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6新德里在搖晃
電子偵察機這側到敵人的雷達網并非一觸即潰,它們正在進行不斷轉移開機的對抗動作,整個防空網顯得井然有序。看來短時間內還可以應付尋常的打擊,只有打掉幾個陣地,才能讓它們內部混亂起來。根據指令,所有的攻擊部隊都不得跨過紅線,紅線指的是敵人導彈理論射程內,比較有把握的距離,一旦出了這個區域,導彈的命中率就會大幅降低。此刻,只有一個特殊的編隊正在慢慢靠近紅線,等待命令跨越過去。
指揮機上的指揮員通過數據鏈可以看到,擋在這支分隊前方的S300雷達,這部制導雷達具備120°的扇面監視能力,并且可以低速旋轉,但是目前它固定在一個方向上,并且天線陣面呈現一定的仰角,似乎除了防備空軍戰機,還在防御彈道導彈;中國軍隊的多種打擊手段,使得敵人利用事先部署的方式無法做到面面俱到的防御,反而容易出現紕漏,在多種系統對抗的局面下,防守方總是更容易出現偏差,這本來就是難免的,而對于行動僵化,一切等待長官命令的印度軍隊而言更是一個難題。
“紅箭隊長,敵人沒有特殊反應,按照預定計劃行動。”指揮機內首長下達了進攻命令。
“紅箭明白。”
簡單的通訊過后,2架呼號“紅箭”的隱形機開始轉彎,試探敵人雷達反應,必要時作為策應,另一架則開始繞行到側面,試圖飛到敵人雷達視野死角區域扔幾顆導彈。打擊這個目標不是臨時決定的,實際上幾天前就已經下決心要試一下新的打擊手段,一方面這部雷達的位置較為突出,容易靠近,另一方面中國軍隊對俄制“大鳥”雷達較為熟悉,平時的攻防演練也常常利用這種裝備模擬對手,所以對它能夠發隱形機的距離和角度較為摸底,當然攻擊仍然需要循序漸進,因為隱形機并沒有類似的實戰中經驗。
即使在一個月前,將新型飛機深入到敵人后方,進行地攻擊中,仍然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但是新德里上空嚴密的防空網,使得各種可行的手段都被重新考慮,并作出取舍,最終隱形機和戰術導彈,被看作為打擊敵人關鍵節點的最有效手段,只要利用這兩件殺手锏打亂了敵人陣腳,破壞其防空指揮部所掌握的冗余,這樣其余的手段就有可以見縫插針地投入,將整個防空網癱瘓。
一切如同演習,隱形戰機小心翼翼地避開通過東面的一部法制遠程雷達的偵察范圍,這些老式長波雷達可能會造成一些麻煩,但是模擬訓練證明,如果軟件和人員培訓沒有更新,威脅等級也十分有限,雷達自己會將有限的反射信號屏蔽掉,當然飛機本身還很難從無線電輻射周期來判斷對手是否看到自己,必須依靠周邊其余的偵察設備,從敵人的一系列反應中,獲得一些反饋。目前印度防空部隊仍然在進行從容的對抗作業,一部分雷達關閉待命,一部分在轉移路上,另一些開機搜索,一切看上去有四平八穩,當然也透露出他們并沒有多余的防范。
戰機繞行時盡量不將機身偏轉過大角度,為了不使得反射面積增加;另一方面這架飛機的后部,有一定的紅外特征可能被地面防空系統發現,必須留心不要暴露,由于機體以及腹鰭遮擋,這個角度并不很大,對戰術影響并不很大。
飛機慢慢接近到攻擊區域,幾個方向有新的輻射源出現,不過并沒有對隱形機進行跟蹤的,一切還都在掌握之內。僅僅依靠戰機的傳感器只能辨識出雷達特征和方位,如果需要知道精確的距離,需要其他手段配合,為了配合這次行動,出動的遠遠不止這3架戰機。還有大量的隨行戰機進執行佯攻,電子干擾以及偵察任務。
