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清 !
第六十七章 奪權(中)
錦州北寧,大凌河西岸。
毅軍余部駐扎的軍營,一片肅然無聲,只聽見營頭上面毅軍三角藍旗飄動的聲音。
自宋慶以下,這支軍隊還剩下的總兵副將,參將游擊都司守備,全部齊集于主帥軍帳之前,數百人人人肅立,躬身等候。營頭里面,沒資格在主帥軍帳前迎接奉天將軍,欽差遼南諸軍營務總辦大臣,欽差禁衛(wèi)軍練兵大臣,欽差朝鮮北路會剿大臣,欽差南洋宣慰大臣徐一凡的低級武官,還有士兵們都擠在自己營帳窩棚前面,擠擠挨挨的看著那面行進在營中的蒼龍旗幟,還有旗幟下那些趾高氣昂,馬靴錚亮,穿著西式軍服的數百矯捷虎賁!
遼南田莊臺大敗之后,宋慶所領毅軍骨干,歸他指揮的其它營頭還有二萬余人,亂紛紛的退下來,軍裝鍋帳,幾乎丟了個精光。本以為能直退進錦州喘口氣,誰成想豐升阿先占據了錦州,也不知道和宋慶說了什么,老軍門就忍氣吞聲帶著這兩萬多敗兵到大凌河西岸駐扎。依克唐阿也給打發(fā)到了錦州東南面塔山一帶。東西丟光,又是敗兵,營頭也就不像個營頭了,濠溝沒挖,寨柵草草,帳篷不足就只有挖地窩棚,漫山遍野的和難民營似的。糧食也不濟,只有就地征發(fā)到什么吃什么。軍心士氣已經沮喪到了極點,雖然擺出的是據守大凌河的架勢,可是連大凌河東岸溝幫子這樣的山口要地都沒有派兵遮護。
大家都是罵聲連天,苦苦挨日子。又有謠傳說是朝廷要以豐升阿升用欽差遼南的總辦大臣。田莊臺豐升阿的鴨蛋兵先逃,丟得毅軍和依克唐阿的吉林練軍死傷慘重,現在他們卻在錦州吃香的喝辣的,還要升官。這大清還有沒有天理可言?毅軍上下,都發(fā)誓誓不力戰(zhàn),鬼子一來就撒丫子。就連宋慶,似乎也沒了整頓部隊的心思,兩天下來巡營都沒有一次。
一片死氣沉沉當中,今日突然就出現了禁衛(wèi)軍的蒼龍旗幟,傳騎來報,名震天下的海東徐帥已經趕赴大凌河,接欽差大臣事,要接過遼南全軍的指揮大權!
自從甲午戰(zhàn)事以來,徐一凡已經被傳得神乎其神。他的那些作為也實在長臉,不折不扣的是清季末世的一個傳奇故事。炮震南洋,在朝鮮白手起家,更以一軍之力殲滅日本軍隊兩個師團!這次更千里回援國內,要說遼南諸軍沒有寄希望于徐一凡及時趕到,挽回戰(zhàn)局那是假的。衰微末世,越是這樣的傳奇人物,就寄托了人們越多的希望。
可是徐一凡終究還是沒有趕得及,田莊臺一役敗得如此之慘。朝廷又是如此賞功罰罪,軍心士氣,如果說當初聽說徐一凡千里回援,任滿洲將軍,欽差大臣的時候有短暫的振作,上下認為事情還略有可為的話,退到錦州,就已經落入了十八層地獄!
可是在這最為絕望的時候,蒼龍旗突然出現在大凌河,而禁衛(wèi)軍也突然出現在大凌河。徐一凡,就在其間!
數百騎士,騎在戰(zhàn)馬上,渡過多處可以徒涉的大凌河的時候,馬蹄踏起漫天的碎瓊亂玉,水霧當中,陽光照映下,一道道小小的彩虹里,一面蒼龍軍旗筆直指向前方,這一切突然出現在毅軍上下眼前,又是何等的景象?
徐一凡到!
中國仍然有可戰(zhàn)之軍,仍然有不屈之士!
