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沒想到!真沒想到!在這西北偏遠之地,西北公司竟然做的是這么有聲有色的,難怪、難怪!”
從西北公司展覽中心出來之后,秦國鏞看著規劃整齊的西北工業區說到,這是個名子還是秦國鏞在展覽中心中得知。
之前在展覽中心看到的工業品除了讓秦國鏞感覺到震驚之外,更多的是對西北公司擁有如此種類繁多的工業品生產技術,而感覺到不可思意。
之所以現在這里被稱做西北工業區,實際是穆藕初特意而為之,過去雖說叫西北公司,可是現在因為大量的合作企業在工業區內開始建設,再像過去一樣的叫著西北公司顯然不太合適,于是穆藕初便將這里改稱為西北工業區,如此一來這里的這個名子反而比過去順口不少。
過去雖說這里是叫西北公司,可是西北公司那么大,以至于來的人總是會有一種錯覺,弄不清楚這么大的廠區,到底是公司還是一個小城,而現在改成西北工業區之后,反而能掩蓋住西北公司自身的光彩。
從而讓人們想當然的認為這個工業區實際上是很多企業組成的,而直接忽視了一個事實,這個事實就是這個工業區雖說有一半的工廠是國內實業界投資,可是實際上起到主導作用的,仍然是西北公司。
“你們看這里,現在就像是一個大工地一樣,剛才來的時候只顧得看這路兩邊正在施工的樓房之類,反倒沒注意到這街道兩側也在同時施工。”
走出展覽中心所在的大院之后,突發其想跑到路兩側的土堆上地厲汝燕指著路兩邊正在施工的工地說到。來的時候還直沒注意到這路兩側的小樹后面。
竟然也是一個工地,可能是因為有數米高的堆土的原因,以至于并沒有人注意到土堆之后面是什么,現在想來應該出是一個工地。
“校長,你們過來看看他們在挖著什么?”
走到土堆上見面掛著牌子的攔阻線,于是潘世忠便站在那看著下面正在進行的中的施工,便開口喊到,顯然是發現了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走到跟前一年,只見地面被挖出一個寬度大約6米,深度超過7米地渠道。在渠道內幾百名工人,好像正在忙活著什么。遠處一處倒u型石塊砌成的兩米高地渠道從南向前延伸。
那些渠道好像并末建到這里,似乎是這里正在打著地基,幾十個工人推著一種像轉錘一樣的機器,在那里敲打著地面,這種一個人推動的小型機械,好像是用來夯實地基所用。
“難道是下水道?你看這個渠道下面凹下去的副渠,看這個模樣,有點像是法式下水道,如果不錯的話。這個深度差不多一米的副渠應該是真正下水道。沒想到這西北公司竟然想的這么周道,這一開始,就建起了這樣的下水道,不過好像這種下水道的尺寸有點太大了。”
看著眼前地這暴露出來的,將近半公里長尚未砌石的關完工的渠道,秦國鏞仔細看了一下,便認定這是下水道。過去秦國鏞曾在看法國小說時,對法國的下水道也算有了一些了解,只不過看著眼前如此大的渠道。在心中估計了一下,感覺這下道未來也太大了一些。
正如秦國鏞所說,這個渠道就是下水道,正如秦國鏞說的那樣,他地尺寸規格遠比一般下水道要大的多。下水道的高度是2。5米,寬5米,中間是3米寬地水道,兩邊是寬1米的供檢修人員通行的便道.