飛行員沒有與指揮機進行多余的通訊,過多的通訊顯然不利于隱藏蹤跡的原始目的,盡管并沒有發現印度人在電子偵察方面有特殊的優勢。此時,對目標的鎖定已經完成,即使導彈導引頭還無法測量目標輻射源,但是董愛丹已經通電運轉,它被發射出去后,最初階段將按完全有駕駛儀控制其方向,隨后應該可以自行捕捉到雷達波束。
攻擊地點選擇的有些遠,距離目標仍然有80公里,沒有過分逼近目標會給敵人留下反應時間,這當然是為了保險起見,即使是殲11戰斗機也可以依仗速度,突然突破到這樣的距離進行一次攻擊,然后極速反轉全身而退,但是在導彈發射前,對手一直都可以掌握飛機的位置,沒有什么突然性,;而本次攻擊需要測試的一個內容,就是敵人雷達操作人員在這種情況下的反應速度,情報部門認為,不同單位的印度軍人在同樣情況下的反應速度應該是差不多的。
一切按部就班,2架電子戰飛機開始對目標雷達實施區域外雅致,之所以選擇這樣的時機,是害怕干擾過早,目標會經受不住壓力,關機逃走。
隱形小心側轉,平飛了一段距離,隨即機腹下的彈倉打開,此刻戰機處于目標雷達的偵測死角內,但是周邊的其他雷達很可能會看到它,所以動作不能拖沓。
2枚導彈被迅速地發射出去,盡管彈倉里還有2枚導彈,但是都沒有進入發射準備階段,第一次下手不宜出手太狠,重要的是戰場信息的收集。
從彈倉打開到投彈關閉,始終沒有引起對手的特殊反應,紅箭長機,按照原定路線繼續向南偏東飛行,悄然離開戰區。由于紅外探測十分飄忽,偶爾可能在60公里外起作用,所以現在還不能急轉往北,隱形機必須漸漸遠離戰區后才掉頭返回,這期間將由其余的2架戰機進行掩護。
導彈迅速找到雷達旁瓣并緊追過去,果然對手的反制較之以往對抗反輻射導彈的動作,要遲鈍很多,雖然周邊的多部未被干擾的雷達至少可以看到導彈已經在空中,但是卻無法適應這種新的戰術。
導彈的整個飛行過程將長達一分鐘,如果對手能夠在前20秒實施關機,那么仍然有機會逃走,這種新型的反輻射導彈脫胎于中距空對空導彈,沒有備較大的戰斗部,實際上,它必須精確打擊到雷達天線才能發揮作用。
電子偵察機偵測到在導彈發射后的第55秒,地面雷達輻射消失,顯然敵人察覺到了危險,準備要跑了,但是為時已晚,他們不可能在剩下的不到10秒鐘內將雷達天線折疊起來,并啟動車輛。
指揮機上的指揮員祈禱能一并擊毀車輛,這樣就可以通過衛星照片收集情報,如果只是摧毀天線,就要費一番周折了。
第一枚導彈準確擊中雷達陣面,第二枚擊中載車,這一擊徹底癱瘓了一個營級規模的導彈陣地,更重要的是起到了相當的威懾作用,造成了隨后趕到的一輛備份制導雷達長時間不敢開機。很快隱形機的傳聞就如同傳染病一樣在印度部隊中傳開,難免對防空部隊指揮官形成巨大的壓力。
與此同時,在戰場的另一側,林淮生的新戰術也開始進行第一次嘗試,他利用躲在城內巴基斯坦特工對那些處于蟄伏狀態的導彈陣地進行目標指示,進而展開打擊。由于衛星可以拍攝到敵人的預設陣地,并且從陣地的結構。可以判斷出主要指揮車輛的位置,所以即使無法實時拍監視到敵人具體部署,仍然可以對重要目標能進行盲目打擊。
第一個進入視野的目標位于老德里印度門附近,這是一個薩姆6導彈部隊,剛剛機動到預設陣地,就被躲在1公里外鐘樓上的間諜看到,間諜利用電臺將地圖上標示出的具體陣編號告知后方,攻擊即進入準備階段,此時間諜并沒有離開,他們還需要冒險留在大約原地,等待對攻擊效果進行收集。
印度指揮官將在各個陣地間轉來轉去,當做戰前的演習,常識告訴他只要他不打開雷達,就不會招來攻擊。指揮官坐在指揮車內發布命令,要求各種車輛立即用最快的速度進入戰備狀態,他要求比合格時間再快20秒;待會兒,他還要發布一次警報,演習一下突然出現的敵情狀況下的撤離;訓練大綱根據美方提供的參考指標制定,美軍顧問告訴印度軍人,只要應付得當,地面雷達可以跑贏遠距離發射的反輻射導彈,如果敵機靠近,那么新德里周邊有十幾個導彈陣地正等著他們。
