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商業三國 !
    第四十六節
    海面上風浪很大,公歷3月正是日本附近海面風浪最大的時候,劉備選擇此時進攻日本,最主要的就是想打破日本“神風”的概念:乘風而行,直破日本,即使神風也保佑不了日本百姓。
    嚴格地說,當時日本才具備“國”的概念,而此時日本尚未出現文字,這段歷史只能從中國的文獻得到說明。據《后漢書.倭傳》指出:“桓、靈間,日本大亂,更相攻伐,歷年無主。有一女子,名曰卑彌呼……共立為王。”卑彌呼為女王時是在后漢桓帝(147—167)、靈帝(168—188)時代,女王以前還有一個男王統治70至80年,所以邪馬臺國成立年代約在2世紀初或1世紀末。而邪馬臺國統轄周圍30多國,所以這個女王國具備了國家的特點。
    邪馬臺國的經濟,已進入農耕生活。種稻是主要的農業生產,除水稻耕作以外,還種桑、麻、大豆、小豆、綠豆等旱地作物。手工業已開始從農業分工,“出細蔓、繡綿”盡斑布、倭錦等絲麻織物,更生產兵器、工具及珠寶、裝飾等工藝品。但從整個邪馬臺國來看,還存在地域差異。如對馬國“無良田,食海物自活”,壹支國 “多竹木叢林……差有田地,耕田猶不足食”。
    當時日本人沒有針、剪,穿的衣服還很簡單,《魏志.日本居民傳》載,男子“其衣橫幅,但結束相連,略無縫”;女子“作衣如單被,穿其中央,貫頭衣之”。又說“男子無大小,皆藏面文身,以朱丹涂其身”。也就是說,當時日本人便如現在的毛利人一樣,全身紋著花紋圖案。
    邪馬臺國當時已經有了正式的軍隊對外作戰。而關于邪馬臺國的位置,眾說紛壇。中國歷史學家主張:邪馬臺國就在九州,因為日本的文化是從韓國傳去的,而韓國的文化是從中國傳去的。九州島離韓國最近,所以……
    由于日本當時并未出現文.字,所以,日本歷史學家只好無奈地承認了這種說法。
    劉渾首先攻擊的就是九州,.以劉渾的暴虐,三年時光過去,估計九州島已不存在本地土民了。劉備對這一切心知肚明,但登上九州島時,卻故意不問原住民的情況,轉而問:“戰斗進展狀況?”
    劉渾一聲輕笑:“父親,跟一些部落聯盟交.手,我只能用兩個字來形容:屠殺。不過,幾年來,我分遣人手在全島調查,我發現此地異常貧瘠,除了能找到些許煤礦外,沒發現什么大的礦藏。父親,打下此地,只能用來種糧,我數萬大軍駐扎于此,日耗甚多,對此窮鄙小島,大興刀兵,會不會得不償失?”
    劉渾所說的勘測礦藏,是每個地方大員所必需.的任務,《礦物志》現在尚屬絕密數據,只有外派的一方主腦手中存有一本,但這只是《礦物志》一書的節選本,其中節選的只是一些普通金屬,如鐵、銅、錫、金、銀等。劉渾駐扎九州島,幾年來四處探測,收集日本的資源情況,所得大失所望。
    日本礦產資源極端貧乏,除.煤、鋅有少量儲藏外,現代大工業生產所需主要原料、燃料,絕大部分依賴進口,依賴度都超過80%,只有鋅為66.9%。幸運的是,日本的黃金儲量甚高,有一段時間,日本開采的黃金占到世界開采量的40%,隨后隨著開采的枯竭,這一比例開始下降。
    歷來,日本與中國的貿易不是購買絲綢于瓷器,而.是以黃金換取金屬。倭寇劫掠中國,據日本史書記載,其目的還在于搶劫戰略金屬,嚴格的說,歷來日本攻打中國,是拿著中國供給的金屬制造的刀槍。而劉備在此時控制日本的目的,就是想獲得對日本的貿易專營權,限制戰略金屬流入日本。
    如果做到了這一點,日本人以后.將不得不拿著石頭與大漢民族戰斗了。
    “日本窮鄙,這我知道”,劉備耐心的解釋道:“然而我大漢占領我國,就如同在海面上樹立了一面盾牌,讓我青州、韓國獲得戰略緩沖時間。此外,我國雖窮鄙,我國對面的土地一點不窮鄙,那是天下最肥沃的黑土地。”
    劉備所說的土地是遠東,那里的地下資源是人想不到的豐富,已發現和探明儲量的礦物有70多種。有世界上最大的金剛石礦(鉆石),有俄羅斯最大的錫礦石產地,全俄95%的錫礦資源集中在這里,它是俄羅斯重要黃金、鐵礦、鎢礦、鈦礦、鋁礦產地,石油產地。
    遠東寒冷,每年有長達六個月的冬季,開采季節短暫。從陸地上走,路途艱難,原始森林覆蓋,很難進行開發。然而從海路走,以日本為跳板,就可以對遠東進行間歇性開發。即使暫時不開發,把遠東地區納入囊中,對以后的發展也大有益處。
    劉備調轉話題,問道:“你對此戰,有何建議?”