整個毅軍大營,上萬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這支不大的隊伍上,都集中在走在隊伍最前面,那個年輕得過份的軍人身上。
走在最前面的那人,自然是徐一凡。他一身都是洋式軍服作派,幾個月的東征西殺,已經讓他臉上滿滿都是風霜,在這刻意挺直腰板拿架子不耍寶的時候兒,自然有一種沉毅英武氣概。他身后數百騎馬步兵排跶而入,兵都是精兵,官都是驍銳,更是百戰(zhàn)余生兼百戰(zhàn)百勝的雄師,這蒼龍旗一指,數百人沉默不語的列隊而進。雖然僅僅不過數百人的規(guī)模,就鎮(zhèn)得毅軍上下近二萬人大氣也不敢喘一下!
徐一凡騎在馬上,渾身精氣神都繃足了。帶幾百人而深入錦州,朝廷對他什么態(tài)度,他明白得很。要不然當初就不會死死的縮在平壤,絕不離開自己的勢力范圍了。現在這次行險,也是不得不為,錦州幾萬清軍,要是得了朝廷什么旨意,有膽大妄為的家伙,扣了他都算輕的!
本來以他現在的名望,還有清廷馭下全用敷衍的能力手腕,不用擔心這種安危問題。可是臨從遼陽出發(fā)之前,譚嗣同的一封電報讓他不得不做最壞的打算。帝黨這些書生,居然準備動手了!還想當然的把他徐一凡劃到了他們那一撥兒,以為徐一凡對于光緒受恩深重,必然會粉身以報。這牽涉到赤裸裸的權力斗爭,到了試圖用兵逼宮的地步,后黨那些人物會有什么反應,那就不難想象了!說實在的,徐一凡對帝黨的手腕本事一點不看好,歷史本來就證明了嘛。他們偏偏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鬧這么一出,要是后黨上下對他來錦州搶權有什么不好聯想,采取斷然手段那就有好看的了————接到譚嗣同電報的時候兒,他都恨不得朝慈禧大哭一聲:“我是冤枉的啊!”
惟一之計,就是在北京那邊還來不及反應的時候,晝夜兼程,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搶了遼南的兵權!只要往來通訊聯絡的孔道——尤其是電報控制在他手中,他就不難帶著這幾萬人獨力行事。到時候兒不管是用官銜壓,還是用大義名份壓,甚至用好處收買,有大把的手段可以玩兒。帶兵打鬼子,說到哪里都沒有錯處!
到了大凌河一帶,發(fā)現宋慶頂在前面,錦州卻不知道是豐升阿還是依克唐阿在駐扎。遼南諸軍的矛盾也就一眼就看明白了,在錦州城關內外駐扎,守著文報渠道的是清廷真正信賴的人,在大凌河頂著是倒霉孩子,拉哪派打哪派再明白不過了。饒是如此,他還是小心翼翼的先派傳騎通傳,得到宋慶全軍擺隊相應的消息才渡過大凌河。
看來北京城一時還沒有生變,或者生變的消息還沒傳到錦州這里!
難道這氣運,真的還有挽回的余地?
一群戈什哈在營官的帶領下,扛著長把苗子,天鵝號,宋字認旗飛也似的奔迎過來,遠遠的就跪下拉長了聲調報履歷。在徐一凡這個位置,已經能看到中軍帥帳,也能看到帥帳前面黑壓壓等候的人群。按照體制,應該是宋慶帶著麾下將備直到這里來迎候的。宋慶是幫辦,站班行禮,其它將備,全部跪接。現下卻是宋慶派了他的親兵營官代行這個儀注。七十多的老將了,多少還是要個面子。
跪在那邊兒一地的宋慶的戈什哈們,迎接的儀仗都是七零八落的,可見田莊臺一敗,丟光了多少東西。聽著他們聲嘶力竭的報履歷。徐一凡不等他們唱完就一擺下巴,溥仰頓時高喊:“起去!”
