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9國家命運
現(xiàn)在老鷹中隊只有2個選項,利用長航程繞過敵人防空圈,在山區(qū)掩護下偷襲拉達克上來往的對方運輸機,當然這樣做即使能得手,也只能減慢敵人的運輸速度而已;第二個辦法則是強行突入機場上空,用集束炸彈將機場徹底破壞,如果可能的話,將那里的工程設備和堆放的設施也一并消滅,理論上這是一個斷根的辦法,但是從中國人修復機場的速度和準備工作看,他們可能投入的防空力量絕對會十分的嚴密,現(xiàn)在中國空軍投入防衛(wèi)的規(guī)模是雷達可以看到的,外加電子偵察機還發(fā)現(xiàn)了昌迪加爾附近,至少三種防空導彈組成的遠近有序的嚴密防衛(wèi),即使全印度殘余的空軍發(fā)起一次聯(lián)合打擊,都未必能靠近這座機場。
4天前,老鷹中隊的莫辛上校找路子調到南方第29預備役聯(lián)隊后,代理中隊長戈亞已經(jīng)完全挑起了老鷹中隊的擔子,他身邊都是一些經(jīng)驗不足的年輕人,已經(jīng)沒有可以深入討論戰(zhàn)術的家伙了。莫辛去的29聯(lián)隊只是名義上的戰(zhàn)術空軍,實際上,那里只有幾架教練機,所以不會有真正的作戰(zhàn)任務。
早上,戈亞自作主張,將空軍參謀部下達的,不顧一切襲擊昌迪加爾機場的命令給否決了,他希望上級能下達一個稍微腦筋正常一點的命令,而不是讓印度最后的精銳部隊自己送死。中午時分新的命令下達,原來不切實際的命令取消,改為自行選擇戰(zhàn)機,在北方山區(qū)攔截中國運輸機。隊友尚有6架戰(zhàn)機可以升空的老鷹中隊而言,這只是一個稍微簡單一些的任務罷了,清理上中國人能將遠程火箭炮部署到那里,應該也會有防空導彈部隊躲藏在周圍,好在那里高山很多,在多數(shù)時候,弱勢的空軍總是不排斥這些,可能用來抵消敵人數(shù)量優(yōu)勢的地理屏障的,;這些山也為戈亞制定計劃提供不少揚長避短的選項。
老鷹中隊目前的陣容非常不整齊,戰(zhàn)斗力很不樂觀,4個月前,他親自終結了巴基斯坦戰(zhàn)隼中隊的神話,將他們全數(shù)消滅,現(xiàn)在看起來,老鷹能有可能繼巴基斯坦空軍的后塵,被更加強大的中國空軍掃進歷史。
中隊長看了看表,時間已經(jīng)到了,他和其他飛行員一起走出值班室,與往日不同,這一路沒有人想說話。跑道盡頭挺著孤零零的6架戰(zhàn)斗機,13聯(lián)隊其余的飛機,都轉移到中國導彈不常攻擊的機場去了,現(xiàn)在能投入作戰(zhàn)的也就是這6架蘇30MKM,他們將要擔負國防部的重任,去進行一次希望渺茫的,截斷敵人補給線的任務。
中校走到自己的飛機前面,地勤人員站成一排向他們敬禮,中校與這些家伙一一握手,最后輪到與他感情最深的莫希特上士時,上士氣呼呼地表示要報告一件大事,關于中隊里某些人收聽共產黨電臺的叛國問題。戈亞笑著說,這件事不急,可以等他回來再行處理。
12名飛行員爬進各自的戰(zhàn)機,在機場上等待命令,印度雷達無法看到喜馬拉雅山那邊中國運輸機的調動,自然也看不到護航規(guī)模,但是還可以看到從昌迪加爾機場起飛的運輸機的動作,這些返航的運輸機將在30分鐘內飛出地空導彈的保護(至少空軍參謀部是這么認為的),而這個時候蘇30可趕上去偷襲一次,要是撞上從北面飛來的其他運輸機,還可以擴大一下戰(zhàn)果,如果能擊落5到10架大型運輸機,則敵人的運輸線必然會停頓下來,中國人必然會重行思考這條航線的可能性,本質上將與摧毀跑道的效果一樣,這是空軍參謀部某人的想法。
從情報看,中國空軍的運輸機隊正越來越大膽地利用拉達克地區(qū)新的航線;衛(wèi)星照片上,隨時都可以數(shù)道400輛卡車云集在昌迪加爾機場附近,等待裝卸輜重,大部分卡車看上去都無事可做,不過情報分析人員從中也可以看出,這是因為他們自信空運規(guī)模會在短時間內成倍增加。
