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已經說過,海倫夫人是個慷慨俠義之人,有一顆金子般的心。她剛才的那種表現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格里那凡爵士看到自己有這么一位賢惠善良的妻子了解他,追隨他,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當他在倫敦向海軍部提出自己的請求,遭到無情的拒絕時,他心中便萌發了要親自去援救格蘭特船長的念頭,只不過他沒有在海倫夫人面前透露而已,因為他思前想后,總是舍不得離開自己新婚的嬌妻?,F在,海倫夫人倒先提出來了,一切疑慮全都化為烏有了。家里的仆人們也都歡喜雀躍,完全擁護夫人的這個提議,因為主人要去援救的是蘇格蘭人,是他們的同胞兄弟。當仆人們為呂斯夫人的英明決策歡欣鼓舞時,格里那凡爵士也跟著向自己的夫人表示贊賞和敬意。
既然已經決定出發,就必須著手準備,不能浪費一分一秒。當天,格里那凡爵士便派人去吩咐約翰·孟格爾,讓他把“鄧肯號”開到格拉斯哥港,并做好有可能要環繞地球一周的下南海的航行準備。說實在的,海倫夫人在提出自己的偉大建議時,也充分地考慮到了“鄧肯號”的堅固而輕快的特點,知道它可以勝任一次遠洋航行的重任。
“鄧肯號”是一艘式樣新穎別致、配有蒸汽發動機的游艇,載重量為二百一十噸,而最初抵達新大陸的那幾艘船,如哥倫布的、威斯普奇的、品吞的、麥哲倫的,都比“鄧肯號”的噸位小得多。[1]
“鄧肯號”有兩個主桅桿:前桅有主帆、梯形帆、小前帆、小頂帆;大桅則有縱帆、檣頭帆。不過,它還有三角帆、大觸帆、小觸帆以及許多的輔帆。船上的帆是足夠的,因此它可以與普通的快帆船相比擬,可以利用各種風向的風力,但它主要還是靠本身的機器動力。它的機器是最新式的產品,有一百六十匹馬力,并且還配備著增大氣壓的蒸汽機,那是一臺具有高壓性能的機器,可以加大氣壓,加快雙螺旋槳的速度。“鄧肯號”如果開足馬力的話,可以達到一個極高的速度,超過當時所有輪船的最高時速。在克萊德灣試航時,根據航速儀的測試,它的最高時速達到了十七海里。具有如此高的速度,它做環球航行是毫無問題的。而孟格爾船長所要做的也就是把艙房加以改裝一下即可。
孟格爾船長首先把煤艙進行擴大,盡量地多裝一些煤,因為途中補充燃料并不容易。與此同時,他也把糧倉擴大了,足夠裝上兩年的儲備糧。錢的問題是不存在的,他甚至還購置了一門有轉軸的炮,安裝在船頭甲板上,以防意外,應不時之需。能夠發射一顆八磅重的炮彈到四海里遠的地方,總是具有很大的威懾力的。
必須指出,約翰·孟格爾是個航海高手,他雖說只指揮一條游船,但卻是格拉斯哥港少有的一位優秀船長。他剛滿三十歲,表情嚴肅,既勇敢又善良。他是在格里那凡家里長大的。格里那凡家里把他撫養成人,并把他培養成一名優秀的水手。在以往的幾次遠航中,他都一再表現出自己的勇敢機智、堅毅沉著。當格里那凡爵士請他擔當“鄧肯號”船長時,他真的是打心眼里感到高興,因為他愛戴這位瑪考姆府的主人,如同弟弟崇敬兄長一樣,他早就想著要為哥哥效勞、出力,只是一直都未能找到機會。
大副湯姆·奧斯丁是一名老水手,是個可以完全信賴的人?!班嚳咸枴鄙系娜w人員,包括船長、大副在內,一共是二十五人;他們都是丹巴頓郡人氏,都是飽經風浪的水手,都是世世代代為格里那凡家族服務的佃戶人家的子弟。這么一來,“鄧肯號”上就形成了一種誠實可信的人的組合,他們個個身懷絕技,連傳統的風笛手[2]都不缺乏。格里那凡爵士擁有這樣一支船員隊伍,猶如擁有一支精兵良將的作戰隊伍。他們人人熱愛自己的工作,個個熱誠勇敢,善于使用武器,精于駕駛船只,而且追隨主人做冒險遠航,人人奮勇,個個當先。聽到將要出海遠航,他們歡呼聲不斷,響徹丹巴頓的山谷。
