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1石弩II自行火炮
很很快躲在無人村落里的坦克,從河岸邊悄然入水,坦克炮塔上頂著巨大的演習用通氣管,而非普通的細長的普通偕行通氣管,這使得車長可以站在通氣管上面指揮前進,而非一個簡單的慣性導航系統前行,大大增加了渡河的安全性,渡河完成后,這些無法攜帶的器材將被丟棄在河邊,中國軍隊的運輸能力,使得賀凡部隊的行動可以稍微鋪張一些。
通過一小時前的偵察后賀凡知道,敵人所有的主力都已經壓上去了,他們正在主攻巴基斯坦的側翼,企圖完成包抄,不過他們自己的側翼,也不是很完整,偵察部隊剛過河證實了無人機最后發回的信息。是時候從背后踢印度的屁股了。
賀凡站在通氣管上,不時用望遠鏡觀察前方黑漆漆的山丘,他渡河前5分鐘,負責前沿偵查的無人機,很不幸被山毛櫸主抓打掉了,但是他不想耽誤時間,堅持率領部隊下河。這樣做確實有些冒險,暫時只有一個連的偵察部隊,在河東岸的預設登陸場地附近展開,這些人觀察到的區域十分有限,原則上他至少應該等待下一架無人機到達,或者在西岸留下一些掩護火力,才比較穩妥,而現在他處于這條600米寬大河的中間,坦克完全沒入水中,處于最脆弱的狀態。當然他跟本不想浪費時間多等偵察,同樣的理由,也不想留下一部分兵力在出發陣地上掩護,將一輛坦克完全封閉起來,做好潛渡準備需要大量的時間,而分批渡河等同花雙倍時間。
“報告。東南方向2公里外發現印度戰車群,正自南向北行駛。”對岸的偵察連的連長報告道。
“怎么搞的,現在才報告。”賀凡一皺眉頭,早不來晚不來,他現在處在這樣一個進退不得的處境,未必有機會搶在敵人之前上岸。
“是什么坦克?”
“非常大,看不太清,炮很長,炮塔很大,但是靠后。”
“是豹II?”他倒是一直盼著與豹II一絕雌雄。
“不是,好像有一個頂棚。”
“頂棚?”
他實在無法理解偵察連長的形容,他舉起望遠鏡仔細觀察大致方位,由于樹木房屋遮擋,什么也看不到。
“4連,你們迅速搶占灘頭,保障部隊過河。”他向在浮在水面上的步兵戰車下達命令,他一直不想帶著這些累贅的東西參與進攻,不過有時候你缺不了他們;比如現在,這些又輕又薄,如同方盒子一樣的戰車無需太多涉水準備,在水上速度也不錯;更重要的是,他們在水上也可以使用熱像設備偵察,而不是99式坦克這樣,只能在河底挪動。
機步連接到命令,從比較隱蔽的低速涉水檔切換到更快一檔,這樣他們在水上行駛的聲音會增加一些,猶如一艘汽艇一般,無法融入水流背景聲音中。
各車組開始使用夜視設備觀察岸上,得到的信息可以通過車際通訊傳到賀凡車上。
現在情況漸趨明朗,可以看到就在趴著不動的偵察部隊前方不到200米的距離上,一列印度戰車正在自南向北行駛,行駛的目的地,應該是火光沖天的交戰區域。從輪廓看,確實是一些裝著頂棚的戰車,火炮高高翹起,巨大無朋。
“報告,是印度的石弩II自行火炮。數量很大,我看到了大約10輛,肯定不止這個數,還有印度步戰車隨行。”機步連連長說道。
“他們有步兵坐在戰車外面嗎?”
