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神州飄搖第十五章入地牢飲酒論降
試探地問了幾個問題,坐在下面的李秀成出乎意料的配合,這讓左宗棠大為高興。現在他可以確認,讓他一直頭疼不已的李秀成終于就范了。
不過,左宗棠的興奮只藏在心里,并沒有過多的表露出來,但在問話語氣隨著李秀成的妥協后,漸漸變得柔和起來。
問了近一個時辰,李秀成所說的話讓左宗棠越來越興奮,許多不被外人所知的太平天國密聞一一從李秀成的口而出,這既能讓朝廷更多的了解對手,也能使得南京之戰后,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安定地方,鏟除太平天國的余孽。
另外,李秀成能毫無忌憚地說出這些,更說明了和珅的計策已經成功,雖然李秀成直到現在還沒有說出一個降字,可從實際上來看,并沒有什么區別。
“今日暫且到這吧。”又過了一個時辰,左宗棠見李秀成接連兩個時辰的答話顯得有些疲倦,念他身上的傷還沒好,這些天在牢又吃了不少苦頭,左宗棠主動抬了抬手讓他停了下來。
“來人!”左宗棠瞧著李秀成,喊了一聲,隨后指著他說道:“給他換一身干凈衣衫,隨后再……押回牢,好生看管。”
本來,左宗棠是想把李秀成從地牢換到個稍許舒適點的環境,但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
不過,雖然還是回牢,待遇與前些日比起來是天壤之別。除腳上的鐵鐐是必須要戴著地外。其余刑具都摘了下來,換下了那身血跡斑斑,又破爛不堪的衣衫,簡單梳洗一番后的李秀成覺得舒服多了。
“君實!果然不出你所料,李秀成總算是肯降了。”
回到后堂,左宗棠抑制不住心的高興,笑呵呵地對已等了他一會兒的和珅說道。
和珅淡淡一笑。神情仿佛早就知道了結果。
“他親口說降了么?”
“這……。”左宗棠一愣。
“呵呵,此人雖有降意。卻始終未說一個降字,季高可知道是為什么么?”
左宗棠稍一琢磨就明白了和珅所指的意思,默默點了點頭。
李秀成是忠王,忠王之名威震天下,其封號更是顧名思義。作為太平天國的要人物之一,李秀成所顧及地東西有許多,雖然他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作為一個孝要考慮到家人的安全,更要考慮他身后地名聲。
正因為這樣,李秀成雖然已有降意,卻始終沒有說出一個降字,這也是李秀成性格矛盾的地方,如果不能打消他的顧忌,他是不會真正投降的。
“還是讓我去會一會這位忠王吧。”終于到和珅親自出馬的時候了,他站起身來。向左宗棠笑笑。
“那就有勞君實了。”左宗棠聽了心頭大定,連連點頭。
地牢之,李秀成還和往日一般盤膝坐著,微閉著雙眼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事。也不知道過了多久,聽得一陣桄鐺的開門聲,李秀成睜眼下意識地向牢門處望去。只見牢門外亮起一盞油燈,一個與他年齡相仿的年男手提著食盒走了進來。
“你就是李秀成?”來人只是一身便服,走到李秀成面前放下食盒,微笑著問道。
“你是誰?”李秀成面無表情地反問道。
“我是誰并不重要。”和珅笑了笑,自顧自地打開食盒,從里面取出酒菜“我來這里,只想與李秀成喝杯水酒,可否?”
“喝酒?沒錯……我就是李秀成!”李秀成鼻聞到一陣酒香,萎靡多日地他不由得感到一振,挪動了一下身。用眼角的余光向食盒看了一眼。
“好!”和珅親自為李秀成倒了杯酒。雙手捧著遞給了他,笑瞇瞇地瞧著李秀成一飲而盡。
放下酒杯。看著和珅坐在他面前,繼續為他杯續滿酒,李秀成眼角微微一動,問道:“你是左宗棠的人?是不是左宗棠讓你來向我問些什么?”
