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1勝負大定
雙方坦克在4000米距離上第一次照面,隨即展開了對射,中國軍隊沒有使用激光架束導彈,因為前一次已經試過,確實打不穿M1A2的正面,且導彈飛行時間過長,在它們飛近目標前,敵人可能已經發射了3次。
“別急,我們向側面移動,讓敵人繞遠路跟上來。傅小光,你繞到敵人右面,被別他們看到。”
賀凡坐鎮一線指揮,他決心在這一帶分散兵力,黏住敵人,自己帶著主力,保持2公里以上的距離,可以確保不被擊穿;一旦敵人突破這個距離,他就利用互相協同以及煙霧掩護,轉彎撤退。他知道美軍坦克的前三板斧非常強悍,除了貧鈾彈,另外還得益于那些粗壯裝填手的爆發力,這將使得其火力投送能力增強近不少,所以他不指望在短時間內解決戰斗。
阿格拉的愛國者導彈仍然控制這片區域,這使得空軍很難將制空權完全發揮出來;不過,具備超低空飛行能力的老手,仍然可以在較低的空域上游刃有余。愛國者的制導雷達對超低空目標跟蹤十分困難,不過葉林斯基殘存兵力中,仍然有不少機動防空武器,可以彌補低空空域。
常勇的部隊從清晨出發,任務是攔截這股逃敵,直升機可以很好地利用地形,避開阿格拉的導彈,但是必須防備敵人的縱隊中的防空武器。
根據無人機偵察情報,敵人將主戰坦克頂在了前面,其他輔助車輛靠后,顯然從后面追殺是避開其防空火力的最佳辦法,而直升機的第一輪打擊的目標,也不是敵人坦克,必須優先解決掉敵人的防空火力。
直升機借著連綿的小山掩護,他們向敵人集群靠近,毫米波雷達時而越過山丘,可以探測到敵人的縱隊位置。
他們走的很快,隊形倒還算規整,看來急于脫身,這非常有利于偷襲戰。通常這些近程防空系統的操作人員注意力不集中的話,就很容易出紕漏。
第一架擔負偵察任務的武直19悄然躍升起來,飛行員可以看到遠處滾滾的煙塵,大部分的敵人車輛被煙霧掩蓋住了,這倒是難不倒這種偵察直升機,它的雷達可以輕松穿透煙霧,看清敵情,相對而言,地面車輛上的人員使用的光學設備,受到煙塵的干擾更大。
落在后面的敵人車隊,由近千輛悍馬和各種輔助車輛混合組成,毫米波雷達的分辨率,可以勉強翻遍安裝了頂部導彈的悍馬,不過不容易分辨出是裝備了毒刺的復仇者,還是陶式導彈的反坦克型。那些裝載著霍克導彈和雷達的大型拖車倒是非常容易辨認,不過他們并不是偷襲的重點,這些武器在行進間毫無還手之力,暫時可以放一馬。
這架大膽的武直19得寸進尺,進一步升高高度,并向前靠近,他需要冒一點兒險,有利與使用被動傳感器,探測側后愛國者III的反應,在主力部隊展開前,這樣的探測也十分必要,可以為直升機群下一步的行動劃出一個安全高度。
愛國者3型相控陣雷達,正盯著較高的空域,它的防著即將到來的反輻射導彈,雷達周圍部署的干擾設備和近程導彈,雖然可以抵擋一陣,不過作戰中心采取人機交互方式控制攻擊優先排列,所以當指揮官注意力集中在防御上時,自然無法分心投入進攻。
直19的被動傳感器,也沒有發現經常伴隨摩托化行軍的的哨兵雷達,看來選擇的攻擊位置和時機還都不錯。
