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道 !
“人生一世遍食魚蝦畜獸、瓜果蔬味;草木一秋受盡風(fēng)霜雨露、寒來暑往;鳥翔于空常食飛蟲走豸、新芽嫩葉;魚躍于水多食泥螺浮蝦、水草游藻。若是魚族常自憤憤,則蝦蟹浮藻何以自處?若是鳥獸多有不平,則蟲豸草木又當(dāng)如何?”初陽語調(diào)沉穩(wěn),一字一停,不似在說服魚妖,倒似在說服自己。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可見天地運行自有其道,不偏不倚,不因一族得失而變,不因一族喜憂而化。因天地而生草木,因草木而生魚獸,因魚獸而有紅塵人世,萬物循環(huán)往復(fù)不息,各行其道,物盡其用,則道因而長存不滅。”
“生而為人也罷,生而為魚也罷,各為其族存亡而循道行事,又何來不平之論?”初陽輕輕嘆息道,“若是魚族無天敵之患,子子孫孫濟濟一堂,試問這一湖之水可能相容?如若不能,爭斗在所難免,適時你又該當(dāng)如何?存亡之道,舍得之道,實難兩全,唯擇中正庸和之道行之。”
魚妖聞言垂首默想片刻,再出言已無偏激之色:“所言雖是不差,然憂懷終是難解,又該如何?”
“天地萬物皆可生靈而獨獨人生而有靈,天地萬物皆可生情而人生而有情,何也?道也。有靈則有感,感而不知則有祈盼;有情則有求,情深不得則有欲求;此皆悲喜憂樂之源。若是你依然懵懂無知而暢游嬉戲,豈有今日之忿恨憂傷?”初陽依舊不緊不慢,依然是緩緩道來。
“開竅通靈,鱗介所想;化身為人,鳥獸所望。你今得人身便有情生,便有貪嗔愛恨,便有所求所望;而你今頗有神通,又不可隨心所欲肆意妄為。故而欲要解憂唯有一途,便是跳出這一族一地之限而放眼浩瀚宇宙天地,屆時你方能知曉這些許小情懷無須介懷。”
“天地我自知之,而宇宙又當(dāng)何論?”魚妖一臉惑色。
“往古來今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道之不滅則宇宙不滅,萬物不止而宇宙不止。待你閱盡古往今來之事,看盡九天瀚海之物,便知何為宇宙。”初陽微微一笑,心中亦自有得,收起絲絲縷縷水之細(xì)流隨意將魚妖開釋。
“這位姊姊,你莫非不是來尋我晦氣?不然怎肯這般指點于我,又怎肯如此輕易罷手?”魚妖脫卻困境,反倒愈發(fā)不解。
“本為尋根除水寒之法而來,何來尋晦氣一說。然汝今雖有驕色而致行事偶失偏激,但心存悲憫則道途可期,我有何必留難于你?”初陽不禁暗嘆魚妖未經(jīng)世故,性子依然單純,故而喜怒皆形諸于色,好惡皆現(xiàn)于言辭。
“原是為此而來,此森森寒意乃是我由鄱湖深處一寒泉得之,凜冽非常不似凡品。但要根除元也不難,服以泉邊所生赤藻便可無礙。姊姊姑且待之。”魚妖言出即行,魚尾一擺,轉(zhuǎn)瞬不見,須臾再現(xiàn)時手中卻持有一把火紅藻類。
“此物少許便可驅(qū)寒扶正,姊姊慎之。而我自今夜起,當(dāng)出鄱湖沿江而入海,去見識姊姊口中那大好河山、廣闊天地與亙古宇宙,方不負(fù)姊姊所期。”言畢魚妖恭然而退,鄱湖霎時重歸風(fēng)平浪靜,唯聽得其間隱隱有水紋擴散之音。
小狐本因魚妖親昵言語而多生醋意,此時見其驟然而走,滿腔酸意頓做雪消,反倒有些惆悵之意:“此妖今日已少少勝我一籌,若是我再一味憊懶而任時日蹉跎,下次再遇豈非難望其項背?思及至此,怎不叫我意難平?”
“難得小狐亦有用功之心,怎不叫人喜出望外?由此可見人無敵手則無奮起之心,狐無對手亦然。”英娘聞言,輕拍其后頸笑道。
“是所謂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邪?若果真如此,別離此處則需再往西域一行,唯炙熱之地方有利于小狐修行。”初陽也半是打趣半是建議地說道。
“西域雖好,但我曾聽聞沿海而南去有一極熱之所在,此處不分四季而烈陽當(dāng)空,黝黑如炭之昆侖奴便是由該處而來。”英娘見多聞廣,時時別有高論,“依我所見,驕陽之火更益于小狐,左右無事何不往海外一行?數(shù)百年前鄭氏寶船亦曾逗留于其處,斯人作古已久,而我等焉能拜服固步?”
“英娘姊姊所言極是,滄海遼遠(yuǎn)令人心折,久不相見未免想念。何況驕陽之火乃是陽火根本,非比其他,正好錘煉于我。”小狐急急開聲,也不知是懷念那碧波萬頃還是心系那海鮮美味。
“也罷,既是如此,待得此處事了便順江而下直至飛魚島一線,再由飛魚島往南海而去。只是飛魚島猶在,亦不知阿善如今何在?”初陽憶起舊事,面上不免有些追思之色。
“阿善化龍只怕須得千年萬年,有真人隱其行跡姊姊又何必有杞人之憂?”小狐嘟著嘴說道,語氣頗為不喜,似有撒嬌之意。
初陽笑罵道:“只不過偶有思憶,何至于成杞人之憂?牙尖嘴利而有今日之?dāng)。笮『€須謹(jǐn)言慎行才好。”言畢從英娘懷中將小狐接過,一行人依舊趁著夜色匆匆離去。
赤藻之效果然非凡,更配以初陽精妙針法,不過兩日原本僵臥如活死人的四人便已然能安坐于塌,而膳食起居亦漸可自理。袁氏族人感激涕零,跪拜不迭,指天誓地要與初陽立一長生位奉養(yǎng)永年。
初陽見潯州局勢大安便有遠(yuǎn)去之意,而此時婉言推拒而不得,心中頓起清華山蝶夢之想,驚悚之下急急將近來醫(yī)學(xué)所得留書為記后不告而去。
人雖遠(yuǎn)遁,聲名未去。女國手名號隨南來北往之客傳于神州處處,初陽妙手之術(shù)因添油加醋之猜想而更彰顯人前,潯州醫(yī)家因初陽留書而多有所得亦不吝溢美之詞。如此一來適得其反,初陽遠(yuǎn)去神州,欲隱還顯,聲名大噪而不自知。
作者有話要說:其實這三章就卡在人魚辯論之上,不能說服自己何以說服讀者?今日勉強寫成,猶有未盡如人意之處,還請諸位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