目標的位置輸入正在進行中,導彈旅長親自坐鎮指揮;這是一個相當縱深的目標,距離新德里總理府也不過15公里,屆時導彈巨大戰斗部的爆炸,一定會驚動全城,而陣地周圍的平民建筑也是必須考慮的方面,保險起見,待命的幾枚使用集束戰斗部的導彈沒有被林淮生指揮部批準投入作戰,這些散布比較大的彈藥,可能會引起一些誤傷,當然對于東風導彈的精度,林淮生是有把握的。
前方的消息繼續傳來,敵人的陣地部署與預料的一樣,指揮車與警戒雷達處于陣地中央,發射車分散在陣地周邊,警戒部隊把守住了道路,隨時準備開溜。蹲在1公里外制高點上的巴基斯坦探子,用望遠鏡可以看到敵人陣地全貌,他不停地發送消息回來,這樣做相當冒險,很容易被敵人鎖定電臺位置或者直接被街上執勤的憲兵看到,不過他提供的消息使得導彈部隊可以對彈著點進行最后的調整。根據不完整情報發射的戰術導彈未必能精準掉到目標附近,不過導彈的大型戰斗部大致可以彌補誤差。
林淮生直接向導彈旅下達了攻擊命令,這不是他第一次用戰術導彈襲擊防空導彈陣地,但是之前都是根據無人機情報進行發射,而且打擊的都是野戰目標,這次打擊對象卻在鬧市內,情況不可同日而語。
2輛間隔300米的發射車,先后發射導彈。導彈騰空而起,它們將用比其他手段短得多的時間,飛到目標頭上。
遠在300公里外的印度指揮官,當然不知道自己會首當其沖成為打擊對象,按照他的想象,攻擊會由遠至近展開,他的防區處于市區,多少還可以綁架本地居民,使得敵人投鼠忌器;不過他并不太清楚一公里外,有人正偷偷地盯著他。
指揮官看了看表,是到了演習撤離的時候了。他抓過通話器,向全營發布命令:“發現敵人遠程攻擊,立即撤離陣地。”
命令重復了2遍,陣地立即沸騰起來,盡管官兵們都知道敵情是假的,不過誰也不敢怠慢,警戒部隊開始驅趕道路上的行人,幾輛開道的路虎和運兵卡車迅速通過公路,以保證道路暢通。從四個陣地上回撤的導彈發射車,開始笨拙地掉頭并集中,按照流程,這些坦克必須排成縱隊,等待指揮車、雷達和通訊保障車輛先行,然后才能撤離。
滾滾天雷從天而降,一些反應不及的人,還以為這只是演習的一部分,巨大的導彈掉在了指揮車旁50米的區域,爆炸的氣浪瞬間將集中成一列,準備轉移的車輛全部掀翻,除了那些距離較遠的,或者使用比較沉重坦克底盤的除外。
第二枚導彈落在了稍遠的地方,將遠處待命的卡車大部摧毀,導彈的剩余燃料還引起了陣地上的大火,將一些表面和地下的設施燒毀。
整個攻擊干凈利落,基本沒有傷及周圍的民用設施,當然周邊幾百米被建筑物上的玻璃全部被沖擊波震碎。
巴基斯坦間諜躲在遠處的樓頂觀察,他們也感受到了沖擊波帶來的熱辣氣流,間諜用顫抖的聲音發報告:襲擊結果接近理想狀態,不過他還需要等待煙塵落幕,進一步核實敵人的損失。
國防部長辛格正在達斯豪爾街的國防部內,導彈落下的瞬間,他從朝北的窗戶,看到德里方向的火光,巨大的響聲隔了好久才到,他不記得剛才有防空警報響起,要不然他本該被保鏢們架著鉆進防空洞才對。
“怎么回事?”他抓起電話,“給我接城防司令部,剛才是怎么回事?”
等了一會兒,電話那頭有了回應,城防司令部長官同時也是近衛聯隊聯隊長的穆亞爾少將接了電話:“我們的一個防空導彈陣地被攻擊了,好像不是巡航導彈。”
“是戰術導彈?”
“我想不太可能,我們的防空密不透風,它們的無人機根本飛不進來,自然也無法為戰術導彈偵察目標。”
“也許是衛星偵察到的?”
