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天下 !
這事議到近午時才散,出了乾清宮,寧云晉正準備回衙門,卻看到鴻明朝著自己走了過來。
今天的太子殿下眼角都帶著喜悅,顯得異常精神。
寧云晉一看他的樣子就知道是要找自己,識趣地等在原地。
鴻明雙手抄在身后,在他跟前站定,嘴角喊著笑意望著寧云晉給自己行禮。
寧云晉在心里翻了個白眼,壓住心中的不情愿,問道,“太子殿下有何事吩咐。”
“父皇說了,這事必須盡快盡早辦好。”鴻明故作嚴肅的板著小臉,吩咐道。
“那是自然,太子殿下只管放心。”寧云晉看他這神情,有些好笑。太子即使城府比以前深沉了一些,還是明顯沒長大呢!一看這模樣,就如同要在父親面前繳功的小孩一樣,看來是十分看重這個差事。
鴻明點了點頭,吩咐道,“父皇看重你,事情交給你辦孤也放心。若是有哪些不開眼的人阻礙你辦事,只管告訴孤即可。”
聽他這么一說,寧云晉倒是放心不少,他怕的就是太子第一次辦事,少年輕狂忍不住要胡亂插手,到時候自己做事就難辦了。可是這件事既然要鼓勵商人們支援國家,肯定要有皇家的人出面。但是才五萬石糧食而已,讓皇帝親自出馬又太大題小做了一點,年紀尚幼的太子出面剛剛好。
如同他猜測的那樣,鴻明心中確實十分興奮,眼看著弟弟們都長大了,而且一個個學業騎射武功都不比自己差,他心中難免著急。
讀了這么多年書,史書和資治通鑒鴻明并沒有少看,里面那么多比自己文治武功厲害的太子都被兄弟們拖下馬,下場十分凄涼。
目前父皇除了自己之外,雖然并沒有特別偏愛哪個弟弟,但是現在父皇還如此年輕,未來的事情誰又能說得好,這讓他心頭時刻縈繞著危機感與緊迫感。
等到與自己同歲的寧云晉出了上書房,先是連中三元,接著又開始入朝當官,鴻明更是感覺即使自己身為太子,也不是這天下同齡人中最出色。
身為太子,他唯一需要關心的只有皇帝的一舉一動,因此鴻明能夠感覺得到父皇對寧云晉的重視。這與小時候拿他與自己比較,或者他身為祭天者的身份的那種重視有些不一樣,雖然鴻明還不知道那種不同是什么原因,但是對于這個唯一讓自己有羨慕嫉妒恨感覺的人他自然也多投注了幾分目光。
想到父皇昨晚對自己說的話,鴻明望著寧云晉的雙眸中帶上了幾分深沉。這次的差事,父皇已經說了,明面上說是以自己為主,但是行事安排卻要聽寧云晉的,需要的是自己太子的身份,趁著這次機會,要自己多看、多學。如果事情辦得好,便考慮讓自己上朝聽政,進六部學習。
鴻明剛開始自然是如同被針扎破的皮球,滿心不情愿,但是轉念一想,確實也像奶娘說的那樣,這是父皇對自己的一片關愛之心呢!
畢竟自己是第一次當差,事情做得漂亮才是正理!只有能比弟弟們早一步踏入朝堂,自己才能繼續保持優勢。
到底還是個少年,鴻明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他又拿腔作勢地吩咐寧云晉辦事務必要用心,這才放人離開。
寧云晉望著他的背影,忍不住沒好氣地翻了個白眼。
要想辦成這件事對寧云晉來說并不是難事,《大夏雜報》拓開到全國之后就已經開始廣告招商,由于廣告效益非常不錯,導致不少報紙也開始跟風,這讓很多商人的眼睛都盯著報紙。于是他回到衙門,便吩咐羅明安排人讓幾家報社的負責人過來。
等到羅明走后,他便讓秦明為自己研磨,將自己在路上就考慮好的腹稿寫了下來。擱下筆,他望了一眼正在幫自己收拾的秦明,心中一動,“你也跟了我這么多年了,有沒有想法謀個差事?”
“說實話,秦明真的舍不得離開公子身邊。”秦明聽他這么一說,微微一笑,“別看馮成志在公子安排下有了好出路,但是他私下底都說還是在公子身邊的日子舒坦。”
“瞧你們說的,一直跟在我身邊能有什么造化,你們是我信得過的,總要給你們謀個好前程,要不然也枉費了二管家將你放在我身邊的一番心意。”寧云晉若有所思地望著他,“本來這次有個好機會,你若現在真的不想外出做事,那就罷了,日后只要你有了那心思再說吧!”
