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姆蘭努力控制狂暴抖動中的飛機加速,盡量使其穩(wěn)定。他當然知道速度提升的成敗意味著什么。他不知道敵人距離自己多遠,也懶得回頭向大致方向看一眼,因為看了也于事無補;不過他自信幾十秒內(nèi),就可以甩掉該死的雷達,然后敵人應該會悻悻地撤退。回去后,他必須鄭重地告訴梅內(nèi)亞姆中將,從空中一沉不變的航線進入阿克賽欽,已經(jīng)變得極為不現(xiàn)實了。</br></br>飛機迅速突破了1.5馬赫,而敵人的位置,大致從7點鐘變化到了6點鐘,對方雷達沒有完成跟蹤,似乎只是一架昏了頭,不顧一切沖過來,想從6后方追上來碰運氣的殲10或者殲11戰(zhàn)斗機。對付一般的戰(zhàn)機,能夠咬到尾后固不錯,不過對付米格25,這個位置只能吃屁罷了。</br></br>尾隨的劉兆林沒有輕易選定唯一的目標進行跟蹤,他仍然在等待速度的提升,他使用雷達只是為了測距。</br></br>這部雷達可以迅速跟蹤到米格25那樣不善擺脫的飛機,所以他并不擔心目標會突然消失。從奎達前線機場撤出后,他就開始了接收新式飛機的任務,由于他具備雙座的殲11bs戰(zhàn)機的教官資格,還有還有被導彈擊中,單發(fā)停車后返航著力的光榮經(jīng)歷,要掌握這種先進的單座飛機,自然并不困難。當然需要著力提高的地方,在于矢量發(fā)動機帶來的新動作和新戰(zhàn)術,這是一個挑戰(zhàn)。</br></br>早在半年前與印度空軍第2中隊的蘇30mki在山區(qū)周旋時,他就領教過擁有矢量噴口的蘇30mki的實力。</br></br>說實話,印度的蘇30mki是他見識過的,最蠢笨的一種蘇27系列的衍生型,或許比鴨嘴獸好些,不過他并沒有和那種飛機接觸過。可以說,這是一種極端化的,與空戰(zhàn)的優(yōu)化原則完全背道而馳的設計思想,根本不應該作為戰(zhàn)斗機,但是印度人確實將其當做戰(zhàn)斗機在使用。</br></br>蘇30mki犧牲了制空戰(zhàn)斗機應該具備的飛行‘性’能上餓肚肚優(yōu)勢,而堆砌了許多笨重的設備。中國空軍一度很‘迷’‘惑’印度大量采購這種飛機的定位,直到發(fā)現(xiàn)印度空軍確實將其派到最前線進行空戰(zhàn)。印度人似乎并沒有意識到自己買到的是一種戰(zhàn)斗轟炸機,也許俄羅斯人在推銷的時候告訴他們,矢量發(fā)動機可以彌補整體推力下降帶來的機動能力疲弱,所以蘇30mki作為戰(zhàn)斗機一樣出‘色’,實際的情況當然并非如此。</br></br>從半年來,空軍情報部‘門’收集到的實戰(zhàn)報告得出的結論,矢量發(fā)動機的采用,理論上可以彌補了動力過弱帶來的一系列機動‘性’不足問題,但是印度飛行員卻很少做那樣的動作。已知的情報顯示,蘇30mki可以在</br></br>垂直面通過這種技術進行大攻角飛行,或者在水平面上進行過失速動作,但是‘操’作通過手柄完成,相當依賴人的‘操’控,而兩臺發(fā)動機的動作必須同步而且對稱,對速度和起始的姿態(tài)也有限制。這意味著,飛機不可以在任何姿態(tài)下,做出改變機頭指向的動作,否則可能導致墜毀。</br></br>很顯然,這種時髦的飛行方式與飛行控制的整合還差得遠,熟練飛行遠也只能發(fā)揮出理論能力的百分之十五強。僅僅中巴飛行員觀察到的十幾次,對手企退通過矢量機動,改變空戰(zhàn)局面的動作,無一例外都沒有取得實際效果;沒有一架蘇30mki,在這樣變扭機械的動作后,迅速抓到有效的開火機會;相反的,這種機動導致的失速,往往是導致后續(xù)戰(zhàn)斗敗北的禍根。</br></br>另外從維護‘性’上看,早期矢量噴管的平均維護時間很短,對后勤無疑是一場噩夢;情報部‘門’截獲的印度空軍參謀部的一手情報表明,所有部隊都要求減少此類的機動,以增加發(fā)動機矢量噴管的壽命,即使如此,戰(zhàn)時的蘇30mki中隊的出勤率,還是要低于老邁的米格29甚至幻影2000。</br></br>但是劉兆林在這架蘇35戰(zhàn)機上的體驗則是另一回事,蘇35的矢量發(fā)動機技術與飛控整合以趨成熟,噴管不僅僅作為舵面效能的補充,實際上可以在極粗暴的飛行中,完成飛行員意志以內(nèi)的很多動作,矢量動作完全在計算機控制下,每根噴管隨時都在頻繁改變動作,以對應飛機姿態(tài)變化而做出反應,飛行員無需手忙腳‘亂’地加以干涉。