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張良亡匿,嘗從容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墜其履圯上。顧謂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強忍,下取履,因跪進。父以足受之,曰:“孺子可教矣。”
※譯文
張良在因為犯法而逃亡期間,曾經從容不迫地在邳下游玩。橋上有一位穿著布衣的老人,老人走到張良面前,故意將鞋扔到橋下。然后看著張良說:“小伙子,下去把鞋撿起來。”張良驚愕不已,強忍著怒氣,走到橋下,把鞋撿上來,跪著遞給老人。老人伸出腳來,讓張良替他穿上鞋,并對張良說:“小伙子,你值得培養啊!”
※評析
張良到橋下趴著身子給老人拾鞋,并跪著給老人把鞋穿上,可謂是受到了奇恥大辱。但是,張良將這次的恥辱忍了下來,后來成了劉邦的軍師。
通常情況下,懂得恥辱的人能夠發現自己的失誤,所以會采取正確的策略及行動來進行改正,從而為自己日后的成功奠定堅實的基礎。所以遭受恥辱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我們該以怎樣的態度來應對。在遭受恥辱之后,毫無羞恥感可言,那么,這是拒絕忍受恥辱的表現,是不會有大作為的;如果遭受了恥辱,能夠意識到羞恥并采取忍耐的態度,然后對自己的行為加以檢討和改正,那么,這是正確的選擇,終會走向成功。
“知恥者必勝”。懂得羞恥是人們自我提升的重要手段。犯了錯誤、成績下滑等都表明我們的前景不妙。這時,只有有了羞恥之心才會主動尋找問題的癥結,并且努力加以改正,向著更高的目標邁進。經受了恥辱,并在忍耐的過程中采取對策,付諸行動,這是一種心靈成長有價值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