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天下 !
寧云晉回到自己房里,連忙將收好折子找了出來。叫來了夕顏給自己研磨,他開始琢磨該如何修改這份折子。
他只記得福建缺糧之事后會鬧得比較大,后年末時候發生了上千民眾圍困總督衙門惡*件,領頭人有不少被抓,甚至有人喪命。
福建出事時候他已經西北了,這件事情只是聽人說起來過,根本不知道來龍去脈。
他隱約記得好像是有幾艘運糧船經過福州準備去別地方賣,當時身為福建省城福州也缺糧缺得厲害,百姓就圍了米船不讓開走,要求官府放糧,結果爭執中沖突逐漸升級,后出動了綠營才平定了叛亂。
雖然寧云晉有心幫幫那些窮苦百姓,但是以他個人力量不可能收集得到那么多糧食,只會惹出天大麻煩,多能想想而已,真要是有那份心,還不如好好幫文禛整頓倉儲制度。
他手頭折子是以文禛原有倉儲整頓制度為模板,又結合了后世糧食安全機制寫出來一份長達萬字折子,里面涵蓋了倉儲設置、儲存規模、倉庫布局、糧食輪換周期,社倉調整等各個方面,可以說是花費了不少心思。
糧食儲備后世也是個大問題,無論從制度,還是運作過程上都有各種無法解決問題存,并不是說一味借鑒便是好,后還是要看是否適合大夏當前國情。
自己這些建議見效較慢,國家前期也需要較大投資,折子中提議直接取消現社倉,將之與現有常平倉合并,按照各省各地行政級別設置縣倉、鄉倉、鎮倉等,邊防駐軍單獨設置營倉,再輔以漕運周轉倉,重形成一套倉儲體系。
寧云晉不知道自己這些建議后能被采納多少,但是他知道如果按照文禛高壓酷典做法,雖然短時間對于倉儲弊端能起到一定作用,可是到了后期依舊會出現惡果。
所以他折子一開頭就點出了治吏嚴苛將會使得官員們為了迎合上意,虛報、強攤等,反倒于民不利,就是為了能引起文禛關注。
之前他折子是以因福建糧食問題出事后總結性語氣來寫,如今要提前上交到文禛手里自然要進行修改,望著厚厚那疊折子寧云晉欲哭無淚,只得硬著頭皮重抄寫。
寧云晉第二天就將折子遞了上去,他如今好歹也是個從五品官兒,進入了可以上奏折行列。
大夏折子分為兩種,一類是正常奏折,另一類則是密折。兩種折子通常都是先裝進報匣,再由專人送到奏事處,奏事處人再按照匣子不同進行分配。
一般而言只有涉及到機密或者必須讓皇帝知道國家庶政才會使用密折,有時候為了速度還可以通過驛站或其他渠道直接送入內宮。
寧云晉這份折子只不過是針對倉儲建言而已,完全不需要使用密折,所以他并沒有將折子直接呈到御前,而是走正常程序。
這種走正常途徑折子不會直接送到皇帝手上,而是先由內閣閱覽票擬后再由皇帝朱批裁決,因此寧云晉這份奏折遞上去之后,先看到自然是當天值班內閣大學士。
好巧不巧看到他奏折人恰恰是楊讓功,這人一直對寧云晉抱有成見,僅僅只是看了開頭幾段,見寧云晉將現有倉儲制度批判得可謂一無是處,都可以被稱之為禍國殃民存,頓時大怒。
“豎子猖狂!”他怒道,“一個只知道紙上談兵小子哪里知道庶務艱難。他難道以為只要想當然就能治理好這偌大國家,真是空想誤國。”
“哪有這么嚴重,年輕人有抱負也是正常。我來看看他有何高見。”少正行態度向來不偏不倚,他又是次輔,場三位大學士中地位高。
他點名要看這折子,楊讓功只好將折子遞到了他手中。
寧云晉折子前面內容讓少正行看得同樣有些不舒服,這樣刺骨批判豈不是諷刺他們這些大學士無能,所以才對這些弊端視而不見。
但他是個極其穩重人,對庶務也深諳其道,越看卻又越覺得這上面提到問題雖然尖銳卻也不失公道,很多問題都是這次倉儲清查中正一一曝露,是有放矢。
他忍著不滿一列一列將折子看下去,看到后面那些建言之后居然看得入迷起來。
合上折子,他腦海里不停地閃現寧云晉文章后面提出建議,忍不住贊道,“古有甘羅八歲拜相,我看這寧清揚也絲毫不遜色,皇上得此子簡直是如虎添翼呀!”
他這一通贊揚,讓許霆也好奇起來,“真有這么好?可否借來一閱?”
