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記者看來,這支現代化的軍隊給他們的印象是非常好的,甚至有的西方記者在報紙上的評論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這在一方面對朝廷也是一種壓力慈禧太后也專門有一群人來翻譯報紙,小站新建陸軍的操練照片這段時間老是出現在中外報紙的頭版頭條上,這不由得讓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對胡景桂等御史的彈劾產生了懷疑。
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毫無疑問是帝國最有權威的兩個人,他們的態度直接會影響到下面官員的站隊情況,在中外報紙報道的統一口徑下,御史們的彈章就顯得非常蒼白了,有些御史甚至已經開始準備調轉槍口為譚延闿說話了。譚延闿也沒有想到會發生這樣的轉變,榮祿還沒有出手,這些彈章就已經快要變成廢紙了,仍然堅持的死硬御史將所有的矛頭都指向了他們唯一的一塊陣地訓練新建陸軍所需要的費用太過高昂,譚延闿肯定從中中飽私囊。
軍機處的大員們基本上都是練兵處的頭頭腦腦,在眾說紛紜當中,軍機處領班恭王奕訢和上一代的軍機處領班禮王世鐸聯名上書,希望能夠派出朝廷大員來專門去小站走一趟考察新建陸軍的訓練情況,然后再做定奪,免得中外疑云。恭王奕訢的折子剛上去,兵部尚書榮祿上前力主贊成派員認真考核新建陸軍,并且徹查所有賬目明細。但也表示若是依此法查無實據會冷落人心,所以無論是彈劾還是被彈劾的,在查證之后必然會一方被嚴懲不怠。
此時恭王奕訢站出來說話,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也許會照顧到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譚鐘麟地勤勉而輕松的放過此事,但是榮祿站出來提出的建議必然會使得有一方暗淡退出官場而告終。這種兩方必損其一的手法正是榮祿所想要的新建陸軍的賬冊副本就在他手中,譚延闿是經得住查賬的,新建陸軍訓練情況他雖然沒有看過,但是他卻看過直隸督標在大沽炮臺的軍事演習。
既然譚延闿這邊絕對能夠經得住考驗。那榮祿也不用遮遮掩掩。更是想要借這個機會拔除自己看不慣地翁同龢一系地官員。以實現利益地最大化。
榮祿的建議引起了滿堂喧嘩,譚鐘麟也適時站出來贊成榮祿,他雖然已經處于半歸隱狀態,但是并不代表他就這么好欺負,既然雙方已經無法善了到不如就此分出一個高下來。翁同龢想要弄臭自己的兒子,譚鐘麟自然是絕對不愿意的,他也下定決心借榮祿之手鏟除一部分。震懾翁同龢。
最終在調和各方意見之后,以兵部尚書榮祿、戶部尚書那桐、軍機大臣剛毅三大臣為首前往天津新建陸軍小站兵營徹查此事。在三大臣到達小站兵營后,一切都像是在導演的指揮下演戲一般,榮祿決口不提來查案的,譚延闿則將小站新建陸軍集合起來進行聯合操演,并且還進行了一次閱兵式表演。
榮祿、剛毅和那桐在譚延闿的陪同下,登上了臨時搭建起來地閱兵臺,下面的軍旗一色鮮明。士兵們都是差不多的身高。黑色的軍服長短合身,膝蓋以下一律綁腿,隊伍顯得格外整肅精壯。軍威凜然。隨著楊超洪亮的號令聲,整支隊伍開始了閱兵式表演。
有什么閱兵式最能夠震撼人心?譚延闿自然選用的是后世中國軍隊的閱兵方陣,好在前生他曾經在高中和大學入學期間受過軍訓,這分列式的走法他還是記得非常全地。不僅是榮祿等三大臣都被小站新建陸軍地閱兵式給鎮住了,就連一同參觀的中外記者也是被這種新奇、肅然的閱兵式給驚呆了,一時間操場上除了口令和腳步聲之外,就剩下記者所在地席位上不斷照相聲。
“一舉足則萬足齊發,一舉槍則萬槍同聲,行若奔濤,立如直木”的閱兵式讓所有的人再一次記住了小站新建陸軍。按照一個外國記者的話是“這支軍隊是我所見過的最優秀的軍隊!”這一切都成了明天中外報紙上的頭版頭條,而身著軍服直立在閱兵臺上的譚延闿更是眾人之中的焦點。