約翰·孟格爾在忙著改造艙房、儲糧備煤的同時,并未忘記為格里那凡爵士夫婦裝飾供遠航用的臥房。同時,他還要考慮安排格蘭特船長的兩個孩子的艙室,因為海倫夫人已經答應瑪麗·格蘭特姐弟倆跟隨“鄧肯號”一同遠航。
至于小羅伯特,你即使不讓他跟著去,他也會偷偷地藏到貨艙里,隨同前往。即使你讓他與富蘭克林或納爾遜小時候一樣,去過見習水手的艱苦生活,他也會毫不猶豫地跟著去。像他這么個小大人、硬漢子,你能拗得過他嗎?大家都非常清楚他的決心,所以沒人會阻攔他的,而且還得同意他不以乘客的身份登船,而是要在船上服務,干什么活兒都行,做見習水手、小水手或大水手,他都樂意。于是,約翰·孟格爾便承擔起教他航海知識的重任。
“好極了,”小羅伯特說,“如果我學得不好,您盡管用皮鞭抽我?!薄斑@倒不必,我的孩子。”格里那凡爵士嚴肅認真地說,而且,他也不必去強調指出,船上早就禁止使用“九尾貓”[3]了,“鄧肯號”上根本就用不著這種刑具。
麥克那布斯少校也在乘客名單上。少校年約五旬,穩重老成,儀表堂堂,為人謙和,讓干什么就干什么,無論對什么事或對什么人,總是以別人的意見為重,從不與人爭辯,從不與人發火,凡事都鎮定自若,泰然處之。此外,他還是個勇敢的人,即使炮彈落在身旁,連眉頭都不皺一皺,絕不會擅離崗位。如果非要說出他有什么短處的話,那就是他是個徹頭徹尾、地地道道的蘇格蘭人,是個純血統的喀里多尼亞人,他固執地抱著故鄉的舊習俗不放。因此,他不愿意為大英帝國服役,他的少校軍銜還是在高地黑衛隊第四十二團獲得的。黑衛隊是一支純粹由蘇格蘭貴族組成的隊伍。麥克那布斯以表兄的身份長住瑪考姆府,現在,他覺得以少校的身份登上“鄧肯號”是順理成章的事。
以上便是“鄧肯號”上全體人員的情況;“鄧肯號”這條游船是因為一個意想不到的機緣巧合,正在準備一次當代舉世皆驚的遠航。當船駛入格拉斯哥港之后,便引起了社會各階層人士和民眾的好奇。前來參觀的人,每天絡繹不絕。人人都在關心它、談論它,以至于停泊在該港口的其他船只的船長們心里嫉羨,尤其是“蘇格提亞號”的勃爾通船長,看了更是眼紅。這“蘇格提亞號”也是一條極其漂亮的船,就停泊在“鄧肯號”的旁邊,正準備駛往加爾各答。
就船的大小而言,“蘇格提亞號”完全有資格把“鄧肯號”看作小弟弟,可是人們卻并不注意它,只把目光集中在格里那凡爵士的那條游船上,而且關注的熱情日甚一日。
啟程的日子一天天地迫近。約翰·孟格爾精明干練,很有辦法:“鄧肯號”在克萊德灣試航后僅僅一個月,就完全改裝完畢,燃料和糧食也都已儲備充足,一切都安排妥當,只等出海遠航了。出航日期定在8月25日,這樣的話,在開春之前,它就可以駛入南緯海域了。
格里那凡爵士的偉大計劃傳開之后,有人便前來勸阻他,聲稱這么做太辛苦、太疲勞、太危險。但是,爵士卻不為所動,已經橫下了心來,決定離開瑪考姆府。其實,勸阻他的人中,許多人是由衷地欽佩他的,而且,輿論也對這位蘇格蘭爵士一致表示贊賞,除了政府的官方報紙而外,其他所有的報紙都在一致譴責海軍部的老爺們對這件事所持的態度。再者,格里那凡爵士為人忠厚,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只知潛心于自己的職責,其他的一概不予理會。
8月24日,格里那凡夫婦、麥克那布斯少校、格蘭特姐弟倆、船上司務長奧比內先生,以及侍奉格里那凡夫人的奧比內太太,在城堡眾仆人的熱烈歡送下,離開了瑪考姆府。幾小時后,他們便在船上安頓下來。格拉斯哥的群眾懷著崇敬的心情歡送海倫夫人,因為大家都為她拋棄奢華安逸的生活前去救援自己受難的同胞所感動,把這位年輕女子視為勇敢的女性,視為他們的驕傲!