少正行點了點頭,將折子遞給他。許霆接過折子埋頭看了起來,時而皺眉,時而沉思,居然也沉浸其中。
三位閣老針對寧云晉這份折子爭議比較大,三個人就有三種意見。
少正行是中庸派,他覺得寧云晉不少建議雖然不錯,但是國家倉儲制度還沒到那樣嚴重程度,完全不需要推倒重建。
許霆雖然是保守派,卻也是真正大儒,對于天下蒼生事情看得很重,對于寧云晉折子里面提到使倉儲存糧真正改善農人生活這點,他十分贊同,因此傾向于個別省先試行其中一些建議。
楊讓功則是抱著一顆挑刺心,將寧云晉折子批得一無是處。為此三個年齡加起來一大把老狐貍居然直接爭辯起來。
宮里事情只要李德明有心知道,還真很難瞞過他。他早就交代過有關寧家二公子事情要優先上報,因此還沒過午,寧云晉折子就落到了文禛手上。
看著那還散發著墨香厚厚一本折子,文禛既驚訝又滿意。驚是沒想到自己不過是隨□代一句,那小子就這么認真完成了如此有含量文章,滿意則是寧云晉將自己話放心上。
雖然知道多半是因為自己皇帝身份,但他心里還是有種詭異滿足感。
不過即使文禛再欣賞寧云晉,也不會拿這樣大事去取悅美人,他只是將折子留中不發,暗地里卻交代五位內閣大學士針對折子上意見仔細想一想,擇機再議。
按照規定臣子折子到了皇帝手中,一般是需要當天給出處理意見,只有實是覺得棘手,才會為了想辦法回避將之留宮中。
這類奏折一般不朱批、不錄副本、也不發抄,即使是內閣學士們也沒有權利再閱看。
寧云晉聽到這個消息之后,頓時有些后悔了,如今福建事情還沒鬧大,僅僅只是倉儲虧空是不可能讓朝廷有徹底推翻原有制度想法,這樣一來他折子就顯得太過激進了一些,有浮躁之嫌,早知道就應該只是遞個密折而已。
不過寧云晉這時候即使懊惱也晚了,讓他想不到是折子內容有一部分泄露了出去,而且那些泄露內容含糊不清、言語歪曲,重點都著墨他想取締社倉、改捐納制度上面。
這年頭倉儲來源除了采買之外,另外一個大頭就是捐納,也就是用捐谷向官府買取功名或者官職。
而社倉則光明正大,可以按捐谷數量免除差役、給頂戴花紅等,因為只是官府督辦,社倉實際是掌握地方鄉紳手里,只要買通監官就能利用社倉糧食生財。
這種買到功名雖然補個實缺很難,可是卻有一個實用用處,就是能免稅。有了這個光環籠罩,自己家田地能省下巨額稅錢,能有被苛捐雜稅剝削得受不了農戶帶田投奔,不少有功名地主就是通過這種方式兼并了多土地。
這兩條路徑,一是地方鄉紳提高自己地位便捷方法,二是生財之路。如今傳出來寧云晉意圖對這下手,引發動靜可謂一石驚起千層浪。
如今就連寧敬賢上衙門遇到同僚都要被譏諷幾句,別說寧云晉處境了。
偏偏那些泄露出來內容又是折子上有句子,這樣一來簡直是讓寧云晉百口莫辯,卻又沒辦法將留中折子內容公布出來,頓時讓他苦逼得不行。
眼瞅著馬上就到了寧云晉生日,往年這個時候府里肯定是要熱鬧一番,可是穆彤兒即使身內宅也感受到這種緊張氣氛,只得有些猶豫去請示老太太。
“辦,為什么不辦!若是夾起尾巴過日子,還當咱們寧家怕了那些人不成。”老太太眉頭一豎,拍板道,“小二只不過是遞個折子而已,哪里就得罪他們了。這次咱們不但要大辦,還要宴請,老身到要看看這種時候誰才是真心人。”
您老人家也說得太輕巧了,這哪只是一個折子事情!
穆彤兒聽說外頭都將小二傳成天授朝王荊公了,還紛紛慶幸皇上并沒被他蠱惑。就算她讀書不多,也知道王荊公是因為變法得罪了大地主們利益,后郁郁而終,這樣比喻可不是什么好話。
不過既然老太太已經打定了主意,她也不好多說,索性操辦得加認真,只盼著能為府中增添一點喜氣,緩解一下如今緊張氣氛
作者有話要說:大家都好重口啊,雖然契機來了也不是直接上肉啊,皇帝同學不做點感天動地事我這樣親媽哪舍得把小二送給他下鍋。
話說小二要倒霉了,患難見真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