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本來還有幾分心思想讓陶景行看看的,她自從那年流了孩子后,老是有些婦人病。
本來這病就不好對人言,更何況這個人這么不靠譜,她心里就一點也不愿意了。
“應是沒人不舒服了。何大叔,咱們就先回吧。”陶景行理了理衣袖。
陶景行這話一出,何大山趕忙答應著:“哎,哎,咱們先回去。”
“爹,娘,那咱們就先走了,我空了再來看你們。”說著就帶著人回去了。
何老頭點了點頭,這份心意他還是領老二的。老李氏就不高興了。
“娘,有貴帶著媳婦去了縣里這么久了,不如咱們下次去看他的時候,找個醫館看病,您說如何?”李氏不用猜就知道自己婆婆是為了什么不高興。
“那也行吧。”這建議實在比老二貼心多了,老李氏有些傲嬌著答應了。
“錢多了燒的慌!”何老頭在旁邊罵了一句。
老李氏丟下一句:“你個糟老頭子懂個屁!”就不理他了,她硬要說自己病了,何老頭也不能把她怎么樣。她了解他得很,這事兒他的意見不做數!
至于大兒媳婦還有其他什么的想法,她管不著,等她自己和有貴媳婦兩個眉來眼去。
杏兒也知道結果了,聽她娘這樣一說,也盼著去縣里,可是去縣里了,也見不到沈大哥。
菊兒都嫁了好久了,家里也已經在找人給她相看了。
別的姑娘喜歡他不過是一陣。杏兒確定自己是不一樣的,他要是知道了就好了。
這一院子的人想法葵兒家卻沒理會了。
陶景行回轉去了葵兒家,仔細為楊氏取了針。
又約定了三日后再來復診,就要告辭。
有進還未回來,何大山讓有木送客。
陶景行提著藥箱,經過葵兒的身邊時特意停住了。
葵兒失笑:“我以為陶大夫說笑的呢。”說著就從背后拿出了一包她陰干的菊花遞給了陶景行。
陶景行用行動表示了他不是一時興起,他接過來仔細地放進了藥箱。
“多謝……姑娘。”他略一點頭。
“陶大夫喜歡就好。”葵兒目送著陶景行出了門。
有進抓了藥回來,葵兒趕緊按照陶大夫說的方法煎藥,又提前熬了粥,給楊氏準備著。
楊氏一覺醒來,覺得心里就松了幾分。陶大夫說了不要讓病人想太多,有進一回家,楊氏又高興了幾分,更何況,他還是個活寶。
逗得楊氏止不住地笑,葵兒兩個又湊趣說話。
楊氏感嘆道:“我怕扎針呢,這陶大夫下針又準又快,不疼,還挺舒服的。”
何大山補充:“診費也不高,太難得了。”
“是啊,二哥你說小陶大夫本事大我還不信呢,我真是有眼無珠了。”葵兒有些感嘆,可能這就是天才的十幾歲和普通人的十幾歲的不同了。
還真是有點對不住小陶大夫,“我去買雄黃,小陶大夫還說家里可以養鵝呢,長蟲怕鵝呢,他懂的可真多。”
“那有時間我去給你找幾只鵝仔,我聽說隔壁村里就有。”何大山立馬接話,還是一心為著兒女的樣子。
楊氏躺在床上,背上靠了一個葵兒特地做的抱枕,軟軟的,她整個人還是沒有力氣。聽到何大山這樣一說,不禁看了自己丈夫一眼,這個人,他說實話就是那么難聽,自己有什么可生氣的,白遭了這一場。
他總歸還是為著這個家想的,自己捏得緊了,反而把他往那邊推了。最后損失的,還是自己家里,她年輕的時候就想明白了的,老了老了分家了,自己當家了,反而忘了。
楊氏心里思量著,這是反思,更是自我開解。和旁人爭吵她也不會這樣,主要是越親近越傷人。
人總要在某個時候妥協,還要有合適的理由,這樣心里就不會難受了。
何大山看著媳婦表情緩和了下來,心也安穩了,今天的事情讓他發現:老娘還是那個老娘,媳婦也還是那個媳婦,都沒變,這輩子,就是要守著老婆孩子安生著過的。
楊氏心中這口郁氣慢慢散了,有進貼心地伺候湯藥,楊氏笑著說:“哪里到那地步了?”
有木難得說笑了句:“我還記得小時候我生病,娘都是這樣喂我的,今天晚上這次我做大哥的,大方點,把這機會讓給有進了!娘,明兒讓我喂你!”