榮祿也沒有想到譚延闿訓練新建陸軍還不到一年,便可以將這一萬人的新兵訓練到如此地步,心中不禁大喜,更加堅定了維護譚延闿,招攬他為自己所用的想法。榮祿在西北十幾年,自然是見過真正的清軍是個怎么一個樣子,但是那桐和剛毅則從來沒有見過軍隊,只是聽說現在軍紀敗壞,這新建陸軍給他們的印象自然是極為震撼的。
三大臣之中剛毅是徹頭徹尾的守舊派,雖然他起家是靠翁同龢的推薦,但是因為兩者投靠的靠山不同
是分道揚鏣;若論起和翁同龢關系最好的,還是與其事的那桐。慈禧太后寵信榮祿是眾所周知的,所謂三大臣之中官位最低的是榮祿,但三人之間還是以榮祿為首,榮祿到達軍營后的態度讓那桐心中有些忐忑不安。
回想起殿前議事,榮祿主張的兩派必損其一的建議,那桐心中的這種不安就更加厲害了。閱兵結束之后,譚延闿在軍營內為三位大臣和同行而來的幾個御史接風洗塵,大家的屁股還沒有坐熱,同來的文廷式便堅決要開始徹查小站新建陸軍的賬目,引來眾人不快,尤其是榮祿的臉色已經變得愈發的難看,不過他還是漫不經心的同意了文廷式的意見,一桌豐盛的晚宴,大家不過是了了動了下筷子便先去查賬了。
文廷式等御史自然是查不出什么來的,因為此事牽扯到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兒子,所以朝廷是極為關注地。翁同龢也下決心先搬掉小的慢慢收拾老的的策略,在戶部精選了幾個查賬高手陪同文廷式一起來徹查譚延闿到底有沒有在訓練新建陸軍上貪墨。
不能說文廷式等人查的不仔細,他們已經以前所未有的態度來認真查賬了,可惜新建陸軍的賬目非常完好工整,每一筆賬目的出入都非常清晰,從賬目上來看也沒有作假地跡象。訓練軍隊地銀子是花地多了些,但確實是每一兩銀子都用在了實處上,都是郵局可尋。
此時的文廷式臉色有些蒼白。加上天熱更讓他汗流浹背彈劾譚延闿他也是有一份的。他已經感到身后榮祿那冰冷的目光在掃視著他。這讓他極為不安。先前臨來小站之時,翁同龢還對他面授機宜,現在已經到了兩派人馬不得不倒下一個的地步,就要更加防備榮祿從中作梗。文廷式是很小心,但是除了在進軍營之后榮祿要求看看新建陸軍操演之外,也沒有什么過分袒護的情形出現,而這賬本也不會說假話。查賬查到半夜絲毫沒有查出什么問題來。
賬本是最容易搬倒政治對手的證物,如果查賬都查不出什么問題來,文廷式感覺自己就要大難臨頭了。可是他還是不死心,這個昔日地狀元郎已經失去了應有的風度,居然當著三個大臣的面對查賬人員意氣喝使,嚴厲查賬,連旁邊的那桐都有些看不過眼了。
可憐那幾個戶部的查賬高手死活查不出什么毛病來,那桐一看也知道在這最有可能扳倒譚延闿的問題上已經沒有任何機會了。而榮祿則干脆留下一隊士兵荷槍實彈的“守衛”文廷式和那幾個查賬人員與其說是守衛他們的人身安全。倒不如說是守衛賬本地安全,免得文廷式一氣之下耍了無賴毀掉賬本。
在榮祿地有心庇護和新建陸軍本身過硬的情況下,徹查胡景桂彈劾譚延闿一案注定就是譚延闿的一次完勝。榮祿囑意其隨行幕僚陳 龍(音kui同‘魁’)。針對胡景桂地彈劾逐條批駁,認為新建 裝備和軍餉上比較高,但是譚延闿確實是沒有貪墨一兩銀子的,不過新建陸軍的訓練有成,譚延闿功不可沒,朝廷應當嘉獎后進……
譚延闿在甲午戰爭中于西暖閣講解戰事,后有對慈禧太后曲意奉承,慈禧太后對譚延闿自然是非常有好感的;而光緒皇帝因為甲午戰爭的慘敗,也認為強軍是強國之首要,戰爭已經證明李鴻章的淮軍是靠不住的,現在這個以狀元郎之尊投筆從戎的譚延闿顯然是一顆閃亮的新星,光緒皇帝對他也是非常有好感的。
八月三日,上諭傳到了譚延闿這里,希望他能夠“存有則改之,無有則加勉之心,以赴委任……”,這是朝廷對譚延闿訓練新建陸軍的一種加勉。因為榮祿在奏折中對譚延闿極為夸贊,認為此時的新建陸軍儼然成軍,其戰力足以以一當十,譚延闿練兵功不可沒,認為朝廷應該予以嘉獎。
正是因為榮祿的這道奏折,還有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對譚延闿的好感,八月三日的上諭中還以譚延闿在小站練兵有功,將他晉升為直隸按察使,仍然專管訓練新軍事宜,并且兼管北洋海軍以往涉及到北洋海軍,譚延闿總是名不正言不順,這一次上諭一發他不僅在官位上更進一步,完成了從軍職轉文職這一關鍵步驟,還有了統領北洋海軍的名分。