“倒是沒有看到。”
“你們搶上岸,占據有利位置,盡量不要驚動敵人。”
石弩II是一種使用阿瓊坦克底盤的自行火炮,火炮結構十分潦草,實際上根本沒有炮塔,自然也沒有很先進的夜視設備,或許可以從敵人眼皮底下蒙混上去。不過他疏忽了一點,石弩II草率簡陋的敞開式設計,使得乘員比封閉坦克中的人更容易察覺到附近的風吹草動。
幾輛步兵戰車,隆隆駛向岸邊,他們上岸前輕武裝的偵察連是無法與敵人對抗的,隨著這些戰車換檔上岸,賀凡的灘頭支撐才初步建立起來,但是從正前方米距離通過的敵人車隊一直沒有間斷過,至少有一個加強營的規模,這是一個多么危機重重的場面。
賀凡抬頭望了一眼分外明亮的月色,要是有一片烏云能暫時把討厭的月亮遮住就好了,他知道某些情況下,河流的反光會讓遠處敵人無需夜視設備,也能看到河岸邊隱隱綽綽的集群。
他曾經在更近的距離上偷偷靠近印度部隊,而沒有被發現,不過這種事畢竟還得看運氣,并且當時他只帶著一個連。
“如果他在河對岸留下一個連,情況會好得多,如果晚上20分鐘下河的話……”
當然世界上哪兒來這么多如果,偶然性這種事并不是永遠站在自己這邊的,一陣狂風從賀凡背后吹過,吹得他膽戰心驚。
1.2公里外以縱隊行進的印度部隊,是斯潘加派出的一支預備隊,限時要求抵達前線參加支援,不過部隊走岔了路,鬼使神差擋到了賀凡面前,他們現在差不多扼住了賀凡的咽喉,如果他們能夠察覺到這一點的話,甚至可能使得整個戰爭翻盤,賀凡部隊擁有50輛,空運來的,最新型坦克,說他是林淮生的心肝寶貝,也不為過。
自西向東的次大陸季風,吹拂過稀疏的叢林,一直吹過在坑洼土路上行駛的印度車隊。這支部隊,正膽戰心驚的行軍,所有人必須時刻提防著頭上的動靜,說不定什么時候一顆從天而降的炸彈就會將戰車炸翻天,這樣月朗星稀,沒有云層的夜晚,正適合無人機從比較高的空中扔下炸彈。
一名格外警覺的連長,一直站在石弩II的駕駛員側后,單手扶著炮管提防四周,這個位置不是常規的車長崗位,不過站在這里觀察視野更好,關鍵時刻也更容易跳車逃走。
他從風中聽到了不一樣的動靜,是機械的聲音,不是來自空中的無人機或者直升機。他從小在北阿坎德邦的森林地帶伐木,分得清那不是狂風撕扯枯干的冬季叢林的聲音,連長屏住呼吸,等待不定的風向繼續變化。
十秒鐘后,他能夠聽出那是什么聲音了,那是柴油發動機沖程發的獨特而又單調的撞擊聲,和印度裝甲部隊發動機的聲音并無兩樣,只是位置在西面。他必須立即向上級報告這一發現。
“阿克朋團長,我是前鋒連盧巴諾連長,我覺得西面河岸不對勁。好像有一些怠速狀態的車輛。”
“別太擔心,敵人即使能機動到我們側翼,也在河對岸,他們過不來。”團長說道。
“不是的,我確實聽到了風中的動靜,他們一定在1公里內,如果他們在2公里外,我不可能聽到。能不能派幾輛有熱像儀的戰車搜索一下,要不然我打幾顆照明彈?”
