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闊的大道上,一排排軍隊列隊而行。</br> 即便是穿戴著厚重的盔甲,步伐亦是沒有絲毫的凌亂。</br> 天氣已經變得有些冷,現在是十一月的冬季,寒風顯得幾分冷冽。</br> 四周的草木不再復有綠意,顯出幾分荒涼。</br> 延綿的軍隊從上方看向,如同一條蜿蜒的長龍。</br> 這正是朱元璋朱英爺孫倆南巡的大軍。</br> “難得看見大孫有如此勤奮的一天。”</br> 朱元璋的嘴角帶著笑意,外邊的寒風跟龍輦里毫無關系,里面有著足夠取暖的炭盆,旁邊亦是有著熱茶。</br> 龍輦的速度并不快,里面也沒有很強的顛簸感。</br> “再過八個月就要到安南了,現在安南的局勢雖說從整體上看還是不錯,但各地區卻不是很樂觀。”</br> “我原本想著讓高熾去進行教化,現在從現在回饋的情報來看,并沒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好了。”</br> “趁著這次南巡,要把安南的局勢做出一個處理,只有徹底的把安南納入到大明統治中來,才能以安南為跳板,逐漸的掌控整個南洋。”</br> “如果連安南都掌控不了的話,其他地方就更麻煩了,我并不想走出那最后的一步。”</br> 朱英翻看著安南的一些詳細情報,對老爺子說道。</br> 朱元璋微微頷首:“欽天監說的那些事情,有時候聽聽就可以了,哪有這么玄乎。”</br> “看來大孫是把劉日新說的那些話,全部都當真了,其實就咱看來,如果真有那么一天的到來,也不是你我能夠把控得了。”</br> 朱英停下翻閱,目光微微閃動。</br> 老爺子方才說劉日新,其實是他暗地里交代劉日新特地說出來的。</br> 那就是關乎到小冰河時期的預測。</br> 因為朱英現在需要老爺子來支持他全力開擴南洋的計劃。</br> 教化安南,并不是簡單的事情。</br> 里面涉及到了太多的土司民族。</br> 就安南現在統計的土司民族,共計有四十多個,里面各有自己傳承的習俗和文化。</br> 教化,就是讓他們擺脫自己的文化,陋習,來學習大明先行的文化知識。</br> 可對于很多人來說,尤其是老人,如果是讓他拋棄自己所有的認知,那跟殺了他有什么區別。</br> 即便是死,他們也要保持自己民族土司文化的傳承。</br> 或許這叫固執,但老人們往往就是這樣的堅持。</br> 如此的情況,不僅是在漢文化里,其他的民族也差不多。</br> 想要改變,需要時間。</br> 教化從來不是針對老的一代,而是新生的一代。</br> 但顯然不可能說讓安南所有的新生兒都來學習漢文化,這不現實。</br> 真要有這能力,還不如直接就普及大明的教育了。m.</br> 顯然即便是現在,大明的教育哪怕朱英在不斷的開擴,實際上大部分都還處于文盲階段。</br> 義務教育只是讓更多人識字,深化的教育并非是如今的大明可以改變的。</br> 大明都這樣,更何況是安南。</br> 當然,朱英也不是非要達到這一點,只是想讓安南更多的民族都不斷的歸納到大明中來,至少不會形成反抗,老老實實去種地,給大明提供足夠的糧食儲備,以至于應對未來的危機。</br> “劉日新的話,信不信都沒多大的關系,如果統治整個南洋,那么大明的糧食將會多得吃不完。”</br> “單單就這一點,就足以是名垂千古的豐功偉績了,所以孫兒覺得可以實施下去。”</br> “且真有劉日新說的巨大危機,后世子嗣們即便是平庸了些,也能依靠南洋的糧食供給,渡過那漫長的黑暗。”</br> 朱英的語氣帶著幾分堅持和認真。</br> 朱元璋輕輕點頭。</br> 其實在這塊他并沒有太多干預的意思,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孫才是大明的未來,不管是去做什么事情,都沒有多大的關系。</br> 完全的統治南洋顯然是個很浩大的工程,這不是說武力占據有多么困難,按照如今大明的兵力,抽出五十萬軍來攻占南洋,不算多大問題。</br> 只是這般拿下南洋后,整個南洋就徹底是個爛攤子了。</br> 可能未來幾十年,南洋都會處于起義動亂之中,到處都是生靈涂炭,哪里可能都去種植糧食。</br> 這樣的南洋對于大明來說不僅沒有任何益處,反而是更大的負擔。</br> 這會長期大量消耗大明的國庫,兵力。</br> 大孫說的南洋,幾乎是相當于現在大半個大明。</br> 將如今大明的疆域再次擴大三分之一,這樣的事情即便是再渴望功勛的將軍都不敢想象。</br> 偏偏大孫卻在向著這個目標去發展。</br> “咱便看看安南那邊的情況,如果太麻煩,不如就按咱先前的法子來,雖說是死些人,但也不算什么大問題。”</br> 朱元璋說話的時候,眼神中帶著幾許冷漠。</br> 朱英苦笑。</br> 他當然知道老爺子說的法子,這也是他準備的最后一步。