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歉從來不該是嘴上說說,也不該是一時興起。
語言作為一種媒介,它并沒有那么的萬能,許多時候我們說出的話其實是詞不達意的,尤其是思想比較復雜的時候。
如果簡簡單單向姜嘉鈺說一句對不起,兩人再一同回顧過去的種種,表面上好像是和解了,過去的誤解一筆勾銷。
但那些誤解所造成的傷害不會因為一兩句話而消失,話語會消解自己的罪惡感,但事實是自己根本沒有做出任何實質上的努力。
很多時候,我們人類熱衷于回顧往昔,把過去的事情想講故事那樣講給自己的后輩。就比如,“我們小時候都吃不上飯,苦了半輩子才有了如今的好生活,你一定要珍惜。”
但事實上,長輩們說出這些話以后,并不能讓晚輩體會到他們過去的艱辛,甚至說多了還會引起逆反心理。這并不完全是因為表達能力有問題,而是語言本身就是無力的。
盡管你可以用一堆辭藻去堆砌它,但它永遠也無法百分百還原發生過的事情。
而且,在將事件轉述成語言的過程中,語言對于你記憶中的事件也會造成影響。
將半生的經歷概括成一句簡單的話,對于講述者也許是一種對過去的和解。
但若是又別人開口,將你的痛苦掙扎概括成一句簡簡單單的“苦了半輩子,確實不容易?!?br/>
這近乎是一種冒犯,代入一下就是,你又沒有經歷過我經歷的事情,憑什么說的好像很感同身受,又憑什么高高在上的可憐我?
也許有些人會覺得會這樣想的人很脆弱很敏感很難搞,但人心本就是脆弱的需要細心呵護的。
我們可以不將別人納入自己的關心范圍以內,但一旦納入了,在關心和理解的同時,別忘了尊重他的靈魂。
與其自我感動似的回顧往昔,這樣除了緩解了自己的罪惡感并不能改變任何事情,不如付出一些實際的行動,去彌補那些被自己傷害而留下的創口。
雖然籬笆上釘子的痕跡無法消除,但填補進去一顆種子,說不定會開出一朵花呢~
林寶寶本想著在姜嘉鈺回來之前下廚,給她一個驚喜,但他忘了今天是周五,放學事件比平時要早,所以等他一出房間門,就發現姜嘉鈺已經回來坐在沙發上看電視了。
見他出來,姜嘉鈺隨口問了一句:“要出去嗎?去干啥???”
林寶寶糾結了一下,還是說了實話:“去買菜?!?br/>
姜嘉鈺本想說“太陽打西邊起來了?”這樣的話調侃調侃林寶寶,但轉頭看向對方,看見他耳朵發紅,一副別別扭扭又有點不好意思的表情,她把那句話咽了回去,“帶上我唄,我熟。”
林寶寶想了想自己好像也不知道該買些啥,甚至不知道去哪里買菜,就點了點頭。
姜嘉鈺關了電視,兩三步竄到玄關,一副很興奮的樣子。
她換好了鞋,放好拖鞋,又從另一個鞋柜拿了一雙板鞋遞到林寶寶腳邊,等他換好就把他換下來的拖鞋收到鞋柜里。
林寶寶習慣性抬腳,但看著姜嘉鈺蹲在他身邊幫他拿鞋,頭一回感覺心里有點不太舒服。
好像從小就是這樣,她會幫林寶寶收拾書包、拿鞋、收碗筷,把他當成一個孩子那樣照顧。但不知不覺林寶寶已經成年了,她還是會幫他洗衣服、整理衣柜……
姜嘉鈺過去做家務一直是親歷親為,也就是前幾年國盛上升期工作繁忙,她才雇了一個管家和一個阿姨來幫她做家務。
她早已習慣照顧林寶寶,林寶寶過去也一直很理所當然地享受著她的照顧,但他突然覺得有些不習慣了。
不該是這樣的……
兩人先去了一趟超市,買了一些零食。林寶寶一路心里都在想剛出門的事情,那種奇怪的情感一直堵在他的胸口。
直到他在結完賬后伸手接過姜嘉鈺手里提的購物袋,心里那種感覺才消失。
“我抱著就行,這里面有一箱奶你拎不動?!苯吴曔€想把購物袋搶回去。
林寶寶則把購物袋換到另一只手上不讓她搶,“有什么拎不動的,輕的很。”
姜嘉鈺看著他,嘴角揚起,又轉過頭用拳頭擋住嘴,故意損他:“是啊是啊,畢竟我是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男高中生?!?br/>
林寶寶滿臉黑線,暗暗發誓等身體換回來一定要去健身房辦個年卡,練一身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