“第17防空中隊25分鐘前剛剛部署到那里,是我下達的命令,不可能……”
不等穆亞爾說完,辛格掛掉了電話,他意識到城里已經不安全了,之前他一直假裝沉著,等到警報響起才下樓進地下室,現在看起來敵人的情報觸角已經深入到了城內每一個角落,隨時可能取自己的老命。
687提前行動
“給我接內務部大樓,找查曼局長。”辛格繼續打電話。
“查曼局長出城了,局長說說可以直接在第2集團軍的指揮部找到他。”
“該死的,”辛格狠狠地掛上電話,他知道從這一刻起,不是每一次襲擊,防空警報都來得及提前響起了,引進的美國反導系統正在進行人員培訓,屆時對導彈的預警速度和攔截會靠譜一些,但是現在該怎么辦。
國防部長對用俄制以及歐洲的防空系統組成的如,此綿密的防控網,竟然無法提前發出警報趕到了極度的失望;不過他也知道,從技術上說,首先印度沒有衛星預警能力,目前的系統只能對末端彈頭重入大氣層階段進行有限識別,和理論上的攔截概率。他還不能確定這次襲擊是不是使用了從中國境內發射的射程超過1000公里的戰術導彈,如果那樣情況更糟,因為印度沒有類似鋪路爪的遠程預警雷達,在防御從山后面升空的彈道導彈時,沒有什么底氣;暫時,只能寄希望與愛國者能夠在末端攔截上發揮一些作用,但是培訓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他火急火燎找不到查曼,正想找防空司令部了解情況,外面侍從室倒是先轉進來了總理府專線電話,他接起電話,竟然是卡汗的聲音,頗感到意外。實際上,他和其他政府官員已經很多天沒有聽到總理的聲音了,以至于高官圈子都在推測總理可能因為病入膏肓,主持不了會議了。
卡汗用沙啞的聲音詢問辛格,外面那聲巨響是怎么回事?顯然這次事先沒有觸動防空警報的打擊,使得卡汗也非常震驚。
辛格如實說,他認為是中國人使用了戰術彈道導彈,各種防空雷達沒有及時發現。隨后卡汗思忖了一會兒,要他明天到總理府參加緊急軍事會議。卡汗沒有透露明天會談可能談及的要點,不過辛格預感到,總理對軍隊的信心再次動搖了,或許他會重新考慮政府全體堅守新德里的決定,最近總理總是回避與內閣成員見面,應該是怕了錢德拉每一次都要提及政府撤退的事情,但是終歸還是要他來做一個決斷。
西藏的前敵指揮部情報中心內,徐景哲仍然等待著吉亞姆中校的消息,吉亞姆將電臺埋在了距離敵人指揮部不足5公里的樹林里,但是根據附近情報人員的觀察,自他投降以來,沒有任何印度軍人來起獲這部電臺,這說明這次冒險的接觸并不順利,或者是他們仍然沒有下定決心;當然這種事,完全在預料之內,如果設身處地地去想,帕斯阿德也應該不會那么容易屈服的,他畢竟是軍人,不是慫貨;也許這一輪空襲結束后,他會改變一些僥幸過關的想法,也或者還得在地面戰中狠狠敲打上一下才行。
此外,徐景哲還在擔心另一件事,就是林淮生對敵人防空陣地,搞的那一套戰術導彈突然襲擊的戰術,這種打法在戰術上無疑成功了,但是很可能有悖于戰略目標。上級的期望,是暫時穩住敵人,要在不知不覺中切斷所有外套通道,從而困住敵人政府,而不是提前驚動對手,讓他們惶恐不安,但是林的打法顯然有些操之過急。
總參曾經召集心理學者,對卡汗的心理特征以及行動方式進行了一次調查,調查比林淮生幾年前根據個人感覺提交的報告要細致、可靠得多。
報告認定,卡汗屬于外向型的政治人物,容易被情緒左右,決策傾向于簡單和直接的方式,這種性格的人在戰爭中的意志會格外堅定,能夠經受很多次的挫折,同樣類型的當然還有辛格;但是報告另外還有一些深度分析,認為卡汗也有脆弱和逃避的一面,所有此類強人都喜歡以強硬形象示人,但是有時候只是假象而已。