“忠王錯了,我不是左大帥的人,今日而來,只不過是得知大名鼎鼎的忠王正在此處,前來一會,請你喝幾杯水酒而已。”和珅把酒續滿,笑著答道。
聽和珅這么一說,李秀成覺得有些意外,他想不出戒備森嚴的總督衙門地牢居然能有外人如此進來,而且這人還不是左宗棠的人,這怎么可能?
“我與左大帥多年相識,有幾份情誼。此次得知忠王在此,特求得左大帥許可,才能見忠王一面。”和珅不慌不忙地答道,為自己也倒了杯酒,抬手向李秀成做了個敬酒的禮。
左宗棠幾年前只不過一個鄉野小民,跡時還擔任過很長一段時間地師爺。左師爺的威名太平軍有不少人知道,作為忠王的李秀成當然也清楚。聽和珅這么一說,李秀成還真的以為他只是左宗棠未跡前的老朋友,來這里也只不過是出于好奇的目地,當下就放下了心,面對如此美酒佳肴,李秀成來者不拒,品嘗了起來。
地牢雖然點起了一盞油燈,可著燈光實在是有些暗,李秀成雖能看得出對方的年齡和衣著,卻無法仔細打量對方的像貌與神態。要不然,以他久居高位的資歷,早就能從和珅身上瞧出那與常人完全不同的氣度了。
和珅并沒著急,從一開始就沒提任何招降的話,只是陪著李秀成喝酒,說著一些天下的趣聞軼事來打消對方的戒心。
也許是和珅說的那些話引起了李秀成的興趣,又或者今天他已在大堂上說了許多事。李秀成非但沒有顯出什么戒備,反而就著酒和他聊了起來。
幾杯下肚,雙方地談性漸漸有些高了,和珅才學天下屈指可數,尤其是對當年乾隆朝至今地政局更是了如指掌,一一隨意道來,一些從未被外人知曉的事。讓李秀成聽得忍不住有些入神。
“其實,你們太平天國在朝廷眼里雖然是大逆不道地逆賊。可其實真的說起來,還是因為國家積弱,民不聊生所至。如當年的鴉片戰爭,先皇善用林公的話,天下哪里會有今天地浩劫。”聊了一會,和珅長嘆一聲,突然說道。
李秀成沒想到這種話會從對方的嘴里說出來。既有些驚訝,也有些錯愕,同時心底里還有些對面前此人產生一絲感激。
“你這話可也是大逆不道地,難道你就不怕朝廷治罪么?”
“怕什么?”和珅笑道:“此處只有你我兩人,難道你還能把話傳了出去?再說了,我所說的這些只不過是就事論事而已,論政論政,哪里會沒有不同意見呢?”
“好膽色!”李秀成情不自禁地贊了一聲。主動舉杯向他一敬。
“能得忠王敬酒,實乃三生有幸!”和珅連忙也舉起杯來,當著他面一飲而盡,等放下杯后卻又搖頭道:“可惜,你們太平天國雖有救世之意,卻無救世之實。不僅沒有挽救國家,反而攪亂神州,讓我無數民自相而殺,血流成河那……。”
“這話錯了!”李秀成雖然兵敗被擒,而且心已有降意,對太平天國的感情卻絲毫不減,聽和珅說太平天國的不是,他當即反駁道。
“錯了么?“和珅意味深長地看了他一眼,笑問道:”難道你們天國比朝廷好么?在朝廷抵御外敵,增強國力。一洗前恥的時候。你們太平天國在干些什么?在朝廷安定地方,展民生的時候。你們太平天國又在干什么?這些先不去說它,就連你們的天王和其它王爺每日沉迷酒色,招秀女充填后宮,大肆收刮天下財物地時候,那些被你們稱之為兄弟同胞的天國民過的又是什么樣的日呢?忠王,你身居天國高位,不會不知道這些吧?”
