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集注意!坦克!
    10月6日中午,明軍右路集團軍群第八集團軍占領淮安,先頭部隊向西推進到了泗陽。
    現在,第八集團軍是整個右路集團軍群中推進的最遠的,這時候離身后的長江已經差不多160公里了。由于進攻比預想中順利得多,統帥部當即修改了預定計劃,命令第八集團軍沿著徐淮公路(徐州到淮安)繼續向西北前進,從北面繞過洪澤湖向西,轉向西南進攻泗洪。
    這等于是合圍圈加大了,連洪澤湖都裝進去了。當然,這樣做的目的并不是為了一個湖,而是為了有一支軍隊出現在淮河以北,能夠和淮河以南的明軍夾擊蚌埠、鳳陽,也能對淮河以南的清軍產生巨大的精神威懾,讓他們有被合圍的感覺,加速他們的崩潰。
    當然,順便還能拿下泗洪機場。
    10月6日這一天,第八集團軍的后續部隊對江蘇進行了“消化”,很多被人民衛隊第六師甩在身后、但卻還沒占領的地方,比如東臺、鹽城、建湖、興化、大豐、海安等等,都在這一天相繼投降。至此,明軍在開戰的第三天已經拿下了三分之二個江蘇。
    在高郵湖和洪澤湖的西邊,也就是安徽戰場,盡管由于浮橋原因、4日一整天都沒有人民衛隊裝甲師支援,但第十二集團軍仍然在晚上就占領了滁州。接著在5日一早,向西北方向,挺進瑯琊山脈的丘陵地帶。
    這里不比江蘇的平原,明軍的空中轟炸并不能做到那樣完全一覽無余。再加上這里是津浦鐵路沿線,清軍兵力還是比較雄厚的,滁州一地就有四個師。盡管這四個師也被炸得潰不成軍,但是還是有一大半成功地后撤,躲進了滁州背后的丘陵地帶,借助樹林和灌木躲避轟炸。
    當5日早上,高大義親率人民衛隊第一裝甲師開進滁州城外的清軍駐地時,望著空蕩蕩的軍營,只說了一句話:
    “我要是廣武皇帝,絕對要給這個軍長發勛章。”
    因為,他看到軍營里的重武器,除了被飛機炸毀的三分之二之外,剩下的三分之一都不見了蹤影。彈藥庫、燃料庫和物資倉庫要么被搬空了,要么都被點著了,正在熊熊燃燒。
    更嚴重的是,十座大坦克庫,除了六座被炸塌之外,剩下四座已經空了。里面的坦克不見蹤影。
    雖然也經歷了轟炸機的狂轟濫炸,雖然軍營里依然是滿地尸體、到處都是傷兵,卻沒有像別的地方那樣,有那么多留下來等這向明軍投降清兵。這撤退的還是很有水平的。看樣子,至少有一多半的部隊相對完整地撤走了。表現比江蘇的清軍像樣得多。
    得知滁州清軍有20-25輛重型坦克撤入了瑯琊山丘陵地帶,高大義明白自己可能會面對什么了。雖然不知道當面清軍的斗志如何,但是這些重型坦克躲在丘陵的樹林和灌木叢中,對自己伏擊是肯定的了。
    他當即做了兩個決定,首先把閃電-2輕型坦克往后撤,把閃電-3中型坦克盡量調到前邊來,迎接可能的坦克遭遇戰。然后,他命令在推進的過程中,每輛坦克和裝甲車都通過揚聲器不斷喊話:凡是帶著坦克主動投降的清軍坦克兵,車組成員每人獎賞100明洋。
    這也是這場北伐戰爭的特點之一。明軍統帥部很清楚,在雙方民心軍心如此懸殊的情況下,這場戰爭就是“一半靠打,一半靠喊”。明軍的幾乎每一輛車輛上都裝了簡易揚聲器,隨時可以對清軍喊話,把清軍“喊”過來。
    旁邊一個參謀有些猶豫:
    “大人,統帥部好像沒有這個政策吧?我們這樣擅自……”
    高大義呵呵一笑,說道:
    “沒有?咱們現在加上就有了。花幾百明洋就能少陣亡幾個弟兄,多值。回頭讓向大人在統帥部里說一下,讓那幫老頭批準就行了。批準了就可以長期執行,不批準也沒關系,那就當這場戰役的臨時政策。錢嘛……讓咱們大人自掏腰包。咱們大人這么有錢,幾輛坦克還是買得起的。哈哈……”
    ……
    進入丘陵地帶,明軍的坦克在機動性上就占據全面優勢了。清軍的巴魯圖和庫布重型坦克能走的地方很少,起伏較大的地方就過不去了。而明軍坦克還是如履平地。人民衛隊裝甲師的步兵在前面偵察行進,坦克團開在后面,而且散開在公路兩側,把公路留給后面的輪式車輛部隊用。
    所有人都知道將會在這一地帶遇到清軍重型坦克,前進的時候都緊張兮兮的。但是情況并沒像士兵們預想的這樣恐怖,戰斗仍是由零星的步兵接觸戰開始的。清軍也是且戰且退,并沒有停下來憑借地勢和明軍好好打一場的意思。清軍士兵仍是很容易投降。
    看來這兩三萬清軍雖然撤入了丘陵地帶,但是仍然沒有恢復整個師的成建制戰斗力,遇到明軍都是經過短暫的交火后,要么投降,要么潰退,戰斗都在營級以下。但是沿途卻很少看到清軍的坦克和重炮。除了三兩重型坦克大概是誤開進了山坳里、爬不出來,被清軍自己炸掉了,再沒見到一輛坦克。
    廣闊的丘陵地帶中間,也有不少鎮子和村子,依然是被明軍輕松地光復。高大義判斷,清軍將領一定是采取了“保存實力”的現實路線,一切要務就是保證盡可能多的部隊和重裝備安全撤到北邊。滁州清軍一定也和其他地方的清軍一樣,不清楚明軍這次進攻的規模、不清楚明軍的戰略決心,又看到明軍來勢洶洶、攻勢極為猛烈,所以都抱了“好漢不吃眼前虧”的想法,都把部隊盡量完好地保存下來視為上策。在他們看來,明軍就算眼下攻勢很猛,但大清有幾千里縱深,有遠遠超過明軍的總兵力,只要不在一開始就被明軍吃掉,那很快就會反撲回來。
    只有一個村子發生了坦克戰。這是清軍一個營,大概是落在后面,被明軍圍住了,倉皇退進了一個村子。明軍不知道這個營有坦克,仍像以往那樣,用多輛坦克及和裝甲車從村子各條道路同時進逼,鐵壁合圍。
    但是一個車長首先在牲口棚的前面發現了很深的履帶痕跡。他大叫不好、馬上命令向后退。但是這時候已經來不及了。牲口棚里發出一聲巨響,硝煙中夾著無數稻草飛舞,明軍這輛閃電-2坦克已經成了一團火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