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大明儲君的皇太孫,手里卻親自抱了個杏黃色的袋子回到東宮,讓一路上遇見的宦官、宮女個個暗暗稱奇,幾個想要討好皇太孫的內侍過來幫忙,卻被踢在了一邊跪著。反倒是嚇的索索而抖。
袋子內裝的正是山東布政司進貢而來的花生,朱允炆沒有想到,這個在他后世隨處可見的日常小吃,在明朝倒是成了寶貝,整個南京紫禁城也只有這么一小袋而已。
回到東宮,朱允炆仍在鄙視那個叫秦天極的山東布政使,就算是十分難得,也不用把花生夸的好似人參一樣吧,說什么長生果采摘于乳山之巔,瀕臨碧海,吸收了蓬萊仙氣……,聽前來匯報的太監將山東進貢時說的話又復述了一遍,面無表情的他其實早就笑的腸子打結了。
但絕不會笨的去揭破這些謊話,那個秦天極越是將花生說的珍貴,那么以后萬一培養成功了,自己才能顯得功勞夠大,萬一種不成,呵呵,那也有個推辭是不,因為種植這門學問在朱允炆心里,僅僅限于挖坑將種子放進去澆水那么簡單。
朱元璋已經將鐘山附近的一處皇莊指定給他,讓在那里試驗,皇莊之內不缺乏有經驗的老農,自己只要是將事情吩咐下去就可以了。
今天最大的收獲當然不是花生了,有些得意的朱允炆將那袋子放在身旁的案幾上,然后令宦官前去召鐵鉉前來。
今天最大的收獲,就是借機將鐵鉉拋了出去,山東布政使由于進獻貢品,加上任期已滿,被朱元璋調回京師任禮部右侍郎。那個位置空了出來,朱允炆趁機推薦鐵鉉,說是要派得力之人去山東勘察地勢。以便于尋找適合花生種植的地點。
顯然,老朱的心情被其孫兒調理的不錯,連猶豫也沒有猶豫就準了,不過朱元璋也不是無的放矢。居然對鐵鉉近一年在東宮的表現顯得比較清楚,也很滿意朱允炆的推薦。
老朱的心情之所以不錯,還是源于朱允炆那種在當時比較新奇的言論。利用貿易關系,達到控制和被控制的功效,這個在后世中已經成為潛規則的方法,在此時的大明顯得還是那么的新穎。
從這點,老朱甚至可以分析出了一些經濟戰的雛形,當然,是針對北方游牧部落的,只要利用其對糧食的需求,達到瓦解其部落聯盟的目的,只要不操之過急,就可以將其各個擊破,各部居無定所,只要利用其對糧食的依賴,再利用商人如同蝗蟲般的收購其牛羊,使其根本沒有庫存,那么很難再聯合起來和大明做對,如同溫火悶飯,不覺飯熟。
以北方苦寒之地所產出牛羊,遠遠不能滿足大明幾千萬百姓所需,而僅僅憑借江南余糧,就可輕易滿足那些部落所消耗。如果按照皇太孫所提,再以大明之奢侈品引誘,那些游牧部落拼命的養殖,也不足于他們消耗,長久下去,這些部落只能漸漸南移,融入到大明的疆土中去,北方將再無戰事……。
對于朱允炆的說法,雖然涉及行商興盛,但是還是要有官府主導,朝廷主持,那樣的話,朱元璋對于商賈縱然有些厭惡,但要是由自己來做莊家,還有什么抵制的呢。
此策可行,雖然有很多地方仍未聽懂,但是憑借老朱拿敏銳的政治嗅覺,仍是讓皇太孫寫一份詳細的策論來仔細參詳。
這一切都歸功于朱允炆參與修訂《大明律》后的了解。由此可以推測的很多內容。
大明定的各項制度,大都是借鑒了唐制,宋制,也借鑒了元朝的種種不利,其實都源于秦,秦遷九鼎,分郡縣,基本上就訂下了這樣的框架。歷經漢唐,不過是修修補補,儒家根據帝王喜好的增增減減。從來沒有大的變化。
朱元璋從來未曾滿意過,要不,也不會將《大明律》幾次修改近三十年仍未定論,不管是基于唐制、宋制……。都有前車可鑒,作為開國君主,誰不想創下萬世基業,但所借鑒的全部都是亡國的制度,這一點讓皇帝心中最有芥蒂。
怎么才能找到穩固萬世基業的柱石,這應該是徘徊在朱元璋腦海中幾十年的問題,為此,他大舉分封藩王,是沿用周制,因為不管怎么說,周朝也延續了八百年,又吸取了唐代藩鎮的教訓,藩王只封給自己的兒子,這樣的話,可以使國祚更加穩固。
在朝廷的統治中,仍然找不到屬于自己的東西,萬世基業將依靠在那里?朱元璋不知道,但是突然聽到這樣新奇的言論,雖然和儒家的治國之道有些悖逆,但是他不在乎,因為他是窮苦人家出身,儒家沒有給他帶來半分好處。
從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可以看出,他對于文人要是沒有統治上的需要,根本沒有半分的好感,因為大明是朱家的大明,而這些文人是來分屬于自己這杯羹的……。
朱允炆坐在那里靜靜邊等著鐵鉉被傳召過來,邊揣摩著朱元璋的心思,單憑今天老朱的表現上看,對自己所提出的建議已經有所心動,只是沒有前例可循,不敢輕易行動罷了,而朱允炆也從未想過,朱元璋能對自己言聽計從。
飯,總要慢慢吃的,由此以來,朱元璋的心里已經被自己扎了這根刺,只要自己利用鐵鉉在山東稍微有些成績,那么先例一開,就會一發而不可收。而現在,最重要的就是鐵鉉去山東布政的力度,和皇莊內花生試驗田的建設。
沒有想到自己穿越成大明儲君,還是要和種田打交道,難道在后世中種田文看多了的報應?
心情愉快的和自己開著玩笑,朱允炆突然聽到殿外傳來宦官那尖銳的嗓音:“鐵鉉奉召參見太孫殿下!!!”
“讓他進來吧!!”由于心情不錯,說話很隨意,也沒有用那個“宣”字,掃眼看去,鐵鉉那高碩的身形后面,居然還跟著一個瘦削的身影,仔細看,朱允炆的心不爭氣的跳動幾下,此刻他最不想見的,就是此人。
竟然是小維,裝扮成侍衛的模樣,大搖大擺走進了文華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