常勇作出攻擊決定,10架稍嫌笨拙的武直10與另外2架直19慢慢升高高度,雖然只有常勇駕駛的那架頂著毫米波雷達,但是數據鏈可以將目標信息進行了共享。他決定,先由長機和偵察機,利用毫米波武器,對那些必須優先解決的目標進行打擊,隨后,其他機組菜展開各自為戰的抵近攻擊。
中國軍隊能夠出動的武裝直升機遠沒有敵人的多,不過固定翼戰機基本將阿格拉起飛的各種武裝直升機攔截在了足夠遠的地方。
主動制導的毫米波導彈,分成數個波次發射,飛向那些毫不知情的,裝著防空導彈悍馬,以及那些裝載在拖車上的密集陣系統,有些悍馬只是因為拖著反坦克導彈,就被錯認做防空戰車攤上一發導彈。
滿以為已經脫險的敵人,被猝不及防的火力打懵了,一時間找不著北。直升機迅速沖過去,用機關炮和火箭巢向逃敵射擊,大部分直升機準備留著導彈,對付那些比較重型的家伙。
與此同時,巴基斯坦空軍的戰斗機,第一批從低空撲趕到戰場,它們的目標是賀凡后方蠢蠢欲動的武裝直升機。如果有可能的話,還得襲擾一下敵人已經修好的浮橋。
拉提夫中校一馬當先沖在了前面,他的編隊以300米高度呼嘯著,從雙方坦克上面飛過,雷達向大致方向掃描,搜索那些躲在山丘后面的直升機。在這片戰場上,梟龍戰機早已經沒有可以倚重的強項了,不過對付直升機仍然綽綽有余。
長機拉提夫的雷達,迅速搜尋到了一架低速飛機,由于目標貼近地面,預警機沒能看到。暫時也無法識別機型,從速度上,看比直升機快些,像是某種活塞或者渦槳飛機,較之C130小得多。拉提夫用幾個簡潔的拉升,避開朱木拿河對岸的低空雷達,他沒有請求許可,那樣容易壞事,而是直接發射了2枚中距彈。
新德里附近早就沒有民用航空器了,他沒有費心進行識別,當然話說回來,就算是民用的他也照打不誤,這是薩米認可的。
一架魚鷹飛機正在為工兵部隊,運輸架橋器材,被擊中后立即墜落到了地面。
年輕的巴基斯坦飛行員們,還不太善于進行視距外作戰,他們紛紛散開用目視搜索目標。多普勒雷達不容易發現那些懸停或者速度不快的直升機,所以他們更相信自己的眼睛。
低空飛行對于這些新手來說,異常的危險,不過他們并不在乎生死。
很快就有人在預警機指示下,干掉了一架中型無人機。急躁的飛行員們四處盤旋,都憋著找到什么,有一些急不可耐的開始掃射民房。無論他們的行動多么拙劣,他們的存在已經足夠嚇退那些阿帕奇直升機了。
戰場另一頭,常勇搜索到了煙霧深處的一個巨大的輪廓,顯然是一輛坦克。他發射掉了最后一枚毫米波導彈,可惜導彈在末制導階段,被一輛橫沖直撞的悍馬吸引過去。猝不及防的敵人根本沒有回過神來,完全處于混亂當中。
他壯起膽子向目標靠攏,有情報表明,日軍的90式坦克留在了后面,他知道戰爭時日不多,不想留下什么遺憾。他不斷發射干擾彈,向前搜索,機頭下方的機炮,隨著他的視線不停的轉動。
果然是一輛90式坦克正準備開下公路擺脫堵塞。日軍車長不敢釋放太多煙霧,生怕后面的自己人撞上來,終于被2公里外的常勇看到,幾乎同時轉到位的機炮射擊線,與頭盔瞄準線合并起來。來不及調整姿態發射火箭,他立即扣動扳機,一長串炮彈飛出,他用長點射來考驗這輛坦克的側面裝甲。