當然今天的獵殺任務,上級嚴禁使用矢量動作,似乎也沒喲必要,他所要依仗的,只是強大的瞬間加速。</br></br>敵機在緩慢爬升中,將速度提升到了1.4馬赫,隨后的加速開始變緩。這些變化始終都在劉兆林的計算之中,雖然他在1.1萬米高空的高度優(yōu)勢也逐步減少了,但是優(yōu)勢依舊明顯。敵人的加速動作趨于保守,可能是擔心保養(yǎng)不良的封存飛機會解體,看來不給給他一點兒壓力,怕是不能使出全力。他推動節(jié)流閥加力,將距離進一步迫近。</br></br>這場追逐已經(jīng)已經(jīng)超越了120公里,照例米格25早該脫身了,始終無法擺脫同一方向雷達掃描的森姆蘭覺察到事情可能不妙,因為那部雷達的照‘射’能量沒有絲毫減弱,可見沒有甩掉他。</br></br>“既然你們這些侵略者豁出命也要陪我玩玩,好吧,盡管耗盡你的燃油來吧。”</br></br>森姆蘭不由得冷笑一聲,他真的有些同情這個拼命使用加力的追擊者,也許他的政治軍官,正在頻道里警告他:要不惜返航的燃油,為了祖國的目的,放棄生命的時刻到了?他難免有些得意,心想:“在我的們世界,為國盡忠乃至犧牲,完全憑借個人的熱忱,而非強迫。”</br></br>少校終于下決心,將推力增加到最大。即使1980年代,三倍音速中隊尚未被解散之前,該中隊所有的戰(zhàn)機從未試圖挑戰(zhàn)過蘇聯(lián)人的手冊,蘇聯(lián)教官告訴他們突破熱障始終存在危險,不要輕易提升到那個速度。</br></br>劉兆林發(fā)現(xiàn)敵人的速度陡然增加了不少,迅速突破了1.7馬赫,超越了蘇35保持的1.6馬赫速度。憑借極端化的設計,敵人在這場速度與耐力的較量中,開始超越自己了。不過他已經(jīng)可以用‘肉’眼看到,對手急速飛行后留下的巨大的冷凝水汽,看上去完全完全沒打算轉彎。隨著水汽迅速地擴散,在林立的雪山上逐漸演變成了筆直的云層,就像一條白‘色’的毯子。</br></br>hud上的目標距離縮短到了10公里。如果不是云層遮擋早該看到尾噴口的火焰了。蘇35憑借其加力推力,迅速提升到了2倍音速,一度又將加速優(yōu)勢板回來一成,他知道這樣的速度持續(xù)不了幾秒鐘,不過希望能給導彈提供盡量高的初速。即使預計發(fā)‘射’時2機距離不會超過8公里,盡量縮短距離也十分必要。</br></br>米格25的機艙內(nèi),雷達接觸告警聲變成了急促的截獲警告,這大大出乎了森姆蘭的預料,沒有一架中國飛機可能緊緊追擊自己120秒,所有的敵人應該會在自己超越1.5馬赫以后知難而退。但是后面這個不知好歹的家伙還真是難纏?難道他們也有一些新的武器?巨大的機體噪音以及加速度,使得他的思考能力下降,他想敵人也許出動了那種黑‘色’幽靈般的飛機?</br></br>戰(zhàn)機跨越2.5馬赫還需時間;不過這架偵察型飛機到時還具備極強的(80年代水平)電子干擾能力,現(xiàn)在是將所有牌打出來的時候了。如果森姆蘭知道對手已經(jīng)追擊到了視距內(nèi),并且那部雷達有多強悍,他本可以不做這些無謂的反制動作,而是試圖通過低空飛行試著躲到山后面。</br></br>劉兆林的雷達迅速“燒穿”箔條干擾,爺爺級的sps-142干擾系統(tǒng)對這部相控陣雷達幾乎不起作用,他甚至可以直接使用r77導彈的干擾源跟蹤能力進行‘射’擊,不過一切以穩(wěn)妥為首要任務,他沒有考慮這種方式。</br></br>蘇35跨越了2.2馬赫,似乎提速乏力了,機體內(nèi)的燃油正在迅速地消耗掉。此刻他還占據(jù)了大約750米的高度優(yōu)勢,雙方距離大約7.5公里,已經(jīng)可以清晰地看到被一團云霧包裹住的敵機輪廓,最佳‘射’擊窗口已經(jīng)出現(xiàn)。</br></br>hud上的目標鎖定框邊緣,距離縮減數(shù)字正在變緩</br></br>,最后變成了最后幾位數(shù)字的跳動。不消幾秒,米格25將會重新奪取速度優(yōu)勢,劉兆林朝著目標發(fā)‘射’了2枚r77導彈,導彈以極大的初速下飛離掛架,在短促的點火加速后達到了足夠追殺米格25的速度。劉兆林慢慢減小油‘門’,等待導彈主動雷達開機并捕獲目標,然后向南轉彎。