即使下面喜馬偕爾邦山溝里的梅內亞姆的陸軍還未被肅清,而從旁遮普入侵的中國軍隊至今還遠沒有與阿克賽欽南下的中國軍隊打通,但是中國軍隊越過地理屏障的垂直作戰(zhàn)的模式是一次比一次大膽了,這種作戰(zhàn)方式在阿薩姆被證實切實可行,至少對于后知后覺的印度軍隊而言,這種方式是可怕而又無解的。
“老鷹隊長,昌迪加爾那架C17滑到跑道上了,可能馬上就要起飛,你們現(xiàn)在可以起飛進行攔截了。”
指揮所里有人說道,昌迪加爾城里的戰(zhàn)斗仍然在進行,以至于一些步兵可以看到城東機場上中國飛機的調動,這對截擊作戰(zhàn)當然是有利的。
這架C17必須被干掉,基于兩個理由,其一是其運載能力;其二關乎印度空軍的尊嚴,因為這架飛機原來屬于印度空軍,在提斯普爾機場降落時,因為前輪故障被認為無法修復,而草率拋棄了,甚至連破壞都懶得做,結果中國人占領提斯普爾后,三下五除二就將它修好了,隨后中國人陸軍又在旁遮普繳獲了第二架因為故障而被拋棄的同類型飛機,這次修復得更快,他們甚至專門成立了一支由C17組成的部隊。
現(xiàn)在C17成為了對印度最大的威脅(印度人自欺欺人地認為,中國沒有其他可以運輸50噸以上坦克的運輸機)。
6架戰(zhàn)機從巴雷利依次起飛后,沒有直接飛向東面,而是小心避開西面戰(zhàn)場的雷達,悄悄向北飛行,差不多循著中國巡航導彈穿越北阿坎德省的路線反著飛,中國導彈總是借助綿延的群山躲避印度雷達,偷襲新德里周邊軍事基地,所以反其道爾行顯然是有效的,戈亞沒有過多考慮指揮部務必擊落C17的命令,他覺得要在缺乏預警機指揮、協(xié)調能力的條件下,指定襲擊目標,無異于癡人說夢。他需要考慮的是,如何安全地靠近伏擊區(qū),然后視情況發(fā)射幾輪導彈后撤。敵人既然開辟了這條航線,不會沒有防御措施的。
飛機在阿克賽欽前沿貼著山向北轉彎,僥幸沒有被阿克賽欽的雷達發(fā)現(xiàn),期間地面報告那架C17起飛了,果然消失在正北方向。
戈亞打開雷達,監(jiān)視遠300公里外拉達克上空的敵人航線,由于高度太低,暫時看不太清楚。他猜測中國應該會派出遠程戰(zhàn)斗機來掩護運輸機,那些靈巧難纏的殲10倒是未必會出現(xiàn),那些殲11可以比蘇30MKM更快地占據(jù)高度優(yōu)勢,不過可以利用僚機引開注意力,那么最大的變數(shù)還是敵人在這里潛藏的防空武器。
雷達上出現(xiàn)了持續(xù)的目標軌跡,軌跡在一瞬間,以駭人的速度和爬升率消失在雷達掃描不到的區(qū)域,這不是戰(zhàn)斗機的特征,應該是敵人發(fā)射的火箭彈,一整晚,他們都在斷斷續(xù)續(xù)地發(fā)射這種武器,中國人總是這樣,抓到一點點優(yōu)勢就會充分施加到對手頭上,毫不留情。
“老鷹編隊,特別要小心敵人的紅旗導彈。那些地面火箭炮的附近不會什么也沒有。”
“明白中隊長。”
“注意,他們的中型運輸機升限大約10000米,速度比較慢,很容易被護航戰(zhàn)機拉下,是我們最好的目標。”
“明白。”
戈亞一直都在注視著雷達告警設備的動靜,在這樣四面都是高山的區(qū)域,地對空導彈不容易部署,但是話說回來,如果真的存在,也會有相當?shù)碾[蔽性,最好在其發(fā)射前的某個階段就有所察覺。
“中隊長,我想我看到敵人航線了。”一名飛行員報告了新的發(fā)現(xiàn),通過編隊數(shù)據(jù)鏈,在每架戰(zhàn)斗機的顯示器上,目標也可以看到了。
那是一架運八型飛機,正自北向南飛行,高度8500米,剛剛高于四周幾座7千至8千米的雪山,看來保持較低的高度,也是中國飛機躲避印度雷達的一個策略;同時,這也會給中距彈攻擊增加了若干的困難,無論是半主動的R27還是主動雷達制導的R77,都有一定的可能被附近山峰的反射干擾,所以即使敵機完全沒有反制能力,從導彈的極限射程上攻擊,然后輕松脫離,是不可能的。
