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安萬善吹觱篥歌 李頎
南山截竹為觱篥[1],此樂本自龜茲出。
流傳漢地曲轉奇,涼州胡人為我吹。
傍鄰聞者多嘆息,遠客思鄉皆淚垂。
世人解聽不解賞,長飆風中自來往。
枯桑老柏寒颼飗,九雛鳴鳳亂啾啾。
龍吟虎嘯一時發,萬籟百泉相與秋[2]。
忽然更作漁陽摻[3],黃云蕭條白日暗。
變調如聞楊柳春[4],上林繁花照眼新[5]。
歲夜高堂列明燭,美酒一杯聲一曲。
【注釋】
[1]觱(bì)篥(lì):即篳篥,竹制樂器。[2]萬籟:大自然的各種聲音。[3]漁陽摻(càn):鼓曲名,聲節悲壯。[4]楊柳:指古曲《楊柳枝》,樂曲歡快活潑。[5]上林:指皇家花苑。
觱篥本是胡地樂器,涼州胡人安萬善在南山截竹做觱篥,于除夕之夜為作者等人奏曲辭歲,曲聲起處傷感凄涼,令在座之人鄉情無限。觱篥并非只能為凄涼之聲,在技藝精妙的安萬善的吹奏下,它發出抑揚頓挫、起伏變化的音調,忽而如寒風吹樹颼颼作響,忽而如雛鳳爭鳴啾啾喧鬧,如龍吟虎嘯,似萬籟泉鳴,沉郁悲壯時有如漁陽鼓曲,輕靈歡快時恰似楊柳春風。除夕之夜,高堂華燭,詩人與在座的二三知己深深地陶醉在安萬善的觱篥聲中,曲罷,他們飲上一杯酒,飲罷,他們邀安萬善更奏一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