秦明暗地里松了口氣,他展顏笑道,“知道公子最是體恤我們呢!”
對于秦明這個人,寧云晉還真有些拿不準他的心思,直到現在也沒辦法分辨他到底是忠于自己,還是忠于寧家的!唯一能夠確定的是,既然他是父親安排給自己的,那么被其他人收買的幾率并不大。
這些年來他伺候自己非常的盡職盡責,甚至比起夕顏那些丫頭們更關心自己,寧云晉也曾經若有似無的試探過他幾次想知道他到底真正效忠的人是誰,可是那時候自己也沒有什么需要遮遮掩掩的腌臜事,除了重生的秘密和真正的身世,其他事情被爺爺或者父親知道也沒什么,便一直沒有試出來這人有沒有問題。
可是那次他為自己更衣時,望著自己身上青紫的顏色卻陰郁得不像一個下人,甚至有好幾天情緒都非常的不正常,如此才引起了寧云晉的警惕。
但是寧云晉左思右想也找不到秦明反常的緣由,只覺得還是將人調開比較好!不過既然他現在不愿意離開自己身邊,寧云晉也只好暫時作罷。
下午接到通知的京城各大報社的負責人便紛紛趕來,寧云晉將寫好的稿子拿給他們,讓他們抄上一份,盡快將消息傳給交好的商戶。
寧云晉的稿子寫得很簡潔,只是說明戶部有一批軍糧要運送到西北,需要找商人承運,兩日后將會在戶部舉行一場小型招標會,中標的商人朝廷會有獎勵。
雖然并沒有說清楚獎勵是什么,但是誰都不傻,光是能攀上戶部這個門路就已經是天大的喜事,更別說其他的了!
這些負責人都十分興奮地表示絕對會將消息帶到,他們深知這可是一個賣人情的好機會。
送走了這些人,寧云晉又帶著崔群和羅明趕往戶部,商量布置場地的事情。為了規模的問題,他和戶部的負責人差點沒吵起來。
對方覺得時間這么短,即使有商人來也不過十幾二十來人,弄個大一點的房間就可以了。但是寧云晉卻堅持要用一間最大的正廳,并且布置一定要隆重盛大。
最終總算是寧云晉占了上風,戶部的人不得不妥協,按照他的說法去做。寧云晉留下圓滑一些的羅明在戶部盯著,這才帶著崔群離開。
回程的路上,崔群好奇地問,“寧大人,您要求將弄得那么盛大,萬一沒人來可不就出洋相了么?”
“你就放心吧!”寧云晉自信地道,“來的人肯定少不了的,我到是擔心人太多了。再說,那天可是會有太子到場,太過寒酸可不行!”
崔群一聽便興奮了,在讀書人眼里,太子可是僅此于皇上尊貴的人物。他歡喜地道,“那咱們這次可要大大的露臉了。您是不知道,自打出了李永的事之后,我們走出去可是頭都抬不起來,就盼著能有個風光差事翻身。”
“李永的事誰能想得到呢!”寧云晉搖了搖頭,道,“別想那些有的沒的,趕快回衙門,我剛剛想起個急事,你來幫我一起弄。”
寧云晉突然想起來應該要弄的是請柬,或者說是門票,這樣才能控制當日的人數。他帶著崔群回衙門之后,便起草了一份請柬的格式的貼子,讓崔群帶著人抄寫了五十份,然后趕緊在戶部落衙前蓋上公章。
他使人連夜給五家報社的負責人各分了三份,其他的就都留在戶部,特別叮囑,若是有人要,便二十金一份賣出去。
忙完這些安排,寧云晉回家的時候天都已經黑透了,他還饑腸轆轆的晚飯都沒吃一口。寧云晉舒展了一下有些酸脹的肩膀,正準備叫夕顏讓小廚房的人隨便給自己下完面吃,卻看到秦明已經帶著人匆匆趕了過來。
他身后還跟著兩個小廝,一人拎著一個飯盒,從里面傳來的誘人香味,惹得寧云晉立刻肚子咕咕作響。
“倒是你機靈,一回府就直奔廚房了吧!”這么貼心又用的順手的長隨,寧云晉又慶幸自己沒將人弄走。他揉了揉肚子,問道,“怎么這么快就拿到吃的?”
“知道公子您錯過餐點肯定餓了呢!”秦明對他溫和笑道,“不過這吃食是大少奶奶吩咐留下的,她見公子您晚上沒趕回來,特地讓廚房給熱著。”
“嫂子還真是賢惠呢!也不知道我日后娶的妻子會不會……唉。”寧云晉嘀咕了一句,心中卻有些羨慕大哥與嫂子的鶼鰈情深,連對自己這個小叔子都愛屋及烏,只怕大哥過得更舒心。可是想到自己的那些糟心事他又忍不住嘆氣。
秦明的笑容凝固了片刻,這才道,“皇上為公子選的,自然差不了。”
寧云晉挑了挑嘴角,不以為然。先不說文禛會不會為自己指婚,光是他指婚的眼光就不太好,還是不要指望的好!