戈亞偏離編隊,稍微升高一些,想在中距彈攻擊前,再看看四周還有沒有其他中國飛機。他升高了500米后,果然看到在這架運8稍后的位置,有2架雷達識別為蘇27的戰(zhàn)斗機,隨后是第二架運8,距離在180公里外。這次偵察,很自然地使得他自己也暴露出來,阿克賽欽的雷達也看到了他,想來敵人的編隊立即就會有所反應。
“堡壘,堡壘,發(fā)現(xiàn)2架幼獸,另有2架側位,老鷹準備事實遠距離攻擊。”
“有沒有看到C17?”指揮部某人念念不忘那架C17.
“沒有,沒有發(fā)現(xiàn)返航的敵人運輸機,他們也許還有一條返航航線。我們沒有時間多等,他們的戰(zhàn)斗機應該已經(jīng)察覺到,并我們這邊過來了。”
“老鷹隊長,你自己看著辦吧。”
雷達可以看到運輸機開始向西修正航線,而2架殲11則徑直向這邊飛過來。這樣的護航編隊其實完全在戈亞的預料之中,敵人撲向這邊也是標準的驅逐策略,總的來說,他們的兵力太少。
他自行降低高度,隨后下令編隊中的另外3架爬升并迎上去,引開敵機注意力,自己則率領另外的2架,降低高度,借著山谷掩護,偷偷追擊落單的運輸機,一旦突破戰(zhàn)斗機的防衛(wèi),他可以盡量靠近到有把握的距離,將那2架運輸機擊落,那些運輸機其實沒有太多可以逃脫的空間,如果一味向西,很容易落入梅內亞姆將軍部署在克什米爾的紫菀導彈射程內。中國人強行開辟的這條新的空中走廊,其實還相當?shù)莫M窄,也許是被勝利沖昏了頭腦,他們認為派幾殲11戰(zhàn)機來回飛幾趟,就可以使得航線萬無一失。
果然,更高高度的佯攻機群起了作用,2架殲11向他們沖了過去,試圖搶先發(fā)射導彈。
根據(jù)事先制定的策略,高空中的3架戰(zhàn)機,沒有急著利用數(shù)量消滅敵人,他們要做的,首先是示弱、后退,讓敵人以為他們可以抓到搶先開火的機會,不自覺地從驅逐演變成追擊,由此誘使他們不斷地偏離保護目標。當戈亞攻擊運輸機的行動展開時,僚機將同時投入戰(zhàn)斗糾纏住敵機,讓他們無法回救,如果有可能,則將其全部擊落。
老鷹中隊是印度空軍最優(yōu)秀的部隊,有大量的在實戰(zhàn)中磨礪過的3打2的戰(zhàn)術,到時候敵人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主動出擊有多傻。
戈亞的雷達牢牢鎖住一架運8,加力向敵人沖過去,即使隔著150公里,運輸機也無力規(guī)避雷達,這一點與空戰(zhàn)截然不同。
電臺里,負責吸引護航戰(zhàn)機的副中隊長薩莫亞報告,他的一架僚機已經(jīng)通過敵人側面9點鐘,可以視作完成包抄,現(xiàn)在敵人即時察覺到被偷偷算計了,也無法脫身了,一分鐘內,他將擊落這兩架敵機。
沒有預警機指示,僅僅通過編隊數(shù)據(jù)鏈信息,戈亞也可以暫時獲得戰(zhàn)場局面,憑著老鷹兵力上的優(yōu)勢,自己已經(jīng)完全主導了戰(zhàn)局。目前那2架殲11自身難保,2架運輸機正在落荒而逃,阿克賽欽的地面雷達無計可施地看著這邊,顯然現(xiàn)在是實施最后一擊的時候了。
告警器不合時宜地閃爍了一下,MPCD探測到持續(xù)時間0.1秒的持續(xù)掃描,但是沒有識別出威脅來源或者威脅等級,甚至連這次掃描,來自于地面還是空中也無法做出做出判斷,只能很模糊地探測到,輻射源來自自己右側2點至4點鐘的60°范圍內,任何有可能的高度上。
難道只是一次虛警?在敵人沒有投入干擾設備,且電磁環(huán)境相對干凈的雪山附近,這是很少碰到過的事情。戈亞想,也許是蘇30MKK的電子設備較之MKI更加靈敏的緣故?
