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繡與部將周倉、董璜、李傕三將率領著一萬鐵騎,先破北海太守孔融,再破濟北相鮑信,最后在上黨太守張揚的戰場之上,才算遇到了小小的阻礙。</br></br>張揚在并州以武力著稱,為武猛從事,后因在上黨之地擊敗山賊,便留于上黨,擔任太守之職。在并州黑山賊肆虐之下,上黨郡仍然能屹立不倒,可見其智其勇!</br></br>加上并州常年受關外敵軍肆虐,村民之間慢慢形成好武之風,各個奮勇殺敵,戰力頗為不俗,稱之為雄軍亦不為過也。</br></br>張繡率軍連破孔融、鮑信兩軍,將士有些疲憊,又見張揚戰陣森嚴,將士用命,也不曾下令攻擊。</br></br>張繡向張揚說道:“聽聞并州將士亦是雄壯威武。今日一見,果然是雄壯威武,氣勢不凡。張某今日信矣。”</br></br>張揚重重的哼了一聲,直喝道:“你以為就你們西涼的將士善戰嗎?并州的將士絕不比西涼的將士差!”</br></br>張揚身后的兩萬余將士齊聲大喝三聲:“燕趙之風!燕趙之風!燕趙之風!”</br></br>張揚大喝道:“要戰便戰,無需廢話。”</br></br>在微微的火光之中,張繡早就見他身后的數千騎兵。張繡暗思道:我軍連破兩軍,略有損失,連將士也以程疲憊之態,而敵軍則是以逸待勞,勝算不大。加上敵軍人數眾多,且有數千騎兵,此戰若真要大戰,勝負還是兩說。</br></br>張繡思定,忙喝道:“今日奉主公之令,向眾位諸侯發出一紙戰書。不想孔融與鮑信二人,見到我軍,轉頭便跑。而現能遇見張揚太守,真乃是大幸也。今特將戰書送上,望張揚太守勿要拒絕也。”</br></br>張揚聞言大怒,心中恨他們恨的要死!但是也不好說出。</br></br>孔融與鮑信之流,被其一戰擊潰,而后斬殺殆盡,只有少數人能以雙腿跑過戰馬,有幸的逃出戰場。</br></br>張繡叫將士將戰書交與張揚。張揚在跳躍的火光之中,細細的查看、審閱。</br></br>“請張揚太守仔細查閱,本將去也!”呼嘯著大軍,向龐德所在的區域奔馳而去。</br></br>“將軍,要不要追襲敵軍?”張揚的部將問道。</br></br>“不必了。西涼鐵騎戰力驚人,你等數千人馬未必是他們的對手。西涼鐵騎雖持久力不長,但其重在速度,我軍此刻也追之不及了。”</br></br>張揚自故自的說道:“董卓究竟想干什么?”</br></br>四位主將,先后回到了龐德所在之地,將今晚所得報告給了龐德將軍。只有樂進一人沒有取得什么戰果,樂進所部都覺得很沒有面子。</br></br>龐德勸說道:“文謙將軍,你做出了正確的選擇。有何過也?”</br></br>樂進低下頭,說道:“末將慚愧。”</br></br>“文謙若是與呂布的并州鐵騎大戰,便是消耗了我軍的實力。樂進的一萬將士能夠得以保存,便是文謙之功也。相信主公是不會怪罪的。”</br></br>龐德向眾將說道:“全軍不休息,連夜趕回虎牢!”</br></br>“諾!”</br></br>曹操坐在自己的營帳之內,腦中盡是從各方傳來的信息。</br></br>僅此一戰,孔伷、劉岱、鮑信、孔融的大軍所剩無幾,劉岱更是身死!而董卓的西涼鐵騎戰死者,相較于聯軍而言,微乎其微。</br></br>本來劉岱身死,確實一件對自己意義重大的消息,但是此時曹操卻沒有什么心思歡喜。原因就是——董卓太強了!</br></br>曹操睜開眼睛,首先進入視野的是冰冷的帳篷。曹操坐在座椅之上,腦中嗡嗡一片,久久沒有起身。</br></br>夜空的一切還是那么寧靜,仿佛剛才那一幕幕萬馬奔騰、驚心動魄的戰爭,只是一個短暫的夢境······</br></br>曹操伸懶腰舒展一下筋骨,坐起身來,擦了擦沉重的眼皮,看到的是炭盆里的余灰。那不是夢,可他多么希望只是一個夢啊!</br></br>曹操單獨走出的帳篷,外面冰冷的寒風盡情沖刷著他沉重的心情。曹操仰望夜空,一彎明月是那么的耀眼······</br></br>“主公,外面天氣寒冷,不如回營帳吧。”守護在曹操身旁的曹洪,擔心的說道。</br></br>“無妨。”曹操揮手嘆道,“董卓的實力還真是強大啊。”