修建立下水道的原料。公司選擇使用了石料,使用石料的就是考慮到成本地原因。必在這個水泥地價格過高的時候,修建鋼混結構地下水道成本高到讓人無法承受,同時在下水道內使用石料構建的壽命也遠高于用鋼混結構,巴黎一百多年前修建的下水道直到二十一世紀時仍然不需要重修,就證明的這一點。
而在公司附近的石山上過去為公司建設而建的多個采石場,也為修建下水道提供了足夠的石料,那怕就是在現在工業區的建設之中,也大量采用石料以達到降底成本要求。
司馬修建這種大型下水道的除了用于工業區排水之外,還有另一個不為人知的目的,就是為了在未來當面對有可能的轟炸時,這些下水道可以起到臨時防空洞的作用。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才特意將下水道的基渠挖的如此之深,主要目的就是希望在,除了那層數十厘米厚的下水道拱頂提供的保護之外,利用其上近四米厚的覆土層提供另一層保護,以保證未來躲避在其中的人員安全。
為了解決未來如果人員大量進入下水道之后的空氣流通問題,特意在規劃時就每隔20米設置一個路面下水口,高密集的路面下水口完全可以保障整個下水道內的空氣流通,以滿足在其中的躲避可能的轟炸的民眾的呼吸所需空氣。
同時這些路面下水口通過特殊的設計,可以使其成為一個個隱蔽的觀察點,甚至在必要的時候,武裝工人也可以利用這里出其不意的攻擊入侵者,當然這只是司馬最壞的打算。要知道一直以來,按照司馬的對未來工業區的防御規劃,御敵于工業區之外可是工業區的防御核心,司馬可不希望自己費勁心機建立的工廠,到時毀于戰火,雖說民團的未來的任務是御敵于大門之外,可是出于防患于未然的前提,司馬還是盡可能的設想了諸多的工業地隱蔽防御設施,這些只不過是其中的一部分罷了。
按照工業區下水道的規劃除了下水道內兩側供檢修人員通行的1米寬的便道,可供戰時平民躲避轟炸之外。在下水道每隔1公里左右建立一個與之相連,并擁有獨立出入口掩蔽所。
這些地下掩蔽所平時全部處于封閉狀態或作為倉庫使用,而在戰時將和下水道內的各個樞紐站一起構成一個個臨時的地下指揮所、屯兵站、醫院之類。
按照司馬的設想,未來一但工業區所處地區隱入戰火之中,工業區的地下將會以下水道為道路將各個掩蔽所、下水道樞紐、居民區地下室等等地下建設組成一個完整的地下防御體系。
現在秦國鏞一行所看到地這個正在施工的中地渠道,就是這個防御體系中最重要的一個組成,因為技術原因,在施工時,司馬并沒有選擇用使用地下盾構作業的方式來修建下水道。
而是使用了一個再簡單不過的辦法,因為公司在過去的工廠建設過程中。就已經大量使用微型挖掘機開挖地基,早已經積累了足夠多的經驗。所以就直接采用大開挖的作業方式來修建立下水道。
雖說如此一來整個下水道體系的構建全部暴露無遺,可是不可否認,使用這種施工方式,將施工速度提高了很多,至少目前下水道網絡的建設并不落后于工業區地擴張。
“沒想到!真沒想到,他們那里是在建什么工業區,他們根本是想把這里建成大上海那樣的大城市!”
結合工業區內縱橫交錯的十來米寬的柏油公路,還有柏油公路兩側正在施工中的大樓,再結合眼前正在施工中的大型下水道。秦國鏞喃喃的說到。
在秦國鏞地認識之中,現在全中國到處都是爭權奪利,有多少人致力于工業發展,又有幾個實業界的富翁會如此這般費財費力的建設基礎設施,這時秦國鏞才發現西北公司目前所做地一切,已經遠遠超過了一個普通企業所做的事情,他們的目的根本不是建一個企業。而是想在這里建設一個城市。
正如現在秦國鏞所看到的和想到地一樣,按照規劃這里未來將會購成一個龐大地以工業區為核心的城市,在司馬地辦公室隔壁的那個大型的工業區發展規劃沙盤里。已經將整個工業的發展未來全部規劃的非常之詳細。
按照那個規劃,未來的西北工業區將完全脫離普通的工業區的范疇,而是一個依托著大量工廠存在一個大型城市,一個以西北公司的為中央城,周圍十數公里內分布著多個大小各異衛星工業城。而在這些衛星工業城之間。又分布著大量的綠化良好的生活居、商業居。
而就現在經司馬的同意,西北公司將核心區的附屬工廠出售遷出。實際就是為了這個未來的工業區規劃讓路,未來現在的這個核心區將只是工業區的行政中心,同時也是商業中心,同時還將在這里建立大量的研究所。
“我想,我們也許應該在這里住上兩天,好好的觀察一下這個西北公司,也許我們會有什么意外收獲也不一定,這里每天往返這么多各地的富紳,指不定我們可以得到贊助制造飛機也不一定,也許我們可以像劉佑民他們一樣,靠從企業拉贊助制造飛機,而且是西北公司正好是現在國內機械制造業最為先進的地方,也許我們應該在這里試試運氣,不知道秦校長覺得怎么樣?”
坐在大馬車上朝西北公司的辦公大樓去的路上,潘世忠突然開口說到,參觀過那個展覽中心之后,潘世忠突然發現,也許這里是實現自己夢想的地方,單就是這里的機械制造水平來看,就沒有比在這里制造飛機更合適的地方了,若是我們能在這里開辦飛機廠的話,到可是事半功倍。
但是潘世忠也知道,除非是能夠拉到實業界的贊助,或者最好能得到西北公司的贊助,否則想在這里開廠造飛機顯然不太現實,于是便開口對秦國鏞說到。
“在這里開飛機廠?制造飛機?”