飛機本身的電子戰(zhàn)術威脅系統(tǒng),每秒鐘都能偵測到各個方向的上萬次各種電磁輻射,要甄別出那些有威脅的,持續(xù)掃描的,或者已經(jīng)完成跟蹤的輻射源,完全依賴于軟件的判斷,留給人去瞎猜的空間很少。
但是戈亞這樣的老手,仍然可以依據(jù)自己的直覺做出一些判斷,這是一次相當反常的“試探”,或許來自于某種低可探測的雷達,他注意到,自己的右側也就是北方地區(qū),確實是敵人最可能隱藏的區(qū)域,但是他不可能因此就放棄攻擊,因為這些敵人運輸機的每一架次成功降落,都將在決定印度命運的天平一端,增加一些分量。他們處心積慮要送給印度的,就是一場滅頂之災。
告警器開始提示危險,這一次不再模糊不清,一個女聲反復提醒戈亞發(fā)現(xiàn)紅旗導彈的持續(xù)跟蹤。
顯示器上敵人雷達大致的位置在幾秒鐘內,就已經(jīng)探測到,那是一種常見的相控陣警戒/搜索雷達,但是由于中國地空導彈部隊大量使用這種雷達,作為不同導彈陣地的核心警戒雷達,所以在其他信息暴露前,還無從判斷這是一部紅旗9還是射程比較近的紅旗16,不過按照常識,中國人應該在這一帶部署一部紅旗9才更有利于保護其航線。
640老鷹折翅
戈亞決定不管那部雷達,繼續(xù)穿越可能存在的防空圈,印度正處于岌岌可危之中,他不能因為一時謹慎而放棄這樣的戰(zhàn)機,責任感壓迫得他必須冒險。
另外2架蘇30MKM作掩護,正在其稍后一公里內的區(qū)域飛行,時刻警戒敵人的反擊,如果中國的地空導彈要發(fā)起攻擊,至少還有又另一部雷達會投入到跟蹤,所以對于老鷹這樣的頂尖部隊而言,攻擊窗口仍然存在。唯一的問題是,缺少一架預警機盯著大部分的空域。
地面的制導雷達始終沒有出現(xiàn),這是一個反常的情況,以通常中國部隊的水準,快則10秒內就能察覺到制導雷達,或者這部雷達只是負責監(jiān)視,目的是引導戰(zhàn)斗機?