“不要打照明彈,”團長趕緊制止他,他正擔心敵人空軍找上門來,“好吧,我派一個排的步兵戰車去看一看。你部讓開通道,留在原來位置保持監視。”
“是。”
10輛石弩II型自行火炮開始原地半轉開下土路,進入路基旁的溝壑。這里高低起伏的地形簡直是石弩2的噩夢,很難調整并移動車體,做水平瞄準,俯角更是要命;這輛定位奇特的戰車很難在這樣不平整的地形上將威力強大的130毫米加榴炮指向任何目標,盡管當初定型時,陸軍更看重這門炮的平直彈道反坦克的能力,而現在只能等待步兵戰車到來。
VCC80步兵戰車一直在隊列的后方,緊隨指揮部行動,所以調動它們需要穿越行進中的隊形才能趕來,頗費一些周折,這些戰車同樣來自于北約國家的無私的援助,實際上斯潘加部隊接手這些裝備后,對這種戰車的評價一直高于其他北約國家提供的同類型戰車,更別提那些印度自制的BMP戰車了,他將這些珍貴的武器分散開來,分派到各支部隊;這當然違反了集中使用主要兵器的基本軍事原則,不過有利于緩解印度裝甲部隊糟糕的夜戰能力,在阿克朋上校指揮的這支部隊中,這種戰車就是唯一擁有靠譜熱像夜視能力的戰車,盡管這些熱像儀的技術水準,已經遠遠落后于潮流。
賀凡距離河岸還有最后的80米,他忍受著坦克在河底淤泥里低速的爬行,由于水文地理資料掌握的不足,使得他錯誤估計了潛渡的速度,實際速度大約只有當初預計的一半,現在他必須面對一輩子里最長的1分鐘。
正面敵人顯然有所察覺,正在掉頭,而他卻沒在水里,不能發揮作用。他開始回憶起自己前半輩子說過的大話,這是不是某種報應?怎么每次渡河都會遇到這種事情?下面的坦克正在努力爬上河灘,他可以感受到背后嗖嗖的冷風,一側河面上的氣泡也在突突亂毛,柴油發動機正在加速運轉,向傾斜的河岸上爬去。
每隔十秒鐘,他就會得到前方偵察連或者機步連的電臺通訊,告知更新、更壞的局面,顯然步兵戰車還把握著先機,不可能等到敵人那門巨大的火炮調整好才還擊。
河岸上一名沉不住氣的步戰車車長,終于率先開炮,一發100毫米炮彈擊中一輛正強行爬坡,車體高高仰起的石弩戰車底部。隨即其余的11輛步兵戰車開始一起開火,步兵則從后面下車,他們有一些80毫米火箭筒,可以有效打擊目標。
步兵戰車上,30毫米并列火炮迅速將敵人炮塔上無防護的車組打到東倒西歪,并且很容意就引爆了堆積在地盤以上的彈藥。石弩戰車根本沒有還手之力,30秒內,半個連被打成一堆堆燃燒的廢鐵,不過其余的戰車正在努力轉向并調整俯仰,這些戰車正面還有些防御,并且還有一門讓人生畏的130毫米火炮。
VCC80坦克從側面趕過來,用孱弱的25毫米機關炮展開射擊,該型戰車可以配置各種武器武器,不過阿克朋上校派來的整個排只有25毫米的奧托機關炮,這種武器更適合打擊步兵,而非裝甲目標。
賀凡的坦克一馬當先從水中冒出來。河水的冷卻使得印度步兵戰車,無法從背景噪點中將坦克分離出來。
他一下子滑到下面按動導爆索按鈕,炸掉炮口密封圈,強行轉動炮塔,破壞了座圈密封條,他才不在乎這些可回收的裝備值多少錢。
左側一輛戰車正被來自一公里外的25毫米機炮揍得無法還擊,也許乘員受傷了,他下令讓駕駛員開到前面,將火力擋住。
