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光微弱,晨曦黯淡,屋內亦是一片灰暗。晏景玄忽地睜開眼睛,望著藻井眨眼幾瞬,才撐著手臂坐起來,微微蹙眉,抬手揉了揉眉心。
果然還是不習慣夜宿在外頭,夜里轉醒了幾回,睡得極不安生。五年前初到孤鴻關時,他也是輾轉反側數日后,才算漸漸適應。
他下了床榻,喚來簡行伺候更衣,張開手臂問:“什么時辰呢?”
簡行替他披上外袍,回道:“卯時將至,天還未亮,爺醒得這般早,昨夜怕是沒睡好。”
晏景玄沒有接話,待系好了腰封,他理了理衣袖,轉眼瞧著簡行,又問:“她呢?”
“誰?”簡行腦子發懵,很快反應過來,“哦,阿卿姑娘啊,阿卿姑娘還在雅竹閣。”
“嗯?”晏景玄蹙眉,鼻腔里輕輕哼一聲。
“聽人說雅竹閣的燭火燃了整整一夜,阿卿姑娘想必求證心切,竟是看了一晚上卷宗。”簡行解釋,言語間帶了些許欽佩,嘆息一聲又道:“她待那小裴公子還真是情真意切,希望真相能如她所愿。”
晏景玄不置可否,垂眸盯著昨夜隨手放在桌上的白玉扣,眼睫微動。
此事難兩全,若裴循未曾通敵叛國,當年的旨意便下錯了,枉殺了忠將滿門,舅舅要如何向天下人交代?
可若裴循通敵叛國為真,還意圖栽贓陷害當朝太子,他倒是死不足惜,只是苦了那些信他的人,還在拼命為將軍府尋求清白。
思量許久,他輕嗤暗道,罷了,且將真相查明。
**
雨過天晴,旭日初升,晨光浮動,鳥雀在樹間橫跳,嚶嚶啼鳴。熹微的一縷柔光透過斑駁樹影照了進來,落在筆尖下的宣紙上,襯得紙上的墨珠晶瑩剔透。
阿卿微頓,緩緩抬頭望向窗外,才意識到,已經天亮了。
她靜靜望了許久,回過神來,低下頭又添了幾筆,方撂下筆,揉了揉手腕。待筆跡干了,她才伸了伸早已酥麻的腿腳和僵硬的細腰,緩了半響,撐著案桌站起身。
衣裙碰到了擱置在桌邊的面紗,她及時托了下才沒有滑落到地上。宿夜未眠,她面容憔悴,衣衫褶皺,心里卻沒有那般空了。
昨夜她細細地翻讀了卷宗,并要來了紙筆,將疑處一一記下,可惜這份卷宗是謄抄而來,便無法判斷私通文書上的筆跡是否出自裴將軍。
卷宗記載,裴循與北境十六部首領屠赫勒簽署盟約,裴循奉上孤鴻關布防圖,北境十六部破關而入,直逼京都長安,待攻下大梁,裴循便與北境各部割地,封王自治。
封王自治?
阿卿嘴角嘲弄的笑了笑。
卷宗只字未提廢太子李暄,可那個人卻明確告訴她,是因為在將軍府搜到了太子李暄與裴將軍之間密謀的來往信件,承元帝為保太子周全,才會派人殺了將軍府滿門。
無論哪方言論,她都不會徹底相信。只是,雖然那個人從未露面,可是相比于這白紙黑字所記,她還是更愿意相信那個人的話,畢竟當初定罪的那道旨意過于快了。
如若那個人說的是真相,太子也卷在其中,密信上裴循又以太子為主,那裴循如何封王自治?豈非自相矛盾。
初見晏小侯爺那日,她情急之下差點說漏了密信的事,還好最后算是圓了回來,但晏小侯爺對她的話能信幾分,便不得而知了。
只是,都隱去了一個人的蹤跡,那這份卷宗究竟有沒有被篡改?又能作得幾分真?
她整理了思緒,往前走了走,緩緩抬頭,卻見門上早已倚著一人,雙臂環抱看著她,身上還是穿著那身扎眼至極的紅衣。
“小侯爺。”她喚。
晏景玄絲毫沒有被人發現偷看的窘迫,他抬腳跨了進來,自顧撩起一側衣袍坐下,問:“如何?”
阿卿盯著他手中的白玉扣,微微怔愣,半響才回神,盯著晏景玄道:“小侯爺之前說過,裴將軍通敵叛國的事與太子無關,是嗎?”
晏景玄手上動作一滯,微微抬眼,倒是沒有料到阿卿會重新問起這事,他暫時還未打算將太子暴露在裴循一案中,不能讓更多人知道此事,故而還是選擇了隱瞞。
“是。”他沉聲道。
阿卿目不轉睛,看著他面不改色說謊,有那么一瞬,她似乎都要信了他的話,可惜她不會再輕易將信任交付出去,交付給任何一個人。
她僵硬地笑了笑,又問:“小侯爺說的話,我能信嗎?”