炮彈從炮塔上方斜向下掃過,散布到整個側面,目標還挺抗揍,炮塔一直還在轉動,試圖將正面裝甲對上。
穿甲彈擊中底盤后方的發動機艙時,才終于將它打著了。直升機在俯仰中調整角度,隨后補射了6枚火箭彈,將那輛坦克炸成一灘爛泥。地面車輛在直升機的驅趕下,四散而逃,很快,沿著公路兩側留下了大量的車輛殘骸,整個急襲中,沒有一架直升機被擊落。
賀凡的隊伍,已經分成了2部分,以犄角之勢互相掩護著,這是他上次就用過的招數,他吃定了敵人不敢分散兵力。敵人排出的寬陣面楔形陣型,看似互相保護,無堅不摧,實則隊形轉向非常笨拙,一旦向一側轉彎,兩翼間完全不同的行駛距離,會使得隊形發生混亂,他們要么慢下來修補陣型,這是賀凡想要的;要么不顧混亂撲上來,這會給另一側的中國坦克極大的機會,那一側的傅小光,可以發動一次快速的攻擊然后借助煙霧迅速離開。
果然敵人向子賀凡這邊沖過來,將側面讓給了另一個的傅小光連。
賀凡一直在統計敵人的射擊密度,他注意到,敵人的聲勢顯然下降了,對裝填手而言,高強度裝填了10多發45公斤的炮彈以后,體力上會有一個小小的低谷。而中國坦克的裝填機仍然在一如以往,慢條斯理地裝彈,效率絲毫不減。
“狗日的好像胳臂疼了,空軍再不出力,我們只能靠自己解決”他嘿嘿一笑,“傅小光,敵人朝我這邊來了,你從側敵人右翼上,那里好像有一些M1A1,應該較弱。”
“明白。”
賀凡帶著正面3個連慢慢后撤,M1坦克固然動力強勁,不過葉林斯基為了維持正面隊形整齊,只能放慢腳步,無法一鼓作氣沖殺過來,和賀凡預料的一點兒都不差。
第一批進入印度的美軍顧問團團長,奧古旦準將,正在側翼指揮。
準將原本是投石問路的先遣顧問團人員,帶著陳舊的M1A1坦克和眼鏡蛇直升機坦來到印度,以為靠這些老掉牙的坦克裝備起來的印度軍隊,可以與中國拼耗下去。但是一經交戰后,他知道上面的想法完全脫離實際,M1A1根本不是對手,印度陸軍損失之大,也已經來不及加以訓練了;時間上也已經對中國有利;他向國內發報,表明了形勢的研究,這才讓一直在暗中準備的弗林斯軍團出動,現在他與雇傭軍們合兵一處,設法趕緊逃跑。
葉林斯基排開陣型的戰法,似乎很像早期的火搶對射時代的產物;在空軍的中距彈時代到來后,空戰中也使用了類似鷹墻的戰術,以集中發揮雷達和火力優勢;坦克指揮官自然也會思考類似的情況,不過整齊的隊形實質上限制了單車的靈活性,葉林斯基深知其中厲害,他一直拿捏著分寸,隨時準備變化戰術。
傅小光從起伏地形后出現,他沒有立即展開正面,他沒有葉林斯基那么猴急,想一口吞掉對手,他的12輛坦克呈兩列縱隊向敵人逼近,在揚起的巨大塵土襯托下,就像2輛不要命的坦克,在向整個敵人集群的側翼沖過來。
奧古旦準將過分注意保持隊形,他只是下令自己部隊中的1個排,向側翼轉動炮塔警戒這區區幾輛敵人坦克,并且他沒有讓這個排轉過車體,以最強的正面迎戰。他不想讓自己車組,因為不必要的出擊而掉隊。潛意識里,他與葉林斯基的想法一樣,想將這支部隊完整帶回去,如果必須要犧牲掉誰的話,排在印度人之后的,是日本人。