他也不想去糾結這些事,便讓秦明將飯菜擱在桌上,凈手之后用餐。
這種招標會對寧云晉和經常在報紙上打廣告的商戶來說并不算是稀奇事,當初《大夏雜報》的一些重要廣告位,他就讓馮成志弄的招標。這一次只不過與平時相反而已,價低者得而已!
但是對于戶部那些固守成規的官員們來說,卻是頭一招,所以真正讓寧云晉覺得累的反倒是和他們打交道。足足忙碌了兩天,他才將這件事安排好。
招標會的時間定在初九的辰時,寧云晉大早上便進宮親自去請鴻明。
他趕到的時候鴻明已經穿上了一身簇新的太子朝服,杏黃的袍服將原本就身長玉立的鴻明襯托得格外精神。
又不是去上朝,打扮這么光鮮也太隆重了一些吧!
寧云晉忍不住低下頭偷偷翻了個白眼,瞧這騷包的樣子,生怕別人不知道他重視這次差事似的!
不過寧云晉原本就只需要太子去當個吉祥物鎮場子,然后在人選確定之后宣讀詔書。只要這兩點不搞砸,他想要怎樣,寧云晉都沒有意見。
兩人一路行到戶部設置的場地,這里已經熱鬧非常,門口停著不少馬車。有一隊官兵真催著車夫將馬車移走,空出巷子迎接鴻明的儀仗。
太子儀仗直接排開,將原本就狹小的巷子堵得嚴嚴實實,之前吵吵嚷嚷的環境立刻變得肅穆起來。
寧云晉能夠清楚的看到地下磕頭跪拜的人們,對皇權威儀的敬畏。他望了一眼這世更加出色,甚至掩藏起本性,變得不再張狂暴戾的雙生弟弟,卻也不知道兩人到底誰更幸運一些。
鴻明早就已經習慣了這樣的場面,顯得格外鎮定。他發現寧云晉正偷偷望著自己,便笑問,“你看著孤干嘛?難道是怕事情辦砸了連累孤不成?”
“看今天這個場面就知道來的人不少,太子殿下多慮了!”寧云晉答道,“這次的事情肯定能圓滿完成的!”
見他說得堅定,鴻明這才放下心來,不過他終究太過看重這次的事情,忍不住問,“孤看那些馬車并不豪華,那些商人真的吃得下來嗎?”
“再多一倍這些人都能承擔得起的!”寧云晉被他的問話弄得哭笑不得,只好開始給他解釋商人尷尬的地位。
都說士農工商,商人的地位最低,但是到底有多低絕對是太子這樣深居大內的人無法想象的。雖然本朝沒有前朝那么嚴苛,連衣服面料都規定得死死的,可那些商人即使有錢也不敢張狂——除非是有極硬的背景。
除了少數混成皇商,找對了大腿的人,其他大部分的商人在百官眼中都是可以隨意盤剝的。京城的還好點,畢竟即使一家小小的鋪子背后可能都有一個王府,沒人敢隨意伸爪子,但是在地方,每當有災難、或者官員的紅白喜事,或者地方官要像上級討好,這些商人就可能會被要求“主動報效”或者“捐輸”,這使得他們的日子極其難熬。
他們這些商人的納捐比地主也難得多,往往花費巨資才能走門路換來一頂毫無權利的頂戴,可以說苦逼至極,即使腰纏萬貫,他們行事也不敢張揚。
這個招標會為什么被關注,重點就在那“獎勵”之上!畢竟朝廷能賞的還有什么!?能夠與戶部搭上線,又能有機會在御前掛名,得到頂戴,對他們來說真是再劃算不過。
寧云晉解釋完之后,吳庸便迎了上來,因此沒發現鴻明聽他說完商人們的境況之后的眼中閃了閃,似乎心中有了什么主意。
就像寧云晉估計的那樣,五十張帖子全部都售空了,光是賣門票就憑空得了七百金的收入,這讓吳庸望著他笑得跟個彌勒佛似的。
“以清揚的手腕,待在翰林院實在是太屈才了,不如到戶部來發揮所學好了!”吳庸打趣地道。
我也想來啊!寧云晉對他笑了笑,“其實在下還真是想投入吳大人旗下,可惜皇上不舍得放人勒!”