晏景玄不接話,垂眸瞥了一眼手上的白玉扣,抬手將白玉扣遞給她,道:“此物留著并無用處,本侯賞給你了,至于信不信我,阿卿姑娘如此聰慧,想必心中早有定論,無須本侯多言,不是嗎?”
接過白玉扣,她指尖輕輕撫過上頭的“漁”字,下意識咬了咬唇角,閉上眼睛收攏掌心,很快又睜開美目,她低低說了一句:“多謝。”
僅僅兩個字,卻像是卸了力,無力再爭信與不信,真相總歸是藏不住的,她早晚要查清楚。
晏景玄目光掃過她,看見了她眼底來不及隱藏的黯然,難得怔愣了一下,微微凝眉。
無意窺探他人內心,他目光轉向別處,斜瞥了眼旁邊案桌上的卷宗和寫滿字跡的紙,問:“看了一夜,有何想法?”
雅竹閣是錦衣衛議事重地,閑雜人等不得靠近。二人在閣內談話,簡行守在外頭,近處不見其他人影,遠處幾個飛魚服打扮的錦衣衛腳步匆匆,各自忙碌。
阿卿收了思緒,鎮定回道:“小侯爺可知,除了五年前突如其來的一戰,裴將軍鎮守了孤鴻關十多年,始終未與北境兵戎相見,是何緣由?”
晏景玄挑眉,眼底閃過一絲興味,“愿聞其詳。”
“裴將軍雖身為武將,卻不喜用兵。他深知邊關一旦交戰,受苦的始終都是無辜百姓。他寧可為了百姓安定,親自前往北境議和,也不愿用武力征服。他曾帶人打通了一條孤鴻與北境貿易往來的燕歸通道,卻因為遇上風沙,險些命喪大漠。”
“他以一己之身保了邊關十年安定,小侯爺認為這樣的人,會拱手讓出孤鴻關,會讓他護著的百姓和親手帶出來的將士被北境蠻夷屠殺嗎?”
阿卿字字句句,仿佛泣血椎心,讓晏景玄陷入良久的沉默。
燕歸通道是他在北境攻打各部時的糧馬運送要道。他還以為自古便有,天時地利,原來是出自裴循之手。
裴循通敵罪證確鑿,邊關百姓或是對他避而不談,或是言語袒護,想必也是這個原因。
阿卿抿了抿唇,又道:“以我對裴將軍了解,他并非貪權享樂之人,更不可能為了王位犧牲百姓和將士們的性命。”
晏景玄目光悠遠,透過她望向窗外,不知想到了何處,但不得不說,他心底動搖了。
良久過后,他眼一抬,倏地問:“那日,你彈的《清平調》,誰教你的?”
阿卿聞言,愈發收緊掌心,手指被玉扣硌得生疼,緩聲道:“我在邊關的時候,跟著一位師傅學的,《清平調》是將軍夫人親手所寫,她還親自教百姓彈曲吟唱,那時候,人人都能哼上幾句。”
她在邊關的時候,還是五年前,如今還有沒有人能提起這首曲子,她無從得知。
“是嗎?”晏景玄雖問她,但心中早有答案,她沒有說謊,這首曲子確實是邊關人人皆知,他也是聽得多了,才記下了,“你又是如何料定本侯就聽過它?”
那日,她雖是憑著一雙與阿蕪相似的眼睛引他注意,可這曲《清平調》卻是他沒有即刻殺了她的原因。
阿卿輕輕搖頭,“我并不知小侯爺會出現在瓊華樓,更無法篤定你聽過此曲,不過想是試上一試。”
她不僅不知道,亦從未見過這位赫赫有名的小侯爺,只是從晉王的話里聽出了他的身份,微愣了一下,才會彈錯了琴,并非故意而為。
晏景玄眸光一閃,忽然想到:“所以,你原本打算接近的人,并非本侯,而是晉王?”
“是。”阿卿垂眸望著他,眉目透著清冷,輕眨著眼睫,沒有隱瞞。
訝于她的坦然,晏景玄仔細端詳一陣,忽然低低笑出了聲。
**
從鎮撫司出來時,阿卿已經戴好了面紗。天剛亮不久,長安街上行人幾許,步履匆匆,阿卿的身影融入其中,并不惹人注意。
她的身后不遠處,晏景玄的出現倒是引起了人群騷動。
畢竟身姿挺拔,面容出眾,一身打扮也非尋常人家。
一早出來采買的婦人眼睛直勾勾打量著他,幾人私下里擠眉弄眼,有人壯著膽想要上前,被一手夾著卷宗的簡行發覺,及時攔住了。
那婦人嘴里卻是喊個沒停:“公子是哪家府上的,家里可有娶妻定親?不若留個生辰八字,老婆子我替你尋一門好親事……”
晏景玄神色僵硬,斂起衣袍,加快了步伐,大步流星。
走在前頭的阿卿遠遠聽到聲音,想到晏小侯爺那張雋秀的臉上出現窘迫的神色,她的唇角忍不住彎了彎。
這般想著,便轉過身看了一眼,沒有看到晏景玄臉上的窘迫,倒是幸災樂禍差點被抓了個正著,好在她戴著面紗,又離得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