聽到潘世忠的話,秦國鏞不禁一愣,雖說之前驚于西北公司的工業品制造的性能之先進,種類之繁多,可是話說秦國鏞還真沒想過在這里開廠制造飛機。
“現在我們學校已經被勒令暫時關閉。誰知道重新開校會是什么時候,我們與其南下,反倒不如看看能不能在這里吸引到投資,我們自己辦一家飛機制造廠,早在三年前我們制造的飛機就不比我們從法國進口的差,只要能解決發動機,而就剛才看的那些產品來看,我們完全可以讓西北公司幫我們生產發動機。到時有了發動機咱們肯定能造出不錯地飛機,我們可以造飛機朝國內賣,甚至我們還可以把我們造的飛機賣到外國去。這樣總好過我們呆在南方靜觀其變。”
見自己的說的話吸引了秦國鏞、厲汝燕等人的注意,潘世忠便接著說到了自己的想法。自打從在展覽中心見過西北公司展示的工業品,拿那些工業品和飛機上的零件相比較之后,潘世忠覺得如此完全可行。
“啊!不錯不錯!咱們在張家口表演掙的表演費剛結算過,那有幾千塊了,若是咱們能再從西北公司弄到機器貸款,再租到廠房的話,再回京城把原來地學校修理廠的工人拉過來,指不定咱們真地能把飛機造出來。”
聽到潘世忠的話,厲汝燕一下來了興趣。連忙開口贊成道,到南方也不過是做南方軍政府的飛行隊的教官罷了,和留在北方改成飛行隊有什么區別,可是如果能在這里造飛機的話,顯然要比去南方更合適。
“嗯!世忠的話也不無道理,不過單靠我們這幾千塊肯定不行,如果我們想辦廠。只能試試看看能不能弄到西北公司的貸款或是其它實業界人士的支助,否則一切都是空談,不若我們先去在這里住下。看看能不能弄到一些支助,相信有了張家口的那場飛行表演,想來這西北公司應該不會拒我們于門外吧!如此我們今天也沒有去西北公司地必要了,我們現在先到旅店去安排一下,然后再到這里到處轉轉。”
沉思了幾分鐘之后。秦國鏞開口說到。對于潘世忠忽然提出的見意,雖然知道并不甚可能。但是秦國鏞并沒有反對,反而決定留下來試上一試,必竟就像潘世忠所說的那樣,現在航校被勒令暫時關閉,到南方也是前途未卜,反倒不如在這里試試運氣。
雖說對于出售飛機并不抱什么希望,但是如果真的能夠造出來的話,那么誰又知道怎么會沒有這個可能呢?倒還不如這么試一下,更何況如果有這么一個機會,而不去嘗試顯然又不是秦國鏞的性格。反正那怕就是辦不成工廠,也沒有什么損失不是,就是抱著這個心思,秦國鏞才決定留下來。
“呵呵!看到沒有,剛才那輛敞篷轎車上坐得,就是西北公司的老板司馬先生,跟在他后面地車上坐的都是民團的軍官,整個公司,除了司馬老板帶著這些人出去,才會有這么大地場面!不過今個怎么了,車隊的速度可比平時快了不少。不會是出什么事了吧!”
當秦國鏞做出留在這碰碰運氣,而讓馬車朝西北飯店也就是原來的公司招待所駛去的時候,見到十多輛轎車從公路的你另一邊駛過,在馬車上地麻六指著迎面而過地車隊說到。
聽到麻六的話秦國鏞等人連忙扭頭看過去,只見一排十余輛轎車組成地車隊從公路的另一側駛過,根本沒有來得急看清車上的人,不禁大叫著可惜。
這會坐在汽車上回民團總部的司馬,并不知道到自己和秦國鏞等人因此而失之交臂。公司購進汽車,還是為了高層出行方便,司馬才特意給公司以及民團的配備了上百輛從天津購進的轎車。
雖說公司的高層所用車輛最多,可是這些人大都是分散使用,如果像這么一個十多輛汽車組成的車隊,顯然只有在民團的軍官們在和司馬在一起出行時才會出現。
不過這一次麻六顯然猜錯了,這些車除了打頭的那幾輛車里坐著人,其它十來輛具是空車。
司馬之所以這么火爭火燎的朝火車站趕,是因為去迎接一貴客,這位貴客可是第一次來西北,而且不是一個人,是帶著整整一個考察團來到了西北。
雖說不知道考察團里到底有那些人。可是司馬還是可以想像如果說這一個考察團決定投資西北工業區的話,以他們的資本和其掌握的其它各種資源,至少可以使西北工業區的規模擴大一倍以上!