99式坦克探測到了敵人激光測距,傅小光沒有下令開火,他調大倍率,觀察目標側面,對手沒有一起掉過頭來,讓他感覺自己被輕視了。
“真的是沒升級的M1A1?他們也太小看我們了。”
對方的105毫米線膛炮開始射擊,傅小光知道這種炮準頭不錯,但是他并不用煙霧隱藏自己,相反迎著著炮彈加速沖過去,一發炮彈擊中了炮塔,但是立即彈飛。
“果然是沒升級火炮的庫存貨,裝甲看來也夠嗆,美國人夠小氣的。”
炮手在2800米外射出導彈,慢慢引導導彈貼住目標。看著光點與目標合并,那輛坦克頃刻射流鉆破,隨即爆炸。
緊緊排在后方的10輛坦克,依次向兩翼展開。第一次齊射,從2200米外展開,一次就將對方側翼打得癱瘓。
緊跟在M1A1后面跑到炮口下的,是倒霉的斯崔克輪式戰車,它們來到這里,也是指揮部誤判的產物,除了在打擊巴基斯坦第6師的戰斗中漏了一手,這種輪式車輛沒有在高強度戰斗中,討到過什么便宜。
“別管那些輪式的,先打坦克和那些帶著導彈的悍馬。”傅小光趕緊叮囑自己的車組,千萬別昏頭,一定要按照威脅程度來排定優先順序。
奧古旦準將發現了自己的輕敵導致了嚴重的后果,敵人如同變戲法一樣多出了5倍,并且他的坦克好像無法擊穿他們。他被迫帶領剩余坦克,從陣型中剝離出來,轉向中國坦克。雙方從2500米打到1500米,沒有一輛中國坦克被105線膛炮射出的炮彈擊穿。
奧古旦意識到情況不妙,他下令全體釋放煙霧,準備接著煙霧后撤。但是這個決定有些晚了,對面的一發炮彈擊中了M1A1正面,沒有升級防護的坦克被輕易鉆破一個口子,貧鈾彈碎屑攜帶者巨大的剩余能力,迅速在車體內形成了火災。準將幾乎已經僥幸逃出了艙口,并跳下了坦克,但是沒跑遠幾步,巨大的爆炸將炮塔拋起,落下時正好砸在準將身上。
782擊穿貧鈾裝甲
正當新德里南方的圍殲戰如火如荼展開的時候,新德里東部的雙方對峙地帶則顯得異常平靜,大部分戰線都沒有大規模交戰,雙方士兵都躲在防線后面享受難得的安寧,只有少數無人機悄無聲息地穿越犬牙交錯的防線,互相窺測著對方。戰線上偶然響起一兩聲冷槍,或者升起一連串高射炮炮彈,將那些滲透進來的無人機摧毀。
巴基斯坦第1裝甲師后方,越來越多新到的部隊開始聚集,大量從***堡戰線上撤下來的步兵,被補充到新的戰場,這些士兵士氣高昂,大多以老兵自居,每個人帶著***堡光復紀念獎章,但是實際上都沒有打過什么仗。
作為攻擊的拳頭,阿米爾和亞希尼的部隊都得到了分配車載步兵的優先權,阿米爾的西方步兵戰車正在迅速運抵,突擊部隊也已經初具規模了,他對補充步兵的要求以作戰經驗為準,只要那些打過幾仗的,哪怕只是參加過***堡靜坐戰役的也行。
亞希尼對補充兵員看似沒有太多要求,他只是悄悄加強了2個別人不要的輕步兵連隊,這些二線部隊組建時間很短,沒有參加過任何一次戰役,這些人都是從裝甲兵速成訓練營出來,卻沒有分配到坦克,而改行為步兵的。主要的武器是裝在吉普車上的機關槍和無后坐力炮,是相當脆弱的摩托化部隊。
