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寧侯葉升最后還是決定帶著這急行軍后的疲憊之師直接進攻。</br> 畢竟雙方不在一個等級,若是真的有什么陰謀,也可以肆意撤退。</br> 進入之后,才發(fā)現(xiàn)真的是在內斗。</br> 靖寧侯葉升冷笑一聲:“傳令三軍,圍殺所有反賊,不受降卒。”</br> 不受降卒!</br> 當這四個字在明軍中傳播的時候,氣氛一下子就變得熱烈起來,原本疲憊的將士們憑空生出一股子力氣。</br> “我就知道大將軍不會讓我們失望,我早就看這些土著不順眼了,竟然密謀行刺我們最為尊貴的太孫殿下,死一萬次都不足夠啊!”</br> “這些安南土著,早就該全部殺死了,完全就沒有歸順我們大明的想法,留著他們有什么用。”</br> “說得對,我這心里頭一直就憋著股氣,先前礙于燕世子的意思,這不能殺那不能殺的,真感覺束手束腳,今日可是要好生的大開殺戒了。”</br> “弟兄們,今日就讓這些安南土著們知曉,敢對咱們大明陛下,太孫動心思的,是一個怎樣的后果。”</br> 十萬大軍群情激奮,更多是將士們發(fā)出咆哮吶喊之聲。</br> 封靖寧侯葉升和普定侯陳桓雖說是統(tǒng)軍大將,但駐守安南是要受到朱高熾跟劉勝節(jié)制。</br> 劉勝本來就年紀大,尤其是經過那一次被胡季牦囚禁之后,看似沒受什么虐待,可身體狀況大不如從前,精力下滑得很厲害。</br> 目前整個安南基本上都是朱高熾為主。</br> 在對待安南土司的政策上,朱高熾是以懷柔為主,講究的是教化而非殺戮。</br> 這樣的情況下,即便是少數地方發(fā)生土司叛亂,若不是過于嚴重的話,朱高熾也不會說下死手,通常大部分人都被赦免,只誅首惡。</br> 大明的名聲在安南確實好了很多,這樣懷柔的行為讓不少土司部族也逐漸歸入官府統(tǒng)治。</br> 但依舊會有那些頑固不化的。</br> 對于將士們來說,這就很煩了。</br> 這是一部分的因素,而讓數日急行軍后還能爆發(fā)出強大戰(zhàn)力的關鍵,是因為此番岱依族針對的對象,是大明的皇帝,其中還有太孫殿下。</br> 太孫殿下在軍中的威望,是任何人都不可以比擬的。</br> 曾經的士兵對于自己的身份感到恥辱,所謂發(fā)配充軍,普通士兵的地位跟罪犯幾乎是劃等號。</br> 是太孫殿下給了他們榮耀,讓他們第一次知道,原來當兵也可以是光宗耀祖的事情。</br> 在此前,很多士兵并不愿意以士兵的身份回家省親,因為那會遭受到族人異樣的眼光,也沒有任何地位可言,還會受到排斥。</br> 但是現(xiàn)在就完全不同了。</br> 如今的士兵回到家鄉(xiāng),都會受到族老們熱情的接待,包括家里的一些事情,如父母兄弟,或是家里頭一些瑣碎事,都會受到族里的照顧。</br> 尤其是在軍隊中得到了榮耀的士兵,那就更加不得了。</br> 因為按照現(xiàn)在軍中的規(guī)矩,如果哪位士兵立了功勛,軍中會直接上報兵部。</br> 兵部每季都會進行整理,所有立了功勛的將士,他們的功勛黃卷都會由驛站,根據將士留下的家鄉(xiāng)地址送回去。</br> 將士還在軍隊里的時候,族里就會傳播其光榮事跡,這對于每個士兵來說,那份榮耀簡直是無與倫比。</br> 對于族里,也會引起很大的重視,這跟村里頭出了秀才的概念差不多了。</br> 因為但凡是有功勛的士兵,那么在退役之后,會享受優(yōu)先安置。</br> 簡單點說,十有八九會進入到治安所去工作。</br> 即便是衙役,那也是吃官糧的,往后怎么都能給族里,村里帶來不少好處。</br> 自然族里就會對其家里多加照顧。</br> 朱英的這個安排,等于是解決了士兵的后顧之憂,讓士兵們可以更加勇猛,完全不必擔憂。