格里那凡爵士夫婦被安頓在“鄧肯號”船尾的樓艙里,擁有兩間臥室、一個客廳和兩間洗漱間。緊挨著他們的是一個公共的方形大廳,兩側是六個艙房,分別由格蘭特姐弟倆、奧比內夫婦和麥克那布斯少校住著。而約翰·孟格爾和奧斯丁的艙房則在方形大廳的另一頭,背朝方形大廳,朝著中甲板。船員們則住在統艙里,地方也很寬敞舒適,因為船上除了燃料、糧食、武器以外并沒裝運其他東西。船上空地方不少,孟格爾船長需巧妙地利用這些空地方加以布置。
“鄧肯號”決定在8月25日凌晨3點,趁著落潮啟航。在啟航前,格拉斯哥市民們還看到了一幕十分動人的儀式。晚上8點鐘,格里那凡爵士及其旅途伙伴們,包括從廚師到船長的全體船員,凡是參加這次救援行動的人,全都下了船,前往格拉斯哥古老的圣蒙哥教堂。這是宗教改革運動大破壞之后僅存的一座完好無損的古教堂。沃爾特·司各特曾用他那生花妙筆描繪過它。此刻,它正敞開正門,恭迎“鄧肯號”的乘客與船員。
在這座古老的教堂里,在那建有一座座古冢的圣堂前,摩爾頓牧師在為他們祈福,求神明保佑他們遠航順利,一路平安。偶爾可以聽見瑪麗·格蘭特那少女的響亮聲音在大殿里回蕩,她是在為自己的恩人們祈禱,在上帝的面前盡情地流著興奮的、感激的淚水。隨后,全體人員懷著無限的深情走出了教堂。夜晚十一時許,眾人回到了船上。孟格爾船長和船員忙著做啟航的最后準備。
午夜時分,鍋爐生火,船長命令加足燃料,燒旺爐火。不一會兒,只見大股濃煙滾滾冒出,與黑夜中的海上迷霧混雜在一起。船上所有的船帆全都卷起,藏于帆罩里,以免被煤煙熏黑,因為當時正在刮西南風,無法揚帆航行。
凌晨兩點光景,“鄧肯號”在輪機的震撼下開始顫動起來;氣壓計標示出壓力為四級;蒸汽在汽缸中哧哧地作響,與大海的潮汐相互呼應;微弱的夜光中,可以辨別出那條夾在浮標和石標之間的克萊德航道來。浮標和石標上的信號燈已經漸漸地在晨曦中暗淡下去,可以啟航了。
孟格爾船長派人去請格里那凡爵士;后者立刻跑到甲板上來。
不一會兒,潮水在往后退去;“鄧肯號”拉響了汽笛,嗚嗚地叫起來;纜繩松開,螺旋槳轉動,“鄧肯號”緩緩開動,駛離周圍的船只,進入克萊德灣的航道。船長沒有找領航員,因為他對克萊德灣了如指掌,對它的深淺彎曲十分清楚,比任何一個領航員都要強得多,他熟練地一手操縱機器,一手掌著舵把兒,技術嫻熟,沉著鎮定。一會兒過后,最后的幾座工廠已脫離了視線,河岸邊丘陵地上,一座座別墅疏疏落落,城市的喧囂越離越遠,最后終于聽不見了。
一小時過后,“鄧肯號”已經貼靠著丹巴頓的巉巖在行駛;又過了兩小時,它便駛入克萊德灣了。清晨六點,“鄧肯號”繞過康太爾岬,出了北海峽,航行在大西洋上。
注釋:
[1]哥倫布第四次航行時,率領著四條船,他自己所乘坐的指揮船最大,載重量為七十噸,而最小的一條船載重量只有五十噸,簡直就是一些只能在沿海海岸邊航行的小船而已?!?/p>
[2]風笛手是一種專吹風笛的人,現在高地部隊里仍每隊配有一名風笛手。——原注
[3]木柄末端裝有九條皮鞭,俗稱“九尾貓”,英國船上常用這種刑具鞭笞見習水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