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遷宴后,趙家再次恢復低調行事。</br> 趙之暉依然時不時會出門參加文會,要是得空就會和趙安義談論京中鋪子的布置。</br> 原本趙安義想的是和府城一樣,自己買來鋪子招人做,他對此已經有經驗了,沒成想辛月直接拿出了一張房契。</br> 這是此前安王妃送來的嫁妝的其中一張,她想免費送給趙安義開鋪子,但趙家其他人都不同意。</br> 劉桂芳:“月月,我知道你是好心,但這是你的嫁妝,家里沒道理占用你的嫁妝啊。”</br> 趙安義:“是啊弟妹,這要是被二弟知道了,他也不會同意的。”</br> 嫁妝是娘家給女子的底氣和臉面,嫁妝隨得多的,那嫁過去腰桿都能挺直些,相當于是女子的私房錢。</br> 夫家無權過問,要是婆家用了女子嫁妝,傳出去了,那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br> 辛月是覺著,既然她手里有現成的鋪面,就不用再去花費銀錢買了,畢竟這鋪子是有趙之暉一份兒的。</br> 但她也猜想得到夫君不會同意,所以才會趁著趙之暉出門了,才把房契拿出來,先斬后奏。</br> 于清按回她遞房契的手,來京城這些時日,她耳邊沒了人聒噪,過的舒心,孩子有丫鬟們帶著,比她帶得都精細,晚間睡得也好了,整個人容光煥發。</br> 眉眼間帶著松快,有了幾分未嫁時的靈氣:“月月,白送我們肯定不能收的,不然你來當我們東家吧,安義租你的鋪子,付租金給你。”</br> 趙安義同意,京城房價高,他原本就想著要是買不起,就先租一間鋪子。</br> 辛月:“好吧,那便給大哥一個優惠的價,這大哥大嫂可不能再拒絕了。”</br> 鋪子的事就這么定下了,趙之暉知道后假意批評了辛月兩句。</br> 趙之暉:“月月,我知道你現在手里有錢了,這都是你的,自己收著就好,買些胭脂水粉什么的,家中的開銷有我呢!”</br> 關于鋪子的賣的糕點,他已經有了安排。</br> 到了京城,各式糕點,百花齊放,唐果子就更加不稀奇了,民間聰明手藝人原本就不缺。</br> 這次趙安義過來,告訴趙之暉,府城已經有其他糕點鋪子仿做唐果子,府城的生意有段時間受了很大影響。</br> 不過畢竟趙記開了這么久,也是有不少老顧客的,他們認準趙記的味道,等緩過勁來,每日進賬也有幾十兩。</br> 但是到了京城就行不通了,這里的人沒聽過趙記的名號,就需要有新鮮的東西吸引顧客。</br> 現在明面上他們和安王交好,自己又是石老的弟子,在皇上面前留了名號;暗地里又有忠勇公護著辛月,一般人不會再對鋪子造成威脅。</br> 趙之暉很放心的把蛋糕的做法交給了趙安義,趙安義如獲至寶。</br> 此前趙安義就見過趙之暉做蛋糕,把這個當做趙家的招牌再好不過,他拿著方子就去了灶房和廚娘們研究。</br> 還沒等鋪子開張,趙之暉到了要去上值的日子。</br> 天還未亮,趙之暉院子便亮起燭火,花影伺候著他穿好朝服。</br> 辛月披了一件外衫,還有些迷糊的從內間走出來。</br> “夫君,要出門了嗎?”</br> 趙之暉扶住辛月:“卯時就要到翰林院,這會兒該出門了。”</br> 辛月趴在他懷中,聞著他身上的淡香,已經清醒了大半。</br> 幫他理了理朝服:“散值后記得早點回來。”</br> 早就聽說京城官員們有時會相約狎妓,她可不想趙之暉和他們學壞了。</br> 趙之暉微勾唇角:“好,現在還早,再去睡會兒吧,回來我給你帶香酥鴨。”</br> 辛月:“嗯!”看著趙之暉走出院門后,她便回了屋。</br> 這段時間辛月愈發嗜睡,日日半晌午才起,躺上床沒多久便睡熟了。</br> 翰林院修撰,乃是從六品官員,大慶朝規定,正六品官員才能上早朝。</br> 早朝也不會日日都有的,前朝陛下便是隔三日開一次,但當今陛下勤勉,自登基后,除了惡劣天氣,從未漏下早朝。</br> 趙之暉看著周邊馬車駕得飛快的官員,這些都是趕著上朝的。</br> 馬車內有早就準備好的早食,他咽下一口肉包子,四處打望。</br> 嗯,也不是所有人都這么急,那邊不就有幾個官員圍攏在小攤上吃面嘛。</br> 他沒到可以上早朝的品階,進了宮門,便直接往翰林院的方向走去。</br> 途中遇到的官員,客氣了會稱呼一聲“趙大人早”,不客氣的便直接走過。</br> 趙之暉不管打招呼的人認不認識,都會點頭問好。</br> 翰林院中已經有了三四人,房中桌案分兩列,擺放整齊,大多桌面上都放有筆墨或者書籍,一看就知道是有人的。</br> 趙之暉走到最后,見有幾張空桌,隨意選了一張坐下。</br> 前面那人轉過頭來:“趙大人,來得早啊!”</br> 抬頭一看,竟是熟人:“康大人,你也挺早的。”</br> 康城:“嘿嘿,我比你先入職,早就習慣這時候起床了。”</br> 他家中富裕,早先便在京中買好了宅院和仆人,全程沒讓他操心,在家中待著實在無聊,他干脆早些入了職。</br> 此時桌案上擺了幾本古書,一看就是有活在干。</br> 康城:“等曹學士來了便會給你安排,你先坐著吧。”</br> 接著康城又簡單給他介紹了下翰林院其他大人的姓名和職務,說到靠前面一桌時,臉色帶了幾分不忿。</br> “你看第三排右邊那桌,是孔瑜潤的位置。”</br> 趙之暉詫異,孔瑜潤是朝考的第一名,不過是從八品典籍,位置怎么會這么靠前!</br> 這間屋子里都是些新進翰林院或者官職比較低的人,若是升到正五品便會有單獨的辦公房間。</br> 但就算這樣同樣是有鄙視鏈的,最高的是正六品,那么位置當先的便是正六品,先來的官員,位置又要比后來的官員更靠前。</br> 典籍按理說應該到最后才對。</br> 想到孔瑜潤的家世,趙之暉便明白了。</br> 康城年紀小,從小家里督促著讀書,不讓他接觸太多的雜事,也養的他較為單純,不會隱藏情緒。</br> 他撇撇嘴,暗中和趙之暉嘟囔:“誰讓人家姓孔呢,掌院便是孔家人,這入了‘自家門’還不是如魚得水。”()穿越古代,科舉日常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網最快。</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