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穆耳汗朝(成宗),1294—1307年
忽必烈未給他的后人解決的比較特殊但是很重要的問題是帝位繼承,在蒙古帝國的歷史中,它總是引起不安和緊張的因素。忽必烈無力解決這一問題,部分是因為蒙古人的帝國是成吉思汗所有子孫的共同財產的觀念與漢人的君主專制觀念相抵觸;還部分因為在忽必烈時期的一些偶發事件。忽必烈為維持他的皇帝特權,試圖用中國方式來確定他與正后的長子為正式的繼承人,他選定了真金(1243—1285年)為正式的繼承人,但真金在1285年去世,比忽必烈本人的去世早九年
后忽必烈時代的帝位之爭與以前的汗位之爭有三點不同。
第一,競爭者的范圍只限于忽必烈的后人,特別是幾乎清一色的真金后人。因為在蒙古人中有這樣的共識:元朝是忽必烈創建的,其他皇族成員能夠在各次帝位之爭中作為支持者參加新皇帝的選舉。但是他們自己不能參加帝位的競爭。真金的后人最有帝位繼承資格是基于這樣的事實:真金是忽必烈的長子并且是他指定的繼承人。
第二,宮廷中有權勢的大臣在新汗即位問題上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皇族成員的作用日益降低。第三,帝位繼承經常引起紛爭,兩種候選人交替登基,一種立足于中原,正常情況下得到在首都的大臣們的支持;另一種立足于草原,常常統率著強大的駐邊軍隊。這兩種利益關系和背景完全不同的候選人的交替,加上一系列皇帝在位時間很短,導致了政府的一般政策尤其是文化傾向的大幅度搖擺,使得這一時期的政治變化無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