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浮生如斯 第八十二章
“這青蛇精本是護法天神天龍八部莫呼洛迦中的一名,與你很有些劫緣未了。 世尊見你苦于塵世煩惱的糾纏遲遲不能修成正果,便派了她來與你了結劫緣,使你能早日修成阿羅漢。 ”文殊菩薩向法海解釋道。
又問九兒道:“你宿世善根、慧根成熟、已證圣果,可重回護法天神天龍八部莫呼洛迦,永出三界,不再受生死流轉之苦。 可好?”
這對小青來說當然是個好消息,不用被鎮壓在雷鋒塔下,還可以升格為護法天神,簡直是一步登天,九兒便替小青做了決定:“當然好!”
“只是……”她看看身邊的白素貞,便大著膽子向文殊菩薩提了個“建議”——反正她也不知道這樣做對不對,菩薩才剛答應她讓小青重回天龍八部,總不會這么快反悔吧——“菩薩,弟子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見文殊菩薩點頭示意了,她才說道:“白素貞他們一家……”這件事她還真不知該從何處說起。
“白素貞雖然曾是蛇精,但她所用的玄門法術修煉成精與我護法天神所學大不相同。 當年呂洞賓誘使她吃了仙丹她才有了七情六欲,說到底她都是玄門弟子。 雖然白素貞也虔心修習我佛門經典,身心明悟,得到大開示,得見了本心,遠離了塵垢,并獲得法眼妙凈。 但她終究未入我沙門,便不可要求她像沙門弟子那般離棄塵物世界并遠離色界、欲界、無色界。 嚴守沙門的戒律。 她雖然曾經是妖,但現在已經超脫成人,而且她秉性純良,樂善好施,也未曾禍害于人間,反倒是一心向善,造福百姓。 善哉善哉!既不是我沙門中人,便不可因其輕慢沙門地戒律而遭懲戒。 玄門的事情還是交由玄門中人自己處理罷!白素貞和許仙既然是塵世間的夫婦,便讓他們在塵世間生活罷!法海,你還不把許仙給放了?”
法海見文殊菩薩已不愿再追究白素貞和許仙的事情,他自己也不能再有什么干涉許仙和白素貞的行為了,只得把許仙從慈壽塔上放了下來。
想起許仙之前扮情圣跟白素貞告白的癡呆模樣,九兒就忍不住要奚落他,也顧不上菩薩在身旁要矜持些了:“姐夫!恭喜恭喜!文殊菩薩說以后你們能名正言順的在一起了。 沒有人再會去打擾你們地生活了,呃,至少佛門中人不會再去了……”
說到這里她還特意別有用心地瞄了一下法海,法海在文殊菩薩面前可不像她似的沒規矩,人家法海已是成就了阿羅漢果位地,不像以前那樣不能以平等心對待眾生了。
許仙激動得說不出話來,白素貞也是和他的表現一般無異。 他剛才還被弄得要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沒過多久不僅與妻子破鏡重圓。 還添了個兒子,得享天倫之樂……
“姐姐,姐夫!呵呵,你們這一對璧人兒怎么也不表現得親熱一些,你們這樣讓我感受不到文殊菩薩和法海大師對我們施行同等的慈悲關懷、成就一切眾生的佛性智慧、成就眾生們的無上的功德啊!”
許仙聞言又回復了他平日貌似儒雅實則迂腐地模樣,對九兒道:“小青。 在菩薩和大師面前不可以這么沒規矩……我們得心存感激才是啊!”
說罷他便領著白素貞向文殊菩薩和法海行了大禮,感謝他們的成全。
九兒也跟著向文殊菩薩行了頂禮,然后對許仙和白素貞道:“姐姐,姐夫,你們是不是覺得這人世間的大起大落實在太快,實在是太刺激了?”白素貞和許仙都贊同地點了點頭,之前的分別真的讓他們恍如隔世一般。
九兒見法海之前對她的揶揄并沒有反應,現在更是大著膽子要奚落他一番了,“大師,白素貞和許仙的這個大禮。 您覺得您受得起么?”
法海仍不理會她。 向文殊菩薩道:“弟子在生死苦海之中飄流不定,多少劫以來都如孤兒一樣。 淪落于六道輪回之中,沒有得到護持,想不到今日得到佛的天倫護持,猶如失乳嬰兒又回到慈母地懷抱,得到佛的法乳的營養啊!”
可他話鋒一轉,又道:“婆羅門居住的地方,大地多半蒸濕,加上有許多沙石,草菜不生長,世尊就加持大悲咒神力,以此大慈悲,假托成為肉,他們即吃到了這種味道。 無奈如來佛滅度以后,他們吃眾生的肉,還稱自己叫佛弟子。 這些吃肉的人,即使心開悟以為入了正覺,他們仍只是大羅剎,終將得報應而沉入生死苦海,根本不是佛地弟子。 像這樣的人,相互殘殺,相互侵吞、蠶食而沒有完結,哪里可說這些人能脫離三界呢?教世人修持正道,第二要斷除殺生。 這就叫做如來先佛世尊第二決定清凈明誨。 所以,如果不斷除殺生,而去修習禪定者,就像有人堵塞自己的耳朵高聲大叫,卻希望別人聽不到,這叫做欲蓋彌彰。 持戒清凈的比丘和眾菩薩在不同的道路上行走時,不會去踐踏有生命的小草,更何況是用手去拔。 什么叫做大悲憐呢?就是悲憐人們取那些眾生的血肉來作食物。 菩薩,她雖是奉世尊之命前來助弟子成就阿羅漢果位,但她竟為了白蛇精水漫金山要挾與弟子,還惹得生靈涂炭,難道她這樣的行為也能稱自己為佛的弟子么?這樣她也能重回天龍八部成護法天神么?”
九兒心里暗道:“這個法海!原來以為他得到菩薩的開示,已經使其得生大無畏心,身與意一時都能得到解脫,沒想到他還是那么想不開!我就這么不招他待見呢?他不會是打定主意一定要讓小青當不成護法天神吧?”
文殊菩薩答道:“根和塵同有一根源,捆縛和解脫是同一件事,識性就是虛妄,如同空花一般。 認知從塵境生發出來,又從根生發出識相,識相和知見都是塵境引發地虛妄想念,都沒有真實體性存在,猶如交蘆兩基并生,雜**織。 所以,現在你在真知真見之上建立你地識知,這就是無明的根本。 了悟到知見不是真知真見,這就是無上涅槃無漏真凈,這當中怎么能夠容納其它事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