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時光新人、太陽活動日書友的打賞)
隨著火槍的射擊,最先沖殺過來李清所領(lǐng)的流寇騎兵倒下了一片。
原本挺有序的沖殺陣營馬上就變得混亂,被射中的騎士從馬上墜落,戰(zhàn)馬受驚和受驚后不受控制地亂跑亂跳,把后面未受到的騎兵隊列也沖殺。
而這時候,第二輪火槍射擊聲音跟著響起來,又有一大片馬上的騎士被射落。
第三輪,第四輪,第五輪,在短短的時間內(nèi),第一營的將士們就持續(xù)不斷地射出了五輪火槍子彈,李清所領(lǐng)的兩千五百騎兵,一半多被射落馬下,不死即傷。
一千名火槍手正面排開的隊形足夠大,比兩千五百騎兵沖殺的扇形面還要大,李清所領(lǐng)這部騎兵,在剛剛開始加起速度,還沒沖到弓箭射擊之內(nèi)的時候,就完全落在了第一營將士們的火槍射程之內(nèi)。
李清也負了傷,他肩膀部位被火槍發(fā)射的火藥打中,一個跟斗栽了下來,差點被身邊護衛(wèi)人員的戰(zhàn)馬踩成。
還好他動作迅速,連續(xù)幾個翻身后,終于忍著疼痛站起了身,并在護衛(wèi)的保護下,重新上了馬。
這時候,另外幾隊沖鋒的騎兵也已經(jīng)在加速,但他們曹越的命運和李清所部差不多,很快就被官軍所射的火槍打的七零八落,根本沖不進弓箭的射程之內(nèi)。
而官軍的火槍還在持續(xù)不斷地射擊,好像永遠不會停歇一樣。
這情景當然讓李巖極度震驚,他也瞬間明白了曹越如此布陣的原因,也清楚曹越是怎么打敗精銳的建奴騎的,當下也沒有任何的猶豫,馬上下令,停止攻擊,全線退守到陣內(nèi)。
隨著回撤的命令下達,已經(jīng)亂成一團的騎兵,更加混亂地后撤了。李巖也馬上命令步兵上去,掩護騎兵的撤退,準備在官軍追殺的時候,拼死一搏。李巖認為,曹越肯定不會放棄這機會,會趁他的人馬亂成一團的時候,趁機追殺。今天義軍能守住陣形,減少些傷亡就是大幸了。
但讓李巖意外的是,占據(jù)了絕對優(yōu)勢的官軍,并沒趁勢追擊,而是與他部人馬一樣,緩慢后撤了。
官軍非常有序地回撤到了原本用構(gòu)筑的防線,沒有任何的混亂。
李巖也觀察到了這情況,這讓他越加的吃驚。
他完全明白,曹越所領(lǐng)的這支人馬,軍紀非常嚴明,完全做到了進退有序、令行禁止。這一點,他麾下的人馬也是不能比的,曹越在短短半年內(nèi),就將五萬新軍訓練成這樣子,不得不讓人敬佩。
讓李巖最吃驚的當然就是火槍的威力,他不是沒接觸過火槍,官軍的火槍營他也遭遇過,與大多的人一樣,他同樣對這種基本構(gòu)不成威脅的“燒火棍”嗤之以鼻,但沒想到,今天卻在一向沒被他重視的這種武器的射殺下,損失慘重,至少損失了兩千余騎人馬,而官軍卻是零傷亡。
雙方只是打了一個照面,戰(zhàn)況是如此的不成比例,李巖在心痛之余,也是非常的吃驚。他清楚,如果想不出來破解曹越這種戰(zhàn)法,他麾下的人馬再多,也要落敗,甚至遭遇全軍覆滅。
有一點李巖挺是不解,曹越為何不派人馬趁機追殺呢?如果剛才他的前軍人馬陷入混亂之際,曹越指揮的官軍騎兵趁勢追殺,說不定他部陣形就陷入混亂,即使最終能組織起反擊,并將官軍擊退,損失也會極其慘重。曹越是不想自己的人馬遭遇大的損失,想保存實力?還是放了他一馬?
正在李巖疑惑之際,從官軍陣前沖出一騎,沖著義軍的陣型大喊了一陣后,跑到距離弓箭射程還有一段距離的地方,用力射出一支綁有東西的箭,再跑回陣中。
李巖見狀,馬上命令軍士上前,將那支箭撿回來。
這時候,原本混亂的前軍陣形已經(jīng)基本恢復了有序,李巖手下的幾員得力干將,已經(jīng)率軍做好了防御的準備。不過官軍也只是退回陣前,一副嚴防死守的樣子,并沒打算再次攻擊。
“曹越難道只是想給我一個下馬威?”李巖挺是疑惑不解。
很快,那支綁有信的箭送到了李巖的手里。
李巖馬上打開了信,看了起來。
這封信他看的非常認真,但最終什么也沒說,只是把信揉成一團,最后狠狠的撕碎,扔在地上。
曹越在信中說,他依然敬重李巖的為人,不想同室操戈,給建奴以可趁之機。他希望,所有漢人都能聯(lián)合起來,共同抵御外敵。如果李巖愿意,他依然會與其合作。
曹越也在信中給李巖以威脅,他告訴李巖,官軍的戰(zhàn)斗力今天所有人都看到了,要擊敗李巖的八萬人馬,真是易如反掌,但他不喜歡做這種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漢人與漢人之間不應該為了見不得人的利益而拼死相搏,最終給了建奴以機會。建奴才是全天下漢人最大的敵人,他們會給漢人、會給大明帶來滅頂之災,他希望李巖能審時度勢,迷途知返。
曹越在信中給李巖三個選擇,一是率部歸降朝廷,他愿意為李巖舉薦,至少能讓李巖當一個總兵官;二是李巖就此退兵,回到河南,他也不會率軍追擊,雙方不再發(fā)生戰(zhàn)事;三是兩軍繼續(xù)戰(zhàn)斗,直到他將李巖消滅為止。
曹越信中滿滿的自信當然讓李巖非常不舒服,感覺很窩囊,不過他也清楚,曹越的威嚇并不是空口說白話,而是實實在在的威脅。從今天的戰(zhàn)況來看,官軍完全有能力在短時間內(nèi)將義軍消滅,只要義軍不改變戰(zhàn)法,想不出破解曹越如此布陣之法。
李巖冷靜下來后,也明白了今天曹越為何在取得了巨大的優(yōu)勢后并不趁機攻擊,而是選擇了后撤。目的就是希望能與他合作,至少雙方不再起大規(guī)模的沖突。
說實在,如今的李巖已經(jīng)有點害怕與曹越部起沖突,這幾天特別是今天的戰(zhàn)斗情況太讓他震撼了。他讓歸降朝廷他是無論如何都做不到的,以現(xiàn)在的情況與曹越的人馬正面沖殺,最終被消滅的肯定是他的義軍,如果雙方能各退一步,各走各的路,將實力保存住,那當然是最好的。
李巖也知道,曹越很看重自己掌管的這些人馬,舍不得損失掉,不然也不會這樣做的。
但吃了一敗仗后,就此撤退,不但自己面子上過不去,也沒辦法向義軍的那些頭領(lǐng)交代。
該如何回應曹越的“善意,”李巖有點頭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