數百戈什哈重重磕頭然后跳起,排成兩條人隊,吹起天鵝號,更有人放起抬桿,蓬啪和滴哩答拉的聲音當中,徐一凡一騎當先,直朝中軍帥帳而去。等清楚看見了徐一凡的身影,滿白發(fā)蒼蒼的宋慶帶頭,一起迎了上來,數百條嗓門兒一起張開:“恭迎欽差徐大人!”
徐一凡呵呵大笑,利落的騙腿跳下馬,一把拉住了作勢要行禮的宋慶:“宋大人,一路辛苦!”
一邊問話,一邊仔細打量宋慶。這位白發(fā)老將筋骨結實,一副老營伍老丘八的氣度,也是直愣愣的盯著徐一凡瞧。眼神中有點訝異,仿佛在驚嘆徐一凡的年輕。掃一眼他身后的將備,大伙兒多是一副灰頭土臉的樣子,田莊臺一戰(zhàn),毅軍算是抵抗到最后,傷亡最大,到了錦州又是這個待遇,精氣神都打坍了。
徐一凡身后的戈什哈和騎兵們都紛紛下馬,肅然而立。毅軍將備們的目光就在他們身上轉來轉去。除了灰溜溜的頹唐,還有不少不服氣和憋屈。禁衛(wèi)軍是名滿天下了,他們毅軍在綏遠一帶戍邊二十年,對大清沒功勞也有苦勞,現在卻是這么一個下場!朝廷真是不公,聽話的人這么慘,徐一凡和他的禁衛(wèi)軍以跋扈出名,現在卻是如此!就連一打仗就跑的豐升阿,都比他們混得強!
這眼神徐一凡看得清楚,按照楚萬里的評論,咱們徐大人,那該是多雞賊的人?頓時他就是精神一振,好嘛,覺得受了冤屈,事情可為!
這念頭轉動不過短短一瞬,就聽見宋慶已經甕聲甕氣的回答:“徐大人,咱們不辛苦!毅軍吃的餉少,又在塞外那么些年,都是土包子,該這個命!”
徐一凡哈哈大笑,松開扶著宋慶的手,灑然朝圍著他行禮的將備們抱拳一揖:“來得匆忙,事情又多,就不一一見禮了各位。大伙兒收拾收拾,把隊伍點起來,跟著我去錦州!大伙兒在田莊臺打得苦,沒道理受這個委屈,我是欽差大臣,該替大家伙兒討這個公道。出了氣兒,收拾了逃將,咱們再振作起來打鬼子!沒糧?我補!沒械?我補!沒骨頭?那就滾他媽的蛋!”
一席話將在場數百將備,甚至中軍帳周圍聽見了徐一凡話語的官弁都震得鴉雀無聲。大清何嘗見過這等的欽差大臣?他跋扈二百五的聲名,當真不是說著玩玩兒的!
現在錦州城的豐升阿,仗著誰的腰把子明白得很。皇上是指望打一場的,能給皇上下眼藥的,拿軍國大事當兒戲的,還能有誰?宋慶這個老丘八都只能忍氣吞聲。雖然還沒明文,豐升阿大用已經是板上釘釘子的事兒。徐一凡這個時候敢來,已經讓宋慶很是訝異這家伙的膽色,做的準備也不過就是敷衍一下,了不起送他到錦州,讓他和豐升阿打擂臺去。沒想到他一到來,只寒暄了一句辛苦,就大咧咧的要帶著他們毅軍去錦州,收拾豐升阿!
震驚之余,毅軍自宋慶以降,不得不承認這家伙做出了這么一番大事業(yè),其來有自。這氣概就相當俾倪萬物,王霸之氣簡直四溢,而且這番話也是如此提神。軍伍當中,要的就是這種雄壯之氣,而不是勾心斗角,蠅營狗茍!
可是這事兒,又如何做得?
