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凌晨二時,早已準備多時的五十名突擊隊員筆直地站在岷江邊。
四月的江水仍然非常的寒冷,再加之深夜的冷風呼嘯,波濤滾滾,只站在岸邊,對岷江都會生出一種望而生畏之感。
然而,這五十位突擊隊員并非泛泛之輩。
早在贛省蘇區之時,張城就帶領他們接受最為嚴格的特戰訓練,曾經在結冰的河底潛泳。
所以,岷江這點小風小浪完全不被他們放在眼里。
此時的他們昂首挺胸,就像大山一樣挺拔。
每人都攜帶長短兩支自動火器與三枚手雷,只等首長一聲令下便跳入寒冷刺骨的江水。
然而三更半夜仍然前來視察少縱攻城的統帥并不知道特戰隊員曾經接受過如此嚴酷的訓練。
他看了張城發過來的攻城部署之后,還以為這五十名突擊隊員此去必會九死一生。
所以,統帥在突擊隊員出發之前特地過來為五十名勇士送行,為每一位突擊隊員斟上一碗茅臺酒,隊員們接過酒后當即一飲而盡。
統帥喝完酒后亮了亮碗底,示意他已經干了這碗酒了,緊接著統帥將大碗狠狠地砸在地上,對著五十位突擊隊員殷切說道:“祝同志們旗開得勝,都給我活著回來!”
隨后,張三和帶領隊員們一起砸碗,接著一聲大吼:“堅決完成任務!”。
最后五十位突擊隊員一個個依次躍進洶涌的岷江之中。
冰冷刺骨的江水覆蓋了突擊隊員們的身體,但突擊隊員們對此毫不為意,他們只是沉默地憋著一股勁兒跟著張三和向預定的目標游去。
大約四十分鐘后,突擊隊在預定地點悄無聲息地登陸,隨后換上黑色夜行衣檢查好武器裝備后,便迅速向著樂山東大門撲去。
以特戰隊員的身手,他們很快就順利地避開一支支敵人的巡邏隊。
四點三十分,他們摸到城樓邊,僅僅用時二十分鐘,他們就神不知鬼不覺地干掉了敵人數十名衛兵。
然后,他們兵分兩路,一隊立即打開城門,向進行強攻的一師大部隊發出訊號;一隊則保持警戒,防止意外情況出現。
順利開啟城門后,早就在城外等候多時的一師大部隊,如下山猛虎般沖進城門,分數路直插樂山城內的軍事目標。
其實到了這個時候,戰斗已經失去懸念了。
少縱以強大的自動火器開路,又攜帶了十多門迫擊炮,再加上此時的敵人還大多處于睡夢中,根本沒多少抵抗就被紅軍繳了械。
到了早上七點左右,樂山城內的殘敵已經基本肅清,大批的民黨官僚被我軍抓捕,川軍的守備部隊官兵還沒睡醒就成了俘虜。
上午九點,城內秩序已基本恢復正常,政治部的同志們紛紛在樂山街道大貼告示,宣布樂山已經納入紅軍的管轄范圍。
肅清所有殘敵后,統帥和中央領導于下午兩點鐘入城。
當統帥在城門口看到五十名完好無損的突擊隊員時還大感驚奇,張三和就跟他說這沒什么,當年張城訓練他們的時候曾經在結冰的河底潛泳半個小時呢。
統帥當場對突擊隊員表示嘉獎,同時他對張城弄出來的特種戰法更加感興趣了。
與此同時,一軍團和九軍團在林聶兩位老總的指揮下,也成功打下眉山、仁壽兩座城池,正向浦江方向繼續攻擊前進。
三軍團則向南打下健為、沙灣,徹底封鎖敵人北上進攻的通道;五軍團則攻下峨眉山。
至此,樂山周邊區縣,都已牢牢掌控在我軍手里。
打下樂山第二天,張城再次接到軍委的命令:要求少縱一路向西,擴大紅軍的戰略縱深,攻占洪雅、雅安、蘆山、天全等近十個縣、區。
張城立即命令部隊兵分三路,一師攻占蘆山、天全、雅安等地區;二師攻打名山縣;三師負責攻占夾江、洪雅、榮經三地。
任務下達之后,部隊馬不停蹄地向西急進。
然而當張城率部到達夾江、洪雅地區時,發現川軍守敵早已望風而逃,而我軍則被當地百姓迎入城門,歡迎我軍的到來。
張城發電給其他各部,發現他們也是同樣的情況。
審訊俘虜后,這才發現原來當地的兵力幾乎被劉湘抽調一空趕赴蜀都防御,當剩下的守備部隊知道中央紅軍攻下樂山之后,他們知道絕不是紅軍的對手,于是,為了保住性命,川軍各守備部隊紛紛潛逃。
如此輕易便拿下十多個城池,張城自然是求之不得。
到了4月20日,張城的少縱部隊就已經完成了軍委交代的任務,其他各大軍團也紛紛傳來捷報,樂山周邊的城池也被我軍一一控制了。
至此,中央紅軍短短幾天之內就已經攻占川西南二十多個縣區和三座城市,解放人口超過三百萬人,繳獲的的物資糧食堆積如山。
打下這么大片的根據地之后,我軍再次祭出打土豪,分田地這項法寶,迅速贏得了了廣大老百姓的真心擁戴,擴紅時當地百姓踴躍參軍,紅軍的戰斗部隊已經逐漸接近十萬人了。
我軍打下這么大的根據地,許多漂泊已久的同志們都紛紛懇求中央在川西南建立蘇維埃政府,就此落地生根。
針對這種新情況,統帥和黨中央決定在4月24日召開中央政治局與中革軍委的聯席擴大會議,討論我軍落腳的問題。
會議在樂山一所中學的大禮堂舉行,參加會議的有中央政治局常委、委員,候補委員,中央軍委委員及各軍團首長與政委,共三十余人。
張城和蕭驊首次作為軍團級別主要領導參加了會議,這是兩人第一次躋身如此重大的會議,一時間都百感交集,仿佛有種見證歷史之感。
不過兩人都打定一個主意,那就是只帶著耳朵聽,三緘其口。
反觀主席臺上的統帥、周副統帥、朱老總、張洛甫幾位領導同志,他們一個個都是一副胸有成竹、處之泰然、沉穩如山的模樣,讓人不得不贊嘆這些人仿佛天生就是當領導的,舉手投足間就有一股領袖風范。(未完待續。)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