2天內,阿米爾在自己防線的正面,對火車站地區發起了幾次連級別的攻擊,測試攻堅能力,但是新到的士兵們表現的并不善戰,進攻全都被擊退。他向師部提出了抗議,要求換一些有經驗的老家伙來,遭到了尤尼斯的斷然拒絕,尤尼斯正在和友鄰部隊爭奪后備兵員,搞得暈頭轉向,他覺得阿米爾簡直是得寸進尺,他在電話里怒喝道:指揮部就剩下我了,要不然我到你到你這里報到得了。
與之相反,亞希尼那邊訓練新兵的動靜小得多,既沒有以進行演習為借口,提出額外的油料需求,也沒有對新到的兵員發表任何怪話,似乎他對馬上展開的戰役并不怎么上心。
尤尼斯不由得擔心起來,亞希尼破格擔任高級指揮官,是他提議的,他知道有不少人等著看他的笑話。亞希尼提交的上一次戰役的毀傷數目,經由參謀部轉呈到集團軍指揮部,立即被退了回來,上面覺得水分太大,看不下去,要求繼續核實數量。顯然上面有些人對這次人事任命很不滿,一直用放大鏡緊盯著亞希尼。,一旦亞希尼出了岔子,肯定會連累到他頭上。
“這個混蛋最近在搞什么鬼?我還等著他攻占議會大樓給我長臉,他倒好,一點消息都沒了。”尤尼斯心理忐忑起來,于是抓起了一邊的電話接到亞希尼指揮部。
“我是尤尼斯,去吧亞希尼旅長給我找來。”
“報告,旅長他一早上出去了,目前不在指揮部。”一名參謀說道。
“他去哪兒了?”
“旅長說,這是軍事機密,任何人都不得告知。”
“嗯,我知道了。”
尤尼斯悻悻掛掉電話,亞希尼這副鬼鬼祟祟的樣子,反而讓他安下心來,他對亞希尼多少了解,知道他喜歡在背后搞名堂,看來一定是在策劃什么行動了。
亞希尼指揮部15公里外的臨時堆放場內,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亞希尼站在一輛96坦克底盤上雙手叉腰,檢閱他新成立的坦克連,大約60名剛剛從卡庫爾裝甲兵學院畢業的新兵被拉到這里,正在這里等待著分配武器,他們大部分駕駛著裝載無后坐力炮的吉普車,聽說到這里能換裝輪式裝甲車
士兵們興奮地等待著最后的命運,發現這里沒有裝甲車,都是坦克,不過這里幾乎沒有一輛完整的坦克,大部分坦克的炮塔與底盤分家,有的炮塔吊掛在起重機上,有的干脆放在地上;罵罵咧咧的修理部隊成員正在揮汗如雨,給大約15臺底盤換發動機
“歡迎來到我的部隊,”亞希尼站在一輛殘破的坦克上,向新到的成員致辭。
新到的士兵們立即整隊立正,亞希尼跳下底盤,走向士兵們。
“沒有裝甲車,你們既然學過開坦克,別浪費了。”
他停頓了一會兒觀察新兵,發現他們沒有太多興奮表情,顯然對這堆破爛沒有信心。
“你們都看到了,我們有大量的坦克,但是還沒有準備好,待會兒我會列出一張表格,寫著各種需要補充的零件,你們坐卡車向北,那里有一座坦克墳場,是英勇的前輩們作戰的地方。你們要把那些膽敢向坦克撒尿,褻瀆英靈的印度人趕走。然后從那些坦克上找到有用的部分,統統拆回來。不管是電臺,還是光學設備,座圈滾珠、機槍、啟動配電盒,繼電器、座椅、各種總成,還是沒有發射的彈藥,能拆下的我都要,完成的好的,會得到師部嘉獎。”
眾人面面相覷,他們不知道竟然會分派到這樣的任務,不過眼前的幾輛96坦克已經初具雛形,看似可以作戰了。
“長官,為什么我們要去自己修理坦克?”