場中一片死一般的寂靜,徐一凡走動幾步,再抬頭的時候,已經是轉眼深情的向東看去:“…………田莊臺一線,從海到陸,毅軍將士忠骸累累滿坑滿谷,為了大家能撤下來,宋軍門,你的親信子弟,死了多少?他們如此死戰(zhàn),不就是等著你給他們討個公道?你曾經立著帥旗的那個山頭,毅軍子弟,層層疊疊的從山腳一直鋪到山頂!從山頂向海望去,更不知道有多少忠骸,被海浪推涌,一下下的拍擊著海岸!是你帶著他們來遼南的啊!又是誰害得他們這樣?左寶貴公被葉志超他們陷害的公道,我已經在朝鮮討了。砍了葉志超和衛(wèi)汝貴的腦袋,換來的是這個奉天將軍,欽差總辦的頂子!換來的是全國仰望的目光!現在你的公道,我替你去討!你還等著什么?要不要我下手令給你,朝廷什么責難,我徐一凡一身當之——他媽的從朝鮮到現在,老子就沒朝誰軟過!因為老子干的,是為國家打鬼子的正事!”
這番話他精心準備了許久,過大凌河的時候還反復練習了。論身份,他是欽差總辦大臣,朝廷一天未去,他就有指揮調遣宋慶所部的名義。論道理,他來替宋慶所部出頭討公道,責任是他的,好處是毅軍的。論例子,他還特意帶著聶士成呢!
這個時候,聶士成果然從人群當中暴喝一聲:“宋祝三!我?guī)У纳锨ё拥艿难穑蠊谕⒌脑┣€不是徐大人替我等報之?你還猶豫什么!田莊臺幾千弟兄,在天上看著你!朝廷現在出了奸臣,軟的就捏,硬的還有說理的地方!”
宋慶嘴唇蠕動,仿佛才看見聶士成一般:“功亭……”他話音未落,身后一人已經哇的哭了出來:“軍門!咱們弟兄死得慘哇!咱們東進千里打鬼子,犯了哪點罪過?”
“要餉沒餉,要械沒械,咱們打到最后!現在如何?跑得快的進錦州,咱們和孤魂野鬼一樣!那豐升阿,就是張士貴!”
“他媽的,朝廷出奸臣了!軟的欺負,硬的他們倒躲著,什么雞巴玩意兒!”
“軍門,聽欽差大臣的節(jié)制,天經地義!咱們跟著徐大人進錦州!”
呼喊的聲音先是零零落落,接著就是連成一片,仿佛在中軍帳前起了一波接著一波的浪頭,卷動著每個人的情緒。先是這些將備,接著卷動了周圍的兵弁,人人都扯開了嗓子喊叫,仿佛要將心中憋悶冤屈,一起喊叫出來!
徐一凡只是負手死死的看著宋慶老樹根一般的面孔。短短一瞬間,宋慶似乎老了十歲,只是閉目不言。
他猝然發(fā)難,看起來好像是跋扈的性格使然。其實也是經過了深思熟慮,奪權生變,最忌諱事到臨頭,再慢慢籌劃,猶豫不決。要是他在毅軍營中安頓下來,一是誰知道北京城什么時候奪了他這個欽差大臣的銜頭,他這最大的憑恃也就沒有了。再就是就算有時間,慢慢來做工作,收毅軍之心,時間一長,人們思前想后的念頭就多。還不如借著毅軍這點慘敗再加受冤的沉郁之氣,不給他們細細考慮的時間,一舉卷動風潮!
他那個時空史書曾載,那個時空的甲午,毅軍從朝鮮邊境一直打到了遼南,屢戰(zhàn)屢敗,卻又屢敗屢戰(zhàn)。是堅持抵抗到了最后的部隊。對這樣還有點血性的軍隊,才能用上這手。說起來,還是穿越客占的便宜了。
也不知道過了多久,周圍的群情越來越激憤,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宋慶身上。宋慶的威望,在這支軍隊當中無人可及。人們再是激動,徐一凡這欽差再位高權重,毅軍要動,還是得宋慶一言而決!
宋慶驀然張開眼睛,一把拉住了冷冷凝視著他的徐一凡的胳膊:“徐大人,請帳中說話。”
徐一凡點點頭,手心也滲出了汗水。要是宋慶始終不從,他也只有掉頭回去,什么雄心壯志,都得拉倒。從此對遼南局勢,失去絕對的影響力,錯過這個翻盤的最后機會。他孜孜以求的那個不一樣的甲午,也只會是一場海東春夢!