</br> 如果這次去安南沒有太大的成效,也只能是按照老爺子的法子來做了。</br> 主要擔心的一點是,安南和北方不同,畢竟不是在中原地區的沉淀,底層百姓的支持力度,不見得有這般來。</br> 況且,蒙元時期的過渡,對于百姓的奴役,造成對曾經中原漢人王朝的期待,才是朱元璋沒有遭受到多大阻力的關鍵。</br> 對比起來,在安南人的眼里,大明就屬于外來戶。</br> 如果刺激得太狠,很容易觸底反彈,引發更大的動亂。</br> 只不過按照朱元璋的意思,哪管他會有多大的風浪起來。</br> 哪怕是整個安南再次造反那又怎樣,大不了重新平定一次罷了。</br> 不聽話,那就一直殺,殺到只剩下聽話的人為止。</br> 講真的,這樣霸氣的話語,即便是朱英自己也算是心狠,要達到老爺子這樣的高度,還是非常的困難。</br> 暴力或許不能解決問題,那卻可以解決有這個問題的人。</br> 在這一點上,朱元璋真的是發揮到了極致。</br> “好,如果不行就按照爺爺的法子來。”</br> 朱英點頭回道。</br> 或許簡單粗暴點,也沒什么大不了的。</br> 大軍緩慢前行,而在前方不遠,就是廣西桂林府了。</br> .....</br> 德里蘇丹。</br> 現在這里的情況已經變成了一團亂麻。</br> 在帖木兒大軍的不斷侵襲下,德里蘇丹國全境已有將近過半的疆域被占據。</br> 而士兵的對抗,德里蘇丹一直落入下風。</br> 本來按照歷史的軌跡,現在的德里蘇丹國已經被帖木兒給拿下,圖格魯克王朝的統治徹底破滅,王室的成員都被押送去了撒馬爾罕。</br> 不過因為大明的參與,現在還有著對抗的可能。</br> 原本朱英安排人過來,只是想著來分割一波財富罷了,卻沒想到竟然阻止了帖木兒大軍的攻勢。</br> 他不清楚,夾帶著大量后世的軍事對抗的經驗,所締造出來的學子們是多么優秀。</br> 汪進義,這個以優異成績在大明軍事學院結業,僅僅一年多的時間里,就能夠成為烏斯副指揮使的學子,哪怕是帶著大量的吐蕃雜兵,蒙古騎兵,還有少數漢人軍官的五萬軍隊。</br> 與帖木兒大軍的對抗中,取得了極大的優勢。</br> 帖木兒的孫子,米蘭沙之子哈里勒,跟汪進義根本不是一個級別。</br> 更何況是守城戰,這種本來就有優勢的對抗。</br> “已經攻了將近一個月了,想來對面基本上都沒什么心氣了吧。”</br> “真是可惜,那奧斯曼帝國也太不經用了,拖個一年的能力都沒有,就這么隨便的給帖木兒拿下你,連自家皇帝都被俘虜了。”</br> “要不然還能反攻一手。”</br> 城池之上,看著下邊密密麻麻的帳篷,汪進義并沒有什么擔心的地方。</br> 對方在這個月強行攻城已經有十來次,但每一次都沒能拿下這城頭。</br> 甚至還有幾次趁著對方氣勢跌落的時候,汪進義還大開城門讓蒙古騎兵出去騎射兩圈再入城。</br> 對面損失慘重也沒有半點法子。</br> 只是情報傳來,帖木兒在俘虜奧斯曼帝國的皇帝后,放棄了去攻占奧斯曼的地盤,反而是帶著大軍要親征德里蘇丹。</br> 汪進義聽到這個消息,就知道現在的這個城池肯定是不能呆了。</br> “將軍,我們真的要全面放棄這座城池嗎,如果把這里放棄了,那么大半個德里蘇丹都會落入到帖木兒的手中。”</br> “帖木兒的名聲雖然很大,可我們也并非沒有優勢,只要再有一批軍隊過來,咱們成立的守軍就能達到十萬,加上后勤補給,哪怕是帖木兒來了,拖到明年開春都不會有什么大問題。”</br> 說話的是汪進義的副將周成。</br> 周成也是從大明軍事學院結業,不過顯然各方面的能力要比汪進義差很多。</br> 汪進義輕輕搖頭:“周成,你說的對,哪怕是帖木兒來了,我們確實有可能死守僵持到明年開春。”</br> “但你要知道,這會付出多大的代價。”</br> “作為現在最富盛名的蘇丹,帖木兒的實力不可小瞧,那是幾乎相當于陛下的存在。”</br> “他親征所帶來的軍隊,絕對是最為精銳的軍隊,即便是有著龐大疆域的奧斯曼帝國,都會被輕易擊潰。”</br> “不要小瞧他,這樣的軍隊,會給我們造成極大的損失,五萬人的軍隊還能剩下多少就不知道了。”</br> “這里不是大明,沒必要死守,不要忘記了我們到這里來的目的。”</br> 周成聞言,有些喪氣的垂著頭:“好吧,都聽將軍的。”</br> 很顯然,周成很想跟著傳言中的帖木兒蘇丹碰一碰。</br> 汪進義輕輕拍了拍周成的肩膀。</br> “有機會的,等帖木兒圍攻德里蘇丹王都的時候,咱們就能跟他交手了。”</br> “現在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要抓緊把城里的糧食全部運走,不能給帖木兒留下任何的補給。”</br> “只有這樣,才能對帖木兒進行消耗,也足夠我們在德里蘇丹王都堅守更久。”</br> 周成聞言點頭道:“將軍放心,斷后的事情就交給我吧。”</br> 汪進義微微皺眉,不過看著周成堅持的神態,還是點頭同意。