“我以為我把你們養大了就享福了,你們倒是好,灌你老娘苦藥汁子一個比一個積極。”楊氏對著藥碗搖頭。
“那娘要快些好起來,到時候咱們也排隊給你喂糖水。”葵兒笑嘻嘻地。
楊氏喝了藥,又很快有了睡意,她特意在有木和媳婦要走的時候,拉了大兒媳婦的手:“我病了這段時間,葵兒不頂用,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委屈你了,有木,對你媳婦可得好點。”
郭氏期期艾艾,只說了句:“娘,我也沒做什么。”
有木感受到了自己親娘的關心,也覺得是對自己媳婦的認可,他就說他娘不會為難人。好的,不好的都說,一家人就是該這樣。
“這話別讓葵兒聽見,這幾天她忙里忙外地,沒少做事,要是讓她聽見了,該傷心了。大妮,她做事就是勤快。”
楊氏倒是對兒子滿意了,沒有因為娶了媳婦,忘了妹子,親娘。
但對兒媳卻沒什么好感,葵兒付出了不少,兒媳婦不但嘴里說不出來,更是沒把葵兒的付出當回事。
楊氏服了三天藥以后,整個身體都輕快了起來。
家里人按著她不讓她起來,等著陶景行來復診。
陶景行在三日后,如約而至。一看氣色,便知楊氏問題已經不大,還是仔細把了脈。
“大娘,您的癥狀已經清了,我再開幾副藥鞏固一番就是了。這次的藥吃完就不用再開藥復診了,藥補不如食補,以后心放寬,少生郁氣,好生吃飯,身體自然會更康健。”陶景行下了結論。
“哎喲,多謝陶大夫了,麻煩你走一趟。”楊氏徹底放松了起來,前幾天渾身沒力氣躺著實在是太難受了。
“陶大夫都說了沒事,你們以后也不要緊張了。”有木夫妻兩個自然是說好了。
葵兒卻不在,陶景行很快地意識到了這一點。
可見與不見,有什么差別嗎?他下意識地忽略了過去。
原來這幾日,楊氏病好了以后,口味大開,就想這一口。
他們屋后不遠就有一片竹林,竹筍長得快,她還把這片林子作為實驗基地。每天早上來撒些掌心泉,中午一過,筍子就如同經過了一個晚上一般,長得又好又脆。
這種筍村里也叫雷筍,賣到城里很是受人喜歡,可惜的是,這保質期很短,一旦離土,要不了多久,筍子就會變老。而現在她掌心泉里灑出來的水養出來的筍尤其的脆嫩,鮮甜。
這筍給楊氏吃了,楊氏卻沒有再不舒服,反而是被打開了胃口,天天就想著這一口,身體也好了很多。
看完了病人,陶景行就要回去了,畢竟還有其他的病人等待。
楊氏就在催有進下午和陶大夫一起回縣里:“你成親了,也不能光顧我們。玉英一個人撐著我都心疼,我沒什么事了,你下午跟著人家陶大夫一起回去。”
有進卻拒絕了,只給陶景行賠罪,說本該自己送陶大夫回城,卻十分走不開,請他見諒。
陶景行微笑著,表示理解,他其實很羨慕他們一家的感情,可惜這是自己不可能再得到的了。
有進這幾天回來在家,除了寬慰楊氏以外,更是沒歇過,在家里忙里忙外。
“這也沒幾天,我再待幾天,家里秧苗栽完了就走,耽誤不了什么事。玉英,她也想著娘呢,專門和我說了讓我多陪娘幾天,家里的事有她在。”
有進可沒忘記要給自己媳婦刷好感,“我和媳婦一條心,娘,你放心吧,玉英的好,我知道,娘你也要知道,咱們家里人要知道。”
“你呀,還好會哄人。娘,知道了,以后咱們自己顧自己。”楊氏拍拍兒子的背,放心不少。
“也好你爹和你哥能輕松點,那就多留幾天。”
何大山知道了也很高興,兒子孝順呢!
有木也挺高興的,郭氏也高興,家里有了二弟,那是不是丈夫可以多幫著自己娘家了。
她娘家,頭上一個大哥,下頭幾個弟弟都還小,頂不了什么事兒。
女婿半個兒,丈夫終于有空幫家里了!
有木沒有推脫,何大山兩口子也贊成,正經的媳婦娘家,還是該多幫忙的,何況才成親沒多久呢。
“親戚,就是要有來有往,你岳丈家里,有木你可得好好幫著。”何大山交待了幾句,有木就陪著郭氏回了娘家。
葵兒還給出主意,帶哪些禮回大嫂娘家,“多帶些大哥你做的盆啊,杯啊,捅啊,你在大嫂娘家賣一些順便做個廣告。”
“廣告?”有木疑惑。
“就是告訴人家,你會做這些,也會修這些,以后找你做的人就多了,生意就好了。”
楊氏還包了條臘肉,提了十個雞蛋給郭氏,這已經是村里人家走親戚十分有面子的禮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