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般過了一個上午。到晌午的時候,管事的送晚間赴會的名錄來。 卻發(fā)現(xiàn)自己家主人只站在院中、往西北方看。說是看也不恰當(dāng)——兩只眼睛滴溜溜地亂轉(zhuǎn),生生驚得老管事頓了頓腳、心口一疼。 ——就像是遭了邪了。 但走近了細(xì)看,卻見自家主人又好端端的,只不住撫著手,好似害怕這手上起了皺一般。 遞過名錄去問,卻也不甚看。只掃了一眼便道:“好好好,甚好。去吧去吧。” 這可不是裴決子大師平日里京華望族的氣度。但老管事也只當(dāng)主人知曉那凌空仙子要來、因為太焦慮而失了態(tài)。 于是捧著名錄,慢慢退下了。 只留這大鬼披著人皮所化的裴決子,忽地仰頭看了看天空上一條細(xì)細(xì)的云線,桀桀怪笑了兩聲。 …… …… 這時候,李云心正在換上一身道袍。 他這個人并不特別喜好華服,但也不會非要逼著自己穿粗布衫。這時代的紡織技藝并不十分高明,尋常人家在鋪子里買的棉布都還稍顯粗糙,更何況是粗麻布。 但晚間赴宴他的身份是“渭城五大意境畫師”之一的混元子的道童,那就不能穿一身錦衣了。 老道想去開眼界、見世面。 李云心則為了那幅《漁翁釣叟圖》。 修士們渡劫,“讀圖”是一條干凈的捷徑。李云心作為一個化境畫師,實則就類似那些什么“煉丹師”——是提供者。 可問題是,能渡妄心劫的東西,他還做不出來——他自己還未能渡劫呢。 他的前世經(jīng)歷過很多極端的情感體驗,可想了又想……抱歉。的確不包括這一種體驗——安然恬淡、無欲無求。 至于這些畫圖畫作,也是有等級之分的。 尋常的世俗人學(xué)了畫,心生感悟作出來,哪怕寄托了再多自己的情感,也終究是一幅平淡無奇的畫作而已。 因為他不修靈力。 但畫師們,獲得了各種粗淺的、遺留在世間的修行法門,修了靈力。他們來作畫,便不是普通的畫了。他們,可以將自己的感悟、情感,以靈力寄托到畫中去。 一個意境巔峰的畫師,若是恰好福至心靈,生出了強(qiáng)烈的感悟,又適逢精、氣、神,也都處于巔峰狀態(tài),那么他可以作出“名品畫卷”來——即“名卷”。 名卷,是意境巔峰、乃至巔峰以下的畫師所能達(dá)到的最高成就。 在名卷之下,則還有佳作,以及那些連佳作都算不上、只能用來賣上幾角銀子,貼在尋常百姓家的畫作了。 如果畫師突破了意境,達(dá)到虛境。那么一個虛境巔峰的畫師,若是恰好福至心靈,生出了強(qiáng)烈的感悟,又適逢精、氣、神,也都處于巔峰狀態(tài),那么他可以作出“珍品畫卷”來——即“珍卷”。 那《漁翁釣叟圖》,便是珍卷了。 至此,便是世俗間的畫師,所能達(dá)到的最高成就了。 如今世俗間的畫師幾乎不清楚兩千年前的事情,甚至在有意的引導(dǎo)下,不清楚還有畫圣存在過。因而他們雖然知道這世界上還有“寶卷”這東西存在,卻只覺得…… 大概是某位古代大能、得了上天眷顧,才作出了“寶卷”。 可實際上,化境巔峰的畫師,便可以作出“寶卷”來。 而寶卷更上,從前的丹青道士們突破了化境、直入真境之后,便能作出“靈圖”。至“靈圖”,哪怕就古代的丹青道士們而言,也已經(jīng)是他們的極限了。 存世的“靈圖”極度罕見,有名字偶爾被修行者提及的,也不會超過三幅。這一類東西,即便是洞天道士都得小心翼翼地收著,世俗凡人更是無從聽說了。 可“靈圖”雖然他們不知曉,靈圖更往上的一種東西,卻幾乎是天下畫師皆知的。 八珍古卷。 天下畫師們知道的是“某位驚才絕艷的高人作出了八幅作品,每一幅都遠(yuǎn)超寶卷之上,已經(jīng)不入品級了。于是將那位高人的八幅作品,統(tǒng)稱‘八珍古卷’。” 而另一些、也僅僅是有那么一些知曉“畫圣”曾經(jīng)存在的修士們,則知道這八珍古卷,乃是那位畫圣所作。 只是這八珍古卷現(xiàn)在是散佚不知去向、還是被雙圣收去,就不得而知了。 只知道那八珍古卷的第一卷,名為《霧送奴達(dá)開蒂茂》。 李云心第一次從父母口中聽說這名字的時候的反應(yīng)是比較懵逼的。于是要求父母把這幾個字寫了下來。 真的是這么幾個字。 他就問父母,這名字的含義、畫上究竟畫了什么。 但父母表示他們也沒有見過八珍古卷,并不能理解畫圣的深意。 只不過到了這時候…… 李云心覺得“不能理解”是對的。至于什么“深意”這回事么……應(yīng)該還是要斟酌斟酌的。 如此,丹青道士們所作的畫卷,便分為八珍古卷、靈圖、寶卷、珍卷、名卷、佳作。 除去那八珍古卷之外,余下的畫作便也分了五個品級,正正對應(yīng)上了修行者的五境——玄真化虛意。 意境的修行者倘若想要渡劫,尋那佳作、細(xì)細(xì)揣摩便可。但佳作畢竟感悟不足,一幅大致是不夠的——還得多找?guī)追嗷⒄諏Ρ龋拍芪虻猛笍亍! 】梢粊硗活惖漠嬜魑幢貏偤脤さ玫剑砑炎鞅揪土驾积R。畫師感悟時有失偏頗、或者夾雜了別的什么情緒,又反過來影響了感悟者也說不好。 因而修士們渡劫,大多是不用這類東西的——這一類,往往被世俗間的富商高官收藏。 境界不高的修士們,常用的是名卷。虛境的修士們慢慢考慮到渡劫的問題,于是收集這一類畫作。但丹青道士原本就數(shù)量稀少,產(chǎn)出不多。再遭了千年大劫,更是少上加少。于是上乘的、稀有的名卷,大概只有洞天弟子才有緣參悟。 至于流派弟子——哪怕淮南子那樣的掌門首徒要渡殺劫,都一時間找不到適合的名卷,只能走那屠人的道路。 等修士的境界再高些、未渡的劫越來越少……所剩下的情劫便會越發(fā)強(qiáng)大。因此很多人才會覺得,境界低的修士,看起來還像是人類。可那修士的境界越高,便越發(fā)的不類常人了。 既是劫數(shù)變強(qiáng),名卷大抵能起到的作用也有限……便要尋珍卷、寶卷了。 而這,就是李云心一定要去那“寶華會”的緣故。 尹平志以為自己給李云心施展一記陽謀、出了難題。 卻不知,是正給他送了一樁好處!</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