“老鷹2號,我們時間不多,盡快解決掉那兩架殲11戰(zhàn)斗機。”
“明白。”
戈亞的副手薩莫亞從容回答道。他很善于用這套誘敵深入的戰(zhàn)術引誘敵人攻守失據(jù),通常來說三代戰(zhàn)斗機性能的些許差別,在數(shù)量上的優(yōu)勢前面不值一提,中國人總是握有數(shù)量優(yōu)勢,這是他們可恨的地方,但是今天,數(shù)量優(yōu)勢在老鷹這邊,盡管老鷹的兵力在分散,但是僅僅在戰(zhàn)場一隅,老鷹就握有3比2的優(yōu)勢。
現(xiàn)在薩莫亞少校的任務不再是掩護隊長,隊長早就在幾十公里外了,而是全力消滅敵人的護航機隊。他也注意到樂與中隊長一樣的情況,MPCD的工作很不穩(wěn)定,偶爾會發(fā)現(xiàn)可疑輻射,但是卻有無法識別類型甚至方位。他只能根據(jù)經(jīng)驗判斷,在超遠距離上,有一架中國預警機在不斷變化脈沖特征窺探這里,他的這個結論稍嫌草率,但是他的直覺并不足以提示他,經(jīng)驗以外新的威脅。
2架蘇30MKM正在持續(xù)與對手隔著幾公里進行盤旋,矢量動作會讓他們掉一些速度,與目標的距離被拖遠,但是距離只是其次的,能夠咬住敵機后方才是重要的,原則上不能讓對手脫身進入到垂直機動,這是雙座且沉重的印度戰(zhàn)機必須回避的,這一點是他們面對殲11時,幾乎唯一的短板。
中國飛機終于發(fā)現(xiàn)到了圈套,但是為時以晚,現(xiàn)在他們意識到了威脅,索性丟下運輸機,向北跑,這給了原本擔任輔助攻擊的老鷹4號很好的角度,另一側夾擊的薩莫亞少校暫時只能打打下手。
老鷹4號對于形勢變化心領神會,當仁不讓從敵人左側后逼近,薩莫亞提醒僚機,他已經(jīng)從另一側壓迫敵人,讓其不能轉彎,不必太急。敵機完全陷入被動,不可能跑掉。
對手開始實施電磁干擾,對于蘇30MKM的相控陣雷達而言,這樣盲目的反擊是不容易起作用的,雷達一直緊緊咬住目標。但是干擾還是破壞了雷達告警器,使得這個東西尖叫起來。飛行員緊盯HUD,他還需要大約10秒鐘完成最后發(fā)射R73的準備,對虛警聲完全充耳不聞,現(xiàn)在只能由后座武器制導員和長機來擔負起了警戒任務了。
2架蘇30MKM夾擊著一架殲11,另一架蘇30監(jiān)視著另一架殲11使得其不能支援,態(tài)勢極為有利,利用頭盔發(fā)射R73的條件已經(jīng)構成,但是飛行員不停地提醒自己耐心些,只要方位角再小些,他完全可以在敵人不可逃逸的區(qū)域開火。
薩莫亞少校在靠東位置等著一切發(fā)生,他的告警器沒有受到干擾,所以他可以確認四周沒有威脅。但是后座飛行員首先看到雪山后面,一道細小的白煙正朝這里延伸過來,接著是第二道,從更低的區(qū)域靠近,經(jīng)驗告訴他這是敵機發(fā)射的2枚導彈,并且彈道不盡相同。最近的那一枚距離大約已經(jīng)到了5公里內,否則不至于能通過肉眼觀察到。
這是一個與經(jīng)驗高度不符的場面,如果敵人鎖定了編隊中某架飛機,那么至少應該在邊跟蹤邊掃描階段,就會暴露出來,即使是烏克蘭制造的紅外制導的R27ET導彈,也需要載機至少進行掃描,否則導彈不可能精確找到目標附近,紅外導引頭也不會起作用。
薩莫亞少校確實應該感覺到無措,印度空軍高層為了強調其技術上的優(yōu)勢,總是拒絕承認情報單位收集到的,敵對國家可能已經(jīng)具備的超越己方的技術,對巴基斯坦如此,對中國也是一樣,技術手冊上總是有意無意地貶低對手:JF17只是米格21的一種翻版,持續(xù)轉彎能力低下;而中國的殲11只是一件拙劣的紡織品,除了爬升速度一無是處;在中距離作戰(zhàn)上,你只要持續(xù)機動,它的雷達就無法跟蹤云云。
這種旨在靠片面且過時的情報來自欺欺人的做法,最終導致了飛行員無法面對可能出現(xiàn)的新式威脅,情報單位完全可以從那些已經(jīng)公開的信息中,分析出一些中國新武器的來龍去脈,并向飛行員提出警告,但是公開向飛行員介紹一種技術水平遠超印度的敵人隱形飛機,在政治上是行不通的,畢竟印度空軍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吹噓己方武器能力來維持士氣的,這一點在陸軍也是一樣。
薩莫亞少校大聲呼叫編隊小心,由于對方完全沒有開機鎖定,所以他無法判斷導彈會轉向編隊中哪一架戰(zhàn)機。并且正在埋頭攻擊的老鷹4號已經(jīng)無法呼了,顯然殲11強大的干擾,暫時破壞了通訊。
一切快如閃電,又如同慢鏡頭一樣清晰,少校大約在1.5公里外,看到了一枚明顯有進氣道的導彈,擊中了正要開火的老鷹4號,少校不記得以前在這樣的距離看清過空對空導彈的細節(jié),但是這次他確信自己沒看走眼。
被擊落的是老鷹歷史上排第6的尖子飛行員,在活著的飛行員中排列第4,擊落過3架巴基斯坦飛機,包括一架F16C。
薩莫亞看著他從空中墜落,并且及時跳傘,而另一名飛行員的降落傘似乎沒有打開,這個月份印度洋帶來的暖濕氣流可能會把他吹到阿克賽欽。不過管不了那么多了,他還得擔心自己,那些來路不明的導彈在攻擊前,好像不發(fā)出輻射?