不知道老天,會不會給他這個機會?
頤和園,樂壽堂。
光線不足的屋子里,一片難堪的死寂。日本政府伊藤內閣通過美國公使轉發(fā)來的照會,在每個人手中傳來傳去。
后黨求的就是這個結果,但是當這個結果擺在面前的時候兒,到了得先簽了城下之盟的時候,卻人人臉色慘白。
一眾才翻身爬回來的軍機跪在地上,以世鐸居首,深深拜伏,沒一個人抬頭。整個樂壽堂內,只聽見西洋自鳴鐘鐘擺滴嗒滴嗒的聲音。
水師掛白旗出降,威海讓日軍進駐,平壤讓日軍進駐,徐一凡去職。這是將大清最后一點抵抗力量剝奪干凈,再無還手之力以后的停戰(zhàn)。接下來的談判,還不是任人魚肉?
跪在地上的這些后黨軍機們,只是在心里慶幸,幸好老佛爺選的主持談和這個事兒的,不是他們!李鴻章這家伙,真是為了老佛爺身前身后的名聲都不要了!
誰也看不見坐在佛床上慈禧的臉色,也沒人敢看。光緒也在樂壽堂內,垂首坐在慈禧的下首,一個小錦凳上面。二十二日京城生變,光緒就再也不發(fā)一言。只是侍候在慈禧身邊,這個時候,他臉色死灰,深深的將頭埋在胸前。
不知道過了多久,在跪著的人都覺得渾身僵硬了時候兒,就聽見慈禧一聲輕嘆:“條件不過是這么個條件,要說苛刻呢也夠苛刻的,可是還有什么法子?皇上,你瞧著呢?”
坐在那兒的光緒一下跳了起來,在慈禧面前站得筆直:“親爸爸,兒臣沒意見,老佛爺說什么,兒臣就奉行什么……”
慈禧嗤的一聲冷笑,老太太氣色不錯,中午午覺還是睡得又香又甜:“說到底,還不是你們不爭氣!練二十年兵,辦二十年的船,還不是這樣?指望著你們,是什么也弄不好的了。我瞧著,還是少點麻煩事兒,和了吧!”
軍機們等著的就是慈禧這一句話,頓時山呼萬歲:“老佛爺圣明!”
慈禧無所謂的擺擺手,只是瞧著垂首站得筆直的光緒:“皇上,這是你的首尾,戰(zhàn)是你宣的,現在要和,也該你詔告天下,就是這么個條件,講和吧!告訴天下,你們要打仗,就打出這么個下場!”
這一句話仿佛重重一記巴掌打在光緒臉上,讓他整個人都搖晃了起來,帝王的最后一點自尊,給慈禧輕輕一句話撕得粉碎。他呆呆的看了慈禧一眼,看到的卻是老太太剛愎而冷淡的面容。光緒都不知道他怎么行禮答應的,行尸走肉一般的就走出了樂壽堂。
這些軍機看著光緒的背影,一個個心里都不知道是什么滋味兒。慈禧卻不動聲色,又叫起了世鐸:“世老三,遼南豐升阿那里,電報回來了沒有?”
世鐸忙不迭的又磕頭下去:“回老佛爺,李鴻章說還沒到…………”
慈禧臉上閃過一陣青氣兒,咬緊了牙齒:“咱們好容易才把北京城的天給翻過來,這定下來的大局,再不能有人搗亂!徐一凡的職必須去了!沒了遼南的兵,沒了掌握地方的權,他一萬兵,翻不起大浪來!你給我親自到總理衙門的電報局子里,萬事不用管,一遍又一遍的發(fā)電報給豐升阿。他現在就是新欽差大臣,奉天將軍!徐一凡萬一敢到錦州上任,豐升阿就是鬧出天大的禍事,把這個徐一凡怎么了,我都替他撐腰!”
世鐸渾身冰冷,只是不住的碰頭答應。起身暈頭轉向的就想朝后退出去,慈禧又叫住了他:“用皇上的名義!實在不行,讓皇上親筆擬稿子!無論如何,今兒我要等到豐升阿的回音!”