按察使已經是一省三大憲之一,況且直隸省是總督兼任巡撫,譚延闿只用對他老子負責,嚴格來講這已經算是封疆大吏的了,但在直隸譚延闿有了這個官位可謂是完成了一次重大的轉折。有人升官便有人要倒霉,最先倒霉的自然是御史胡景桂,作為此次
發起人,胡景桂被削官為民,其余被削官的御史還有十七人,被貶官的更是幾十人之多。
這么大的變動在這幾年是很少見的,同譚延闿被彈劾一樣,一下子處理了這么多的官員也是讓朝野極為震動。譚延闿并不清楚其中是如何運作的,但毫無疑問這次大變動不過是榮祿借了東風嚴厲打擊了自己的老對手翁同龢一系而已,當然這種變動的背后可謂是“帝黨”和“后黨”地一次交鋒的結果。自然是帝黨損失慘重,翁同龢的個人威信也受到了極大的打擊。
譚延闿在升官的同時也迎來了第二批從德國留學歸來的軍事留學生,這一批總共有七十八人學成歸國,其中有二十四人是第一批中的兩年期軍事留學生。這些留學生學成歸國大大充實了譚延闿的班底,可以說他終于挺過了練兵初期軍事人才,尤其是屬于自己心腹嫡系地軍事人才匱乏地局面。
有了新加入地這七十八個留德軍事留學生,譚延闿總算可以開始他蓄謀已久的北洋擴張行動了譚延闿已經致電張之洞,表示自己可以將熟悉訓練新軍的八名軍官轉移至湖北新軍當中幫助訓練。并且還陳述了自己對湖北自強軍中聘任的三十五名德國軍官表示擔心。
北洋新建陸軍開始組建訓練之后不久。張之洞和劉坤一兩位總督聯名上章要求編練自強軍。開始的時候自強軍是在兩江的地盤上進行籌備編練,不過很快張之洞便同劉坤一商議妥當,將自強軍轉移至湖北。相對于北洋新建陸軍一萬余人,湖北自強軍規模要小得多,而且編制上也有很大的區別。
湖北自強軍步隊八營、炮隊二營、馬隊二營、工程隊一營,共十三營。其建制為步兵每營 0 )隊每營 0)醫等后勤保障人員。總共加起來也還不到三千人,另外還聘請了三十五個德國軍官,他們不僅擔任訓練科目地教官,而且還被授于指揮營、哨兩級的實職,中國軍官僅任副職。
自強軍編練速度極為緩慢,到現在也還沒有什么成就,主要還是因為張之洞手中沒有什么能人。也不像譚延闿除了自己的總督府侍衛隊之外。還守著一個北洋武備學堂,困擾譚延闿的是德國留學生和訓練進度的問題,而張之洞編練新軍所遇到的麻煩遠比譚延闿要大得多他手上根本就沒有什么人可以倚重。
不過譚延闿也向張之洞推薦了二十七個北洋武備學堂學生前往湖北幫助張之洞訓練自強軍。不過張之洞沒有給他們正職,任務只是協助德國教官訓練軍隊。實際上這支軍隊的指揮權力在很大程度上是握在德國人手中的,不管從哪個角度而言,這都不符合中國地利益。
譚延闿在電文中說明了自己地擔心,并且還以幾十年前中英聯合艦隊的事例說明這種方法是極為危險的。而這次支援張之洞地八名北洋新建陸軍軍官都是和楊超一起歸國的第一批留學生,他們在德國的學習成績優秀,并且還參與了新建陸軍的訓練全部過程,有了他們的幫助,湖北自強軍的訓練必定會大大加快。
譚延闿已經從榮祿那里得知,朝廷打算采納他的建議,在軍隊架構上將會借鑒西方現代軍隊的模式進行改革,并且在第一批一萬北洋新建陸軍訓練完畢之后,還會對新建陸軍進行擴充,下一批新軍數量很可能會達到一萬五千人左右,在訓練上將會完全照搬現在的新建陸軍訓練模式,并且在訓練過程中,和第一批新建陸軍一起進行軍制改革。
如果一切按照計劃行使的話,那譚延闿在一年之后連同六千余直隸督標和新建陸軍加起來,他可以直接指揮三萬余人的新式軍隊,這樣一來他手中的軍隊數量就比較充裕了。在他看來現在他并不缺少合格的軍官,在德國現在正在學習的軍事留學生還有兩百余人左右,今年還要派出更多的留學生前往德國學習軍事,是考慮擴大自己影響力的時候了。
擴大北洋陸軍在全國的影響力最為便捷的道路便是趁著各省都在訓練新軍的當口,向外輸出有經驗的軍官協助各省建立訓練新式陸軍,而在各省當中,張之洞和劉坤一聯合起來編練的自強軍是首選。向自強軍派出軍官協助建立新式陸軍,這不僅有利于自己控制自強軍,同時也是向這兩個總督示好。
9?9?9?W?X.C?O?M,sj.9?9?9?w?x.c?o?m,。9?9?9?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