意大利戰車還無法看清剛剛上岸濕漉漉的99式坦克,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它正在顯形。印度乘員對這些歐洲系統的掌握并不充分,他使勁加大冷卻功率,最后看到的,是一輛炮口對準自己的。一發炮彈洞穿了步兵戰車,河岸上對戰雙方的火力出現了此消彼長的趨勢。雙方都開始發射煙霧以保護自己,但是賀凡的坦克部隊,卻頂著一個可笑的通氣管,不顧一切向前突擊,對手只要招架的份兒。他今天要好好演一出大戲,這支送上門來的敵人,只是送給斯潘加的見面禮而已。
“各車組,優先消滅敵人新式步戰,其他戰車不具備野戰能力。”
他向全體下達了命令,他已經敏銳地從戰場上察覺到了對手最薄弱的短板——只有的火力是準確的,它們發射的曳光穿甲榴彈,對其他印度戰車起到指示作用,而其他印度戰車,包括已經露面的石弩II和BMP-1戰車,如果沒有指示,基本就是亂打。斯潘加如此地執著于夜戰,實際上他的部隊根本就沒有進行現代條件下夜戰的技術支撐。另外,他發現眼前敵人的隊列中,確實沒有一輛正經的坦克,也許斯潘加真的已經氣數耗盡。
越來越多的坦克爬上岸來,優良的夜視能力使得這些坦克迅速主導了局面,一分鐘內將視野內所有VCC80戰車敲掉。石弩II是次一級優先的目標,不過似乎已經沒必要打擊了,賀凡發現,大部分石弩II的乘員已經棄車而逃了。這種不倫不類的武器,到底有什么價值?用昂貴的底盤馱著一門沒有炮塔保護,左右射界很小的火炮,這到底是什么思路,反正他搞不清楚。
前方坦克開始發展勝利,窮追逃敵的時候,留在后方沒有輪到開火的坦克,則開始拆卸潛渡設備,一架剛剛趕到的無人機開始接管偵察,可以看到敵軍正在潰退,夜色中他們亂作一團,直接將擋住去路的叢林和村莊碾壓成了平地。賀凡的追擊適可而止,他并不需要為后續部隊,搶占一片穩固的橋頭堡位后續部隊,他只需要喘口氣的時間,拆掉頭頂通氣管,接下來,他將去扮演拯救者,從后面去踢那些正在逞兇的豹二坦克的屁股。如果能一次將斯潘加的幾支主力打殘,新德里的外圍就只剩下一群烏合之眾了。
652自取滅亡
賀凡想,以后戰史會怎么記下這一筆?攻克提斯普爾和列城的功勞,與消滅斯潘加主力,或者攻克新德里相比,簡直不值一提。自己今天大膽的包抄行動,如果成功,至少可以與隆美爾1942在托布魯克的神奇表現比較,甚至可以與克拉夫琴科,1943年搶渡第聶伯河,長驅百里,粉碎德軍南方集群的戰例相提并論?或者評價更高一點點?不管怎么說自己是靠潛渡發起的進攻,以上兩位沒有這樣難度。
他現在面臨的難題是,原來想定的隱蔽接敵,從側翼楔如其后方打擊炮群和主要供應線,進而包抄其主力的戰役企圖,已經面臨被敵人窺破的可能,尤其斯潘加的參謀部出了名的反應迅速,盡管賀凡還沒有和斯帕加的任何部隊交過手,但是他對敵人的研究是很久以前就開始的,顯然巧仗有可能演變成硬仗,不過這也不錯,他可以向林淮生要求更多的火力和空中偵察,最終將奇兵變成正兵。
等待坦克整裝的過程中,步兵戰車已經率先出發,遠程火力正在機步連的指示下,不斷延伸打擊潰退敵人,向著敵人退卻的方向追擊,機步連將在適當的時機,向東北轉向,對隱藏在敵人出發陣地后方的壇壇罐罐來一次掃蕩。