可惜寧云晉的大實話沒人相信,周圍的人都被逗笑了,唯有鴻明若有所思的掃了他一眼。
說笑了一陣子,招標會便開始了。
主持的人寧云晉選擇的是羅明,這人口齒伶俐,為人風趣,又被自己點著參加過一次小經筵,行事間已經頗有風范,對著朝廷文武百官都能不怯場的人,只是面對五十個商人而已,更是自信滿滿。
要做的第一件事情自然是恭迎太子!
五萬石糧食都不過六萬兩銀子而已,對這些商人來說,可能還不到一年送禮的錢,雖然知道后續還會有更多這樣的差事,但是聽說會有太子親至,原本那些商人們都是半信半疑的,此時看到太子往主座上一坐,頓時都激動起來。
能夠成為大商人的沒有誰是傻子,如同貓兒聞了魚腥一般,頓時察覺到了朝廷是要開放一條供商人納捐的路子,或者說抬高商人地位。
實際上納捐得來的官銜對這些人來說用處并不大,唯一的作用就是造福后代而已,使得他們能夠科舉晉身,脫離商人這條路,但是若真能有機會讓他們擺脫如今尷尬的地位,這些人絕對是不遺余力的。
最終這五萬石糧食的運送權,分別以六千兩與四千兩被兩家實力背景雄厚的商家奪得。這個結果讓戶部的人十分震驚,簡直是大出所料,畢竟這個價格簡直相當是白送了,比起預計中的花費少了一倍不止。
寧云晉滿意的點了點頭,若不是自己設置了最低底線,只怕這些人倒貼都是愿意的,不過卻也不能慣著戶部的這幫吸血鬼,這個價格差不多剛好!
以這年頭陸地上的運輸能力,畜力車只能運載千余斤,還要有人馬消耗,遇上不平攤的地段還只能人擔馬馱,因此曾經有一斗錢才運一斗糧的說法,在沒有水陸的地方,要運輸糧食的費用高得驚人。
要是不用這樣的方法,父親好不容易為了前方士兵們爭取到糧食又怎么能送到他們手里!
跟著寧云晉出來這一趟,鴻明才知道自己很多地方的不足,此時他根本不知道這個價格是高了還是低了。不過身在皇宮的人,最會就是觀顏察色,他只是掃了一眼周圍人的臉色,便知道這次的任務應該是圓滿完成。于是在羅明望過來的時候,他笑了笑起身。
從高可捧過來的一個墊著明黃綢布的托盤上取過圣旨,鴻明手一揚展開,“父皇得知各位一片諄諄報國之心十分高興,特地擬了明旨嘉獎你們這次的行為,各位接旨吧!”
文禛自然不可能只是為了這區區五萬石糧食的運送搬旨,而是對此種行為定性而已。與前朝用鹽引交換不同,朝廷明面上還是要出一些銀子作為運費的,但是日后中標的商戶運送糧食到了一定的數量,便可以被朝廷頒發“愛國商人”牌匾一塊,賜頂戴,成為戶部指定的官商。
圣旨并不長,等到鴻明讀完,在場的商人們已經十分激動。畢竟比起花費十幾萬兩銀子送禮也可能辦不成一個捐官,朝廷能夠為他們開放一個這樣過了明路的渠道,實在再好不過!
在一片皆大歡喜聲中,寧云晉開春辦的第一件大事便順利完成了。現在他手頭上的事情不多,除了翰林院常規的差事之外,負責的倉儲細則剛剛上交還在審核階段,倒是可以輕松一會。
轉眼便到了元宵節,寧家所有人聚在一起賞燈吃飯。直到這天寧云晉才再次見到了寧云祥,他整個人瘦了一圈,人看著精神了一些,雙眸中卻有種沉寂的陰沉。
那幽深的眼睛讓寧巧萍被他掃上一眼就只差沒哆嗦,即使寧云祥以從未有過的和顏悅色和她說話,也再也不肯靠近他。
都說有娘的孩子是個寶,即使在寧府沒有人敢當面對他這個三少爺說三道四,但是這些日子以來下人們私底下的談論就已經夠寧云祥被受折磨了。
即使不知道他曾經給寧云晉下毒,在不知不覺間他的身上也已經被標上了“那個女人的兒子肯定也不是好人”這樣的標簽——雖然這也是事實!
那些異樣的眼光讓寧云祥甚至不想出門,一直將自己關在房間里面,聽聞爺爺說過完元宵便帶自己離開寧府,離開京城,居然有種松了口氣的感覺。
天授二十年元月十六日,寧云晉早上請了個假將爺爺與寧云祥送出了京,下午剛進衙門就被傳進宮里。
大商三皇子親領五萬騎兵叩關,宣布與大夏開戰!
作者有話要說:過度章節真卡文,幸好馬上就有危機能發展奸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