</br></br>“主公不必憂慮,董卓就算是勝了,仍是士族的大敵。他蹦跶不了多久的。”曹洪恨恨的道。今天夜晚的那員戰將,可把自己打得有夠慘的。</br></br>曹操微微的搖了搖頭,也沒有誰說話。</br></br>腦中再次回憶起董卓所有的事跡,曹操的腦中突然出現一個想法:當年便有人稱自己是亂世之英雄,自己為何還要沉溺于混亂的洛陽之地?若是能為一方刺史,自己積極的招兵買馬,搜集英才,憑自己的能力,足可稱霸一方。那還會像現在一樣,手中無半片領土,將士只有數千······</br></br>曹操躺在臥榻上睜著眼睛胡思亂想直到天明,好容易才闔上眼迷迷糊糊地睡了一小會兒。</br></br>那封戰書,也由陶謙之手轉到了袁術的手中。</br></br>此戰袁術的將士看守了一夜的軍營,但是并沒有一兵一卒的損失。袁術自然也接到了其他諸侯的戰報,心中有喜有悲。喜的是,董卓大軍到來,自己卻沒有半點的損失。悲的是,僅此一戰,聯軍死傷將士超過六萬,還有超過五千的將士潰逃。聯軍的力量大大減弱,攻入虎牢關的希望自然變的渺小。再加上董卓西涼鐵騎強橫的戰力,袁術心頭也有著沉重的壓力,畢竟他是聯軍的盟主。他還有未完成的愿望,他的皇帝夢······</br></br>袁術仔細查看著手中的戰書,眼中閃過一絲笑意:“這又何嘗不是一次機會呢?”</br></br>袁術向侍衛大喝道:“傳令!令各位諸侯在軍營大廳之中等候!”</br></br>過了數個時辰,等眾人都到齊之后,袁術才正步走入大廳之內。只是大廳之內,明顯少了兩個位置,顯得有些怪異。(還有一個是馬騰)</br></br>袁術見眾人都望向自己,悲痛的說道:“昨日深夜,兗州刺史劉岱之死,我深感痛悼。然現今并不是悲痛的時刻,消滅董卓,才是眾人所要做的正事!”</br></br>數位儒學之士,對董卓的暴舉深深的譴責,并哀悼劉岱之死。呂布與張揚仍是正坐在座椅之上,并沒有言語。</br></br>曹操滿面紅光,精神矍鑠,一點也看不出剛剛熬過夜。曹操咳嗽了數聲,阻止了儒士繼續的“廢話”,向袁術問道:“不知袁盟主,對于消滅董卓,可有何辦法?”</br></br>袁術一整儀容,說道:“董卓向我等豪杰之士,發出了一紙戰書!相信有許多的豪杰之士已經知道了。”</br></br>座下數位儒學之士議論紛紛,相互詢問是什么事情。</br></br>袁術向身旁的李豐說道:“將董卓發下的戰書,大聲念與眾人一聽。”</br></br>“是,主公。”</br></br>李豐朗聲念道:“大漢丞相董卓、字仲穎,能有幸一會眾位英雄、豪杰,真乃董某人之福也。”</br></br>“而今,董某已經占領涼州、雍州、司隸三州,帳下將士三十萬余。而眾諸侯帳下的將士亦與董某相當,若是眾位豪杰決心要與董某生死一戰,多半是兩敗俱傷之局。只會便宜了鄰近的諸侯,諸位以為然否?”</br></br>“董某亦相信眾諸侯不會輕易退去。因此,董某立下一場協議。若是諸位覺得可行,便照章執行;若是不行,戰場之上,一見分曉!”</br></br>王匡問道:“那協議的內容呢?”</br></br>“一共相斗三場。一,斗將!一個勇武異常的將軍,對軍隊的重要可想而知。而各位諸侯乃是從大漢四面八方而來,其部將定然多是勇武之輩。董某亦會全力以赴,以期不讓眾人失望。斗將沒有特別的要求,一方戰將出戰,而另一方戰將不敢出戰,即為勝也。”</br></br>“二,斗陣!一個勇武將軍手下,亦需一些士氣充足,戰力彪悍的將士方可組成必勝之師也。而軍隊最根本的因素便是殺氣、戰陣。戰陣對軍隊的重要,無需董某多加說明。若是此地有人不懂戰陣的含義,還是請他離去的好,以免身死戰場之上。莫要在身死之前,怪董某有沒特意提醒!”</br></br>“斗陣!兩軍各派軍隊組成戰陣相斗,人數在500到1000之間。三局兩勝制。”</br></br>“若是兩場俱是眾位英雄、豪杰勝,董某便將皇帝劉辯交出。若敗,董某只想讓眾位英雄考慮一番,實力相差如此之大,還有再相戰下去的必要嗎?”</br></br>“若是不分勝負,再一決生死不遲!若是有人自愿離去,董某定不會追擊。”</br></br>“大漢丞相董卓,敬上!”!~!</br></br>..</br>