賀凡早在列城附近時,就對斯潘加的戰術研究頗為深入,他知道他的那一套夜戰把戲,會如何堆砌兵力,實際上技術上劣勢,使得斯潘加將軍能夠發揮的余地并不大,那些指揮、火炮、防空部隊全部會緊密排列在攻擊部隊后方5至10公里區域內,打響后,他們會前進至坦克部隊的出發陣地附近,進行逐次的掩護,鑒于印度野戰防空系統的控制范圍,以及火炮射程,不如此,他們就無法掩護前方部隊。實際上賀凡從地圖上就能大致將他們,目前所在的大致位置指出來。唯一的問題是斯潘加一定會留有一支比較強大的坦克集群作為預備隊,這才是他必須小心應付的部分。
龐大的坦克群終于開始移動,排成多列縱隊,在略微偏離機步連履帶印的,新的路線上,向著東方橫推過去,幾分鐘后他們將開到機步連南面側翼上,這是賀凡擔心的方向。當然在敵人唯一可以行動的夜間,賀凡的優勢除了無人機在頭頂的偵察,還有坦克上的毫米波雷達,也使得坦克在夜戰中更加如魚得水,并且敵人的情報收集部門,對于這項優勢應該還完全不知道,而前線裝甲部隊也不會得到必要的警告
步兵戰車在前方的推進了4.5公里沒有遭遇敵人強烈反擊,輕而易舉推平了一個躲藏在叢林中茫然無措的炮兵陣地,看來預料中印度人的軟肋已經出現了。這個地區距離高空無人機所偵察到的敵人供應線只有5500米,但是無法進一步確認,后方炮火拒絕了開火要求。
賀凡生怕機步連深入過頭吃虧,下令其減慢推進速度,機步連長對此非常不滿,他認為是慢吞吞的坦克群,害怕輔助兵力的步兵戰車部隊先他們一步切斷敵人供應線,太搶鏡頭。但是,后方傳來新的消息,證實了賀凡的想法有其道理,不管他遏制機步連前進的初衷到底是什么,35公里外的2架電子偵察機,探測到東南區域突然出現的密集而又短促的短波通訊,敵人開始行動了。
經過分析,確認為機械化部隊的車際電臺設備,與以往收集到的印度裝甲部隊跳頻通訊特征不一致,但是接近北約加密設備特征。
賀凡在電子地圖上查看測量到的電臺群位置,距離自己僅僅7公里山區,也就是說20分鐘左右的行程,并且那李有一道山梁阻擋,確實有利于避開空中雷達和光學搜索,是隱藏兵力的好地方,如果他站在敵人的位置上,他會選擇在那里部署預備隊,既可以直接支援前方,又可以隨時支援戰場的各個方向,如果他來指揮的話,他甚至會將最強大的部隊部署于此。
他命令全體拉開距離,炮管指向東南警戒,他將自己的直屬老部隊開到接敵方向上,試圖用雷達探測敵人的存在,前面的樹林無法遮擋毫米波雷達的探測,但是探測一無所獲,除了發現了一些正在公路上行駛的,拖著火炮的卡車。
“一定在搞什么花樣?”
他催促后方,搜集新的情報,但是此刻移動電臺群已經消失了,顯然敵人意識到了無線電靜默的必要性,這會兒他們或許又躲到了什么方向?
一切如同預計的那樣,一支機械化部隊在夜間采取行動前,必然要通過電臺協調一下隊形,或者約定一些事項,隨后他們就消失了。賀凡還無法靠現有的情報,來確認那是一支坦克部隊,還是一支步兵戰車部隊,亦或者只是幾輛吉普車組成的電子欺騙部隊。
顯然,賀凡不可能讓這樣新出現的復雜情況耽誤自己的行動,但是他也不敢大意輕敵,于是采取分兵策略,讓一半兵力繼續突擊,自己則向東南進發,如果越過公路仍然無法發現敵人,他就折回來與其他部隊匯合。同時他催促后方起飛更多帶彈無人機,向自己前進方向靠攏。如果是敵人的預備隊,那不可能只是一個連級單位,他需要一些額外的偵察和火力。北面的地平線上,不時泛起火光,但是聽不到炮聲,巴基斯坦第一裝甲師正在正在那里拼死抵抗,現在讓林淮生把大量的無人機投入到這里,顯然需要考驗他的戰略眼光。
