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行 王維
漁舟逐水愛山春[1],兩岸桃花夾古津[2]。
坐看紅樹不知遠,行盡青溪忽視人。
山口潛行始隈隩[3],山開曠望旋平陸。
遙看一處攢云樹[4],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傳漢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還從物外起田園[5]。
月明松下房櫳靜[6],日出云中雞犬喧。
驚聞俗客爭來集[7],競引還家問都邑。
平明閭巷掃花開[8],薄暮漁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間,及至成仙遂不還[9]。
峽里誰知有人事,世中遙望空云山[10]。
不疑靈境難聞見,塵心未盡思鄉縣。
出洞無論隔山水,辭家終擬長游衍[11]。
自謂經過舊不迷,安知峰壑今來變。
當時只記入山深,青溪幾度到云林。
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
【注釋】
[1]逐水:沿著溪水。[2]古津:古渡口。[3]隈(wēi)隩(yù):曲窄幽深。[4]攢:聚集。[5]物外:世外。[6]房櫳:房舍。[7]俗客:指誤入桃花源的漁人。[8]閭巷:里巷。[9]初因兩句:意謂桃源之人最初是為了逃避戰亂而來此地的,后來過慣了神仙般的生活就不再想回故鄉了。[10]峽里兩句:意謂桃花源中的人已不知俗世之事,而俗世中人也只能空自遙望云山而已。[11]出洞兩句:意謂漁人出洞后又覺得桃源值得逗留,不管山高水遠,還是想辭家來此長住。游衍:流連不去。
當《桃花源記》中的情節被王維以詩的方式重新寫來,更是別具一番風情。
武陵漁人因為喜愛春天的山水,任小舟一路漂流,在不知不覺中到達了清溪盡頭的桃源洞口。他謹慎地穿過山洞,一片平曠的原野豁然眼前,那里坐落著千家萬戶,掩映著茂盛的花竹。樵夫報來的還是漢朝的姓名,居民們穿的依舊是秦時的衣裳,與之交談,方才明了他們于世外建起美麗田園的因由。在這里居住,漁人真正感受到了月夜的恬靜,日出的蓬勃,他喜歡看人們于清晨掃開滿地的落花,看黃昏時分漁夫樵父乘舟歸來,當然,他也十分繁忙,因為人們競相將他請到家中問起俗世的短長。村人因避世亂而至此成仙,從此隔絕塵世。漁人雖然知道仙境難得,但卻因為思念家鄉而離去。然而他終于不能忘記桃源,于是又在一個春天殷勤尋來。這一次,自認為不忘仙源之路的他迷茫在了山水之間,因為“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