</br> 哪怕是戰(zhàn)死了,功勛也會流傳,并且還會有豐厚的撫恤金。</br> 有這樣的太孫殿下,哪位士兵敢不效死。</br> 而現(xiàn)在面前的這些土司,竟是要謀害他們心中的信仰。</br> 那該如何?</br> 唯有殺!殺!殺!</br> “我投降,投降啊,不要殺我。”</br> “別殺我,我們交出幕后兇手,這跟我們沒關系啊。”</br> “大明的老爺們,這些事都是岱依族干的,我們傣族都是被迫來的,不要殺我們啊,啊!”</br> 一陣哭爹喊娘之聲響起,面對兇猛的明軍,土司部族哪里有任何反抗的余地。</br> 唯一有些威脅的火炮,早就在先前被打光了。</br> “哼,現(xiàn)在說這些,晚了,大將軍有令,不受降卒,弟兄們,隨我殺!!!”</br> 明軍早已經殺紅眼了。</br> 況且這些土司已經是觸動了所有明軍的底線。</br> 千不該萬不該打太孫殿下的主意,既是如此,那就全部去死吧。</br> 不管怎樣的求饒,都沒有任何的意義,今日的叢林,必將要用他們的鮮血染紅。</br> 除此之外,所有的叢林出口都已經被堵住了,此番不要任何活口!</br> .......</br> 南巡行程沒有半點耽誤,一切都是按照原定計劃在前進。</br> 關于岱依族的戰(zhàn)報,很快就到了朱英這里。</br> 朱英只是草草的看了眼,就沒再管了。</br> 雙方本就不是同級別,不存在出任何的意外。</br> 即便是再有謀略,于這樣絕對力量面前,也只有被碾壓的份。</br> “倒是可以趁著這個機會,好生將安南的反抗力量清理一番。”</br> “其實老爺子說得也對,像云南那樣去用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慢慢教化安南,耗費的時間太久了。”</br> “我還要占領整個南洋,哪有這么多時間耗費在安南這個地方,不值當。”m.</br> 朱英在心里頭琢磨著。</br> 這些天來,南巡的大軍也并非是一味趕路,有時候到達某個地方,也會停歇休息。</br> 這個時候朱英同樣會到附近的村落查看下情況。</br> 當然,朱英所去的村子,事先就會有兵馬進入,掃除所有的障礙。</br> 安南的這些村子,朱英并沒有帶著老爺子一起,通常就是自己去。</br> 藝高人膽大,有士兵協(xié)助,哪怕出現(xiàn)那么一兩個找死的,也傷不了朱英一根毫毛。</br> 謹慎點總是沒錯的。</br> 這不是從前了,朱英也并非孤家寡人,在他的身后,還有大明近八千萬人,其中興衰皆是系于他一人身上。</br> 這番南巡,話本里偶遇美人的橋段自然不可能出現(xiàn)在安南。</br> 這里是熱帶地區(qū),除了一些體質特殊之人外,基本上都是一身黑皮。</br> 即便是有幾個不錯的姑娘,可比起葉月清,陳慕月這些妃子們來說,完全就不在同檔次上。</br> 出了叢林地區(qū)后,南巡的大軍終于是進入到平原地區(qū)。</br> 原本對于安南并沒有多大想法的朱元璋,只感覺到眼前豁然開朗。</br> “竟是這般的漂亮。”</br> 看著不遠處的山水梯田,朱元璋忍不住的走了下來。</br> 在他的眼前,稻田是一層層的向著山上不斷盤繞,每一層的水稻都長得極其豐碩。</br> 要知道現(xiàn)在對于大明來說,已經是進入了冬季,是萬物凋零,皚皚白雪。</br> 可現(xiàn)在來到安南,這里的水稻顯然是剛剛長成。</br> 朱元璋曾經就是農民,對于稻田即便是過去了幾十年,也沒有絲毫陌生。</br> 沒有在乎腳下的泥土,朱元璋直接就踩了過去,哪怕臟了腿亦不在乎。</br> 因為視力差了些的緣故,朱元璋只能是湊近了去瞧水稻生長的情況。</br> 看完這株,便看那株,看完這邊,又走到那片。</br> “曾經咱只是在書上看過,這南洋的水稻一年可有三四熟,雖有幾分感嘆,但并沒有多大在意。”