坦克在叢林中行進,賀凡切換到熱像儀通道,利用大視場搜索正面大約200°范圍,他可以看到東面的叢林深處,不時有拖著蒼白尾焰的敵人地空導彈升空,潛伏著的自行高射炮也不時對空打上一個長點射,如同一條火蛇在空中亂舞。
戰斗正在進入到白熱化階段,敵人沒有早早收兵退縮的意思。顯然斯潘加孤注一擲,為了吃掉巴基斯坦第1裝甲師,投入了看家兵力,僅僅被發現的防空兵力,已經不少于三個營了,或許還有潛伏中沒有被發現的,它們以輪流開火的方式,縮短雷達開機時間,抵消中國空軍的探測和獵殺,以此拖延為地面部隊提供掩護的時間。看來背靠著新德里,無可后退,印度人確實準備下血本。
充分冷卻的紅外熱像儀中,突然有了一些痕跡,背景噪點中,似乎有什么移動的東西?他調整倍率仔細想將目標識別出來。
還沒有識別出對方,炮塔內的激光告警器滴滴響起,賀凡驚覺,對方已經在對他的做出進行測距,這是交戰以來前所未有的事情,敵人顯然先于自己探測到了自己。
他知道先機已失,下令全體釋放煙霧后退,不過還是晚了,他看到了正面的炮口火光以及隨即顯形出來的坦克炮塔,確實就是他朝思暮想要碾壓到履帶下面的豹II。
急速飛近的耀眼光芒從頭上飛過,這是對手測距數值失誤的特征,顯然頭頂上的激光抵抗系統發揮了作用。但是這種東西未必總是可靠,西方坦克的激光測距儀具備適應對抗的編碼抗擾能力。
他立即超越射手,將炮塔轉向目標。在+字瞄準線轉到位置前,友鄰車組已經有人搶先開炮,擊中目標正面,但是鎢芯彈在炮塔正面形成四散飛濺的碎片,這是典型的沒有擊穿的形態。
他的激光測距得到了2665米的數字,確實有些遠,很難保持長桿彈的動能,但是至少敵人至少可以先看到自己。如果有可能他希望能瞄準炮管下方的位置轟一炮。
但是隨著對手以及己方發射煙霧的形成,測距得到的數字開始大幅跳動起來,這不是激光對抗造成的,顯然是煙霧顆粒遮擋激光的原因,如果這個數字偏差超過50米,就可能導致射擊大幅偏離。
他一邊大喊讓駕駛員后退,一邊長按下發射按鈕。穩像火控具備射擊時機控制的射擊門控制,只有等到射擊線與瞄準線重合炮彈才會激擊發,這種設計使得炮手更容易抓住戰場上稍縱即逝的機會。
射擊線轉動到位的剎那,火炮響起,他看著炮彈對準剛才瞄準的方向飛去,當代了大約一秒鐘多一些時間,炮彈一頭鉆進一片白茫茫的煙霧。
“該死,完全看不到。各車組,裝填榴彈,向原來方向射擊2次。”
賀凡下完命令,開始轉換毫米波雷達模式,他自己當然不必向著模糊區域進行毫無準頭的射擊,他其實只是嚇唬嚇唬對方罷了,如果敵人退卻的快一些,他的雷達能夠更準確地測角。
雷達迅速捕捉到了后撤的敵人戰車,他不想在3000米距離上射擊,那樣容易暴露他的法寶,同時也很難全殲敵人。就在敵人搶先射擊的當空,他已經判斷出了對方的指揮官性格,他是那種先下手為強的家伙,所以他會自己找上門來的。
果然印度戰車退卻了不到500米,以為脫離的接觸,即開始向北行駛,他們很自信在它們看不到中國坦克的距離上,中國坦克不可能看到他們,實際上在熱像儀的探測距離上,他們應該真占著便宜,賀凡估計大概有300米的優勢,這樣的優勢在老手指揮下,已經可以構成了壓倒性的勝算了。
“指揮官,是不是發射導彈?”