在共和時期地中國,說到實業界,每個人都知道中國的華北、江浙、華南三大實業圈,論其影響又數華北實業圈、江浙實業圈為最,而華南實業圈因其與東南亞華商之間聯系緊密,在東南亞市場上占據的優勢非華北、江浙所能相比,所以三方也是各有千秋。
在共和早期,因為以北方政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所以華北實業圈一直都有著半官方的色彩,就像司馬辦立的龍煙礦冶般。雖然是私辦,但是卻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北方政府官員在龍煙礦冶擁有的大量股份,使得龍煙礦冶在享有一些特權的同時,卻也成了一個半官方的企業之一。
雖說盡可能的避免自己地企業被官辦化,可是至少從目前來說,在華北商界這一切又是不可避免的,所幸地是一直以來得益于周學熙這位華北商界首領的幫助,就目前來看北方政府還沒能把自己的手伸到西北工業區來。
可是也許是因為地域的關系。以及得益于華北工商圈諸多前輩的支持,在西北公司以西北工業區的名義向外招資合辦企業的時候,自然的來投資的又以華北工商界為主。
在第一批合辦企業地合同簽定開工后,穆藕初曾給過司馬一個數字,合辦工廠之中京津唐一帶工商界人士投資占到全部比例的70%,而山西商人占到25%,還剩余的那么幾家工廠由山東、東北實業界財東投資。而僅只有一家工廠是江蘇的一位名不見經傳的財東投資!
換名話來說,現在的西北工業區,排在第一的是西北公司地那幾十家直屬企業。而第二就是華北實業界所投資企業,對于這種情況穆藕初不禁非常擔心,擔心以后客大欺主的現象。
穆藕初的擔心也不無道理,這些華北實業界地財東們,表面上是商人。可是他們的背后總是會站著一名或幾名北方政府的高官。或者說其干脆就是北方政府某位高官的親戚或子女。
雖說現在有周學熙等人對司馬照顧有加,可看到工業區內華北工商圈投資的工廠越多地同時。司馬還是免不得有些擔心,到時工業區地控制會失衡,進而影響到司馬對整個工業區發展的規劃,甚至到時可能會嚴重滯后。
現在面對著這些商人背后地那種天然的政治優勢,司馬可謂心里可謂是酸甜有之,喜的的是他們的背后的政治優勢可為已所用,悲的是這種政治優勢隨時有可能變成一把利刃刺到自己的身上。
考慮再三之后,按照穆藕初想法,若想從根本上改變,就必須要保持工業區的平衡,雖說西北公司控制的企業,大都是工業區內的高端上游企業,但是如果所有的下中游附屬企業,全部被華北工商界控制,那么對未來公司的發展肯定會有不利影響。
把這附中下游附屬企業分包、轉讓,又是公司目前想加快發展速度必須要走的一步,至少這幾個月以來,通過出售附屬企業、合辦企業,公司從中可謂是受益良多。
公司從中受益并不僅僅是金錢,而是從那些附屬企業中抽出的數千名熟練的工人和技術人員,有了這些工人,才使得現在公司的幾個核心工廠的生產規模擴大的數倍。
雖說從那些被分包出去的附屬工廠采購部件成本會增加一些,可是公司現在的整體生產規模卻提高了,同時利潤率也增加不少,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穆藕初,還是司馬都不可能愿意再回到重前,那種自辦附屬企業的時代。
在這種前提下,而若想解決工業區內未來一家獨大的現象,就只有一個辦法,就是平衡,而這個平衡就是吸引華北商界之外地區財東的投資。
而這個華北商界之外的地區,無非是三方,一是江浙實業界、二是華南實業界,再就是全國各省的零散財東,而其中影響力以及規模最大的就是江浙實業界!
現在的江浙實業界就是后世人們所熟知的江浙財團,十多年來江浙實業界得益于與其有千絲萬縷一般關系的四明、浙江興業、浙江實業、中華東陸、中華勸工、中國墾業、中國企業等一大批銀行的支持,已經在江浙一帶建成了中國規模最大的實業圈。
僅是在上海至無錫一帶,江浙實業界就擁有數千家規模大小不等的企業,這些企業每年創造的工業產值幾占全中國的近半數左右!就是現在西北公司生產的各類機械設備有超過六成都是被銷往江浙一帶。
和華北實業界不同,這些江浙實業界人士,雖然在當地軍政府保持著聯系的同時,卻又游離在軍政府控制之外,兩者之間更多的是像現在司馬和北方政府官員之間那般,以相互利用、互惠互利為前提。
而與同時江浙實業界所掌控的資金,以及其它各類資源都為中國實業界之首,尤其是其掌握著的人力資源,遠非華北實業界所能相比。
正考慮到這些,才使得司馬把維持工業區未來平衡的希望,大都寄于江浙實業界的身上,所以自然的吸引江浙實業界來西北工業區考察投資,就成了公司過去一個月之中的工作重點。
得益與以往和江浙實業界之間的生意往來,再加上西北公司一直以來實行的分期貸款購機的方式,使江浙實業界從中受益菲淺,所以在得到司馬的邀請之后,他們就立即著手組團來西北考察。
在這個大前提下,這江浙實業界考察團來了西北,雖說現在公司的事情司馬過問甚少,但是為了表示對其的重視,司馬當然會帶隊到車站迎接這批江浙工商界考察團的到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