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佑瀛卸下身上的甲胄,攤在椅子上不愿動彈。
他實在是累極,戰場的血腥殺戮已經漸漸適應,他也不再看見尸首滿地的場面就走不動步伐,甚至敵人的鮮血灑了一臉,他尚有余力一劍斬下旁人的人頭。傷痛恐懼都被鮮血的氣味掩埋,最后剩下只有本能的殺伐。
戰場,果然是最能迷惑人心智的東西。
好在他良好的適應表現讓同行的王諶對他刮目相看,已經上書東辰帝大力夸贊一番。
要先和軍營中的人打好關系,這樣他才算是有勝算和后路。白佑瀛涂著藥膏,冷靜分析當下局勢。
因著有武功在身,當下兵力又吃緊,白佑瀛身邊并沒有嚴密的防守。白佑瀾不肯全軍從白蘋那邊撤回,故而兵分兩路。白佑瀛與王諶領四萬兵馬支援鄔暉,白佑瀾自己帶著三萬來人同顧旻在白蘋周旋。
鄔暉是南夏有名的糧倉,若是能一口吞下,不僅能給遠征的東辰軍隊打下一個休養的地方,還可以確保軍糧充足。王諶本想集全力速攻,但是白佑瀾還是不同意。直言他在此不僅可以拖住 原本去鄔暉支援的兵馬,還能在前線打探消息。
而照當下的情形,顧旻似乎是放棄了鄔暉,一心要與白佑瀾分個勝負。
說來也是,南夏又不止鄔暉一個糧倉,縱然攻下,東辰能不能將這座城池的作用發揮到最大還是兩說。可一旦趁兵力空虛拿下白佑瀾,大可以此為要挾讓東辰退兵。
說到底,地位不同罷了。誰會把一個普通皇子擺在一國太子之前呢?若是白佑瀾在,只怕兵力再緊,也要保證這位太子爺的安全。這就是權勢的好處。
白佑瀾可以將太子府圍的密不透風,可以和東辰帝兩相抗衡拒絕入住東宮。而他身邊只有師父一人守衛,皇子府也遠離繁華之地。
而且他也好久沒見到師父了。
師父去哪了?白佑瀛揉著眉心,當初方楷定要同他一道前來。白佑瀛阻攔不住,便默認了。若是有人遇見,便說這是自己府上的侍衛。
可他臨走之前,就再也沒見過方楷。
南夏人生地不熟的,方楷能去哪?白佑瀛摩挲著身旁方楷為他尋來的佩劍,陷入沉思。可別是聽了什么人的謠言,自顧自拋下他去尋自己的兒子。
“誰!”白佑瀛驟然從椅子上彈起,手中利劍出鞘。周圍的兵卒匆匆忙忙趕來,卻只看到地上一把染血的劍,劍穗處系著一小卷紙。
白佑瀛再屏息凝神,那個暗中的氣息已是遠遁。
同樣疑惑方楷去哪的還有莫谷塵。
從顧景身邊離開后,莫谷塵轉明為暗,一直到顧景通過哨崗才徹底離去。一路兜轉飄蕩,不知道往何處去。他同白佑瀾的合作關系在救出顧景后就已經終結,眼下那邊是去不得了。可顧景又明確拒絕了他的跟隨,莫谷塵思來想去,不知道自己還能去哪。
其實莫谷塵這般情況還算的上好,雖說一時同喪家之犬一般無處可去,但到底還是留了一條性命。別人不說,莫谷塵自己處決的暗探暗衛就不知道有多少
顧景慣來小心謹慎,有什么大動作歷來都是瞞著手下進行,一些核心的需要隱瞞的反倒不會全權放給心腹,而是挑些微不足道的人物將任務改頭換面一番布置下去。等完成了,也就是那些人的死期了。
到底是上位者思維,盡管有再多憐憫和不忍,那也不會分給這些暗中見不得光的人。
在他們眼里,興許這種人都算不得是人。
不過是一些消耗品而已。
莫谷塵以前不知倫理,只是作為一柄鋒利的劍任人揮動。后來跟了顧景,耳濡目染也懂了儒家的慈悲心腸。可是懂和做是兩件事,盡管心下明白自己手刃除去的并非是不起眼的物什,而是一條條同自己境遇相同的人,莫谷塵下手也從未有半分遲疑。
哪怕他們的今日是他的明日,也從未起過振臂一呼帶著這些人反叛的心思。
他自幼接受的便是忠君,作為一個武器哪里來的思考余地?后來學了些世事道理,對于他這種人而言,也不過是擴充了眼界,對心性的改變毫無作用。
本質上,他依舊是個愚忠的人。
原以為顧景會直接下令讓他自戕,畢竟他掌握了太多的秘密和權力。先前騙開黑羽軍營門事情被白佑瀾一手壓下,他也一直小心地隱藏行蹤。
除卻那次跟長風合作從顧旻手里搶走顧景,他還未曾出過面。
顧景雖然眼下弱勢眼見要被連根拔起,可朝野上下勢力猶存,不過是聯系不到顧景故而低調行事。所有人都知道他是顧景心腹,在聯系不到顧景的情況下,他但凡出面假傳口令,縱然沒有任何信物,只怕大多數人也會相信。
顧景卻放了他一條生路。
其實他所作之事同惜福有什么區別?都是違背顧景意思。顧景平生最恨這種行徑,卻到底對他網開一面。
放了他自由之身,卻也放他四海漂泊。
莫谷塵已經習慣了在顧景周身為他保駕護航,眼下驟然被驅逐,也不知道自己還能在何處容身。
蹲在樹上胡思亂想了半天,莫谷塵想起來方楷尚下落未明。那日他同長風等一干人豁出命去自軍中殺出,隨后療傷加上撤兵以及顧景身體狀況占據心神,到現在才想起方楷這個人。
若是無他,只怕他們一群人都要折在里面。
可是后來白佑瀾屢屢派人搜尋,卻始終不得蹤跡。左右自己現在也無處可去,倒不如去尋方楷,也好當面道謝才是。
莫谷塵幾個閃身,便往南夏軍營而去。沒了程怡,軍營戒備森嚴,雖說重點看守的地方去不得,但是抓幾個小卒來問還不是什么難事。
幾日追逐奔波,線索指向了一個村落,他同顧景趕路時經過的一個不起眼的山村。
他孑然一身,再沒了什么顧忌,憑著記憶上前敲響了一戶房門。
開門的是程怡。
收留她的老人此時已經出去尋些吃的,留下她一個人看顧大門。說是看顧,不過是留她休養的好聽詞匯。
從里屋到大門尋常人幾步的距離,程怡足足拄著粗糙的拐杖走了一刻鐘。
看見熟人,程怡稍稍抬了下眼皮:“進來吧。”她丟下這三個字,費力轉身,花白的頭發掃過莫谷塵的肩膀,挺立的身形已經佝僂。
跟那夜相比,蒼老不少。
莫谷塵沒廢話,程怡這番樣子,定是不能立在外邊同他講話。
農家的土炕低矮,莫谷塵坐在邊緣,兩條腿伸了出去。對面的程怡靠著土墻,調息半晌才開口說話:“你來這兒干什么?”