“不會修理坦克,就無法成為合格的坦克兵,坦克不是容易駕馭的機器,需要人與車長期的磨合才能適應,拆裝各種設備,就是加深磨合的捷徑。相信我,這種方法很實用,有省油。”
眾人被他的話一鼓動,然后爬上了幾輛裝著工具的卡車,開向亞希尼指定的寶藏去了。
他已經將戰場上看似比較完整的坦克都拉到了這里,不過仍然缺少零件,趁著新兵報道,打法他們去戰場再仔細搜查一遍。他知道這些人對坦克只有膚淺的了解,大部分只在“阿爾扎拉”坦克上有過5到10個小時的基本訓練,通過這樣的任務,可以加深他們對坦克機械部分的理解。另外,他也希望這些人能夠走近最殘酷的坦克戰場,感受一下,在這片鋼鐵碰撞的戰場上,人體是多么微不足道的存在。他希望自己的車組,多考慮以下問題,其一,如何才能避免成為成為敵人靶子;其二,如何才能先敵發現目標。那種以為頂著一塊鋼板可以橫沖直撞的人,不是他想要的。
馬圖拉以北10公里地帶,多國聯軍最后始終無法突破中國坦克的攔截,從凌晨展開突擊到現在5個鐘頭內,葉林斯基損失了三分之一的兵力,現在阿格拉已經近在眼前,卻四面危機。
他并不指望馬圖拉的印度軍隊能夠出手相救,實際上中國軍隊逼近之后,那里的印度部隊已經望風而逃了,1個小時前,馬圖拉的局面已經被一支游擊隊控制。
葉林斯基呼叫了2遍奧古旦,沒有得到回音,車際數據鏈也找不到準將的坐車,看來是兇多吉少。
中國坦克狠狠敲打了他的側翼,而在正面,他的強大的M1A2sep卻抓不到敵人,敵人很好地利用了附近略微起伏的地形,慢慢后撤,看似被動,實則完全掌握節奏。
葉林斯基知道自己正在陷入圈套,沒有時間猶豫,他下令主力連轉向側面,盡快拯救那些正在被敵人坦克痛打的斯崔克戰車和悍馬,抱團突圍的楔形陣型由此解體。沒有直升機掩護,這樣的作戰實在太困難了。
傅小光接獲命令要求誘敵退卻,命令中補充的敵情表明,敵軍主力正掉頭向他過來,他知道暫時不可貪小便宜,于是立即使用煙霧,將自己遮擋住,向西北撤。
后方敵人的激光測距立即就被炮塔頂上的傳感器感知到,不過99坦克的激光對抗系統已經沒有剛才管用了,敵人使用編碼的激光脈沖進行測距,不容易干擾,而且探測到測距時間非常短促,隨動對抗系統的轉速大大限制了對抗效果。
從以上跡象上,敵人撲過來的,應該是鋒線上最強,電子裝備最優良的部隊。但是他也不能退得太深,根據賀凡的意圖,能夠吸引敵人主力有利于他從另一面出擊。傅小光下令保持3700米以上的距離后撤,對手的120毫米炮在這個距離上可以輕松擊穿99后部裝甲,不過準頭不足以擊中如此遠的運動目標。如果能將這股強敵誘離主戰場,他倒是有決心和他們好好斗一斗。
氣勢洶洶的M1A2SEP連緊追而來,他們一早上消耗了大半的燃料,卻無法找到機在2000米**擊,現在恨不得一口吞掉對方。
賀凡看了一眼數字地圖,傅小光領著敵人正在遠離,他自己的背后有一道通往阿格拉的低等級公路,這是他可以用來反擊的有利地物,于是他下令退到公路后停止了后撤。
印度的鄉村公路,多半為泥結碎石填充的中級公路,為防雨季洪水,大部分突出于路面1至1.5米,對坦克指揮官來說,這是非常有用的反擊地形。坦克退過公路后,他仍然在釋放煙霧,造成己方繼續后撤假象。他帶著電臺只身跳下坦克,向前跑了30米傳統自己的煙霧,觀察敵情。
