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阿姨,最近學校怎么樣,有困難嗎?”江珊邊吃邊問。
“唉,生源越來越少了,今年只招收三四名學生,現在一個班不到10個學生,現在學校教師23名,學生只有60多名,與最多時100多名學生相比,已經少了近一半。
學校是2000年建校,前十年學生都是一年比一年多,在接近前年時學生達到最多,有9個班100多名學生。不過,這兩年學生數量陸續就開始減少了,尤其是聾啞學生。
因為學生太少,學校決定從明年起就不再招收聾啞學生,如果有聾啞學生咨詢報名都會推薦到市中心聾校。沒有生源,只能轉型,學校將來只能向智教育轉變,因為在校的60多名學生中,智障學生已經達到40多名。隨著環境污染、各類輻射以及問題食品等問題,現在存有智力方面問題的兒童還有不少。我們的
學校只能靠社會和福利機構捐款,沒有生源就沒有學費,學校自然就很難維持下去?!?br/>
聽到這里,江珊皺起了眉頭,“難道教育部門沒有撥款?”
“一直都沒有,我去教育部門跑了無數次,他們就是不允許學校注冊,我們只好自己想辦法維持。唉,這是我的一塊心病,什么時候學??梢缘玫浇逃块T的認可,我也就可以放心退休了。”
“他們為什么不允許注冊?”
“說白了聾啞兒童得不到重視,他們擔心辦學過程中會出現這樣和那樣的問題,所以就不批準注冊?!?br/>
“其實就是有關部門不作為,不愿承擔責任。孩子們沒有錯,他們生下來就成了聾啞人,更應該得到社會和政府部門的關愛?!?br/>
“就算是那樣又有什么辦法。”楊阿姨苦笑了下,起身去照顧別的孩子吃飯去了。
“江珊,看來我們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啊。”葉芳說道。
“你把這件事記下來,回頭對全市聾啞和培智學校進行一次普查,這些學校的問題一定要解決?!?br/>
“嗯,我會的。”
“來作秀而已,何必那么認真呢?”韓東抹了抹嘴巴沒心沒肺的說道。
“你把話說清楚,誰是來作秀的?”葉芳質問道。
“拉倒吧,作秀拉選票,官場上哪個不是這么玩的?!表n東一副看透一切的樣子。
江珊和葉芳互相看了看,“我們只要有空就會來做義工,到現在就連楊阿姨都不知道我們真正的身份,請問官場上有誰是這么走秀的?”
韓東吧唧吧唧嘴巴,一時語塞,“是啊,那你們為什么要跑來做義工?”
“不是每個人做事都必須要有功利目的的,就好像那位楊阿姨辦了這座學校幾乎傾家蕩產。”
“呵,別逗了,哪有那么傻的人,自己賠錢辦學校。”江珊輕輕嘆了口氣,跟這家伙實在很難溝通,不過她還是要堅持把楊阿姨的事情說出來:“如果兒子不失聰,她會像其他鄉村教師一樣教書育人,平平淡淡地過一輩子。但是20多年前,兒子的失聰,卻徹底
改變了她的后半生,使她成為一個教聾啞孩子說話的老師,后來自己辦起了聾啞學校。”
“她的兒子也是聾啞人?”
“是的,她的兒子出生僅兩個半月就是春節了,她的兒子正在炕上睡覺,楊鈍忙著炸油糕做年飯。但是院子里近在咫尺的每家3聲炮響之后,震壞了嬰兒嬌嫩的聽神經,她的兒子失聰了。隨著兒子一天天的長大,同齡孩子會的他都會,只是不能說話。同院的孩子都不愿和她兒子玩,父母工作忙,孩子只能長年累月地同姥姥一起待在家中。為了醫好兒子的聾耳,楊鈍抱著孩子到東方市多家
醫院治療,大醫院走了一家又一家,兒子的耳朵卻依然聽不見。沒有辦法,楊鈍只能自己在家教兒子。楊鈍最初的一批學生,全是自己找上門的。楊鈍留下聾啞孩子,她不收錢,還管孩子吃住。一個、兩個,很快就有了8個學生。直到家里實在擠不下了,楊鈍明白,她必須進一步面對社會,對更多的聾兒負
起責任。
在一些好心人的幫助下,楊鈍借到幾間民房,掛出了“聾兒語言康復學?!钡呐谱樱瑢W校是建好了但是沒有成熟的教學經驗,學校的各方面條件也不成熟。楊鈍聽說趙縣有一所民辦的聾啞康復學校,她拉上丈夫一起乘汽車、轉火車、睡車站,一路輾轉到了趙縣。夫妻倆一方面看能不能治好兒子的病,另一方面就是學校教學經驗。在楊鈍夫婦的百般央求之下
,該聾啞康復學校同意楊鈍夫婦留下來。學校知道了楊鈍的教師身份后,馬上提出聘她做這個學校的教師,讓她每月拿最高工資。楊鈍不肯要工資,只要求學校收下兒子做學生。
楊鈍在趙縣待了3年,在這3年的時間里,她白天教學生,晚上便教其他老師和兒子學拼音、學說話。置身同是聾兒的語言環境中,兒子語言能力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經治療左耳也聽見了。在此期間,她接觸了大量的來自全國各地的聾啞兒童及家長,看盡了聾兒父母的苦淚,了解了聾兒父母的共同心愿,并逐步摸索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聾兒語言康復的教學方法,這些成為她日后辦學的主客
觀基礎。
這座學校的教學以訓練聾兒開口說話為主,適當輔助一些手語、指語等,還教授聾啞兒童手語。目前,在校的學生常年保持在60—80人之間,其中最大的已經十八九歲,最小的僅有3歲,生活還需要家長陪護。大一點的孩子,靠老師照顧和同學們相互幫助,楊鈍希望借此告訴孩子們互助互愛的道理
。
35年來,學校免費收訓聾啞兒童和其他語障兒童1000多名,為了鼓勵家長學習教育語障兒童的方法,楊鈍也為廣大家長敞開大門,累計培訓家長100多名。今年58歲的她依然帶班上課,繼續探索聾啞兒童教育,希望將來每個聾啞兒童都可開口說話。兒子成功了,許多聾啞學生成功了,其中多名大學畢業后由政府分配了工作,楊老師也因此獲得了“神州式莎莉
文”的美譽。”
江珊頓了頓,“這樣的人應該得到所有人的尊重,也包括你我的尊重,所以我和葉芳才會來這里做義工,想辦法幫助她。”“跟他說什么好說的,他這種人是不會明白的。”葉芳冷冷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