</br> “在這大明嚴冬時分,于安南這邊還能看到馬上就要收割的水稻,此等感覺完全不是書上寥寥幾句可以讓咱感受到的。”</br> 朱元璋心頭充滿了驚奇,驚喜。</br> 之前大部分都是叢林地區(qū),即便有些水稻種植,但也不怎么密集。</br> 而今穿過叢林來到安南的平原地區(qū),這景色完全就不一樣了。</br> 從朱元璋的視角看去,這平原上的一座座山,全都是由梯田組成。</br> 每座山上的梯田,水稻都是長得那般的茂盛,其中畝產必定極為驚人。</br> 一年還能種植三至四次,這完全就是天然的糧庫。</br> “大孫,告訴咱,你是不是來過這里。”</br> “如若不是親眼見到,怎會被這等美景所折服。”</br> 朱元璋感嘆著對旁邊的朱英問道。</br> 朱英搖頭道:“孫兒并未來過這里,也是第一次看到此等景色。”</br> “見到此景,也更加堅定了孫兒心中的想法,亦是證明孫兒的決定沒有錯。”</br> 不管是今生,亦或是前世,朱英都是第一次來到這里。</br> 今生早些年一直在西域,大漠那邊,哪里可能跨越這么遠的距離。</br> 先前是想過離開京師后就謀取安南,只是陰差陽錯當了大明太孫,自然就打消了這個心思。</br> 至于前世,這可是個噶腰子的地方。</br> 朱英避都避不及,哪里敢來。</br> 莫說是朱英了,孫悟空來了,不打十萬八千個電話估計都走不掉。</br> 不過現(xiàn)在安南已經歸于大明,后世的事情自然朱英在源頭上就得給掐滅。</br> 整個南洋,都應當是漢人傳承。</br> 朱英抵達的這里,便就是后世著名的紅河平原。</br> 是整個安南土壤最為肥沃的地區(qū),在后世有著世界谷倉的名頭。</br> 安南王都升龍,也是在這個紅河平原之上建立。</br> 所以安南王都從來不會缺少糧食,這里出產的糧食,哪怕是于如今沒有得到完全開發(fā),也足以養(yǎng)活整個安南所有百姓。</br> 單單是那一眼望不到頭的山水梯田,加上每年三四熟,讓朱元璋心中震動。</br> 小時候過著窮苦日子的朱元璋,即便是建立了大明,也從沒有見過如此壯觀的梯田盛景。</br> 當朱元璋看到這些梯田起,往后的安南,注定只能是屬于大明。</br> 這里是安南叢林和平原的分界線,原本岱依族的人,就是打算在這里設下埋伏,炮轟南巡大軍。</br> 現(xiàn)在自然已經被徹底清理干凈。</br> “靖寧侯葉升。”</br> “普定侯陳桓。”</br> “拜見陛下,拜見太孫殿下。”</br> 在其身后,還有十萬大軍單膝跪地,咆哮吶喊:“拜見陛下,拜見太孫殿下!!!”</br> 強大的聲浪震蕩天際。</br> 不管是將士統(tǒng)領,還是底層小兵。</br> 能在這異國他鄉(xiāng)見到自己的陛下,這種感覺很是激動莫名,斗志高昂。</br> 尤其是在前幾日,完成了對反叛之軍的剿滅。</br> “諸將士辛苦了,咱此番來到安南,竟有宵小之輩搗亂,還得是咱大明天軍,讓其灰飛煙滅。”</br> “諸將士的功勛,咱不會忘記,待回頭必定要好生賞賜一番。”</br> 朱元璋心情很好,尤其是看到如今在駐守安南的明軍還有著這等氣勢,心里頭就更加高興了。</br> 從精氣神上看,將士們的狀態(tài)非常好,并沒有因為遠離大明而有半分頹廢。</br> 這吶喊咆哮,也證明了他們對于大明的忠誠。</br> “臣等謝陛下恩賜,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太孫殿下千歲千歲千歲!!!”</br> “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太孫殿下千歲千歲千歲!!!”</br> 十萬將士還是很多的。