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紅日初露時,紅如害羞少女臉上的胭脂,此時已紅如仇人劍下的鮮血。
一個人慢慢地走上山巔來了。
如果他是以輕功飛掠而上的,或者是以青索巧技攀援上來的,這個人都不能算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對手。
這個人是慢慢走上來,那種慢的程度,就好像一個怕老婆的丈夫在夜歸時走回妻子的閨房一樣,又輕,又慢,小心翼翼,生怕發(fā)出一點聲音來,恨不得把鞋子都脫掉。
可是現(xiàn)在走上來的這個人,卻穿著一雙很重很重的靴子,我們甚至可以說,這個世界上絕對不會再有另外一個人穿靴子比他更重。
這個人穿的居然是一雙鐵靴子,用純鐵打成的鐵靴子。
如果有一個經(jīng)驗非常豐富的老鐵匠在這里,要他作最保守的估計,這雙鐵靴子每只最少也有一個最胖的人一條大腿那么重。
這種重量是很難估計的,可是最少也在九斤半到十三四斤之間。
從中間算,一條腿十斤,兩條腿二十斤,穿著一雙二十斤重的鐵鞋子,大多數(shù)人走路的聲音都會像打雷一樣,何況是在爬山越嶺走險坡,何況這個人又是個超級大胖子。
可是這個穿著一雙超級鐵靴的大胖子,從平地爬上這座高山絕嶺來的時候,他的腳步聲甚至比一個遲歸的丈夫更輕,輕得簡直就像一個要到廚房去偷嘴的小丫頭。
這個人又高,又大,又壯,又肥,卻又偏偏輕如蝴蝶。
這個人肥頭大耳,眉清目秀,一臉笑瞇瞇的樣子,看起來就好像彌勒佛一樣,可是知道他的人,寧可看到一百個拘魂的惡鬼,也不愿意看到他。
西門吹雪根本就沒有回頭去看這個人,這個世界上也許還沒有一個值得他去看的人。
這個人居然也沒有去騷擾他,更沒有用那雙大鐵靴去踢他,只不過從他背上一個包袱里,拿出了一大塊鹵牛肉,兩只燒鵝,十七八條嶺南師傅做的叉燒肉,一整只小肥豬,三四十個包子,七八十塊豬油冰糖千層糕,攤起一大塊布,把這些東西都擺上去,然后就坐在那里。
真的就是那么樣坐在那里,既不動手,也不動口,這么樣一個大胖子,面對著這么一大堆好吃的東西,他居然就動也不動地坐著,只看,不吃。
西門吹雪也沒有動,更沒有看,但是卻忽然說了句很奇怪的話。
“小瘦子,我知道不是你,所以你今天還不會死。”他說,“可
是你今天實在不該來的。”
穿鐵靴的人,臉上的肥肉忽然在一剎那間像冒泡的泥漿一樣凸了起來,而且一直不停在抖,抖得就像是油鍋里的豬油。
他又不是小瘦子,他是個大胖子,如果西門吹雪說的話,是在警告一個瘦子,這個大胖子怕什么?
胖子怕怕,只因為他從小瘦瘦,所以他穿大鐵靴,所以他拼命吃一些可以讓他胖起來的東西。
他這么樣吃,怎么能不胖?
他為了增加他的重量,很小就開始穿鐵鞋走路,這么樣一個人的輕功如果還不好,還有天理嗎?
可是現(xiàn)在他已經(jīng)不能再胖下去了。
所以他雖然總是隨身帶著一些他最喜歡吃的東西,也只有看,不能吃。
這個小瘦子,當然就是近兩三年才崛起于江湖的超級殺手“大鼓”。
他的肚大如鼓,他的呼吸聲如鼓,甚至連他的人都好像一個鼓一樣。
像這么樣一個臃腫平凡俗氣的人,有誰會提防他?