“不,他們自以為我們看不到他們,會包抄過來的。”
賀凡查看了一下地圖,敵人正在沿著叢林間干涸的河床行駛,鑒于河床的深度,待會兒他們就會逃出自己的雷達視野,不過對手的路線他自信已經識破了,他們要繞到自己的東北方,然后悄悄靠過來,利用夜視能力的優勢,襲擊自己薄弱的側面,這是基于對熱像夜視設備的優勢而采取的正確策略,而且行動異常果斷,指揮官是一個老手。他應該知道,中國坦克會按照一般思路繼續警戒剛才交火的方向,這樣前裝甲和主炮會對準那里。所以只要他移動到位,就可以從米的極限距離上對中國坦克側面實施射擊。不過他犯下的最大錯誤在與,他正闖進賀凡分兵后形成的南北兩個坦克群中間,這不是賀凡的遠見不過敵人確實自己送上門來了。
賀凡這個人固然自大,但是從來不排斥以多打少,雷達窺測到的敵人的兵力,約有30輛,這說明沒有看到的可能多一倍,其中一些速度很快,不像豹II,也許是T90,不管是什么,他們正在試圖從北方繞過來。
“2連、3連,調轉車頭,十分鐘內,有敵人要從你們正面通過。你們不要開火,也不要利用激光測距驚擾他們,打響后,再發起攻擊。”
他發布完新的命令,開始轉向并靜待敵人繞過來。敵人車隊一直保持無線電靜默,這是他們自以為得計的特征。
很快敵人從怠速狀態下,熱信號不明顯的2個坦克連的北面駛過去,指揮官可以從其中數出接近10輛豹II其余都為T90。另有一個機步連在更遠的位置上,什么也看不到,他們只能等待戰斗打響后,利用照明彈的光源實施導彈襲擊。
賀凡坦克的2個連在3500米外,搶先進行以雷達測量實施火力控制的射擊,這種攻擊模式更加類似于艦船而非坦克,雷達的測量精度遠高于通過測量炮塔轉速,來推算提前角的被動模式,一下子把偷偷摸摸以為得計的印度指揮官打懵了,因為他根本還看不到目標。
盡管3公里外的穿甲彈射擊,對于正面防御而言都不構成太大威脅,但是賀凡在這個距離上開火,目的在與不讓對手靠得太近,他不想面對面與敵人展開炮戰。印度指揮官,立即察覺到來自四面八方的激光測距,這意味著他的部隊已經陷入了交叉火力當中,這是坦克戰的大忌,因為坦克的側后裝甲總是十分薄弱。
處于后方的另外2個99式坦克連則占據極好的地利優勢,對躲在豹II后方的俄制坦克展開屠殺。它們將主要熱源的發動機艙對準北面,并且剛剛狂奔了7、8公里,在熱像儀異常顯眼。
印度坦克群開始釋放煙霧,并高速移動,企圖躲過一節,此時他們才發現最蹊蹺的情況是,正面敵人的命中率已然非常之高。他們一時間陷入了被兩面夾擊,且無處躲藏的境地。
一輛豹II拖著濃重的煙霧沖向賀凡,他大約是察覺到了糟糕的形勢,決定拼死一搏向前沖鋒,賀凡第一個捕捉到目標,但是他并不急著射擊,而是穩穩瞄準目標,看著它在起伏地帶穿行,坦克不時內土坡遮擋,無法實施涉及,只能等著它漏出要害。
這次他仍然瞄準對方的正面的窩彈區。他知道敵人的駕駛員就在那個區域,如果稍微偏高打不中他,那么最好也能鉆進炮塔破壞火炮并引爆彈藥。
期間,旁邊的2輛99也命中了坦克,但是操之過急,沒能擊穿。賀凡等到激光測距的數字,跳躍到1850米,才按下發射按鈕。
炮彈裹挾著巨大的能量,擊中了他想命中的部位,坦克如同被頃刻間剎死一樣,剎死了一側履帶,原地轉了半圈,從這個動作看,應該是擊中了駕駛員,他必然是死相難看了。
本書首發來自,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