和珅這幾句話一針見血,在朝廷和英國大戰時,太平天國為了自己的私利出賣國家利益,暗地里簽訂一系列賣國條約。在朝廷安定地方的時候,太平天國為了爭奪天下四處出擊,使江南千里之地變成一片廢墟。而且,在太平天國的制度規定,天國除各王之外一律不得娶親,平日普通士兵的用度比一般百姓還不如,那些收繳地財物都進了洪秀全與那些王爺們的府。不僅如此,那些王爺利用自己的地位到處找尋美女,其事早就讓太平天國下層看不慣了,作為忠王的李秀成自然一清二楚。
“你究竟是什么人?怎么會知道這些事的?”李秀成的嘴角忍不住抽栗了一下,臉色有些難看,同時警惕地問道。
“這些事早就天下皆知,難道還需要我是什么人才能知道么?”和珅冷笑著反問道。
李秀成頓時尷尬非常,地確,這些事已經是不是秘密的秘密了,這些事在太平天國內部早就是人盡皆知的事,只不過出于信仰和嚴厲的制度,大家才不敢說罷了。太平天國和朝廷打了這么多年,只要從被俘虜的太平士兵嘴里隨便一問就能知道些大概,對方既然是左宗棠的朋友,知道這些也是不奇怪。
“再怎么說,天國是漢人的,總比清人的朝廷好得多?”
“哈哈哈!”和珅大笑幾聲,搖頭道:“滿漢一家,大家都是華民,上百年來早就不分彼此,何來什么漢人?滿人?忠王也是老百姓出身,難道你愿意在一個只顧自己享受,不顧天下百姓民生的漢人朝廷之下茍且而活?”
“哼!當今朝廷難道又好許多么?如不是活不下去,當年我等難道還會造反么?”李秀成張了張嘴,好半天才說出這么一句話。
和珅點頭道:“沒錯,太平天國起事的確是因為朝廷施政有誤所至,可難道其沒有其它原因?洪秀全創教傳道。借用民意蠱惑人心,他就沒有私心?要不然,何來如今局面?你們地天京諸王府內外怎么又會有如此大地差距?”
說到這,見李秀成愣坐著不出聲,和珅繼續說了下去,把當年鴉片戰爭的起因、經過到最后朝廷地無奈一一講了出來,再說到之后朝廷的為難之處。當時西方各國對國的威嚇逼迫,為了保全國家元氣只能委曲求全。然后再轉到內憂外患之,朝廷所做的一系列努力。最后,和珅也不瞞李秀成,直接把新政地構思與多年的建設進度也講了出來,讓從未得知這些地李秀成聽的是目瞪口呆。
“難道……天國從一開始就是錯誤的么?”李秀成雖然是將帥之才,卻對于政治只是一個兒童而已。在和珅面前,毫無招架之力。根本就拿不出什么話來反駁。何況,和珅為了打動李秀成,把話說的情真意切,有條有理,更避開了朝廷的不當之處。
其實和珅也知道,從全局來看,朝廷的對雖然不少,可錯更有很多。特別是連續兩代君主都是庸人。更是造成天下大亂,太平天國起義的罪魁禍。但是,這些話和珅可是不會說出來地,簡單的說,這既是談判的技巧,也是一種老練的政治手段。
假如面對和珅的不是李秀成。而是洪仁玕的話,對于和珅的話肯定是嗤之以鼻。可是,對于沒有絲毫政治頭腦的李秀成,和珅所說地這些卻起到了非常大的效果。
“忠王,我想問個問題,可否?”正在李秀成心翻江倒海時,和珅淡淡地說道。
李秀成向他望去,好一會兒點了點頭。
“據我所知,忠王是領兵北進時與左大帥激戰而敗。我不明白,當日忠王所處之地離南京并不太遠。雖說湘軍已經逼近南京。可依舊有勉強周旋的余地,如忠王和南京守軍合兵一處。內外防守的話,不比主動出擊來得好么?”