</br> 斷后也是非常重要,因為涉及到運送城內的糧食,自然行動起來就沒那么快捷了,所以要騰出足夠的時間外,還不能被帖木兒的軍隊發現。</br> 否則被咬住尾巴,就會丟失大量的物資。</br> 沒有了城池的掩護,平原上的戰爭帖木兒軍隊優勢太大了。</br> 汪進義從來就沒想過在平原上去跟帖木兒的軍隊硬碰硬。</br> 吐蕃跟蒙古兵,還有少數漢人組成的五萬大軍,是汪進義以后晉升的本錢。</br> 別看這支隊伍是臨時拼湊而成,汪進義也僅僅是個臨時統帥,但如果取得了足夠多的勝利和財富,理論上來說汪進義是可以保留相當一部分軍隊的。</br> 關于這一點,大明朝廷其實并非是那么的在乎,尤其是在烏斯藏地區,只要不是要大明官府發軍餉,能夠弄出這動靜來,是很容易得到太孫支持的。</br> 汪進義是從大明軍事學院結業,跟太孫接觸過多次,這樣的情況在太孫默許的范圍內。</br> 他可不甘心只是擔任個烏斯藏的副指揮使。</br> 作為大明軍事學院的甲等結業學子,當初汪進義是可以選擇某個富裕之地擔任百戶。</br> 他最后選擇來到遙遠的烏斯藏擔任千戶,不就是為了往后更高的前程。</br> 烏斯藏副指揮使,這已經是他目前所能達到的瓶頸了,哪怕再努力十年,二十年,他都不見得能夠擔任烏斯藏指揮使。</br> 看似相差不大,實則這道溝壑猶如天壤之別。</br> 已經不是僅憑借能力就能上位的,在沒有后臺的情況下,需要的是大量的功勛。</br> 目前烏斯藏地區,名義上已經臣服大明,自然不可能開啟大的戰事。</br> 眼下的德里蘇丹,是汪進義唯一的機會了。</br> 當初整合這五萬混合軍隊,汪進義在里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br> 在真正成為統帥之后,一個瘋狂的想法就在汪進義腦海中逐漸成形。</br> 現在他需要的是等待時機。</br> 周成轉身去安排事情后,汪進義轉頭看了眼自己鎮守的城池。</br> 經過數月的摧殘,這里的百姓已經苦不堪言,城里也非常的破敗,到處都是火炮轟擊后的痕跡。</br> 不過這些,又跟他有什么關系呢。</br> 這里又不是大明,這些百姓更不是漢人。
三月,初春。</p>
南凰洲東部,一隅。</p>
陰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著沉重的壓抑,仿佛有人將墨水潑灑在了宣紙上,墨浸了蒼穹,暈染出云層。</p>
云層疊嶂,彼此交融,彌散出一道道緋紅色的閃電,伴隨著隆隆的雷聲。</p>
好似神靈低吼,在人間回蕩。</p>
,。血色的雨水,帶著悲涼,落下凡塵。</p>
大地朦朧,有一座廢墟的城池,在昏紅的血雨里沉默,毫無生氣。</p>
城內斷壁殘垣,萬物枯敗,隨處可見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體、碎肉,仿佛破碎的秋葉,無聲凋零。</p>
往日熙熙攘攘的街頭,如今一片蕭瑟。</p>
曾經人來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無喧鬧。</p>
只剩下與碎肉、塵土、紙張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觸目驚心。</p>
不遠,一輛殘缺的馬車,深陷在泥濘中,滿是哀落,唯有車轅上一個被遺棄的兔子玩偶,掛在上面,隨風飄搖。</p>
白色的絨毛早已浸成了濕紅,充滿了陰森詭異。</p>
渾濁的雙瞳,似乎殘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著前方斑駁的石塊。</p>
那里,趴著一道身影。</p>
這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衣著殘破,滿是污垢,腰部綁著一個破損的皮袋。</p>
少年瞇著眼睛,一動不動,刺骨的寒從四方透過他破舊的外衣,襲遍全身,漸漸帶走他的體溫。</p>
可即便雨水落在臉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鷹隼般冷冷的盯著遠處。</p>
順著他目光望去,距離他七八丈遠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禿鷲,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時而機警的觀察四周。</p>
似乎在這危險的廢墟中,半點風吹草動,它就會瞬間騰空。</p>
而少年如獵人一樣,耐心的等待機會。</p>
良久之后,機會到來,貪婪的禿鷲終于將它的頭,完全沒入野狗的腹腔內。</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