敵人隊形瓦解后,正面大約還有30多輛M1A2坦克,數量與賀凡相當,他們毫無戒備,繼續以松散的隊形沖過來,速度并不很快。賀凡下令所有坦克裝填貧鈾穿甲彈,這種新式彈藥的密度較之鎢芯彈略大,遠距離上彈道的穩定性也略好。
葉林斯基的大約2個半連的坦克仍然按照慣性向前中速推進。大部分車長的注意力已經從前方目標,轉移到了頭上不時呼嘯而過的戰斗機,他們知道那些不是己方的飛機。隨行的防空戰車已經擊落了2架巴基斯坦的梟龍戰機,但是他們仍然不顧一切地在附近穿梭,將阿格拉派來掩護的直升機趕走。
賀凡使用手持激光測距對前方坦克一一測距,眼看一部分敵人冒冒失失進入了3公里界限,其余坦克則落在后面,一些車長的頭露在了外面,。
煙霧逐漸散去,外籍軍團的炮長們驚訝地看到前方一個個突出的炮塔,突出于一道公路路基之上。
賀凡的第一次像樣的反擊開始,125毫米貧鈾穿甲彈考驗對方正面的裝甲。炮彈呼嘯著在1秒多的時間內飛躍了巨大的距離,大部分都擊中了目標。99坦克在停車狀態下的射擊準頭,幾乎達到了訓練場上的極限水準,當然同時也必須歸功于埃布拉姆斯坦克較大的正面投影。
只有一輛坦克停頓下來,其余繼續向前,看來3公里距離上,他們的裝甲仍然很堅固。
敵人在倉促間展開反擊,他們要擊中只露出炮塔的99式坦克難度非常之大。一則,他們是在行起伏地面進間,二來躲在路基后面的目標有效正面太小。
賀凡回到了自己的坦克上,等待交火,他已經進入了倒數計時,根據他對敵人能力的掌握,敵人會在很短時間內對他的阻擊陣地進行測量和聯絡炮兵,所以他至多只能堅持3分鐘。
他繼續分心觀察著敵人的反擊效率,對方的炮擊間隔又開始減小,看來西方裝填手的體能還有爆發的余地。
橫飛過來的炮彈大部分在99坦克炮塔等高度的方向上飛過,但是都沒有擊中,看來敵人的火炮伺服在高低方向的精度較高,足以應付這樣小的目標,不過在方向上偏差大些,這可能是橫風造成的。
中國坦克展開第二輪炮擊,在2600米距離上繼續考驗敵人裝甲,這次齊射在命中率,幾乎達到了彈無虛發,并且擊穿了其中3輛,賀凡觀察到炮彈擊中座圈后,從坦克的各個縫隙中迅速彌漫起煙霧,這是貧鈾彈擊中目標后典型的表現,這種彈藥命中起火率遠高于鎢芯彈,起火跡象出現的也更早。在模擬實驗中,貧鈾裝甲一旦被擊穿,自身飛散的碎屑,往往也是火災的誘因,這是使用貧鈾裝甲的兩面性。
“看來正面的復合加貧鈾也不是無懈可擊。”
終于有一發120毫米炮彈擊中了一輛99坦克炮塔上的楔形裝甲正面,這是99坦克上最厚的一塊裝甲。
巨大的動能在裝甲側面,切出了一個巨大的缺口,但是碎裂的彈芯停在了裝甲深處,之引發了炮塔外部的短暫燃燒,沒有擊穿坦克。
敵人逼近到2400米時,開始猶豫起來,一些車組開始防煙,放棄了非常不利的對射,這使得中國坦克的火力集中到了少數可以看見的目標上。
幾輛來不及隱入煙霧的坦克被數發炮彈連續擊中,為首一輛被一發炮彈直接擊穿車體裝甲,炮彈殺死了半躺著的駕駛員以及后方裝填手。可以看到坦克停頓下來,巨大火炮向下垂到地上。
幾輛勇敢的悍馬車鉆出煙霧,試圖發射標槍導彈,但是標槍無法在極限距離上鎖定坦克正面,很快被榴彈收拾掉。賀凡意識到,敵人縮進煙霧里,一定是為了等待火力支援。
本書首發來自,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