“我還未向方前輩道謝。”莫谷塵眼神一掃,登時注意到了靠著墻邊的劍和雙鏜,“那柄劍可是方前輩的?”
程怡捂著胸口咳了兩聲,發絲上下翻動。若是平常,是一副西子捧心的美人圖,可放到如今程怡的身上,只會讓人體驗到歲月無情,一股衰老的氣息。
“是,”程怡抓著身上的粗布衣衫處的補丁,依舊動人的美眸似笑非笑地莫谷塵一眼,“我們纏斗一夜,最后他死了,我廢了。”
本不應該如此的,他們本應該是兩敗俱傷。可方楷始終過不去丟失親子這道坎,于是當年隱隱壓她一頭的逸瑯劍,還是死在了她的雙鏜之下。
為此她沒了一身功力,從此與普通人無異。
“既然如此,晚輩告辭。”莫谷塵行了個江湖禮,便要離開。
“等等,”程怡喊住莫谷塵,“你不殺我?”
這具行將就木的身體,擋不住莫谷塵三成內力。
“我如今亦非王爺身邊的人,再者你也是聽人號令,”莫谷塵背著身,“便是王爺在此,想必也不會讓我取你性命。”
他真的只是來向方楷道謝,順便再看看有什么需要他幫忙的,好還了這份情。但方楷已經死了,也就沒必要再耽誤下去。他同程怡可沒什么好說的。
“看來方楷沒告訴你,”程怡邊咳邊笑,“都是傻子。你把他的劍帶走吧,他死前托我轉交,說你若是來了,就把他這劍拿走。”
“晚輩與方前輩并不熟識,為何將劍托付給晚輩。”莫谷塵挑眉,“還請前輩指明方前輩家人身在何處,晚輩將劍送去便是。”
“他哪里還有什么家人。”程怡大口喘著氣,語調緩慢卻掩飾不住嘲弄,“他娶妻后想退隱江湖,可這江湖哪里那么好退?摯愛的妻子被仇家所殺,襁褓中的幼兒也跟他失散。你何處去尋他的家人?”
程怡看著莫谷塵,眉眼止不住地上挑:“我如今命不久矣,剩下同他較好的兩三好友不是在塞外隱居養傷就是行跡不定。你莫要多想,興許只是他看你合眼緣,才想著把這家傳的寶劍贈與你。這把劍跟你腰上懸的那把,可不能同日而語。”
“晚輩明白了。”莫谷塵立在原地思索一會,拿起了劍鞘上血跡斑斑的寶劍。隨后轉身向程怡微微點頭,跨步向外走去。
等他走到院子中間時,里屋傳來程怡蒼老疲軟的聲音。程怡用盡全身力氣喊道:“他的墳在村后,最后一座。”
莫谷塵腳下未停,身后再沒了聲息。
說到底,方楷不過是一個陌路人,如今人已經死了,同塵世也再無瓜葛。莫谷塵經過墳地時,在最后那座新墳停留半刻:“多謝前輩,晚輩告辭。”
墳頭上的草搖了搖,墓碑上停了一只鳥,看著莫谷塵遠去的身影。
白佑瀛一眼認出那是他師父隨身的佩劍,說是家傳寶劍,連他都不曾摸過。
他撲了上去,雙手捧起劍身抱在懷里。劍穗晃了晃,白佑瀛立刻注意到其中的卷紙。
他顫著手打開,舌尖死死卡著牙齒中間。
紙上只有兩個工整的正楷字:
“節哀。”
白佑瀛一下癱坐在地,砸得身上生疼。他迷茫地望向四周,眼前一片朦朧,什么都看不清。腦子里更是空白一片,手臂死死絞著待著血的劍。
“六皇子,”趕來的士兵不知道白佑瀛經歷了什么,立在帳簾那里,“太子那邊的人來了,說要見殿下一面。”
白佑瀛坐在地上,僵著頭,眼神空泛地盯著來人,生生把人盯地汗毛倒豎。
“帶他來。”白佑瀛這句話輕得落不下地,慢悠悠地順著氣流飄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