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 李商隱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1]。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2],故園蕪已平[3]。煩君最相警[4],我亦舉家清。
【注釋】
[1]本以兩句:古人認為蟬是餐風飲露的,故此處說它棲于高樹而難得一飽,縱然作怨恨之聲也是枉然。[2]梗猶泛:形容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活就好像樹梗浮于水面。[3]蕪:荒草。[4]君:指蟬。
【賞析】
它居住在高高的樹上,本就難得腹中充實,卻還整天費盡氣力地長鳴不停。長長的夏日里,它一直要鳴叫到五更時分,直到聲嘶力竭。然而日夜哀鳴并不曾改變什么,連棲身的大樹也依然是青翠如故,絲毫不為所動。作者筆下的蟬實際上是他自身的寫照,蟬的哀鳴正如他在困境中的痛苦呻吟,而那毫不動情的樹木則代表著冷漠世情。詩的末聯是作者對蟬的寄語:真是煩勞你常常用鳴聲來提醒我,其實我和你一樣,也是潔身自好,舉家清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