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集占領海參崴
向小強要想把朱佑榕娶回家,還面臨一個棘手的問題:鄭玉璁。
自安在全國人民雖然都已經知道了他和朱佑榕的戀情,也接受了他和朱佑榕的戀情,但并不等于也知道、也接受他和鄭玉璁的戀情。說實話,這種“一起打包”的方式,著實讓人一時難以接受。因此,向小強又和朱佑榕一起商量,這個問題該怎么辦。
像秋湫和秀秀那樣一起娶回家,肯定不現(xiàn)實。那就有個誰先誰后的問題。原先向小強倒是給鄭玉璁許諾過,要先把她娶進門。但那時候他和朱佑榕的關系還處于“地下狀態(tài)”,別人都還不知道,因此先娶鄭玉璁、后娶朱佑榕不失為一條很可行的“路線圖”,可以起到讓人逐步適應的作用。而現(xiàn)在的情況是,向小強和朱佑榕的戀情陰差陽錯、首先大白于天下,并且得到了主流民意的祝福。那么這時候如果向小強突然結婚,而且新娘不是朱佑榕,對國民感情的打擊可想而知。那些曾經跟著電臺一起為他們放煙花祝福的民眾們,會不會覺得自己被耍弄了?
因此,現(xiàn)在只好退而求其次,先完成和朱佑榕的婚事。之后再逐步公開和鄭玉璁的戀情、以及婚約,國民情感上好歹還好接受一些。向小強給人的感覺也最多是“花心”而已,不至于是對陛下、對國民感情的“背叛”。
兩人商量完畢,定下了這條“路線圖”。朱佑榕雖然知道不得不如此,但仍覺得很對不起表妹。向小強也很是唏噓,也覺得挺難跟鄭玉璁交代的。畢竟這小妮子長期以來幫了自己那么多,而且對自己癡心不改。和秋湫和秀秀不同,鄭玉璁可是標準的“金鳳凰”,從小含著金湯匙生在皇親國戚之家,但是為了自己,仍然和這個家決裂、出走了……
朱佑榕也看出向小強很為難。她提議讓向小強先回去,她把表妹叫來,單獨跟璁璁說。但是向小強不愿意,堅持要自己在場,親口跟鄭玉璁說。
當天晚上,朱佑榕把表妹叫進宮里來了。當著朱佑榕和鄭玉璁兩位紅顏知己,向小強頗為艱難地跟鄭玉璁交了底。出乎向小強的預料,鄭玉璁一沒哭二沒鬧,反而顯得十分乖巧。她只是“切”了一聲,撇嘴說道:
“跟我估計得差不多。我就估計你得這么著。要不先把我表姐娶進門,公眾那關你也交代不過去。唉……算啦算啦,我璁璁命又苦人又好,這原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向小強和朱佑榕對視一眼,都是欣喜不已。朱佑榕更加歉疚了,她親昵地摟過表妹,輕撫著她的背:
“璁璁……表姐謝謝你……你不會生表姐的氣吧?”
鄭玉璁嘿嘿笑著,往向小強那邊努了一下嘴:
“我不生表姐的氣。我就生他的氣。”
向小強一愣,隨即曬笑著,吭哧了半天,笑道:
“嘿嘿,這氣是該生。換我我也生。生吧,使勁兒生。只要別不嫁給我就行了。”
……
就在三人正在小兒小女的時候,衛(wèi)子衿匆匆進來,快步走到朱佑榕身邊,略帶喜色低聲道:
“陛下,海參崴投降了。”
三個人當時都是一愣,隨即也都是面帶喜色,相視而笑。尤其是向小強,一下子喜得合不攏嘴,馬上追問細節(jié)。衛(wèi)子衿顯然也是早都打聽明白了,對答如流。
就在今天傍晚,蘇軍海參崴司令部派出了談判代表,表示要跟明軍談條件。明軍當然是大喜過望。這么長時間以來不斷的往海參崴撒傳單、喊話、打宣傳單、甚至在蘇軍工事前豎起大幕布、給蘇軍官兵放電影……今天總算有了結果。而蘇軍代表提出的條件,也令明軍沒有想到。蘇軍官兵的第一個條件就是:戰(zhàn)爭結束后,明軍不要把他們交還給斯大林,而就讓他們加入白俄聯(lián)邦,留在遠東生活。明軍答應了,他們就投降。不答應的話,他們就抵抗到底,直到最后一個人。
結果可想而知。當?shù)孛鬈妼㈩I立刻上報統(tǒng)帥部,而統(tǒng)帥部也是一口答應。于是,就在一個小時前,海參崴蘇軍守軍停止抵抗,明軍大舉開進海參崴。
幾個人聽到這里,也是感慨不已。蘇軍堅守海參崴這么久,固然有來自于信仰的力量,但斯大林的“連做法”起得作用也絕不可小視。這些蘇軍知道,一旦他們投降,不但家人完了,就算將來被遣送回去,估計不被槍斃,也得被送到礦里去終生做苦工。因此他們沒了后路,抵抗的時候不顧一切,而一旦抵抗不下去決定投降的時候,也是一定要把事情做絕,永遠不回去了。
……
3月15日晚上,明軍源源不斷開進了遠東重鎮(zhèn)海參崴。所有的工事群、隧道、列車炮,也都被明軍所控制。
但是更值得一看的,是海參崴市區(qū)。
海參崴這座城市,夸張點說簡直成了鬼城。真的是餓殍遍野,隔幾步就能看見一個灰白色的尸體,清一色的瘦骨嶙峋、又硬又臟,被黑色或灰色的大衣包裹著,皮膚上結著冰茬……更多活著的市民也都是皮包骨頭,慢吞吞地在人行道上走著,在看到明軍隊列的時候,也只是抬起臉來,毫無表情地看一眼……
但是想明軍投降的那些蘇軍官兵,就是另一副樣子了。雖然也很瘦,但都是面色紅潤,顯得仍很有精神。大部分蘇軍士兵的干糧袋里都還有黑面包,而明軍打開了一個軍需倉庫,還發(fā)現(xiàn)了大堆的罐頭……和老百姓截然相反,蘇軍壟斷著大量的食品,不但沒有一個人餓死,甚至沒有一個人因為營養(yǎng)不良而失去戰(zhàn)斗力。
明軍的將軍們看著這一切,真不知道該說什么好。說蘇軍冷血吧,畢竟守土無錯,戰(zhàn)爭中優(yōu)先保證軍隊的供應,這也是無可厚非的。況且蘇軍還剩下這么多的給養(yǎng),完全可以不顧平民不斷餓死、繼續(xù)守下去的。但是現(xiàn)在他們沒有,而是投降了,避免了更多平民餓死。可換一個角度說,既然蘇軍可以不在彈盡糧絕的時候投降,那為什么不早點投降,為什么要拖到現(xiàn)在,讓這么多平民餓死。
明軍進城后,第一件事就是打開蘇軍的軍需品庫,給海參崴的平民分發(fā)食物。蘇軍軍需庫里的食品幾個小時就發(fā)完了,明軍占領軍又征得上級同意,臨時拿出自己的給養(yǎng)分發(fā)。因為海參崴就是西伯利亞大鐵路的最南站,交通方便,明軍又能很快動用西伯利亞大鐵路,從北邊的明軍控制區(qū)往海參崴運糧食、運燃料、運布匹,盡力把這座城市從“鬼城”的邊緣上拯救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