秋梅聽了這話,回頭看了一眼母親,心頭有些不好受,她一想到自己這一生都絕無可能再嫁給李三福,她的心頭就空了好大一塊。
吳大強從地里回來,正好聽到妻子這話,說道:“三福還是太年輕,由著這新媳婦掌家,買這么一個玩意回來,卻舍得不建房子,瞧著吧,過兩日這草棚子就沒法住了。”
畢氏一聽,疑惑的問道:“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