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德八剌汗朝(英宗),1320—1323年
和平即位
愛育黎拔力八達的18歲兒子碩德八剌于1320年4月19日繼承帝位,這是元朝僅有的一次按照漢人長子繼承原則的和平帝位移交。和平的帝位繼承主要是因為愛育黎拔力八達早已注意到可能發生的爭執。有的史料記載在海山和愛育黎拔力八達的約定中,愛育黎拔力八達死后應由海山的兒子繼承帝位。可能在愛育黎拔力八達的宮廷中的普遍看法是應該以愛育黎拔力八達之子繼承帝位,而不是讓他兄長的兒子繼承帝位,因為愛育黎拔力八達在海山去世后,馬上對海山的大臣進行了血腥清洗并改變了海山的所有政策。不管怎樣,碩德八剌在1316年被冊立為皇太子,并在一年后被任為中書省和樞密院的名義上的最高長官。
鐵木迭兒的恐怖統治
鐵木迭兒在愛育黎拔力八達1320年3月去世到1322年10月他自己去世之間,得到了比他在愛育黎拔力八達朝還大的權力。按照已是太皇太后的答己的旨意,在愛育黎拔力八達去世后僅三天,鐵木迭兒就第三次被任命為右丞相。為徹底清除反對者,鐵木迭兒針對他的政敵采取了一系列行動。多次指出鐵木迭兒貪贓枉法的楊朵兒只、蕭拜住和上都留守賀勝(伯顏,1264—1320年),被用捏造的罪名處死。
碩德八剌親政
鐵木迭兒的所作所為,年輕的皇帝碩德八剌并沒有坐視不管。皇帝不久就成為與強權的鐵木迭兒斗爭的儒士效忠的核心。碩德八剌準備推行儒治,因為他與他的父親一樣,都受到過良好的漢學教育。在他成為皇太子之后,朝廷官員不斷向他的父親建議選擇耆儒對他進行教育。從即位初年,碩德八剌就顯出了超出他年齡的政治獨立性和決定意志。他甚至在即位之前就敢于違抗祖母的旨意,拒絕以她的親信取代愛育黎拔力八達朝的大臣。太皇太后確實為他的獨立性而怒氣沖沖,發出過“我不擬養此兒耶”的感嘆。
這一任命給年輕的皇帝帶來了兩點政治好處。第一,拜住得天獨厚的家族背景有助于他得到蒙古舊貴族的支持。拜住家族在蒙古人中的影響是無與倫比的,因為他是成吉思汗的伴當和統帥木華黎(1170—1223年)的后人,是忽必烈時期頗有影響的丞相安童(1245—1293年)的孫子。
兩個集團的沖突在碩德八剌即位后僅兩個月就達到了高潮。是時,以碩德八剌之弟兀都思不花取代他做皇帝的陰謀敗露。
健康因素亦對年輕的皇帝有利。鐵木迭兒的身體每況愈下,皇帝因此能給拜住更大的權力。鐵木迭兒死于1322年10月,此后一個月太皇太后亦去世,碩德八剌終于得以親政。
至治改革
沒有了太皇太后和鐵木迭兒的阻礙,碩德八剌現在完全自主了。鐵木迭兒死后他立即采取的行動之一就是在1322年12月任命拜住為右丞相。作為碩德八剌朝后期的獨相,拜住起到了宰執、道德啟發者和規勸者的作用。他在政府中任用大批漢人儒臣,其中不少是在鐵木迭兒擅權時去職的人。儒臣的首要人物、前中書省臣張珪,重被任命為中書省平章政事,并成為拜住推行改革的主要助手。在拜住和這些儒臣的倡導和輔助下,碩德八剌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有些不過是再次采用或延伸他父親時的政策。
恰在此時,為了行政合理化和司法公正化,《大元通制》的校定完成。
雖然碩德八剌決心繼續他父親的改革,但在情感上他并不成熟,思想上也不能一貫到底,因為到他1323年去世時才只有20歲。雖然他大膽嘗試削減政府開支,他還是喜好浮華和鋪張。最大的鋪張是他對佛寺的施舍。
碩德八剌對佛教的熱情不亞于對儒學的熱情,他有一次甚至問拜住是否能夠依靠佛教來治國。可能是因為碩德八剌篤信佛教,伊斯蘭教在他在位期間頗受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