    劉渾想出的主意總是惡毒無比:“目前,日本的主要農作物產區集中在畿內地區與九州地區,我軍已占領九州,如今正值春耕,父親可進駐畿內,以騎兵騷擾禁止畿內農夫種糧,只要堅守過了耕作季節,父親可以不發一箭一矢,自行回國。農夫無糧,今冬必然大批餓死,我們在以海船封鎖港口,禁止其出海捕魚,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明年開春,父親就可以大批移民了。”
    劉備贊賞的點點頭:“計策很好,可惜不實用。中原大地自古以來,講究‘父母在不遠游’,青、冀、并、幽的生活水平遠遠高于日本,此地只有一些渾身刺青的、沒有文字的原始部民,拿什么來吸引百姓移民?依我看,我們可以暫時將罪民發配于此地。在百年之內,此地別指望有其他移民。為此,對于那些本土的原住民,我們必須貫徹‘八字’主張:殺光男人,搶光女人。”
    日本當時雖然沒有文字,但說唱藝術很發達,那些優伶、歌舞伎在此時傳唱的是“彌生”,這個時代也被日本稱為“彌生”時代。日本歌舞伎在韓國、青州很受歡迎,技藝高超的歌舞伎每個能售到兩個金幣,這筆錢購買的糧食可讓上百人生活一年。
    劉備進一步教導說:“那些年輕女子,可稍加培訓一下,讓她們傳唱我大漢的史詩,這也是你今后一項主要的收入,你好好經營吧。”
    與此同時,青州,下南洋的第一批船隊已經返回,他們最遠航行到了大食國(劉備堅持把此叫做波斯國),他們帶回了七百名奴隸,并帶回部分大秦國書籍,其中包括與孔夫子同時代(公元前5世紀)巴門尼德、德謨克利特著作的天文學說,書中論證大地是球形的,并提出銀河是由許多恒星密集而成的。此外,還有公元前4 世紀,亞里士多德寫的《天論》,書中提出地球中心說。還有公元前4世紀古希臘德謨克利特提出宇宙的原子旋動說,第一次提出了原子的概念,奠定了化學學科的理論基礎。
    那些金發藍眼的夷人倒沒在青州掀起大的波瀾,但那幾本夷人的書在青州引起軒然大波:地球怎么可能是圓的呢?按照天圓地方的易經學說,我們腳下的大地,應該是浮在烏龜背上的一個方形大陸。圓形?這讓人很難以理解。
    青州學者紛涌而上,在邸報上先后發表評述,斥責蠻夷之書的荒謬,也因此,倒使幾年前就誕生,而一直默默無聞的邸報忽然備受黎民百姓關注。
    這場爭論最終以青州大學者管寧所作的總結而告終,管寧鄭重的告誡青州士子:“罵娘不是一種考據手段,對于一種無法進行鑒別的學術理論,最好的辦法是考察其論據的真偽。”
    隨后,亞里士多德老師的老師蘇格拉底關于辯論的三段論以及邏輯推理學著作被翻譯出來,青州學者默默接受了這樣一個理論:辯論要講究邏輯學,要講究推理,只會罵娘是一種蒙昧。這些蠻夷書籍的引入,最終引發了中華文化的文藝復興時期。自此以后,青州也開始了對科技、對地球生命的探索,而這種探索大大推進了生產力的發展。
    此時,劉備正躺在日本畿內平原上曬太陽,對國內的爭執毫不知情。
    “美啊,這里風景如此靜美,我的晚年,希望能在這里設立一個莊園,躺在田埂邊,嗅著稻香,看著女人在田間耕作。”
    日本傳統,高貴的男人手不能摸鋤頭,要握著刀劍,田間耕作的都是些女子,日本沒有衣服裁剪的工具,在田間耕作的女人常赤身裸體,晃動著一身的刺青,白花花的屁股讓劉備眼花繚亂。
    典韋在旁一點不知道湊趣,不滿的嘟囔道:“主公,這地方有什么好的?空氣中全是血腥味,地還搖晃不停,有時候讓人站都站不穩,這地方建莊園,不好。”
    日本的地震每年平均兩千余次,所以幾乎每日均有震感。但正是由于地震很平凡,卻讓日本即使在中國文化圈的影響下,也從不相信易經學說,不相信地震是由人的道德引發的。
    “呀,地震,我倒想起來了,看來在日本無法推行易經學說了,遺憾遺憾。”劉備在初春的陽光下懶洋洋的翻著身子,“空氣中的血腥氣嘛,對了,你告訴士兵,殺完人要埋起來,要防止瘟疫爆發。告訴士兵,我很關心日本女子的生存狀況……”
    劉備正冷嘲熱諷的揮灑著他廉價的關愛,一名自九州島來的信使匆匆而至,呈上急報:孫策陣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