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星辭點了點頭,今日來送別的人一定很多,葉洵擔心自己控制不住情緒,露出端倪,讓眾人看出什么來。
孟星辭打算上馬車,突然從街道盡頭跑過來一個人,竟然是蔣小飛。
蔣小飛走到孟星辭面前,依舊是那副囂張別扭的樣子。
“咳咳,孟大人此去河東,我還沒有去過,不知大人可否愿意讓我同行?”蔣小飛眼神飄忽,不敢看孟星辭,他拍著胸脯:“我武藝不錯,一定能幫得上大人的。”
孟星辭這次離開,鐘大勇和常松都留在了綏遠縣,他們本來就是綏遠縣的人,家人都在這里,再加上為了讓沈謙之盡快適應縣令,讓他們留下來輔佐是最好的。
如此一來孟星辭身邊的人手就不夠用了,蔣小飛恰好補了這個空缺。而且蔣小飛性格桀驁不馴,在軍中歷練出來的,去了河東那個地方,就需要一個這樣混不吝的人,幫孟星辭去豁出去臉面。
孟星辭不過略一思索,便知道蔣小飛是誰安排的。心中微暖,能為她如此著想,考慮周全的人,也只有那一個了。
靈歡撅起嘴表示不服氣。
孟星辭挑了挑眉頭,故意說道:“同行倒是可以,只是此去河東,事關重大,若你不聽命令,豈不誤了大事?”
蔣小飛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自己居然被嫌棄了,他甕聲甕氣地說道:“我蔣小飛對天發誓,一定聽孟大人的話,絕不擅作主張,這樣行了吧?”
孟星辭勉為其難地點了點頭:“那行吧。”
蔣小飛又說道一陣氣悶,到底是有多嫌棄他?
一行人上了馬車,孟星辭忍不住回過頭看了一眼,這個她待了兩年多的地方,如今她要離開了。
來的時候她十八歲,是大啟最年輕的探花郎。
今年她二十一歲,已過了及冠之齡,還是大啟最年輕的探花郎。
三年時間匆匆而過,她看著這一方百姓如今過得順遂平安,一切就都值得。
孟星辭的馬車緩緩地離開地了綏遠縣。
城門外,不少百姓已經聚集在此,他們也都聽說了孟星辭要離開,特此來送行。
孟星辭來了三年,他們的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他們的孩子可以上學,尤其是軍戶,他們以為永遠改變不了的宿命,是孟星辭給了他們希望,讓他們的兒子不用再上戰場。多少母親,不用再過提心吊膽的生活。
他們真的感激這個少年探花郎,也真心慶幸皇上派她來了綏遠縣。
他們早就知道,綏遠縣不可能一直留住她,以她的才干應該做更多的事。現在她要走了,他們不能阻止她的前程,只有前來送別,祝她一路順風。
孟星辭喜歡吃,這是綏遠縣都知道的事,所以他們帶著自家做的最好的干糧來送她。比不上孟星辭的珍稀食材,但他們知道,探花郎不會嫌棄他們。
“孟大人,一路順風啊。”百姓們喊道。
孟星辭突然想到了小時候,她讀到‘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句子,那時候年紀小的她問祖父,書里真的有這些東西嗎?
已經告老的孟首輔慈愛地笑著,他摸了摸她的頭,告訴她:“書里沒有這些東西,但是讀書會帶給你這些東西。等你真的讀書之后,就會知道,這些東西反而不是最重要的,讀書會帶給你更美妙的東西。”
小時候的孟星辭不知道什么是更美妙的東西,但她覺得祖父騙人,黃金怎么會不重要呢?
那只是幼時的一件小事,她早已不糾結這些東西。但現在她突然想起來,讀書會帶給她別人的尊重,可以改變別人的命運,看到自己可以幫助別人,讓別人過得更好,真的比黃金屋、顏如玉更讓她覺得美妙。
祖父說的原來是真的。
孟星辭眼睛微紅,拱手道謝。她是綏遠縣的縣令,讓他們過上好日子本就是她該做的事情,他們卻如此感激。
宋嬸子也拿著自己做的包子來送孟星辭,“孟大人,這是小婦人做的包子,想來靈歡姑娘已經將手藝學了去。可你們在路上,到底不方便,且拿著在路上吃吧。”
小虎子已經長高了不少,他抬起頭望著孟星辭道:“孟大人您放心,我長大以后也會成為像孟大人那樣的人,去幫助別人。我會好好讀書,以后成為大啟最年輕的狀元郎!”
現在的小虎子已經不想去軍中打打殺殺,繼承父志了。他有了更大的目標,他想要幫助更多像他這樣的人,可以讓天下的母親都能過上安穩的日子。
孟星辭微微一笑,她走了,可是還是有東西留了下來。
她笑著摸了摸小虎子的頭:“好,那我等著你來超越了。”
那些因她而有機會讀書的孩子,像她說的那樣,終有一天會成為別人的星星,能照亮別人的一段路。
因為百姓送來的東西太多裝不下,好在旁邊就是榮升,從榮升借了幾輛馬車。對了,榮升的王掌柜也收拾東西,跟孟星辭一起走。
王掌柜始終記得自己來綏遠縣是為了方便自家大少爺行事的,現在大少爺要走了,他自然也要走了。
如王掌柜以前所言,榮升還真看不上綏遠縣這么點生意。
一番告別之后,都快到了晌午,孟星辭在百姓們的簇擁之下,終于緩緩地離開了綏遠縣。
這是她第一次外放為官的地方,她永遠忘不了這里。
孟星辭的心情激蕩久久未能平復,哪怕是走出了很遠。突然,從馬車后傳來急促的馬蹄聲。
孟星辭一驚,“停車!”
宋年已經下了馬車,并且讓車隊先行一步,有人終于還是沒忍住趕來了。
車隊先行,只留了孟星辭一輛馬車,等著姍姍來遲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