據徐景哲掌握的消息,可汗已經發現了連續4天沒有參加例行的軍事會議,他一直躲在自己的房間里聽取軍事報告和內閣會議紀要,這是典型的承受不住重壓的行為特征。在這種情況下,他是否會出現動搖,會不會推翻原來決定撤出新德里?這一兩天將是十分關鍵的時刻,而地面部隊的潛行攻勢,仍然需要60個小時的準備,才能展開。即使卡汗本人不撤出,他會不會搞一個折衷的方案,將他指定的繼承者送出城?無論如何,美國一定會支持在南方組成聯合政府的方案,他們十分希望將戰爭長期化下去,如今各國的大使館都已經撤離了新德里,只有美國大使館留在那里,似乎還在等待新德里最后的決心,好協調行動,一旦他們決心掩護印度政府撤離,情況就會復雜起來,中國軍隊從法理上不能襲擊外交車隊,實際上即使想襲擊,也必須依賴非常準確的情報。最穩妥的辦法,是將他們封鎖起來,一個都別跑掉。
作為目前對應的策略,巴基斯坦三軍情報局人員,已經受命在始在新德里的平民區以及周邊軍營里,散布總理和高官們逃之夭夭,留下軍隊和平民頂缸的謠言,他們干這一套確實頗有心得,加之卡汗長時間地未公開露面(一個星期之久),謠言迅速傳播開來,很快就確搞得人心惶惶,這樣做應該可以干擾他逃走逃走的決心,但是時間不會太長。
徐景哲已經向上級建議,將總攻時間提前,但是實際困難仍然無法克服,目前將要實施合圍任務的幾支部隊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準備,所有的軍官中,只有賀凡一個人表態他不會有任何問題,不過鑒于他從未指揮過如此大規模的部隊,自然也從未表現出聯合作戰的指揮能力,所以他的保證確實存疑;現在徐景哲只能等待進一步的消息,如果發現印度政府有后撤的可能,必須提前發起合圍新德里的進攻。
林淮生的指揮部內,他正在與參與行動的高級軍官,對最后的行動細節進行討論。賀凡一個人霸占了一半的時間,完全主導會場,他滔滔不絕地向其他人,講他的計劃和時間表,完全不顧及一個月前,他還只是營一級的指揮官;當然另一方面也顯示出他確實有超過與會所有人(除林淮生外)的提前預案,并且十分完善。
巴基斯坦的將軍們,對這個火線提拔起來的家伙頗為買賬,雖然這個人提出的時間表顯得不切實際,但是能夠提前活捉卡汗對他們來說誘惑頗大。
“只要制造攻城假象,敵人的指揮就會失當,然后出其不意從佯攻部隊后方的縱深實施大迂回,敵人主要兵力過于集中在新德里周邊,而外線部隊相對較弱,也較為分散。我預計行動展開后48小時內,可以全部切斷新德里與外界的主要通道,3天左右后續部隊展開今后,就能完成徹底包圍。”
“不會這么順利的,尤其我們將在敵人的防空火力射程內行動,這樣空軍支援的能力將大大降低,還有阿格拉的機場,美軍運輸機已經把他們在海灣的軍火庫整個搬了過來,40分鐘前,衛星剛拍到了幾輛M1坦克。”王鎮北抱著手說道,他希望賀凡能夠稍微顧及一下現實,不要只看到勝利。
“你也是裝甲兵出身,”賀凡立即反駁道,“應該知道訓練坦克手要多長時間,除非美國人親自上陣,否則根本不會構成任何威脅。斯潘加的部隊就是塞進了太多的新兵,導致組織能力嚴重下降。”
“嗯,可以確認,美國人親自參戰的可能性不存在,不過這些武器將會提供給印度人使用。另外,還不能確認這些M1坦克是不是充氣的假目標。”林淮生插進話來,他說話的時機,讓人感覺到是在偏袒賀凡。
“他們不可能用什么都不會的人來組成新的部隊,一定會用那些經過戰陣的老坦克兵來訓練,那樣時間就會短得多。”王鎮北繼續說道;旁邊的巴基斯坦將領們通過翻譯聽取兩人的爭論,并不時地點頭。
“阿格拉在我的進攻方向上,我都不擔心,老弟你怕什么?”