2架殲11戰(zhàn)機并沒有掉頭展開反擊,他們轉了一大圈向西飛去,似乎要去補救運輸機,仍然留給了印度戰(zhàn)機從后半球追擊的機會。
薩莫亞下意識地緊追著過去,這是飛行員無法抗拒的誘惑,盡管他還來及仔細考慮風險的大小,但是扳回一城的強大愿望,支撐著他這么做。
他剛提醒另一架僚機小心東北方向,就看到東面一道黑煙,墜向雪山,從位置判斷,這一應該是他的另一架僚機?這次更蹊蹺,事先甚至沒有得到察覺到任何的不對勁。
“4點鐘,導彈!”后座武器制導員喊道。
這是追擊中的戈亞通過電臺,聽到了薩莫亞少校編隊的最后一句話,他低頭查看,發(fā)現(xiàn)正在包抄敵人殲11的3機編隊的數(shù)據(jù)鏈通訊全部失去了,電臺里也聽不到他們的聲音了,他每隔20秒就會低頭查看垂直顯示器,所以一切肯定是20秒內發(fā)生了。
也許只是虛驚一場?他沒有聽到薩莫亞少校或者其他人呼救,只聽到他提醒隊友看到了導彈,小心些。
在山區(qū),通訊通常會時斷時續(xù),除非你飛到比較高的區(qū)域。戈亞想,難道他們遭遇了地對空導彈而利用了山區(qū)進行了躲避?這樣就足夠解釋為什么通訊也一并中斷了。
他正在橫穿中國導彈部隊的防空網(wǎng),追殺那些運8,不能過于分心擔心隊友,另一架僚機則在不停地呼叫,希望找到失蹤的3架戰(zhàn)機。
雷達告警器突然想起,不是預想中的紅旗9制導雷達,實際上是一枚來自側后的空對空導彈。
他轉過頭去,立即就看到了那枚導彈,它比通常能看到的粗一些,大約就在5公里內。
通常情況下,這些中距導彈總是在10至20公里外,大約肉眼還看不見的距離,就開啟主動雷達,而在這之前,制導雷達會一直保持跟蹤狀態(tài),所以被攻擊的飛行員總不至于完全無防備,這也是中距彈的命中率要低于格斗彈的一個原因,但是這枚導彈開啟主動雷達的時機很刁鉆,告警器響起的同時,幾乎已經(jīng)到跟前了,并且之前沒有更多的馬腳暴露(或者有,他沒有當一回事)。
戈亞意識到自己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他沒有半點猶豫就放棄了隊運輸機的鎖定,以一個利落的俯沖沖向下方,以避開攻擊,雷達告警器立即沉默下來,顯然暫時擺脫了導彈,但是是否擺脫了飛機?