按照計劃,一旦敵人通過減速的機動擺脫了導彈,那么他可以在南方某個地方,通過預警機指引以及最后的2枚導彈截擊第二次,通過剛才的追逐和攻擊,他已經(jīng)消耗了多余的彈‘藥’和燃油,屆時有把握可以加速到2.3馬赫以上,并將高速度維持更長時間;一架伊爾78型加油機就在身后不遠處,他并不擔心返航的問題;不過他倒是很懷疑米格25在2馬赫速度下能夠機動擺脫導彈這種事情是否會出現(xiàn)。r77的外貿(mào)型固然不怎么出‘色’,不過在萬米高空的航程倒是可以保證的。</br></br>老邁的米格25根本就不知道對手發(fā)‘射’了導彈,舊時代遺留的告警體統(tǒng)根本沒有升級軟件,這種系統(tǒng)對輻‘射’能量微不足道的主動雷達導彈直接視而不見,這架老式飛機雖然屬于偵察型加強了電子戰(zhàn)能力,但是無法對大型地面雷達或者功率較大的機載雷達以外的其他輻‘射’源做出靈敏的反應。</br></br>森姆蘭按部就班地增加速度,空速表照例停留在1.9沒有變化。沒有地面雷達告訴他現(xiàn)在自己的真實速度,以及尾隨的導彈正追殺過來,他倒是慶幸那部追殺自己的戰(zhàn)機雷達終于消失了,看來是敵人知難而退了。這期間他并沒有回頭看一眼后面的情勢,當然即使回頭,也很可能看不見徑直追來的導彈。</br></br>2枚導彈一前一后,靜靜地靠近目標,盡管發(fā)動機已經(jīng)停止工作,但是仍然保持了很高的速度。它們從近到可以發(fā)‘射’格斗彈的距離發(fā)‘射’出去,并且還有大約1千米的高度優(yōu)勢,不過要追上這架2.5馬赫飛行的敵機,還是頗費時間。整個攻擊時間需要漫長的20秒,最后一段距離,導彈憑借慣‘性’飛行,任何多余的機動都會折損速度導致攻擊失敗,好在這個傻乎乎的目標并不怎么‘亂’動。</br></br>“感謝云端的諸神帶領我們走出黑暗,與貌似強大的敵人直面對抗;”盡管森姆蘭呼吸急促,但是還是念念有詞起來,“敵人全盛的武力只是一種假象,因為他們只是匍匐與權威,靈魂缺乏信仰。他們發(fā)起的侵略戰(zhàn)爭必然會止步于,對光明與自由的深刻恐懼。”</br></br>當他默默念叨到光明的時候,一道強光在飛機一側閃爍了一下,隨即飛機一頓,就像撞到了在空中散步的天使。刺耳的金屬扭曲聲中,戰(zhàn)機劇烈地翻滾起來,滾滾風冷從不知道哪里灌進機</br></br>艙,這是解體的前兆,森姆蘭還沒有等到第二枚導彈爆炸,就失去了知覺,隨著破損的飛機高速墜向地面深谷中。</br></br>“白鳥,擊中目標了,任務解除。”預警機告訴劉兆林。</br></br>“確定他被擊中了?”盡管完全在預料之內(nèi),但是他仍然追問了一下。</br></br>“是的,斷成了3截超音速的碎片,這會兒才慢下來,飛行員不可能活下來。”</br></br>“聽說他們派了一些老頭子來執(zhí)行送死的任務?”</br></br>“是的,102中隊解散后,這些米格25飛行員紛紛解甲歸田,這會兒都該有50歲出頭了,他們當中有一些當年執(zhí)行過穿透我國領土的偵察任務。”</br></br>“看來真是死得其所。”他不懷惡意地評價道,“我是不是首開擊落米格25的記錄?”</br></br>“想的真美,其他部隊在阿薩姆至少已經(jīng)擊落了3架米格25,不過據(jù)我所知,剛才的戰(zhàn)斗是追擊持續(xù)時間最長,速度最快的一次。而且敵人始終在速度上處于劣勢。”</br></br>“是這樣?”</br></br>劉兆林難免有些失望。他離開戰(zhàn)場接收新式飛機的這段時間,并不知道各部隊的戰(zhàn)斗情況,只是知道飛行員之間的競爭以趨白熱化,自己早就被遠遠地拋在了后面。當然憑借著與陣風的正面周旋,以及被擊中后還能憑借技巧堅持返航的記錄,他仍然處于第一線的戰(zhàn)機飛行員的位置。</br></br>他知道與實戰(zhàn)相比較,以往的模擬對抗都是無意義的,即使在空中擊落宋寧10次,也不抵他在空中多擊落很多架敵機的事實。在擊落這架米格25前,劉兆林的記錄是擊落一架幻影2000以及1架直升機,另有一次擊落存疑,既沒有核實,也沒有記錄在案</br></br>復制本地址到瀏覽器看最新章節(jié)</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