</br> 只能是通過傳令官騎馬奔跑大喊,然后才是士兵們跟著一起喊。</br> 紅河平原這里生活的安南百姓最為密集,畢竟這里土壤肥沃,也是整個安南最適合居住的地方。</br> 在這里生活,沒有叢林瘴氣的煩惱。</br> 明軍的吶喊咆哮聲,讓周邊數里地界的安南百姓都聽到了。</br> 這等振奮之音,讓安南人明白,大明的軍隊是多么強大。</br> 這里距離安南王都升龍,還有一百多里地。</br> 按照目前南巡大軍的速度,需要兩日才能抵達。</br> 而如果是快馬傳信的話,自然無須半日即可。</br> 南巡大軍已經臨近王都的消息,馬上在升龍城傳播開來。</br> 自然要做好迎接準備。</br> 這可是天朝上國大明大皇帝陛下。</br> 但凡有點頭臉權力的,都至少出城十里進行迎接。</br> 升龍城內一座府邸中。</br> 朱高熾有些嘆息的說道:“劉老已經如此,即便不去迎接,想來皇爺爺和大兄決然不會怪罪。”</br> 在朱高熾的面前,劉勝面目消瘦蒼白,眼神都變得有幾分渾濁。</br> 如今的劉勝,身體是徹底垮了,躺在床上已經有月余沒有下來,顯然是到了油盡燈枯之際。
三月,初春。</p>
南凰洲東部,一隅。</p>
陰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著沉重的壓抑,仿佛有人將墨水潑灑在了宣紙上,墨浸了蒼穹,暈染出云層。</p>
云層疊嶂,彼此交融,彌散出一道道緋紅色的閃電,伴隨著隆隆的雷聲。</p>
好似神靈低吼,在人間回蕩。</p>
,。血色的雨水,帶著悲涼,落下凡塵。</p>
大地朦朧,有一座廢墟的城池,在昏紅的血雨里沉默,毫無生氣。</p>
城內斷壁殘垣,萬物枯敗,隨處可見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體、碎肉,仿佛破碎的秋葉,無聲凋零。</p>
往日熙熙攘攘的街頭,如今一片蕭瑟。</p>
曾經人來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無喧鬧。</p>
只剩下與碎肉、塵土、紙張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觸目驚心。</p>
不遠,一輛殘缺的馬車,深陷在泥濘中,滿是哀落,唯有車轅上一個被遺棄的兔子玩偶,掛在上面,隨風飄搖。</p>
白色的絨毛早已浸成了濕紅,充滿了陰森詭異。</p>
渾濁的雙瞳,似乎殘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著前方斑駁的石塊。</p>
那里,趴著一道身影。</p>
這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衣著殘破,滿是污垢,腰部綁著一個破損的皮袋。</p>
少年瞇著眼睛,一動不動,刺骨的寒從四方透過他破舊的外衣,襲遍全身,漸漸帶走他的體溫。</p>
可即便雨水落在臉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鷹隼般冷冷的盯著遠處。</p>
順著他目光望去,距離他七八丈遠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禿鷲,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時而機警的觀察四周。</p>
似乎在這危險的廢墟中,半點風吹草動,它就會瞬間騰空。</p>
而少年如獵人一樣,耐心的等待機會。</p>
良久之后,機會到來,貪婪的禿鷲終于將它的頭,完全沒入野狗的腹腔內。</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