和珅的話音剛落,李秀成的眉毛就微微一跳。這句話正觸及了李秀成地內心,當日的大戰他是走投無路,想以此來表明對天國的忠心而已。如果能夠成功突破,就可以用圍魏救趙之策解救天京,一旦失敗的話,他也做好了以身殉國的準備,來表明他對天國的忠誠。
“哎……。”李秀成幽幽長嘆一聲,想到那些追隨自己多年的將士一一倒在戰場之,再想到自己對天國的一片赤誠反而換來如此結局,心既有不甘,又有些酸楚。
和珅敏銳地察覺到李秀成的心情變化,忍不住心一喜,當日李秀成和左宗棠大戰后他就和左宗棠探討過,就覺得這場仗似乎有些蹊蹺。如今出言試探了一下,果然不出所料,李秀成藏著心事,如果和珅沒估計錯的話,只要yin*他說出真相后,就能讓他主動投降。
和珅故意不解地又問了一句,并且長吁短嘆為李秀成所不值。聊了這么多時間,李秀成雖然不知道和珅真正地身份,但卻對和珅有了些好感,同時心地苦悶一直隱藏著,找個人傾訴一下也是好的,當下就一五一十地把兵諫之事說了出來。
和珅聽完后先是嚇了一身冷汗,緊接著就是感到慶幸異常。如果李秀成真地成功的話,太平天國在短時間內就能集合起五十萬以上的大軍(天京二十萬,石達開和李秀成部十五萬,還有近二十萬分散各地控制區),以此軍力,要突破曾國藩的西面防線并不是太大問題,一旦太平軍跳出包圍圈,再想找機會剿滅誰都不知道會是那一年了。
還好,李秀成的計策沒有實現,這不僅是虧了天王洪秀全貪圖安逸,更要感謝干王洪仁玕和英王陳玉成等人的愚忠,錯失如此良機,使太平天國陷入最后的絕境。
“原來如此……可惜……可惜……。”和珅嘴里說著可惜,微低著的臉上卻帶著喜色,反正燈光昏暗,李秀成也瞧不清他的神情。
“忠王對天國的確忠心耿耿,可惜其心無人能知,反而被視為謀逆之舉。洪秀全、洪仁玕等人自掘墳墓,失敗也是必然的。既然他們如此,忠王何必還與他賣命呢?那些死去的天國將士們,死的實在是冤枉啊!”
李秀成忍不住黯然淚下,聽到這心悲痛不止。
和珅趁熱打鐵,繼續說道:“忠王如此作為,我也明白其用意。可換句話說,自此忠王也與太平天國再無任何瓜葛,何不為了國家,為了忠王救民水火的理想歸降朝廷,免去太平天國治下民的兵刀之禍呢?”
“朝廷……不殺我?”到這時候,李秀成已被和珅完全打動,猶豫再三地問了一句。
“不殺!”
“那我老母和幼呢?”
“當然也不會殺!”和珅毫不遲疑地回答道,李秀成的家人都在廣西,要想讓他真心投降,必須要保證他一家的平安。
“那么……。”李秀成又猶豫地問道:“如我招降過來的天國將士呢?也能保證不殺?”
“一個不殺!”和珅頓了頓,說道:“只要能投降朝廷的,我一定保證!”
“你保證?”李秀成懷疑地看著和珅:“你究竟是什么人?”
“軍機大臣、總理大臣、太太傅于景和!”
李秀成聽了全身一震,和珅的名字他早有耳聞,當然也清楚和珅在朝的地位。可他萬萬沒有想到,以和珅的地位居然能獨自來到這地牢之與他飲酒交談,并說了這么多話,勸降與他。以和珅的地位和能力,他的保證比皇帝的圣旨差不了多少,李秀成驚愕之余更感嘆對方的誠意,心悅誠服之下站起身來,向和珅雙膝跪倒。
“于堂,罪人李秀成……愿降!”
(身體不適,這章寫的好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