一秒鐘內他突然想清楚了很多事情,首先,敵人不是沒有使用制導雷達跟蹤,真相是自己一直在被掃描,只是蘇30MKM的告警器無法察覺到罷了;其次敵人的沒有發(fā)射地空導彈,是因為那部雷達在擔任指示戰(zhàn)斗機的任務,自己偷襲運輸機的動作或許有一些突然性,但是敵人的指揮應對的很從容,他們在后方藏著幾樣真正的保障運輸線的武器,而薩莫亞的小隊,應該是在20秒內就被干凈地解決了。
他抬起頭,看到中距彈在空中拐過一道弧線,以令人不可思議的過載,轉向另一架來不及脫身的戰(zhàn)機。
轉眼間,飛機化作火球墜落,老鷹中隊歷史上,雖然也遭受過不少敗績,但是還從未有過一分鐘內連失4機的前例。
戈亞可以看到留在最后的一架己方戰(zhàn)機正在轉彎逃離,似乎可以借助雪山擺脫無形的敵人跟蹤,但是他自己無法回頭,因為那個察覺不到的對手,大致就在4點鐘到6點鐘方位,這是他從導彈尾跡中判斷出來的,這個位置使得她很容易截斷自己的退路。他還是很吃驚中國人會在戰(zhàn)爭尾聲階段(他自己也認為戰(zhàn)爭還能打太久)投入這種新技術,不巧的是,還真讓自己領教到了。
現(xiàn)在他無法返航,只能徑直穿越中國軍隊在拉達克的占領區(qū),試試看能不能飛到梅內亞姆控制的斯利那加機場降落。
這是一場盲目的脫離,因為他不知道敵人的位置,自然也無從躲閃。唯一能做的,就是將速度提升到音速以上,他可以在加力狀態(tài)下飛一小會兒,順便消耗一下多余的燃油,以備可能面臨的最壞情況。
空軍的技術部門很勉強地承認,中國會在不快于印度的時間內,獲得隱形機技術,但是他們進一步認為,中國空軍即使有隱形戰(zhàn)機,也不大可能具備超音速巡航能力,姑且信之的話,加速是最簡單的求生之道,可惜他必須借助這里的地形,無法飛得太高,所以也很難提升到極限速度。
徐景哲就在這空軍指揮人員背后,看著屏幕上敵人的4架戰(zhàn)機在大約1000平方公里的范圍內,被一一擊落,這些飛機冒煙的殘骸很快就會被美國衛(wèi)星看到,并且他們可以通過無線電監(jiān)聽,或者從逃回去的印度飛行員那里,獲知一些攻擊細節(jié),這樣他們應該再次掂量一下擴大戰(zhàn)爭的風險了。或許他們會認為之前的失利只是地利上的問題,或者還有一些偶然性;那么現(xiàn)在他們應該看到,中美兩國軍事技術上的差距也不是他們想象中的那么大,大到可以弭平地理上的巨大缺陷;如果支持他們繼續(xù)與中國作對的理由,只剩下政治上的。那么他想性美國人會認栽的,他們一向是講求實際的人。
“動幺拐,多注意敵人雷達,我是說地面雷達。”指揮員不緊不慢地說道,一切猶如演習。
“動幺拐明白,一切正常,沒有發(fā)現(xiàn)特殊情況。”
“繼續(xù)保持通訊,否則我這里看不到你。”
“明白。”
顯然這樣的場合沒有徐景哲說話的份,不過投入隱形機攻擊,是他促成的,現(xiàn)在,接近圓滿收場了。是他說服了上級,必須用一種更強勢的手法來打消幻想。他分析認為,美國的兩難在于,一方面失去印度是不能想象的;另一方面軍事行動又是勉強的,所以要讓他們難上加難,迫使其在兩害當中取其輕。
不過計劃不是他制定的,他當然更希望在接近新德里的地方擊落印度飛機,掉到美國大使館里才好。不過最后決策的人沒有這么放得開,他只是想讓這種剛剛定型的武器,在邊境附近小試身手,考慮到新開辟的航線,顯然是一個招惹敵人偷襲的方向,而這一帶敵人在雷達情報上完全處于被動,所以在這一帶展開伏擊也是最合理的。沒想到第一次3架戰(zhàn)機升空,就碰上老鷹中隊偷襲,結果偷襲者變成了被偷襲的對象,只是距離稍遠。當雷達開始接觸目標時,在場所有人都捏著一把汗,但是從敵人編隊無動于衷的動作看,新式雷達是可以在不暴露自己的情況下,穩(wěn)定跟蹤目標的,至于是否當時機艙內完全沒有察覺,需要等抓到一兩個飛行員后,才能進一步掌握。
本書首發(fā)來自,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