“呵呵,孫子云: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于無算?你的計劃完全背離用兵的傳統。”
“少跟我拽這套文言,你非要提傳統,你沒有空中支援就不打仗了嗎?我們軍隊的傳統難道是這樣的?我的參謀部做的計劃那是相當完備的,管他什么,一切都在掌握。”
兩人的交流開始有了火藥味,旁邊的翻譯實在無法將王鎮北的那套孫子兵法翻譯出來,索性就不翻了,巴基斯坦軍官們只能一頭霧水地等著下文。
林淮生本想平息一下爭論,但是外面有人進來送上一份新到命令,他躲到角落里看了起來,命令內容為,上級判斷敵人統帥部有出逃的可能,要求陸軍各部隊務必做好提前出擊,合圍新德里的準備;空軍也必須做好強行出擊的各項準備。
他走過來,將命令念了一遍,所有的爭論立即停止了。賀凡不以為然地冷笑一聲,這已經是上級第二次將行動時間提前,每一次他都欣然接受。在他看來,準備倉促不完全是壞事,因為對手的應對會更倉促,戰機遠比準備工作重要得多;當然王鎮北和他的部下們大概理解不了。
根據林的計劃,兩支裝甲部隊,將同時在未來48小時內待定的某個時刻,從新德里東西方向突然行動,穿插到守城部隊和外線各路部隊中間,將敵人兵力分割,同時正面部隊展開佯攻,使得敵人指揮部在最初的一段時間內產生混亂和誤判,賀凡的坦克將在法利達巴德工業區以東,沿著運河展開快速行動,他的任務較為吃重,通向新德里外部的主要公路和鐵路,都在他的進攻路線上。
他必須用2天左右時間,攻占新德里以南的某一城市,其后續的部隊將展開完成一路迂回;而王鎮北的行動路線稍微短一些,他將從德里西部的廣袤農田中發起攻擊,這里敵人的兵力較為薄弱,他必須在2天時間與賀凡完成回合;整個行動將動員大約20萬軍隊,其中15萬為巴基斯坦部隊,他們將要包圍,在新德里周邊部署的超過70萬的準軍事兵力,將他們與外線的,同屬于大新德里衛戍區的大約30幾萬敵軍分割開,表面上看,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考慮到敵人訓練低劣,武器短缺,徒有數量,其坦克和火炮數量遠遠低于中巴聯軍,實際上完全可以做到。
同一時間,從昌迪加爾起飛的5架戰斗機,組成編隊,開始進行一次,圍繞新德里外圍一周的電子偵察飛行。
編隊中的一架雷電戰斗機將攜帶著電子支援偵察吊艙,對敵人的雷達網做一次冒險的抵近偵察,而編隊中的另一架殲10戰斗機則攜帶了普通的攻擊吊艙和幾枚激光制導炸彈,準備順手炸掉一些撞到眼前的機動目標,進行一次襲擊襲擊印度高官車隊的演練。
這次電子偵察是巴基斯坦空軍主動請纓后得到批準的,原本林淮生對這樣冒險的行動有些猶豫,他確實需要對敵人雷達,尤其是部署在城南地區的機動雷達進行進行偵察,當然,他也可以依靠圖154這樣的大型電子偵察機從較遠的地方進行探測。但是新的情況表明,敵人統帥部有出逃的可能性,所以他需要一些備用手段,防止這種情況出現。戰斗機能不能在敵人嚴密防控網內,進行來去自由的打擊,他需要一些實際的戰例,薩米想冒險試一試,不如就稱了他的心。
一旦敵人外逃,利用遠程火箭實施打擊,是第二個方案,不過對于機動目標,情報和時機很難協調,并且那些武器的散布區域太大,必然要傷及無辜,如果還有陪同的美國大使館開出的外交車隊,情況就更復雜。空軍投擲的激光制導炸彈,則可以做到精確襲擊,巴基斯坦在新德里的大量間諜,可以保證提前獲得印度高官車隊的車輛特征,除非他們化妝成平民出逃,所以林最終批準了這次偵察行動。
薩米很高興自己能活到今天,親眼見證新德里將陷入圍困,雖然這樣的行動難免又要讓年輕的飛行員送死。
剛剛從醫院歸來的準尉哈桑主動要求參加行動擔任掩護,而攜帶偵察吊艙的任務,則由37訓練中隊調來的拉提夫少校來執行,拉提夫少校有超過2000小時的飛行時數,是巴空軍彌足珍貴的飛行教練,不過他的大部分飛行時間是在殲教7和殲7PG這兩種飛機上完成的,如果不是戰事吃緊,本不該讓他參與戰斗。少校至今只參加過有限的幾次實戰,獲得過一個未經確認的無人機擊落戰績。
本書首發來自,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