所以在最近這十九個月以來,死在他那一雙肥肥小手下的武林大豪,已經(jīng)比死在西門吹雪劍下的多得多了。
可是西門吹雪卻知道這一個人今天到這里來絕不是為了赴約而來。
這個小瘦子肥小胖,就算吃了妖魔教的迷幻藥,也不敢來動西門吹雪。
誰敢動西門吹雪?
這個時候絕嶺下又有一陣腳步聲傳上來了,一陣好重的腳步聲,就好像有一個八百斤重的大胖子。
穿著一雙八十斤重的鐵靴子一樣。
可是這個人還沒有走上來,西門吹雪就知道這個人既不胖,也不重,穿的還是雙輕輕薄薄、軟軟的繡花鞋,聽到這個人的腳步聲,穿鐵靴的人那張緊張的臉立刻就放松了。西門吹雪的眼神卻忽然變得紅如血,冷如雪。
注(冰比冰水冰)
寫武俠小說寫了二十三四五六七年,從沒有寫過“注”。
可是我從小就很喜歡看“注”,因為它常常是很妙的,而且很絕,常常可以讓人看了哈哈大笑。
譬如說,有人寫“××拔劍”之后,也有注,“此人本來已經(jīng)把劍放在桌上了,等他吃過飯之后,又帶在身邊,所以立刻可以拔出。”
看了此等注后,如不大笑,還能怎么?哭?
“注”有時也可以把一個作者的心聲和學識寫出來,注出一些別人所不知而愿聞的事,有時甚至就像
是畫龍點睛,無此一點,就不活了。
才子的眉批,也常類此。金圣嘆批四才子,更為此中一絕。
我寫此注,與陸小鳳無關(guān),與西門吹雪更無關(guān),甚至跟我寫的這個故事都沒有一點關(guān)系,可是我若不寫,我心不快,人心恐怕也不會高興。
因為在我這個鳥不生蛋的“注”中出現(xiàn)的兩個人,在現(xiàn)代愛看小說的人們心目中,大概比陸小鳳和西門吹雪的知名度還要高得多。
這兩個人當然都是我的朋友,這兩個人當然就是金庸和倪匡。
有一天深夜,我和倪匡喝酒,也不知道是喝第幾千幾百次酒了,也不知道說了多少鳥不生蛋讓人哭笑不得的話。
不同的是,那一天我還是提出了一個連母雞都不生蛋的上聯(lián)要倪匡對下聯(lián)。
這個上聯(lián)是:“冰比冰水冰。”
冰一定比冰水冰的,冰融為水之后,溫度已經(jīng)升高了。
水一定要在達到冰點之后,才會結(jié)為冰,所以這個世界上任何一種水,都不會比“冰”更冰。
這個上聯(lián)是非常有學問的,六個字里的居然有三個冰字,第一個“冰”字,是名詞,第二個是形容詞,第三個也是。
我和很多位有學問的朋友研究,世界上絕沒有任何一種其他的文字能用這么少的字寫出類似的詞句來。
對聯(lián)本來就是中國獨有的一種文字形態(tài),并不十分困難,卻十分有趣。
無趣的是,上聯(lián)雖然有了,下聯(lián)卻不知在何處。
我想不出,倪匡也想不出。
倪匡雖然比我聰明得多,也比我好玩得多,甚至連最挑剔的女人看到他,對他的批語也都是:“這個人真好玩極了。”
可是一個這么好玩的人也有不好玩的時候,這么好玩的一個上聯(lián),他就對不出。
這一點也不奇怪。
奇怪的是,金庸聽到這個上聯(lián)之后,也像他平常思考很多別的問題一樣,思考了很久,然后只說了四個字:“此聯(lián)不通。”
聽到這四個字,我開心極了,因為我知道“此聯(lián)不通”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我也對不出。”
金庸先生深思睿智,倪匡先生敏銳捷才,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能有一個人對得出“冰比冰水冰”這個下聯(lián)來,而且對得妥切。金庸、倪匡和我都愿意致贈我們的親筆簽名著作一部,作為我們對此君敬意。這個“注”,恐怕是所有武俠小說中最長的一個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