宋慶的軍帳之內,陳設蕭然。只有一個幾案放在當間,上面發(fā)令的令箭架子都掉了漆,幾只令箭,七零八落的放在架子上。威武旗,鉞戟鼓號,這些軍門軍帳應有的陳設,一概不見,也不知道是現在的清軍不講這些古老的排場了,還是宋慶將這些東西在田莊臺丟光。
牛皮帳篷的頂上破了一塊,也沒人去補,陽光從縫隙當中透進來,照在帳中就是一道光影,塵埃在光影當中幽幽浮動。
帳外,是按捺不住的吼聲,一聲高過一聲,像浪頭一樣朝里面拍擊。軍心一旦卷動,不是輕易就能平息下來的。徐一凡到來之后,雷厲風行,干脆爽快的作派,一下就精準的抓住了毅軍胸中那點沉郁之氣,并且掀動了起來!
宋慶拉著徐一凡進了帳篷,呆呆的看了這個比他小了四十歲的青年欽差大臣,奉天將軍,已經站在滿清官僚體系頂峰之一的徐一凡。半晌之后才長嘆一聲:“徐大人,你厲害!爬到這個位置,世人當初還多認為你糊涂跋扈,大家真是瞎了眼睛!三言兩語就得了我毅軍的軍心,不愧是海東徐大帥!”
徐一凡只是淡淡一笑:“我干的都是光明正大的事情,我給國家賣命,拚命的打鬼子。收拾那些不是東西的玩意兒,有人心的,自然聽得進去我說的話。”
一句話說得宋慶又是一聲廢然長嘆:“這大清,為什么就有那么多人不干正事兒呢……天下真要變了……真要變了……”
他猛的抬頭:“徐大人,你真不會丟下咱們毅軍?我們可不像禁衛(wèi)軍,我宋慶也沒有你徐大人的本事!”
老將軍白須顫動,眼巴巴的看著徐一凡。
徐一凡以至剛近于跋扈之道行光明正大之舉,在此離亂末世,的確有著一種蠱惑人心的力量!人人都覺得沉悶,人人都知道沒有出路,特別在一個小小日本就將煌煌大清打成如此慘狀的現在!一個這樣特立獨行,偏偏又秉著大義的人出現,也許只有他身上的棱角,才能挽此末世!
聽宋慶說完,徐一凡還是淡淡一笑:“在南洋,我就二十幾個人,幾萬暴民圍著,我也沒丟下自己一個同胞,你說,我會是豐升阿么?世人眼中,我跋扈胡鬧到了現在,為什么還屹立不倒?因為我干的都是正事!宋大人,你就真的不想跟著我痛快干一回?對聶士成是那句話,對你也是那句話,百年之后,我還你一個民族英雄的牌位!”
宋慶僵在那里,半晌不語。而徐一凡只是冷冷的注視著他。軍帳當中,一片寂靜,呼吸可聞,只聽見外面潮水一般不斷涌起落下的激憤呼喊聲音。
宋慶慢慢的摘下頭上的大帽子,這個時候,才露出了他額頭上面刀砍斧鑿一般的深深皺紋:“我是朝廷的人,給皇上賣命五十年,這輩子,就這么交代了…………徐大人,朝廷新的電諭沒到,皇上新的旨意沒發(fā),您還是遼南諸軍的欽差大臣……我宋慶,我毅軍,對您奉命唯謹。只要你帶著我們真去打鬼子報仇…………”
他突然爆發(fā)了一聲短促的哭喊,眼睛一下張大:“我們毅軍子弟,在田莊臺死得好慘!”
這一聲哭喊乍放即收,七十四歲的白發(fā)老將腰板一下挺得筆直,咬緊腮幫子大步走開,猛的掀開軍帳,外面的呼喊聲正到了高處,看見宋慶大步走出就戛然而止,所有人的目光都轉了過來,看著宋慶,等著他發(fā)令!
宋慶已經再不猶豫,猛的拔出腰間佩刀,迎著全軍子弟熱切的目光,厲聲大喝:“去錦州!跟著徐大人去討個公道,然后咱們再去殺鬼子報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